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

關燈
将。

    奎,徐方也。

    三月丁巳,有流星起五諸侯,入五車,至天潢散絕為三,光明燭地。

    五車,所以輔衰替之君也,流星自五諸侯幹之,諸侯且霸而修兵車之會;分而為二,距乏疑 之君幾将并立焉。

    魏收以為流星出五車,諸侯有反者。

    至五月,鹹一陽一王禧謀反,賜死。

     戊午,填星在井,犯钺,相去二寸。

    占曰“人君有戮死者”。

    是蕭衍起兵襄一陽一,将讨東昏之亂,是月,推南康王寶融為帝,踐阼于江陵,於是齊有二君矣。

    至八月戊午,金、火又合于翼,楚分也。

    十一月甲寅,金、水俱出西方。

    占曰“東方國大敗”。

    時蕭衍已舉夏口,平尋一陽一,遂沿流而東,東主之師連戰敗績,於是長圍守之。

    十二月,齊将張稷斬東昏以降,又戮主之征。

    至三年正月,火犯房北星,光芒相接;癸巳,填星逆行,守井北轅西星。

    皆大臣賊主,更政立君之戒也。

    三月,金、水合於須女。

    女,齊分;金、水合,為兵誅。

    二月丁酉,有流星起東井,流入紫宮,至北極而滅。

    東井,雍州之分,衍憑之以興,且西君之分,使星由之以抵辰極,是為禅受之命,且為大喪。

    是月,齊諸侯相次伏誅,既而西君錫命,衍受禅于建康,是為梁武帝。

    戊辰而少主殂。

    自二年至三年,月六掩犯鬥魁;七月,火犯鬥,皆吳分也。

    時江南北歲大馑,又連兵北鄙,負敗相迹。

    又二年七月,月暈婁,内青外黃,轹昴、畢、天船、大陵、卷舌、奎。

    船為徐魯,又赦祥也,且曰“多死喪”。

    三月,青、齊、徐、兗锇死萬餘人。

    七月,大赦。

    三年八月,月暈,外青内黃,轹昴、畢、婁、胃、五車。

    占曰“貴人多死”。

    十二月,月犯昴,環月。

    太傅、平一陽一王丕薨。

    後年正月,大赦。

     三年八月丙戌,有大流星起天中,北流,大如二鬥器。

    占曰“有天子之使出自中京,以臨北方”。

    至四年九月壬戌,有大流星起五車,東北流。

    占曰“有兵将首于東北”。

    是歲二月辛亥,三月丁未,月再掩太白,皆大戰之象也。

    庚辰,揚州諸将大破梁師于一陰一陵。

    十一月,左仆射源懷以便宜安一撫北邊。

    明年二月,又大破梁師于邵陵。

    九月,蠕蠕犯邊,複诏源懷擊之。

    是歲七月,月暈昴、畢、觜、參、井、五車。

    占曰“旱,大赦”。

    又再暈軒轅、太微,明年正月,月暈五車、東井、兩河、鬼、填星。

    是月,大赦改元。

    六月,以亢一陽一,诏撤樂減膳。

     正始元年正月戊辰,流星如鬥,起相星,入紫宮,抵北極而滅。

    夫紫宮,後妃之内政,而由輔相幹之,其道悖矣。

    且占曰“其象著大,有非常之變”。

    至二年六月癸醜,有流星如五鬥器,起織女,抵室而滅。

    占曰“王後憂之,有女子白衣之會”。

    往反營室,釁歸後一庭焉。

    三年正月己亥,有大流星起天市垣,西貫紫蕃,入北極市垣之西。

    又公卿外朝之理也。

    占曰“以臣犯主,天下大兇”。

    明年,高肇欲其家擅一寵一,乃鸩殺于後及皇子昌,而立高嫔為後。

    先是,景明四年七月,太白犯軒大星。

    至二年六月,木犯昴。

    占曰“人君有白衣之會”。

    同上。

     三年六月丙辰,太白晝見。

    占曰“一陰一國之兵強”。

    八月,梁師寇邊,攻陷城邑。

    秋九月,安東将軍邢巒大破之宿豫,斬将三十餘人,捕虜數萬。

    十月甲寅,月犯太白,又大戰之象。

    明年,中山王英敗績于淮南,士卒死者十八九。

    又元年正月,月暈胃、昴、畢、五車;戊午,又暈五車、東井、兩河、鬼、填星;二月甲申,又暈昴、畢、觜、參;三年正月,月暈太微、軒轅。

    皆為兵、赦。

    是月,皇子生,大赦天下。

     四年七月己卯,有星孛于東北。

    占曰“是謂天讒,大臣貴人有戮死者”。

    凡孛出東方必以晨,乘日而見,亂氣蔽君明之象也。

    昔魯哀公十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東方,明年,春秋之事終,是謂諸夏微弱,蠻夷遞霸,田氏專齊,三族擅晉,卒以幹其君明而代奪之,陵夷遂為戰國,天下橫流矣。

