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十一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車
關燈
小
中
大
“陛下優隆,命臣弟叔等升殿預會,但臣有從兄,在北之日,官高于二叔,乞命升殿。
”诏聽之,乃位于阿那瑰弟之下,二叔之上。
宴将罷,阿那瑰執啟立于座後,诏遣舍人常景問所欲言,阿那瑰求詣殿前,诏引之。
阿那瑰再拜跽曰:“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诏曰:“朕已具之。
”阿那瑰起而言曰:“臣之先,逐草放牧,遂居漠北。
”诏曰:“卿言未盡,可具陳之。
”阿那瑰又言曰:“臣先祖以來,世居北土,雖複隔越山津,而乃心慕化;未能時宣者,正以高車悖逆,臣國擾攘,不暇遣使以宣遠誠。
自頃年以前,漸定高車。
及臣兄為主,故遣鞏顧禮等使來大魏,實欲虔修籓禮,是以曹道芝北使之日,臣與主兄即遣大臣五人拜受诏命。
臣兄弟本心未及上徹。
但高車從而侵暴,中有一奸一臣,因亂作逆,殺臣兄,立臣為主。
裁過旬日,臣以陛下恩慈如天,是故倉卒輕身投國,歸命陛下。
”诏曰:“具卿所陳,理猶未盡,可更言之。
”阿那瑰再拜受诏,起而言曰:“臣以家難,輕來投阙,老母在彼,萬裡分張,本民臣民,皆已進散。
陛下隆恩。
有過天地,求乞兵馬,還向本國,誅翦叛逆,收集亡散。
陛下慈念,賜借兵馬。
老母若在,得生相見,以申母子之恩;如其死也,即得報仇,以雪大恥。
臣當統臨餘人,奉事陛下,四時之貢,不敢阙絕。
陛下聖顔難睹,敢有披陳,但所欲言者口不能盡言,别有辭啟,謹以仰呈,願垂昭覽。
”仍以啟付舍人常景,具以奏聞。
尋封阿那瑰朔方郡公、蠕蠕王,賜以衣冕,加之轺蓋,祿從、儀衛,同于戚籓。
十二月,肅宗以阿那瑰國無定主,思還綏集,啟請切至,诏議之。
時朝臣意有同異,或言聽還,或言不可。
領軍元乂為宰相,阿那瑰私以金百斤貨之,遂歸北。
二年正月,阿那瑰等五十四人請辭,肅宗臨西堂,引見阿那瑰及其伯叔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
阿那瑰等拜辭,诏賜阿那瑰細明光人馬铠二具,鐵人馬铠六具;露絲銀纏槊二張并白眊,赤漆槊十張并白眊,黑漆槊十張并幡;露絲弓二張并箭,朱漆柘弓六張并箭,黑漆弓十張并箭;黑漆盾六幡并刀;赤漆鼓角二十具;五色錦被二領,黃綢被褥三十具;私府繡袍一領并帽,内者绯納襖一領;绯袍二十領并帽,内者雜人彩千段;绯納小口袴褶一具,内中宛具;紫納大口袴褶一具,崗中宛具;百子帳十八具,黃布幕六張;新乾飯一百石,麥麨八石,榛麨五石;銅烏錥四枚,柔鐵烏錥二枚,各受二斛;黑漆竹榼四枚,各受二升;婢二口;父草馬五百匹,駝百二十頭,牸牛一百頭,羊五千口:朱畫盤器十合,粟二十萬石。
至鎮給之。
诏侍中崔光、黃門元纂郭外勞遣。
阿那瑰來奔之後,其從父兄俟力發婆羅門卒數萬人入讨示發,破之。
示發走奔地豆于,為其所殺。
推婆羅門為主,号彌偶可社句可汗,魏言安靜也。
時安北将軍、懷朔鎮将楊鈞表:“傳聞彼人已立主,是阿那瑰同堂兄弟。
夷人一獸心,已相君長,恐未肯以殺兄之人,郊迎其弟。
輕往虛反,徒損國威,自非廣加兵衆,無以送其入北。
”二月,肅宗诏舊經蠕蠕使者牒雲具仁,往喻婆羅門迎阿那瑰複籓之意。
婆羅門殊自驕慢,無遜避之心,責具仁禮敬,具仁執節不屈。
婆羅門遣大官莫何去汾、俟斤丘升頭六人将兵二千随具仁迎阿那瑰。
五月,具仁還鎮,論彼事勢。
阿那瑰慮不敢入,表求還京。
會婆羅門為高車所逐,率十部落詣涼州歸降,于是蠕蠕數萬相率迎阿那瑰。
