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八 高句麗 百濟 勿吉 失韋 豆莫婁 地豆于 庫莫
關燈
小
中
大
!今不以一過掩卿舊款,即送還籓,其感恕思衍,隻承明憲,輯甯所部,動靜以聞。
” 太和十五年,琏死,年百餘歲。
高祖舉哀于東郊,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策贈車騎大将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谥曰康。
又遣大鴻胪拜琏孫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将軍、領護東夷中郎将、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又诏雲遣世子入朝,令及郊丘之禮。
雲上書辭疾,惟遣其從叔升于随使詣阙,嚴責之。
自此歲常貢獻。
正始中,世宗于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悉弗進曰:“高麗系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産土一毛一,無愆王貢。
但黃金出自夫餘,珂則涉羅所産。
今夫餘為勿吉所逐,涉羅為百濟所并,國王臣雲惟繼絕之義,悉遷于境内。
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實兩賊是為。
”世宗曰:“高麗世荷上将,專制海外,九夷黠虜,實得征之。
瓶罄,恥,誰之咎也?昔方貢之愆,責在連率。
卿宜宣朕旨于卿主,務盡威懷之略,揃披害群,輯甯東裔,便二邑還複舊墟,土一毛一無失常貢也。
” 神龜中,雲死,靈太後為舉哀于東堂,遣使策贈車騎大将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又拜其世子安為安東将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
正光初,光州又于海中執得蕭衍所授安甯東将軍衣冠劍佩,及使人江法盛等,送于京師。
安死,子延立。
出帝初,诏加延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領護車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
天平中,诏加延侍中、骠騎大将軍,餘悉如故。
延死,子成立。
訖于武定末,其貢使無歲不至。
百濟國,其先出自夫餘。
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裡,處小海之南。
其民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
有五谷,其衣服飲食與高句麗同。
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使上表曰:“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籓,瞻望雲阙,馳情罔極。
涼風微應,伏惟皇帝陛下協和天休,不勝系仰之情,謹遣私署冠軍将軍、驸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骧将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投舫波阻,搜徑玄津,托命自然之運,遣進萬一之誠。
冀神祗垂感,皇靈洪複,克達天庭,宣暢臣志,雖旦聞夕沒,永無餘恨。
”又雲:“臣與高句麗源出夫餘,先世之時,笃崇舊款。
其祖钊輕廢鄰好,親率士衆,陵踐臣境。
臣祖須整旅電邁,應機馳擊,矢石暫交,枭斬钊首。
自爾已來,莫敢南顧。
自馮氏數終,餘燼奔竄,醜類漸盛,遂見陵一逼一,構怨連禍,三十餘載,财殚力竭,轉自孱踧。
若天慈曲矜,遠及無外,速遣一将,來救臣國,當奉送鄙女,執掃後宮,并遣子弟,牧圉外廄。
尺壤匹夫不敢自有。
”又雲:“今琏有罪,國自魚肉,大臣強族,戮殺無已,罪盈惡積,民庶崩離。
是滅亡之期,假手之秋也。
且馮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一浪一諸郡,懷首丘之心。
天威一舉,有征無戰。
臣雖不敏,志效畢力,當率所統,承風響應。
且高麗不義,逆詐非一,外慕隗嚣籓卑之辭,内懷兇禍豕突之行。
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謀陵王略。
昔唐堯至聖,緻罰丹水;孟常稱仁,不舍塗詈。
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将贻後悔。
去庚辰年後,臣西界小石山北國海中見一屍一十餘,并得衣器鞍勒,視之非高麗之物,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
長蛇隔路,以沉于海,雖未委當,深懷憤恚。
昔宋戮申舟,楚莊徒跣;鹞撮放鸠,信陵不食。
克敵建名,美隆無已。
夫以區區偏鄙,猶慕萬代之信,況陛下合氣天地,勢傾山海,豈令小豎,跨塞天逵。
今上所得鞍一,以為實驗。
” 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禮遇優厚,遣使者邵安與其使俱還。
诏曰:“得表聞之,無恙甚善。
卿在東隅,處五服之外,不遠山海,歸誠魏阙,欣嘉至意,用戢于懷。
朕承萬世之業,君臨四海,統禦群生。
今宇内清一,八表歸義,襁負而至者不可稱數,風俗之和,士馬之盛,皆餘禮等親所聞見。
卿與高麗不穆,屢緻陵犯,苟能順義,守之以仁,亦何憂于寇仇也。
