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三 匈奴劉聰 羯胡石勒 鐵弗劉虎 徒何慕容廆 臨渭
關燈
小
中
大
夫帝皇者,配德兩儀,家有四海,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者也。
三代以往,守在海外,秦吞列國,漢并天下。
逮桓靈失敗,九州瓦裂,曹武削平寇難,魏文奄有中原,于有僞孫假命于江吳,僭劉盜名于岷蜀。
何則?戎方椎髻之帥,夷俗斷發之魁,世崇兇德,罕聞王道,扇以跋扈,忻從放命。
加以中州避地,華土違雠,思托号令之一聲,念邀風塵之際。
因虞候隙,仍相君長,偷名竊位,脅息一隅。
至乃指言井絡,假上帝之祉;妄說黃旗,雲人君之氣。
論土不出江漢,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秉帝籍,三公鼎立,比蹤王者。
溺人必笑,其在茲乎?若是鼈靈可拟于周王,夫差容比于漢祖,尉他定黃屋之尊,子一陽一成绾玺之貴,豈其然哉?及鐘會一将之威,士治偏師之勢,而使騾車西至,侯蓋北首,天人弗許,斷可知焉。
晉年不永,時逢喪亂,異類群飛,一奸一兇角逐,内難興于戚屬,外禍結于籓維。
劉淵一唱,石勒繼響,二帝沉一淪,兩都傾覆。
徒何仍釁,氐羌襲梗,夷楚喧聒于江淮,胡虜叛換于瓜涼,兼有張赫山河之間,顧恃遼海之曲。
各言應曆數,人謂遷圖鼎。
或更相吞噬,疊為驅除;或狼戾未馴,俟我斧钺。
太神奮風霜于參合,鼓雷電于中山,黃河以北,一靡一然歸順矣。
世祖叡略潛舉,靈武獨斷,以夫僭僞未夷,九域尚阻,慨然有混一之志。
既而戎車歲駕,神兵四出,全國克敵,伐罪吊民,遂使專制令、擅威福者,西自流沙,東極滄海,莫不授館于東門,懸首于北阙矣。
唯夫窮發遺虜,未拔根株;徼垂殘狡,尚餘栽蘖。
而北逾翰漠,折其肩髀;南極江湖,一抽一其腸胃。
雖骸鼻僅存,脂膏鹹盡;視息才舉,魂魄久遊。
高祖聖敬時乘,遷居改作,日轉雲移,風行電掃。
辮發之渠,非逃則附;卉服之長,琛赆繼入。
猶以侍子不至,取亂乘機,五牛一指,六師騁路,馘其武臣骁帥,傾其湯池石城。
向使時無谷塘之禍,民無鼎湖之思;北可焚穹廬,收服匿,削引弓之左衽,苑龍荒以牧馬;南則罺{圭黾}黾暴鲸鲵,變水處之文身,化為言于人俗矣。
尋以壽春内款,華一陽一稽服,蕞彼江一陰一,憂于系頸。
肅宗以沖年踐祚,俄則母後當一陽一,務崇寬政,取和朝野,置荒遐于度外,譬蠻夷于雞肋。
面黠狄淪胥,種落離貳,虜帥飄然,窮而歸我,矜其眼目,愍厥颠亡,反之于故庭,複之以保塞。
魏道将虧,禍出權幸,事僻于中,民驚于外,疆埸崩騰,籓籬傾駭,一陰一朔委命之倫,雲蒸務合。
上失其道,下極其難,政亂如風草,師亡猶彈丸,十數年間,中區殄悴。
而江湄巨狡,窺觎上國,蛇虺肆毒,竊我邊鄙。
氈裘相率,馬首南向,白山、氵壘水,狐鼠群遊。
魏德雖衰天命未改,援墜扶危,齊武電發,屈身宰世,大濟橫流。
和戎略遠,用謀急病,輶軒四指,喻以德音。
爾乃舟車接次,駝驢銜尾,烽柝不警,尉候空設。
而水鄉大猾,好利忘信,納我逋叛,共為舉斧,遂有寒山之戰,渦一陽一。
阙二字 糾合伧楚,覆其巢一穴一,衍以喂卒,網實鸩死。
獯虜那環,尋亦殲殪。
自二百許年,僭盜多矣,天道人事,卒有歸焉,猶衆星環于鬥極,百川之赴溟海。
今總其僭僞,列于國籍,俾後之好事,智僭盜之終始焉。
匈奴劉聰,字玄明,一名載,冒頓之後也。
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故其子孫以母姓為氏。
