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六 島夷蕭道成 島夷蕭衍

關燈
寶率步騎三千擊衍守将于琅邪,擒其雲麾将軍、徐兗二州刺史沈預,斬其宣猛将軍、齊州刺史劉相如。

     永熙元年夏,衍遣其鄴王元樹及谯州刺史朱文開入據谯城,東南道行台樊子鹄率諸軍攻克之,擒元樹、文開等送于京師。

     天平元年十月,衍雄信将軍紀耕率衆入寇尃嵣,都督曹仲尼破走之,斬其軍主沈達、闵莊等。

    二年正月,衍将湛僧珍寇南兗州,州軍擊破之。

    行台元晏又破湛僧珍等于項城,虜其阙二字 刺史楊票。

    二月,衍司州刺史陳慶之、郢州刺史田樸特等寇邊,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

    五月,衍仁州刺史黃道始寇北濟一陰一,徐州刺史任祥讨破之。

    十月,衍将梁秉俊寇單父,祥又大敗之,俘斬萬餘人。

    十一月,衍雍州刺史蕭恭遣将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軌破之于牛飲,斬其将張殖、王世興。

    是年,衍又改号為中大通。

    三年五月,豫州刺史堯雄攻衍白苟堆鎮,克之,擒其北平太守苟元曠。

    十月,行台侯景攻陷衍楚城,獲其楚州刺史桓和兄弟。

    四年九月,衍青冀二州刺史除子彥寇圉城,南青州刺史陸景元擊走之。

     先是,益州刺史傅和以城降衍,衍資送和,令申意于齊獻武王,求通交好,王志綏邊遠,乃請許之。

    四年冬,衍遣其散騎常侍張臯、通直常侍劉孝儀、通直常侍崔曉朝貢。

    二年夏,又遣散騎常侍沈山卿、通直常侍劉研朝貢。

    興和二年春,又遣散騎常侍柳豹、通直常侍劉景彥朝貢。

    其年冬,又遣散騎常侍陸晏子、通直常侍沈景徽朝貢。

    是年,衍改号大同。

    三年夏,又遣散騎常侍明少遐、通直郎謝藻朝貢。

    四年春,又遣散騎常侍袁狎、通直常侍賀文發朝貢。

    其年冬,又遣散騎常侍劉孝勝、通直常侍謝景朝貢。

    武定元年夏,又遣散騎常侍沈衆、通直常侍殷德卿朝貢。

    其年冬,又遣散騎常侍蕭确、通直常侍陸緬朝貢。

    三年秋,又遣散騎常侍徐君房、通直常侍庾信朝貢。

    四年夏,又遣散騎常侍蕭瑳、通直常侍賀德易朝貢。

    五年春,又遣散騎常侍謝蘭、通直常侍鮑至朝貢。

    朝廷亦遣使報之。

    十餘年間,南境甯息。

     六年,衍又改号為中大同,其年又改為太清。

    是歲,司徒侯景反,遣使通衍,請其拯援。

    衍惑景遊說,遂絕貢使。

    衍子網及朝臣并切谏以為不可,衍不從。

    乃遣其兄子豫州刺史、貞一陽一侯淵明,北兗州刺史胡貴孫等寇一逼一徐州,與侯景為聲援,仍堰泗水以灌彭城。

    齊文襄王遣行台慕容紹宗、儀同三司高嶽、潘相樂等率衆讨之。

    紹宗檄衍境内曰: 夫乾坤交泰,明聖興作,有冥運行之力,俱盡變化之途。

    抱識含靈,融然并至;呈形賦命,混而同往。

    所以玄功潛運,至德旁通,百姓日用而不知,萬國受賜而無迹。

    豈徒鑿其耳目,易其心慮,悟以風雲,一其文軌,使夫日月之照不私,雨露之施均洽,運諸仁壽之域,納于福祿之林。

    自晉政多僻,金行淪蕩,中原作戰鬥之場,生民為鳥獸之餌;則我皇魏握玄帝之圖,納水靈之祉,駕雲車而自北,策龍禦以圖南,緻符上帝,援溺下土,怪物殛死,一婬一水不作,運神器于顧眄,定寶命于踟蹰,恢之以武功,振之以文德,宇内反可封之俗,員首識堯舜之心。