七月,阿那瑰啟雲:“投化蠕蠕元退社、渾河旃等二人以今月二十六日到鎮,雲國土大亂,姓姓别住,疊相抄掠,當今北人鹄望待拯。
今乞依前恩,賜給一精一兵一萬,還令督率送臣碛北,撫定荒人,脫蒙所請,事必克濟。
”诏付尚書、門下博議。
八月,诏兼散騎常侍王尊業馳驿宣旨慰阿那瑰,并申賜赍。
九月,蠕蠕後主俟匿伐來奔懷朔鎮,阿那瑰兄也,列稱規望乞軍,并請阿那瑰。
十月,錄尚書事高一陽一王雍、尚書令李崇、侍中侯剛、尚書左仆射元欽、侍中元乂、侍中安豐王延明、吏部尚書元修義、尚書李彥、給事黃門侍郎元纂、給事黃門侍郎張烈、給事黃門侍盧同等奏曰:“竊聞漢立南、北單于,晉有東、西之稱,皆所以相維禦難,為國籓籬。
今臣等參議以為懷朔鎮北土名無結山吐若奚泉,敦煌北西海郡即漢晉舊障,二處寬平,原野彌沃。
阿那瑰宜置西吐若奚泉,婆羅門宜置西海郡,各令總率部落,收離聚散。
其爵号及資給所須,唯恩裁處。
彼臣下之官,任其舊俗。
阿那瑰所居,既是境外,宜少優遣,以示威刑。
請沃野、懷朔、武川鎮各差二百人,令當鎮軍主監率,給其糧仗,送至前所,仍于彼為其造構,功就聽還。
諸于北來,在婆羅門前投化者,令州鎮上佐準程給糧,送詣懷朔阿那瑰,鎮與使人量給食禀。
在京館者任其去留。
阿那瑰草創,先無儲積,請給朔州麻子乾飯二千斛,官駝運送。
婆羅門居于西海,既是境内,資衛不得同之。
阿那瑰等新造籓屏,宜各遣使持節馳驿先詣慰喻,并委經略。
”肅宗從之。
十二月,诏安西将軍、廷尉元洪超兼尚書行台,詣敦煌安置婆羅門。
婆羅門尋與部衆謀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羅門姊妹也。
仍為州軍所讨,禽之。
三年十二月,阿那瑰上表乞粟以為田種,诏給萬石。
四年,阿那瑰衆大饑,入塞寂抄,肅宗诏尚書左丞元孚兼行台尚書持節喻之。
孚見阿那瑰,為其所執,以孚自随,驅掠良口二千,公私驿馬牛羊數十萬北遁,謝孚放還。
诏骠騎大将軍、尚書令李崇等率騎十萬讨之,出塞三千餘裡,至瀚海,不及而還。
俟匿伐至洛一陽一,肅宗臨西堂,引見之。
五年,婆羅門死于洛南之館,诏贈使持節、鎮西将軍、秦州刺史、廣牧公。
是歲,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諸鎮相應。
孝昌元年春,阿那瑰率衆讨之,诏遣牒雲具仁赉雜物勞賜阿那瑰,阿那瑰拜受诏命,勒衆十萬,從武川鎮西向沃野,頻戰克捷。
四月,肅宗又遣兼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馮俊使阿那瑰,宣勞班賜有差。
阿那瑰部落既和,士馬稍盛,乃号敕連頭兵豆伐可汗,魏言把攬也。
十月,阿那瑰複遣郁久闾彌娥等朝貢。
三年四月,阿那瑰遣使人鞏鳳景等朝貢,及還,肅宗诏之曰:“北鎮群狄,為逆不息,蠕蠕主為國立忠,助加誅讨,言念誠心,無忘寝食。
今知停在朔垂,與爾朱榮鄰接,其嚴勒部曲,勿相暴掠。
又近得蠕蠕主啟,更欲為國東讨。
但蠕蠕主世居北漠,不宜炎夏,今可且停,聽待後敕。
”蓋朝廷慮其反複也。
此後頻使朝貢。
建義初,孝莊诏曰:“夫勳高者賞重,德厚者名隆,蠕蠕主阿那瑰鎮衛北落,禦侮朔表,遂使一陰一山息警,弱水無塵,刊迹狼山,銘功瀚海,至誠既笃,勳緒莫酬。
故宜标以殊禮,何容格以常式。
自今以後,贊拜不言名,上書不稱臣。
”太昌元年六月,阿那瑰遣烏句蘭樹什伐等朝貢,并為長子請尚公主。
永熙二年四月,出帝诏以範一陽一王誨之長女琅邪公主許之,未及婚,帝入關。
齊獻武王遣使說之,阿那瑰遣使朝貢,求婚。
獻武王方招四遠,以常山王妹樂安公主許之,改為蘭陵公主。
瑰遣奉馬千匹為娉禮,迎公主,诏宗正元壽送公主往北。
