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八 高句麗 百濟 勿吉 失韋 豆莫婁 地豆于 庫莫
關燈
小
中
大
男一女悉衣白鹿皮襦袴。
有曲釀酒。
俗一愛一赤珠,為婦人飾,穿挂于頸,以多為貴,女不得此,乃至不嫁。
父母死,男一女聚哭三年,一屍一則置于林樹之上。
武定二年四月,始遣使張焉豆伐等獻其方物,迄武定末,貢使相尋。
豆莫婁國,在勿吉國北千裡,去洛六千裡,舊北扶餘也。
在失韋之東,東至于海,方二千裡。
其人土著,有宮室倉庫。
多山陵廣澤,于東夷之域最為平敞。
地宜五谷,不生五果。
其人長大,一性一強勇,謹厚,不寇抄。
其君長皆以六畜名官,邑落有豪帥。
飲食亦用俎豆。
有麻布,衣制類高麗而幅大,其國大人,以金銀飾之。
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為奴婢。
俗一婬一,尤惡妒婦,妒者殺之,一屍一其國南山上至腐。
女家欲得,輸牛馬乃與之。
或言本穢貊之地也。
地豆于國,在失韋西千餘裡。
多牛羊,出名馬,皮為衣服,無五谷,惟食肉酪。
延興二年八月,遣使朝貢,至于太和六年,貢使不絕。
十四年,頻來犯塞,高祖诏征西大将軍、一陽一平王頤擊走之。
自後時朝京師,迄武定末,貢使不絕。
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别也。
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間。
其民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鈔。
登國三年,太祖親自出讨,至弱洛水南,大破之,獲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
帝曰:“此群狄諸種不識德義,互相侵盜,有犯王略,故往征之。
且鼠竊狗盜,何足為患。
今中州大亂,吾先平之,然後張其威懷,則無所不服矣。
”既而車駕南還雲中,懷服燕趙。
十數年間,諸種與庫莫奚亦皆滋盛。
及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震懼,各獻方物。
高宗、顯祖世,庫莫奚歲緻名馬文皮。
高祖初,遣使朝貢。
太和四年,辄入塞内,辭以畏地豆于鈔掠,诏書切責之。
二十二年,入寇安州,營燕幽三州兵數千人擊走之。
後複款附,每求入塞,與民交易。
世宗诏曰:“庫莫奚去太和二十一以前,與安營二州邊民參居,交易往來,并無疑貳。
至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
今雖款附,猶在塞表,每請入塞與民交易。
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
聽而不虞,或有萬一之警。
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節,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監之。
”自是已後,歲常朝獻,至于武定末不絕。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于松漠之間。
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龍之北數百裡,多為寇盜。
真君以來,求朝獻,歲貢名馬。
顯祖時,使莫弗纥何辰奉獻,得班飨于諸國之末。
歸而相謂,言國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東北群狄聞之,莫不思服。
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潔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馬文皮入獻天府,遂求為常。
皆得交市于和龍、密雲之間,貢獻不絕。
太和三年,高句麗竊與蠕蠕謀,欲取地豆于分之。
契丹懼其侵轶,其莫弗賀勿于率其部落車三千乘、衆萬餘口,驅徙雜畜,求入内附,止于白狼水東。
自此歲常朝貢。
後告饑,高祖矜之,聽其入關市籴。
及世宗、肅宗時,恆遣使貢方物。
熙平中,契丹使人祖真等三十人還,靈太後以其俗嫁娶之際,以青氈為上服,人給青氈兩匹,賞其誠款之心,餘依舊式。
朝貢至齊受禅常不絕。
烏洛候國,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餘裡。
其土下濕,多霧氣而寒,民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随原阜畜牧。
多豕,有谷麥。
無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世為之。
其俗繩發,皮服,以珠為飾。
民尚勇,不為一奸一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
好獵射。
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其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于難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難,東入于海。
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謂北海也。
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民多祈請。
世祖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還。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國,羁縻而已。
高麗歲修貢職,東籓之冠,榮哀之禮,緻自天朝,亦為優矣。