    沙海荒忽之外,瀚漠羁縻之表,方志所不傳,《荒經》所不綴,莫不繩谷釣山,依風托水,共仰中國之聖,同欣大道之行。

    唯夫三吳、百越獨阻聲教,匪民之咎,責有由焉。

     自僞晉之後,劉蕭作慝,擅僭一隅,号令自己。

    惟我祖宗馭宇,一愛一民重戰,未極謀臣之畫,不窮節将之兵,聊遣行人,降以尺一,圓台已築,黃屋辄去,賜其幾杖,置之度外。

    蕭衍輕險有素,士一操一蔑聞,睥睨君親,自少而長好亂樂禍,惡直醜正,巧用其短,以少為多。

    詃惑愚淺,大言以驚俗;驅扇邪僻,口兵以作威。

    曲體脅肩,搖脣鼓舌,候當朝之顧指,邀在位之餘論。

    遂污辱冠帶,偷竊籓維。

    及寶卷昏狂,下不堪命,曾無北面有犯之節,遽滅人倫在三之禮,憑妖假怪,鬼語神言,稱兵指阙,傾朝鸩主,陵虐孤寡,聾愚士民。

    天不悔禍,一奸一醜得志,内恣雕一靡一,外逞殘賊。

    驅羸國之兵,迫糊口之衆,南出五嶺,北防九江,屯戍不解,役無甯歲。

    死亡矢刃之下,夭折霧露之中,哭泣者無已,傷痍者不絕。

    托身人上,忽下如草。

    遂使頑子弟,肆行一婬一虐;狡猾群小,縱極貪惏。

    剝割蒼生,肌肉略盡;刳剔黔首,骨髓俱罄。

    猛虎未方其害,餓狼讵侔其禍,惵惵周餘,救死無地。

    至于矯情飾詐,事非一緒。

    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躁競盈胸,謬治清靜。

    至乃大興寺塔,廣繕台堂,昭一陽一到景,垂珠銜璧,峥嵘刻削,千門萬戶。

    鞭撻疲民,盡其筋骨,延壤運石,悲歌掩途,死而可祈,甘同仙化。

    智淺謀疏,曾不自揆。

    遏桐柏之流,翻為己害;子亡齊之胤,忽為戎首。

    書契迄茲,罕聞其事。

    至于廢捐冢嫡,崇樹愚子,朋一黨一路開,彼我側目。

    疾視扼腕,十室而九,翹足有待,良亦多人。

     二紀于茲,王家多敗,故則車馳之警,終有驚墜之哀,神隻痛憤,宇縣崩震。

    于是故相國、齊獻武高王感天壤之慘黩,激雲雷以慨然,仗高義而率民,奮大節以成務。

    爰有匡國定霸之圖,非直讨賊雪恥之舉。

    于是叡略紛纭,靈武冠世,蕩滌逋孽,尊主康邦。

    皇上秉曆受圖,天臨日鏡,道随玄運,德與神行。

    既而元首懷舞戚之風,上宰薄兵車之會,前解系南冠,喻以好睦,舟車遵溯,川陸光華,亭徼相望,欣然自泰,反肉還童,不待羊、陸。

    雖嘉謀長算,爰自我始,罷戰息民,兩獲其泰。

    王者之信,明始四時,豈或為人君父,二三其德,書而不法,可不惜哉! 侯景一介役夫,出自凡賤,身名淪沒,無或可紀。

    直以趨馳便習,見一愛一爾朱,小人叨竊,遂忝名位。

    及中興之際,義旗四指,無惡不赦,實在群胡。

    景荷人成拔,藉其股肱,主人有丹頸之期,所天蹈族滅之釁。

    雖不能蔽捍左右,以命酬恩,猶當慘顔後至,義形于色。

    而趣利改圖,速如覆手,投身麾下,甘為仆隸。

    獻武王棄其瑕穢,錄其小誠,得廁五命之末,預在一隊之後。

    參迹驅馳,庶其來效,長鞭利铩,術以制之。

    既關隴逋誅,每事經略,以河南空虛之地,非兵戰之沖,薄存掎角,聊示旗鼓,豈資實效,寄以遊聲。

    軍機催勒,蓋唯景任,總兵統旅,别有司存。

    而愚褊有積,憍愎遂甚,犯違軍紀,仍自猜貳,禍心潛構,翻為亂階。

    負恩棄德,罔恤天讨,不義不昵,厚而必颠。

    委慈母如脫屣,棄少弟如遺土,群子陸陸,妻侄成行,慕姜兒之爽言,蔑伯春之宛轉。

    跳梁猖蹶,夫欲誰欺!比之枭獍,異類同醜;欲拟蛇鼠,顧匪其倫。

    及遠托關右,委命寇逆,寶炬定君臣之分,黑獺結兄弟之親,授以名一器之尊,救其重圍之死,憑人系援,假人鼻息。

    俄而忘恩背惠,親尋幹戈,釁暴惡盈,側首無托。

    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禦之地,甘辭卑體,進熟圖身。

    詭言浮說,抑可知矣,叛豎救命,豈将擇音。

    僞朝大夫幸災忘義,主耄于上,臣蔽于下。

    逐雀去草,曾不是圖;竊寶叛邑,椒蘭比好。

    人而無禮,其能國乎! 夫安危有大勢,成敗有恆兆,不假離朱之目,不藉子野之聽,聊陳刺心之說,且吐伐謀之言。

    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樂業,百靈效祉。

    雖上相雲亡,而伊陟繼事,秉文經武,虎視龍骧。

    驅日下之俊雄,收一世之英銳,擊刺猶雷電,合戰如風雨,控弦躍馬,固敵是求。

    蠕蠕昔遭離亂,輻分瓦裂,匹馬孤征,告困于我。

    國家深敦鄰附,愍其入懷,盡憂人之禮,極繼絕之義,保衛出于故地,資給唯其多少,存其已亡之業,成其莫大之基。

    深仁厚德,镂其骨髓,引領思報,義如手足。

    吐欲渾深執忠孝,膠漆不渝,萬裡仰德,奏款屬路,并申以婚好,行李如歸,蠕蠕境斜界黃河,望通豳夏,飛雪千裡,層冰洞積。

    北風轉勁,實筋角之時,沍寒方猛,正氈裘之利。

    吐谷渾疾彼兇逆,強兵歲舉,傾河及鄯,塵通隴峽。

    驅龍池之種,藉常勝之氣,二方候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