志第十二 禮四之三

關燈
等不識古義,以老朽之年,曆奉累聖,國家舊事,頗所知聞。

    伏惟遠祖重光世襲,至有大諱之日,唯侍送梓宮者兇服,左右盡皆從吉。

    四祖三宗,因而無改。

    世祖、高宗臣所目見。

    唯先帝升遐,臣受任長安,不在侍送之列,竊聞所傳,無異前式。

    伏惟陛下以至孝之一性一,哀毀過禮,伏聞所禦三食,不滿半溢。

    臣等叩心絕氣,坐不安席。

    願暫抑至慕之情,遵先朝成事,思金冊遺令,奉行前式,無失舊典。

    ”诏曰:“追惟慈恩,昊天罔極,哀毀常事,豈足關言。

    既不能待沒,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憂怖。

    所奏先朝成事,亦所具聞。

    祖宗情專武略,未修文教。

    朕今仰禀聖訓,庶習古道,論時比事,又與先世不同。

    太尉等國老,政之所寄,于典記舊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大意。

    其餘喪禮之儀,古今異同,漢魏成事及先儒所論,朕雖在衰服之中,以喪禮事重,情在必行,故暫抑哀慕,躬自尋覽。

    今且以所懷,别問尚書遊明根、高闾等,公且可聽之。

    ” 高祖謂明根曰:“朕丁罹酷罰,日月推移,山陵已過,公卿又依金冊,據案魏晉,請除衰服。

    重聞所奏,倍增号哽。

    前者事一逼一山陵,哀疚頓敝,未得論叙,今故相引,欲具通所懷。

    卿前所表,除釋衰麻,聞之實用悲恨。

    于時親侍梓宮,匍匐筵幾,哀号痛慕,情未暫阕,而公卿何忍便有此言。

     何于人情之不足!夫聖人制卒哭之禮,授練之變,皆奪情以漸。

    又聞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

    今則旬日之間,言及即吉,特成傷理。

    ”明根對曰:“臣等伏尋金冊遺旨,逾月而葬,葬而即吉。

    故于蔔葬之初,因奏練除之事,仰傷聖心,伏增悲悚。

    ”高祖曰:“卿等鹹稱三年之喪,雖則自古,然中代以後,未之能行。

    朕謂中代所以不遂三年之喪,蓋由君上違世,繼主初立,故身襲兗冕,以行即位之禮。

    又從儲宮而登極者,君德未沇,臣義不洽,天下颙颙,未知所傒。

    故頒備朝儀,示皇極之尊。

    及後之喪也,因父在不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為法。

    諒知敦厚之化,不易遵也。

    朕少蒙鞠育,慈嚴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無不備誨。

    雖自蒙昧,粗解告旨,庶望量行,以免咎戾。

    朕誠不德,在位過紀,雖未能恩洽四方,化行萬國,仰禀聖訓,足令億兆知有君矣。

    于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心,使情禮俱損,喪紀圮壞者,深可痛恨。

    ” 高闾對曰:“太古既遠,事難襲用,漢魏以來,據有成事。

    漢文繼高惠之蹤,斷獄四百,幾緻刑措,猶垂三旬之禮。

    孝景承平,遵而不變。

    以此言之,不為即位之際,有所一逼一懼也。

    良是君人之道,理自宜然。

    又漢稱文景,雖非聖君,亦中代明主。

    今遺冊之旨,同于前式。

    伏願陛下述遵遺令,以副群庶之情。

    杜預晉之碩學,論自古天子無有行三年之喪者,以為漢文之制,暗與古合。

    雖叔世所行,事可承踵,是以臣等慺慺幹谒。

    ”高祖曰:“漢魏之事,與今不同,備如向說。

    孝景雖承升平之基,然由嫡子即位,君德未顯,無異前古。

    又父子之親,誠是天屬之重,然聖母之德,昊天莫報,思自殒滅,豈從衰服而已。

    竊尋金冊之旨,所以告奪臣子之心令早即吉者,慮遺絕萬機,荒廢政事。

    群臣所以慺慺,亦懼機務之不理矣。

    令仰奉冊令,俯順群心,不敢暗默不言,以荒庶政。

    唯欲存衰麻,廢吉禮,朔望盡哀,寫洩悲慕,上無失導誨之志,下不乖衆官所請,情在可許,故專欲行之。

    公卿宜審思朕懷,不當固執。

    至如杜預之論,雖暫适時事,于孺慕之君,諒暗之主,蓋亦誣矣。

    孔聖稱‘喪與其易也甯戚’,而預于孝道簡略,朕無取焉。

    ” 秘書丞李彪對曰:“漢明德馬後,保養章帝,母子之道,無可間然。

    及後之崩,葬不淹旬,尋以從吉。

    然漢章不受譏于前代,明德不損名于往史。

    雖論功比德,事有殊絕,然母子之親,抑亦可拟。

    願陛下覽前世之成規,遵金冊之遺令,割哀從議,以親萬機。

    斯誠臣下至心,兆庶所願。

    ”高祖曰:“既言事殊,固不宜仰匹至德,複稱孝章從吉,不受譏前代。

    朕所以眷戀衰绖,不從所議者,仰感慈恩,情不能忍故也。

    蓋聞孝子之居喪,見美麗則感親,故釋錦而服粗衰。

    内外相稱,非虛加也。

    今者豈徒顧禮違議,苟免嗤嫌而已。

    抑亦情發于衷,而欲肆之于外。

    金冊之意,已具前答,故不複重論。

    又卒日奉旨,不忍片言。

    後事遂非,嘿嘿在念,不顯所懷。

    今奉終之事,一以仰遵遺冊,于令不敢有乖。

    但痛慕之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