祖豹,為左賢王。
及魏分匈奴之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
豹雖分屬五部,然皆家于晉一陽一汾澗之濱。
父淵,形容偉壯,膂力過人。
晉初為任子,在洛一陽一。
豹卒,淵代之。
後改帥為都尉,以淵為北部都尉。
楊駿輔政,以淵為建威将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後坐部民叛出塞,免官,永甯初,成都王颍表淵行甯朔将軍,監五部軍事。
及齊王冏、長沙王乂與颍等自相誅滅,北部都督劉宣等竊議反叛,謀推淵為大單于。
時淵在鄴,乃使呼延攸以此謀告之。
淵請歸會葬,颍不許。
颍為皇太弟,以淵為太弟屯騎校尉。
晉惠帝之伐颍也,以淵為輔國将軍、都督北城守事。
及惠帝敗,以淵為冠軍将軍,封盧奴伯。
既而并州刺史司馬騰、幽州刺史王浚,起兵伐颍,颍師戰敗。
淵謂颍曰:“今二鎮跋扈,衆逾十萬,恐非宿衛及近郡士民所能禦之。
淵當為殿下還說五部,鸠合義衆,以赴國難。
”颍悅,拜淵為北單于,參丞相軍事。
淵至左國城,劉宣等上大單于之号,二旬之間,衆便五萬,都于離石。
淵謂宣等曰:“帝王豈有常哉,當上為漢高,下為魏武。
然晉人未必同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民心,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今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民望。
”乃遷左國城,自稱漢王,置百官,年号元熙,追尊劉禅為孝懷皇帝。
攻擊郡縣。
桓帝十一年,晉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桓帝親率萬騎救騰,斬淵将綦母豚,淵南走蒲子。
語在《序紀》。
晉光熙元年,淵進據河東,克平一陽一、蒲坂,遂都平一陽一。
晉永嘉二年,淵稱帝,年号永鳳。
後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蓋王莽之玺也。
得者因增“淵海光”三字而獻之,淵以為己瑞,号年為河瑞。
以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錄尚書事,置單環境台于平一陽一西。
淵死,子和僭立。
聰即和第四弟也,殺和而自立。
聰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
晉新興太守郭頤辟為主簿,任以郡事。
舉良将,為骁騎别部司馬。
齊王冏以為國中尉。
出為左部司馬,尋遷右部尉。
太宰、河間王颙表為赤沙中郎将。
以淵在鄴,懼為成都王颍所害,亡奔颍,颍甚悅,拜右積一弩一将軍,參前鋒戰事。
随還左國。
淵稱大号,拜大司馬,封楚王。
及僭位,年号光興。
聰遣王彌、劉曜攻陷洛一陽一,執晉懷帝,改年為嘉平。
聰于是驕奢一婬一暴,殺戮無已,誅翦公卿,旬日相繼。
納其太保劉殷二女為左右貴嫔,又納殷孫女四人為貴人,六劉之一寵一,傾于後宮。
聰希複出外,事皆中黃門納奏,左貴嫔決之。
其都水使者襄陵王摅以魚蟹不供,将作大匠望都公靳陵以營作遲晚,并斬于東市。
聰遊獵無度,晨出暮歸,觀魚于汾,以燭繼晝。