    今孛星又見,與春秋之象同。

    天戒若曰:是居太一陽一之側而幹其明者,固多穢德,可彗除矣,而君不悟,衰替之萌将繇此始乎?是歲,高肇鸩後及皇子,明年谮殺諸王,天下冤之。

    肇故東夷之俘,而驟更先帝之法,累構不測之禍,幹明孰其焉,魏氏之悖亂自此始也。

     永平元年三月戊申,熒惑在東壁,月行抵之,相距七寸,光芒相及。

    室壁四輔,君之内宮,人主所以庇衛其身也。

    天象若曰:且有重大之臣屏蕃王室者,将以讒賊之亂,死於内宮。

    又曰:諸侯相謀。

    五月癸未,填星逆行,太微在左執法西。

    是為後一黨一持政,大夫執綱而逆行侮法,以啟蕭牆之内。

    是月,月犯畢;六月,又掩之。

    占曰“貴人有死者”。

    庚辰,太白、歲星合于柳。

    柳為周分。

    且占曰“有内兵以賊諸侯”。

    八月,京兆王愉出為冀州刺史,恐不見星合于柳。

    柳為周分。

    且占曰:有内兵以賊諸侯”。

    八月,京兆王愉出為冀州刺史,恐不見容,遂舉兵反,以誅尚書令高肇為名,與安樂王诠相攻于定州。

    九月,太師、彭城王斃于禁中,愉亦死之。

    或曰:柳,豫;州分,所合之野,謀兵,有戰野拔邑事。

    至十一月丙子,流星起羽林南,大如碗,色赤;有黑雲東南引,如一匹布橫北轹星。

    占曰“禁兵起,所首召之”。

    是歲,豫州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以城降梁,遣尚書邢巒擊之。

    十二月,巒拔懸瓠,斬早生。

     二年三月丁未,有流星徑數寸,起自天紀,孛于市垣,光芒燭地,有尾迹,長丈餘,凝著天。

    天象若曰:政失其紀而亂加乎入,浸以萌矣,是将以地震為征。

    地震者,下土不安之應也。

    是月,火入鬼,距積一屍一五寸。

    積一屍一,人之一精一爽,而炎氣加之,疫祥也。

    四月乙醜,金入鬼,去積一屍一一寸。

    又以兵氣幹之,強死之祥也。

    逾一逼一者事甚。

    鬼主驕亢之戒,故金火薦災其人以警而懼之。

    五月,太白犯歲,光芒相觸。

    占曰“兵大亂,歲饑,不出三年”。

    七月庚辰,有流星起騰蛇,人紫宮,抵北極而滅。

    天戒若曰“彼光後王道者疑 。

    以馭一陰一陽一之變矣。

    将有水旱之沴,地震之祥,而後災加皇極焉。

    明年夏四月,平一陽一郡大疫,死者幾三千人。

    平一陽一,鬼星之分也。

    秋,州郡二十大水,冀定旱饑。

    四年,朐山之役,喪師殆盡。

    其後繁畤、桑乾、靈丘、秀容、雁門地震陷裂,山崩泉一湧,殺八千餘人。

    延昌三年,诏曰“比歲山鳴地震,于今不已,朕甚懼焉。

    ”至正月,宮車晏駕。

    二年十一月丙戌,月掩畢火星;至三年八月,火犯積一屍一。

    占曰“貴人死,又饑疫祥也”。

    比年水旱災疫;是月中山王略薨;明年春,司徒廣一陽一王嘉薨。

     二年九月甲申,歲星入太微,距右執法五寸,光明相及;十二月乙酉,逆行入太微,掩左執法;三年閏月壬申,又順行犯之,相去一寸。

    《保乾圖》曰:“臣擅命,歲星犯執法。

    ”是時,高肇方為尚書令,故歲星反複由之,所以示人主也。

    天者若言曰:政刑之命亂矣,彼居重華之位者,盍将反複而觀省焉。

    今雖厚而席之,适所以為禍資耳。

    且占曰“中坐成刑,遠期五年”。

    間五歲而肇誅。

    四年四月庚午,熒惑犯軒轅大星;至五月,入太微,距右執法三寸,光芒相接。

    熒惑,天視也。

    始由軒轅而省執法之位,其象若曰:是居後一黨一而擅南宮之命,君其降監焉。

    其應與歲星同也。

     四年正月戊戌,有流星起張,西南行,殷殷有聲,入參而滅。

    張,河南之分;參為兵事,占曰“流星自東方來,至伐而止,有來兵大敗吾軍。

    有聲者怒也”。

    先是,去年十一月,月犯太白;是歲,又犯之,在胃;八月辛酉,又犯之。

    胃為徐方,大戰之象也。

    十月戊寅,有大流星孛于羽林,南流,色赤,珠落下入濁氣,孛然而流。

    王師潰亂之兆。

    先是,梁朐山鎮殺其将來降,诏徐州刺史盧昶援之。

    十二月,昶軍大敗於淮南,淪複十有餘萬。

    是歲七月乙巳,有流星起北鬥魁前,西北流入紫宮,至北極而滅。

    占曰“不出期年,兵起,且亡君戒”。

    是歲,有朐山之役,間歲而帝崩。

     二年十二月己巳,歲星犯房上相,相距一寸,光芒相及;至延昌元年三月丙申,歲星在鈎餘東五寸,距鍵閉三寸;丙午,又掩房上相。

    天象若曰:夫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