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十 禮四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夫在天莫明于日月,在人莫明于禮儀。
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風化,苟或失之,斯亡雲及。
聖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殺長幼衆寡之節,本于人心,會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諧。
而淳澆世殊,質文異設,損益相仍,随時作範。
秦滅儒經,漢承其弊,三代之禮,蓋如線焉。
劉氏中興,頗率周典,魏晉之世,抑有可知。
自永嘉擾攘,神州蕪穢,禮壞樂崩,人神殄。
太祖南定燕趙,日不暇給,仍世征伐,務恢疆宇。
雖馬上治之,未遑制作,至于經國軌儀,互舉其大,但事多粗略,且兼阙遺。
高祖稽古,率由舊則,斟酌前王,擇其令典,朝章國範,煥乎複振。
早年厭世,叡慮未從,不爾,劉馬之迹夫何足數!世宗優遊在上,緻意玄門,儒業文風,顧有未洽,墜禮淪聲,因之而往。
肅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風,仍世凋落,以至于海内傾圮,綱紀泯然。
嗚呼!魯秉周禮,國以克固;齊臣撤器,降人折謀。
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國庸可而須臾忽也。
初自皇始,迄于武定,朝廷典禮之迹,故總而錄之。
太祖登國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設祭,告天成禮。
天興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壇兆告祭天地。
祝曰:“皇帝臣珪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後土之靈。
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
珪以不德,纂戎前緒,思甯黎元,龔行天罰。
殪劉顯,屠衛辰,平慕容,定中夏。
群下勸進,謂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
珪以天時人謀,不可久替,謹命禮官,擇吉日受皇帝玺绶。
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綏四方。
”事畢,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
群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後,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又黃星顯曜,其符也。
于是始從土德,數用五,服尚黃,犧牲用白。
祀天之禮用周典,以夏四月親祀于西郊,徽幟有加焉。
二年正月,帝親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
為壇通四陛,為壝埒三重。
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
五一精一帝在壇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在未。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鬥、司中、司命、司祿、司民在中壝内,各因其方。
其餘從食者合一千餘神,餟在外壝内。
藉用藁稭,玉用四珪,币用束帛,牲用黝犢,器用陶匏。
上帝、神元用犢各一,五方帝共用犢一,日月等共用牛一。
祭畢,燎牲體左于壇南巳地,從一陽一之義。
其瘗地壇兆,制同南郊。
明年正月辛酉,郊天。
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後配。
五嶽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外壝内。
後土、神元後,牲共用玄牲一,玉用兩珪,币用束帛,五嶽等用牛一。
祭畢,瘗牲體右于壇之北亥地,從一陰一也。
乙醜,赦京師畿内五歲刑以下。
其後,冬至祭上帝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澤,用牲帛之屬,與二郊同。
冬十月,平文、昭成、獻明廟成。
歲五祭,用二至、二分、臘,牲用太牢,常遣宗正兼太尉率祀官侍祀。
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廟之右,為方壇四陛。
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
句龍配社,周棄配稷,皆有司侍祀。
立祖神,常以正月上未,設藉于端門内,祭牲用羊、豕、犬各一。
又立神元、思帝、平文、昭成、獻明五帝廟于宮中,歲四祭,用正、冬、臘、九月,牲用馬、牛各一,太祖親祀。