其弟乂及子粲輿榇切谏,聰怒曰:“吾豈桀纣幽厲乎,而汝等生來哭人也!” 先是,劉琨來告難,穆帝親率大衆,令長子六修擊粲等,大破之。
語在《序紀》。
聰與群臣飲宴,一逼一晉帝行酒。
晉光祿大夫庾珉等謀以平一陽一應劉琨,于是害晉帝,誅珉等。
改嘉平為建元。
平一陽一地震,聰崇明觀陷為池,水赤如血,赤氣至天,有赤龍奮迅而去。
流星起于牽牛,入紫微,龍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一陽一北十裡。
視之則肉,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臭達于平一陽一。
肉帝常有哭聲,晝夜不止。
聰惡之。
劉後産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須之見在隕肉之旁。
聰遣劉曜攻陷長安,執晉愍帝,改建元為麟嘉。
其武庫陷,入地一丈五尺。
聰自去冬至是,遂不受朝賀,立市于後一庭,與宮人宴戲,積日不醒。
立上皇後樊氏,樊氏是聰張後之侍婢也。
時稱後者四人,佩皇後玺绶者七人。
阿谀日進,貨賄公行,後宮賞賜,動至千萬。
有豕著進賢冠,犬冠武弁帶绶,并升聰座,俄而鬥死,宿衛之人無見入者。
平文二年,聰死。
子粲,襲位,号年漢昌。
粲荒耽酒色,遊蕩後一庭,軍國之事,決于大将軍靳準。
準勒兵誅粲,劉氏男一女無少長皆殺之。
準自号漢王,置百官。
尋為靳明所殺,衆降淵族子曜。
曜,字永明。
少孤,見養于淵。
頗知書計,志一性一不恆。
拳勇有膂力,鐵厚一寸,射而洞之。
坐事當誅,亡匿朝鮮,客為縣卒,會赦得還。
聰之末年,位至相國,鎮長安。
靳準之誅粲也,曜來赴之,次于赤壁。
遂僭尊号,改年光初。
靳明既降于曜,曜還都長安,自稱大趙。
曜西通張駿,南服仇池,窮兵極武,無複甯歲。
又發六百萬功,營其父及妻二冢,下洞三泉,上崇百尺,積石為基,周回二裡,發掘古冢以千百數,迫督役徒,繼以脂燭,百姓嗥哭,盈于道路。
又更增九十尺。
冢前石人有聲言“慎”。
封其子胤為南一陽一王,以漢一陽一十三郡為國。
立單于台于渭城,置左右賢王已下,皆以雜種為之。
曜得黑兔,改年為太和。
石虎伐曜,曜擊破之,遂攻石生于洛一陽一。
曜不撫士衆,專與嬖臣飲博,左右或谏,曜怒斬之。
石勒進據石門,曜甫知之,解金墉之圍,陳于洛西,将與勒戰。
至西一陽一門,麾軍就,平師遂大潰。
曜墜于冰,為石勒将石堪所擒,勒囚之襄國,尋殺之烈帝。
元年,曜子毗率百官棄長安西走秦州。
尋為石勒所滅。
羯胡石勒,字世龍,小字匐勒。
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一黨一武鄉羯室,因号羯胡。
祖邪弈于,父周曷朱,一字乞翼加,并為部落小帥。
周曷朱一性一兇粗,不為群胡所附。
勒壯健,有膽略,好騎射,周曷朱每使代己督攝部胡,部胡一愛一信之。
并州刺史司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兩胡一枷,勒亦在中。
至平原,賣與師氏為奴。
師家鄰于馬牧,勒與牧帥汲桑往來相托,遂招集王一陽一、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姚豹、逮明、郭敖、劉征、劉實、張噎、乎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東如赤龍、騄骥諸苑,乘苑馬還掠缯寶以賂汲桑。