自是朝貢相尋。
瑰以齊獻武王威德日盛,請緻一愛一女于王,靜帝诏王納之。
自此塞外無塵矣。
”诏聽之,乃位于阿那瑰弟之下,二叔之上。
宴将罷,阿那瑰執啟立于座後,诏遣舍人常景問所欲言,阿那瑰求詣殿前,诏引之。
阿那瑰再拜跽曰:“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诏曰:“朕已具之。
”阿那瑰起而言曰:“臣之先,逐草放牧,遂居漠北。
”诏曰:“卿言未盡,可具陳之。
”阿那瑰又言曰:“臣先祖以來,世居北土,雖複隔越山津,而乃心慕化;未能時宣者,正以高車悖逆,臣國擾攘,不暇遣使以宣遠誠。
自頃年以前,漸定高車。
及臣兄為主,故遣鞏顧禮等使來大魏,實欲虔修籓禮,是以曹道芝北使之日,臣與主兄即遣大臣五人拜受诏命。
臣兄弟本心未及上徹。
但高車從而侵暴,中有一奸一臣,因亂作逆,殺臣兄,立臣為主。
裁過旬日,臣以陛下恩慈如天,是故倉卒輕身投國,歸命陛下。
”诏曰:“具卿所陳,理猶未盡,可更言之。
”阿那瑰再拜受诏,起而言曰:“臣以家難,輕來投阙,老母在彼,萬裡分張,本民臣民,皆已進散。
陛下隆恩。
有過天地,求乞兵馬,還向本國,誅翦叛逆,收集亡散。
陛下慈念,賜借兵馬。
老母若在,得生相見,以申母子之恩;如其死也,即得報仇,以雪大恥。
臣當統臨餘人,奉事陛下,四時之貢,不敢阙絕。
陛下聖顔難睹,敢有披陳,但所欲言者口不能盡言,别有辭啟,謹以仰呈,願垂昭覽。
”仍以啟付舍人常景,具以奏聞。
尋封阿那瑰朔方郡公、蠕蠕王,賜以衣冕,加之轺蓋,祿從、儀衛,同于戚籓。
十二月,肅宗以阿那瑰國無定主,思還綏集,啟請切至,诏議之。
時朝臣意有同異,或言聽還,或言不可。
領軍元乂為宰相,阿那瑰私以金百斤貨之,遂歸北。
二年正月,阿那瑰等五十四人請辭,肅宗臨西堂,引見阿那瑰及其伯叔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
阿那瑰等拜辭,诏賜阿那瑰細明光人馬铠二具,鐵人馬铠六具;露絲銀纏槊二張并白眊,赤漆槊十張并白眊,黑漆槊十張并幡;露絲弓二張并箭,朱漆柘弓六張并箭,黑漆弓十張并箭;黑漆盾六幡并刀;赤漆鼓角二十具;五色錦被二領,黃綢被褥三十具;私府繡袍一領并帽,内者绯納襖一領;绯袍二十領并帽,内者雜人彩千段;绯納小口袴褶一具,内中宛具;紫納大口袴褶一具,崗中宛具;百子帳十八具,黃布幕六張;新乾飯一百石,麥麨八石,榛麨五石;銅烏錥四枚,柔鐵烏錥二枚,各受二斛;黑漆竹榼四枚,各受二升;婢二口;父草馬五百匹,駝百二十頭,牸牛一百頭,羊五千口:朱畫盤器十合,粟二十萬石。
至鎮給之。
诏侍中崔光、黃門元纂郭外勞遣。
阿那瑰來奔之後,其從父兄俟力發婆羅門卒數萬人入讨示發,破之。
示發走奔地豆于,為其所殺。
推婆羅門為主,号彌偶可社句可汗,魏言安靜也。
時安北将軍、懷朔鎮将楊鈞表:“傳聞彼人已立主,是阿那瑰同堂兄弟。
夷人一獸心,已相君長,恐未肯以殺兄之人,郊迎其弟。
輕往虛反,徒損國威,自非廣加兵衆,無以送其入北。
”二月,肅宗诏舊經蠕蠕使者牒雲具仁,往喻婆羅門迎阿那瑰複籓之意。
婆羅門殊自驕慢,無遜避之心,責具仁禮敬,具仁執節不屈。
婆羅門遣大官莫何去汾、俟斤丘升頭六人将兵二千随具仁迎阿那瑰。
五月,具仁還鎮,論彼事勢。
阿那瑰慮不敢入,表求還京。
會婆羅門為高車所逐,率十部落詣涼州歸降,于是蠕蠕數萬相率迎阿那瑰。
七月,阿那瑰啟雲:“投化蠕蠕元退社、渾河旃等二人以今月二十六日到鎮,雲國土大亂,姓姓别住,疊相抄掠,當今北人鹄望待拯。
今乞依前恩,賜給一精一兵一萬,還令督率送臣碛北,撫定荒人,脫蒙所請,事必克濟。