宮中立星神,一歲一祭,常以十二月,用馬薦各一,牛豕各二,雞一。
太祖初,有兩彗星見,劉後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則當掃定天下。
”後從之,故立其祀。
又立阙二字 神十二,歲一祭,常以十一月,各用牛一、雞三。
又立王神四,歲二祭,常以八月、十月,各用羊一。
又置獻明以上所立天神四十所,歲二祭,亦以八月、十月。
神尊者以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一事。
又于雲中及盛樂神元舊都祀神元以下七帝,歲三祭,正、冬、臘,用馬牛各一,祀官侍祀。
明年春,帝始躬耕籍田,祭先農,用羊一。
祀日于東郊,用骍牛一。
秋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天賜二年夏四月,複祀天于西郊,為方壇一,置木主七于上。
東為二陛,無等;周垣四門,門各依其方色為名。
牲用白犢、黃駒、白羊各一。
祭之日,帝禦大駕,百官及賓國諸部大人畢從至郊所。
帝立青門内近南壇西,内朝臣皆位于帝北,外朝臣及大人鹹位于青門之外,後率六宮從黑門入,列于青門内近北,并西面。
廪犧令掌牲,陳于壇前。
女巫執鼓,立于陛之東,西面。
選帝之十族子弟七人執酒,在巫南,西面北上。
女巫升壇,搖蹦。
帝拜,若肅拜,百官内外盡拜。
祀訖,複拜。
拜訖,乃殺牲。
執酒七人西向,以酒灑天神主,複拜,如此者七。
禮畢而返。
自是之後,歲一祭。
太宗永興三年三月,帝禱于武周車輪二山。
初清河王紹有一寵一于太祖,一性一兇悍,帝每以義責之,弗從。
帝懼其變,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祇。
及即位壇兆,後因以為常祀,歲一祭,牲用牛,帝皆親之,無常日。
明年,立太祖廟于白登山。
歲一祭,具太牢,帝親之,亦無常月。
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則禱之,多有效。
是歲,诏郡國于太祖巡幸行宮之所,各立壇,祭以太牢,歲一祭,皆牧守侍祀。
又立太祖别廟于宮中,歲四祭,用牛馬羊各一。
又加置天日月之神及諸小神二十八所于宮内,歲二祭,各用羊一。
後二年,于白登西,太祖舊遊之處,立昭成、獻明、太祖廟,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及親行貙劉之禮。
别置天神等二十三于廟左右,其神大者以馬,小者以羊。
華一陰一公主,帝姊也,元紹之為逆,有保護功,故别立其廟于太祖廟垣後,因祭薦焉。
又于雲中、盛樂、金陵三所,各立太廟,四時祀官侍祀。
泰常三年,為五一精一帝兆于四郊,遠近依五行數。
各為方壇四陛,埒壝三重,通四門。
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風化,苟或失之,斯亡雲及。
聖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殺長幼衆寡之節,本于人心,會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諧。
而淳澆世殊,質文異設,損益相仍,随時作範。
秦滅儒經,漢承其弊,三代之禮,蓋如線焉。
劉氏中興,頗率周典,魏晉之世,抑有可知。
自永嘉擾攘,神州蕪穢,禮壞樂崩,人神殄。
太祖南定燕趙,日不暇給,仍世征伐,務恢疆宇。
雖馬上治之,未遑制作,至于經國軌儀,互舉其大,但事多粗略,且兼阙遺。
高祖稽古,率由舊則,斟酌前王,擇其令典,朝章國範,煥乎複振。
早年厭世,叡慮未從,不爾,劉馬之迹夫何足數!世宗優遊在上,緻意玄門,儒業文風,顧有未洽,墜禮淪聲,因之而往。
肅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風,仍世凋落,以至于海内傾圮,綱紀泯然。
嗚呼!魯秉周禮,國以克固;齊臣撤器,降人折謀。
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國庸可而須臾忽也。
初自皇始,迄于武定,朝廷典禮之迹,故總而錄之。
太祖登國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設祭,告天成禮。
天興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壇兆告祭天地。
祝曰:“皇帝臣珪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後土之靈。
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
珪以不德,纂戎前緒,思甯黎元,龔行天罰。
殪劉顯,屠衛辰,平慕容,定中夏。
群下勸進,謂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
珪以天時人謀,不可久替,謹命禮官,擇吉日受皇帝玺绶。
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綏四方。
”事畢,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