前所遣使,浮海以撫荒外之國,從來積年,往而不返,存亡達否,
” 太和十五年,琏死,年百餘歲。
高祖舉哀于東郊,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策贈車騎大将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谥曰康。
又遣大鴻胪拜琏孫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将軍、領護東夷中郎将、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又诏雲遣世子入朝,令及郊丘之禮。
雲上書辭疾,惟遣其從叔升于随使詣阙,嚴責之。
自此歲常貢獻。
正始中,世宗于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悉弗進曰:“高麗系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産土一毛一,無愆王貢。
但黃金出自夫餘,珂則涉羅所産。
今夫餘為勿吉所逐,涉羅為百濟所并,國王臣雲惟繼絕之義,悉遷于境内。
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實兩賊是為。
”世宗曰:“高麗世荷上将,專制海外,九夷黠虜,實得征之。
瓶罄,恥,誰之咎也?昔方貢之愆,責在連率。
卿宜宣朕旨于卿主,務盡威懷之略,揃披害群,輯甯東裔,便二邑還複舊墟,土一毛一無失常貢也。
” 神龜中,雲死,靈太後為舉哀于東堂,遣使策贈車騎大将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又拜其世子安為安東将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
正光初,光州又于海中執得蕭衍所授安甯東将軍衣冠劍佩,及使人江法盛等,送于京師。
安死,子延立。
出帝初,诏加延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領護車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
天平中,诏加延侍中、骠騎大将軍,餘悉如故。
延死,子成立。
訖于武定末,其貢使無歲不至。
百濟國,其先出自夫餘。
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裡,處小海之南。
其民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
有五谷,其衣服飲食與高句麗同。
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使上表曰:“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籓,瞻望雲阙,馳情罔極。
涼風微應,伏惟皇帝陛下協和天休,不勝系仰之情,謹遣私署冠軍将軍、驸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骧将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投舫波阻,搜徑玄津,托命自然之運,遣進萬一之誠。
冀神祗垂感,皇靈洪複,克達天庭,宣暢臣志,雖旦聞夕沒,永無餘恨。
”又雲:“臣與高句麗源出夫餘,先世之時,笃崇舊款。
其祖钊輕廢鄰好,親率士衆,陵踐臣境。
臣祖須整旅電邁,應機馳擊,矢石暫交,枭斬钊首。
自爾已來,莫敢南顧。
自馮氏數終,餘燼奔竄,醜類漸盛,遂見陵一逼一,構怨連禍,三十餘載,财殚力竭,轉自孱踧。
若天慈曲矜,遠及無外,速遣一将,來救臣國,當奉送鄙女,執掃後宮,并遣子弟,牧圉外廄。
尺壤匹夫不敢自有。
”又雲:“今琏有罪,國自魚肉,大臣強族,戮殺無已,罪盈惡積,民庶崩離。
是滅亡之期,假手之秋也。
且馮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一浪一諸郡,懷首丘之心。
天威一舉,有征無戰。
臣雖不敏,志效畢力,當率所統,承風響應。
且高麗不義,逆詐非一,外慕隗嚣籓卑之辭,内懷兇禍豕突之行。
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謀陵王略。
昔唐堯至聖,緻罰丹水;孟常稱仁,不舍塗詈。
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将贻後悔。
去庚辰年後,臣西界小石山北國海中見一屍一十餘,并得衣器鞍勒,視之非高麗之物,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
長蛇隔路,以沉于海,雖未委當,深懷憤恚。
昔宋戮申舟,楚莊徒跣;鹞撮放鸠,信陵不食。
克敵建名,美隆無已。
夫以區區偏鄙,猶慕萬代之信,況陛下合氣天地,勢傾山海,豈令小豎,跨塞天逵。
今上所得鞍一,以為實驗。
” 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禮遇優厚,遣使者邵安與其使俱還。
诏曰:“得表聞之,無恙甚善。
卿在東隅,處五服之外,不遠山海,歸誠魏阙,欣嘉至意,用戢于懷。
朕承萬世之業,君臨四海,統禦群生。
今宇内清一,八表歸義,襁負而至者不可稱數,風俗之和,士馬之盛,皆餘禮等親所聞見。
卿與高麗不穆,屢緻陵犯,苟能順義,守之以仁,亦何憂于寇仇也。
前所遣使,浮海以撫荒外之國,從來積年,往而不返,存亡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