”诏付尚書、門下博議。
八月,诏兼散騎常侍王尊業馳驿宣旨慰阿那瑰,并申賜赍。
九月,蠕蠕後主俟匿伐來奔懷朔鎮,阿那瑰兄也,列稱規望乞軍,并請阿那瑰。
十月,錄尚書事高一陽一王雍、尚書令李崇、侍中侯剛、尚書左仆射元欽、侍中元乂、侍中安豐王延明、吏部尚書元修義、尚書李彥、給事黃門侍郎元纂、給事黃門侍郎張烈、給事黃門侍盧同等奏曰:“竊聞漢立南、北單于,晉有東、西之稱,皆所以相維禦難,為國籓籬。
今臣等參議以為懷朔鎮北土名無結山吐若奚泉,敦煌北西海郡即漢晉舊障,二處寬平,原野彌沃。
阿那瑰宜置西吐若奚泉,婆羅門宜置西海郡,各令總率部落,收離聚散。
其爵号及資給所須,唯恩裁處。
彼臣下之官,任其舊俗。
阿那瑰所居,既是境外,宜少優遣,以示威刑。
請沃野、懷朔、武川鎮各差二百人,令當鎮軍主監率,給其糧仗,送至前所,仍于彼為其造構,功就聽還。
諸于北來,在婆羅門前投化者,令州鎮上佐準程給糧,送詣懷朔阿那瑰,鎮與使人量給食禀。
在京館者任其去留。
阿那瑰草創,先無儲積,請給朔州麻子乾飯二千斛,官駝運送。
婆羅門居于西海,既是境内,資衛不得同之。
阿那瑰等新造籓屏,宜各遣使持節馳驿先詣慰喻,并委經略。
”肅宗從之。
十二月,诏安西将軍、廷尉元洪超兼尚書行台,詣敦煌安置婆羅門。
婆羅門尋與部衆謀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羅門姊妹也。
仍為州軍所讨,禽之。
三年十二月,阿那瑰上表乞粟以為田種,诏給萬石。
四年,阿那瑰衆大饑,入塞寂抄,肅宗诏尚書左丞元孚兼行台尚書持節喻之。
孚見阿那瑰,為其所執,以孚自随,驅掠良口二千,公私驿馬牛羊數十萬北遁,謝孚放還。
诏骠騎大将軍、尚書令李崇等率騎十萬讨之,出塞三千餘裡,至瀚海,不及而還。
俟匿伐至洛一陽一,肅宗臨西堂,引見之。
五年,婆羅門死于洛南之館,诏贈使持節、鎮西将軍、秦州刺史、廣牧公。
是歲,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諸鎮相應。
孝昌元年春,阿那瑰率衆讨之,诏遣牒雲具仁赉雜物勞賜阿那瑰,阿那瑰拜受诏命,勒衆十萬,從武川鎮西向沃野,頻戰克捷。
四月,肅宗又遣兼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馮俊使阿那瑰,宣勞班賜有差。
阿那瑰部落既和,士馬稍盛,乃号敕連頭兵豆伐可汗,魏言把攬也。
十月,阿那瑰複遣郁久闾彌娥等朝貢。
三年四月,阿那瑰遣使人鞏鳳景等朝貢,及還,肅宗诏之曰:“北鎮群狄,為逆不息,蠕蠕主為國立忠,助加誅讨,言念誠心,無忘寝食。
今知停在朔垂,與爾朱榮鄰接,其嚴勒部曲,勿相暴掠。
又近得蠕蠕主啟,更欲為國東讨。
但蠕蠕主世居北漠,不宜炎夏,今可且停,聽待後敕。
”蓋朝廷慮其反複也。
此後頻使朝貢。
建義初,孝莊诏曰:“夫勳高者賞重,德厚者名隆,蠕蠕主阿那瑰鎮衛北落,禦侮朔表,遂使一陰一山息警,弱水無塵,刊迹狼山,銘功瀚海,至誠既笃,勳緒莫酬。
故宜标以殊禮,何容格以常式。
自今以後,贊拜不言名,上書不稱臣。
”太昌元年六月,阿那瑰遣烏句蘭樹什伐等朝貢,并為長子請尚公主。
永熙二年四月,出帝诏以範一陽一王誨之長女琅邪公主許之,未及婚,帝入關。
齊獻武王遣使說之,阿那瑰遣使朝貢,求婚。
獻武王方招四遠,以常山王妹樂安公主許之,改為蘭陵公主。
瑰遣奉馬千匹為娉禮,迎公主,诏宗正元壽送公主往北。
自是朝貢相尋。
瑰以齊獻武王威德日盛,請緻一愛一女于王,靜帝诏王納之。
自此塞外無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