其他碌碌,鹹知款貢,豈牛馬内向,東風入律者也。
有曲釀酒。
俗一愛一赤珠,為婦人飾,穿挂于頸,以多為貴,女不得此,乃至不嫁。
父母死,男一女聚哭三年,一屍一則置于林樹之上。
武定二年四月,始遣使張焉豆伐等獻其方物,迄武定末,貢使相尋。
豆莫婁國,在勿吉國北千裡,去洛六千裡,舊北扶餘也。
在失韋之東,東至于海,方二千裡。
其人土著,有宮室倉庫。
多山陵廣澤,于東夷之域最為平敞。
地宜五谷,不生五果。
其人長大,一性一強勇,謹厚,不寇抄。
其君長皆以六畜名官,邑落有豪帥。
飲食亦用俎豆。
有麻布,衣制類高麗而幅大,其國大人,以金銀飾之。
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為奴婢。
俗一婬一,尤惡妒婦,妒者殺之,一屍一其國南山上至腐。
女家欲得,輸牛馬乃與之。
或言本穢貊之地也。
地豆于國,在失韋西千餘裡。
多牛羊,出名馬,皮為衣服,無五谷,惟食肉酪。
延興二年八月,遣使朝貢,至于太和六年,貢使不絕。
十四年,頻來犯塞,高祖诏征西大将軍、一陽一平王頤擊走之。
自後時朝京師,迄武定末,貢使不絕。
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别也。
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間。
其民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鈔。
登國三年,太祖親自出讨,至弱洛水南,大破之,獲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
帝曰:“此群狄諸種不識德義,互相侵盜,有犯王略,故往征之。
且鼠竊狗盜,何足為患。
今中州大亂,吾先平之,然後張其威懷,則無所不服矣。
”既而車駕南還雲中,懷服燕趙。
十數年間,諸種與庫莫奚亦皆滋盛。
及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震懼,各獻方物。
高宗、顯祖世,庫莫奚歲緻名馬文皮。
高祖初,遣使朝貢。
太和四年,辄入塞内,辭以畏地豆于鈔掠,诏書切責之。
二十二年,入寇安州,營燕幽三州兵數千人擊走之。
後複款附,每求入塞,與民交易。
世宗诏曰:“庫莫奚去太和二十一以前,與安營二州邊民參居,交易往來,并無疑貳。
至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
今雖款附,猶在塞表,每請入塞與民交易。
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
聽而不虞,或有萬一之警。
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節,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監之。
”自是已後,歲常朝獻,至于武定末不絕。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于松漠之間。
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龍之北數百裡,多為寇盜。
真君以來,求朝獻,歲貢名馬。
顯祖時,使莫弗纥何辰奉獻,得班飨于諸國之末。
歸而相謂,言國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東北群狄聞之,莫不思服。
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潔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馬文皮入獻天府,遂求為常。
皆得交市于和龍、密雲之間,貢獻不絕。
太和三年,高句麗竊與蠕蠕謀,欲取地豆于分之。
契丹懼其侵轶,其莫弗賀勿于率其部落車三千乘、衆萬餘口,驅徙雜畜,求入内附,止于白狼水東。
自此歲常朝貢。
後告饑,高祖矜之,聽其入關市籴。
及世宗、肅宗時,恆遣使貢方物。
熙平中,契丹使人祖真等三十人還,靈太後以其俗嫁娶之際,以青氈為上服,人給青氈兩匹,賞其誠款之心,餘依舊式。
朝貢至齊受禅常不絕。
烏洛候國,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餘裡。
其土下濕,多霧氣而寒,民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随原阜畜牧。
多豕,有谷麥。
無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世為之。
其俗繩發,皮服,以珠為飾。
民尚勇,不為一奸一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
好獵射。
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其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于難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難,東入于海。
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謂北海也。
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民多祈請。
世祖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還。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國,羁縻而已。
高麗歲修貢職,東籓之冠,榮哀之禮,緻自天朝,亦為優矣。
其他碌碌,鹹知款貢,豈牛馬内向,東風入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