群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後,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又黃星顯曜,其符也。
于是始從土德,數用五,服尚黃,犧牲用白。
祀天之禮用周典,以夏四月親祀于西郊,徽幟有加焉。
二年正月,帝親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
為壇通四陛,為壝埒三重。
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
五一精一帝在壇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在未。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鬥、司中、司命、司祿、司民在中壝内,各因其方。
其餘從食者合一千餘神,餟在外壝内。
藉用藁稭,玉用四珪,币用束帛,牲用黝犢,器用陶匏。
上帝、神元用犢各一,五方帝共用犢一,日月等共用牛一。
祭畢,燎牲體左于壇南巳地,從一陽一之義。
其瘗地壇兆,制同南郊。
明年正月辛酉,郊天。
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後配。
五嶽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外壝内。
後土、神元後,牲共用玄牲一,玉用兩珪,币用束帛,五嶽等用牛一。
祭畢,瘗牲體右于壇之北亥地,從一陰一也。
乙醜,赦京師畿内五歲刑以下。
其後,冬至祭上帝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澤,用牲帛之屬,與二郊同。
冬十月,平文、昭成、獻明廟成。
歲五祭,用二至、二分、臘,牲用太牢,常遣宗正兼太尉率祀官侍祀。
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廟之右,為方壇四陛。
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
句龍配社,周棄配稷,皆有司侍祀。
立祖神,常以正月上未,設藉于端門内,祭牲用羊、豕、犬各一。
又立神元、思帝、平文、昭成、獻明五帝廟于宮中,歲四祭,用正、冬、臘、九月,牲用馬、牛各一,太祖親祀。
宮中立星神,一歲一祭,常以十二月,用馬薦各一,牛豕各二,雞一。
太祖初,有兩彗星見,劉後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則當掃定天下。
”後從之,故立其祀。
又立阙二字 神十二,歲一祭,常以十一月,各用牛一、雞三。
又立王神四,歲二祭,常以八月、十月,各用羊一。
又置獻明以上所立天神四十所,歲二祭,亦以八月、十月。
神尊者以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一事。
又于雲中及盛樂神元舊都祀神元以下七帝,歲三祭,正、冬、臘,用馬牛各一,祀官侍祀。
明年春,帝始躬耕籍田,祭先農,用羊一。
祀日于東郊,用骍牛一。
秋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天賜二年夏四月,複祀天于西郊,為方壇一,置木主七于上。
東為二陛,無等;周垣四門,門各依其方色為名。
牲用白犢、黃駒、白羊各一。
祭之日,帝禦大駕,百官及賓國諸部大人畢從至郊所。
帝立青門内近南壇西,内朝臣皆位于帝北,外朝臣及大人鹹位于青門之外,後率六宮從黑門入,列于青門内近北,并西面。
廪犧令掌牲,陳于壇前。
女巫執鼓,立于陛之東,西面。
選帝之十族子弟七人執酒,在巫南,西面北上。
女巫升壇,搖蹦。
帝拜,若肅拜,百官内外盡拜。
祀訖,複拜。
拜訖,乃殺牲。
執酒七人西向,以酒灑天神主,複拜,如此者七。
禮畢而返。
自是之後,歲一祭。
太宗永興三年三月,帝禱于武周車輪二山。
初清河王紹有一寵一于太祖,一性一兇悍,帝每以義責之,弗從。
帝懼其變,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祇。
及即位壇兆,後因以為常祀,歲一祭,牲用牛,帝皆親之,無常日。
明年,立太祖廟于白登山。
歲一祭,具太牢,帝親之,亦無常月。
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則禱之,多有效。
是歲,诏郡國于太祖巡幸行宮之所,各立壇,祭以太牢,歲一祭,皆牧守侍祀。
又立太祖别廟于宮中,歲四祭,用牛馬羊各一。
又加置天日月之神及諸小神二十八所于宮内,歲二祭,各用羊一。
後二年,于白登西,太祖舊遊之處,立昭成、獻明、太祖廟,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及親行貙劉之禮。
别置天神等二十三于廟左右,其神大者以馬,小者以羊。
華一陰一公主,帝姊也,元紹之為逆,有保護功,故别立其廟于太祖廟垣後,因祭薦焉。
又于雲中、盛樂、金陵三所,各立太廟,四時祀官侍祀。
泰常三年,為五一精一帝兆于四郊,遠近依五行數。
各為方壇四陛,埒壝三重,通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