成都王颍之廢也,颍故将一陽一平人公師籓等自稱将軍,起兵趙魏,衆至數萬,勒與汲桑率牧人,乘苑馬數百騎以赴之。
于是桑始命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籓拜為前隊督。
籓戰敗身死,勒與汲桑亡潛苑中。
颍之将如河北也,汲桑以勒為伏夜牙門,率牧人劫掠郡縣系囚,合軍以應之,屯于平石。
桑自号大将軍,進軍攻鄴,以勒為前鋒都尉。
攻鄴,克之。
尋為晉将苟晞所敗。
勒往從劉淵,拜為輔漢将軍、平晉王。
劉聰立,以勒為征東大将軍、并州刺史、汲郡公。
劉粲攻洛一陽一,勒留長史刁膺統步卒九萬,徙辎重于重門,率輕騎二萬會粲于太一陽一,大敗晉監軍裴邈于渑池,遂至洛川。
勒出成臯,圍晉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為贊所敗。
屯文石津,将北攻晉幽州刺史王浚。
會浚将王甲始率遼西鮮卑萬餘騎敗劉聰安北大将軍趙固于津北,勒乃燒船棄營,引軍向柏門,迎重門辎重,合于石門而濟。
南攻晉豫州刺史馮嵩于陳郡,不克,進攻襄城太守崔廣于繁昌,斬之。
先是,雍州流民王如、侯脫、嚴嶷等,起兵江淮間,受劉淵官位。
聞勒之來也,懼,遣衆一萬拒于襄城,勒擊敗之,盡俘其衆。
勒至南一陽一,屯于宛之北山。
王如遣使通好。
勒進攻宛,克之,斬侯脫,降嚴嶷,盡并其衆。
南至襄一陽一,攻克江西三十餘壘,有據江漢之志。
勒右長史張賓以為不可,引軍而北。
晉太傅、東海王越率洛一陽一之衆二十餘萬讨勒。
越薨于軍,軍人推太尉王衍為主,率衆而東。
勒追擊,破之于苦縣。
勒分騎圍而射之,相登如山,殺王衍及晉襄一陽一王範等十餘萬人。
越世子毗聞越薨,出自洛一陽一,從者傾城。
勒逆毗于洧倉,破之,執毗及晉宗室二十六王并諸卿士,皆殺之。
與王彌、劉曜攻陷洛一陽一,歸功彌曜。
遂出不轅,執晉大将軍苟晞于蒙城,以為左司馬。
劉聰授勒鎮軍大将軍、幽州牧,領并州刺史。
用張賓之計,自當南葛陂北都襄國。
襲幽州,擒王浚,殺之。
劉聰加勒陝東伯,得專征伐,封拜刺史、将軍、守宰、列侯,歲盡集上。
及劉粲為勒準所殺,勒率衆赴平一陽一。
曜稱尊号,授勒大司馬、大将軍,加九錫,增封十郡,并前十三郡,進為趙公。
勒至平一陽一,靳明出與勒戰,勒大破之,遣兼左長史王修、主簿劉茂獻捷于曜。
明率平一陽一之衆奔曜,曜西如粟邑。
勒焚平一陽一宮室,置戍而歸,徙渾儀樂器于襄國。
曜遣使授勒太宰,領大将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并前二十郡;出入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如魏武輔漢故事。
王修舍人曹平樂留仕曜朝,言于曜曰:“大司馬遣修等來,外表至虔,内觇強弱。
”曜實殘弊,懼修宣之,大怒,追還策命而斬王修。
劉茂逃歸,言修死狀。
勒大怒,誅曹平樂父兄,夷其三族。
又知追亭太宰、趙王之授,怒曰:“帝王之起,複何常也?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豈爾所節乎!”勒乃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大單于、趙王,以二十四郡為趙國,号為趙元克年,平文三年也。
勒遣使求和,請為兄弟,斬其使以絕之。
自是朝會,常僭天子禮樂,以飨群臣。
烈帝元年,勒又遣使求和,帝許之。
二年,勒僭稱皇帝,置百官,年号建平。
雖都襄國,又營鄴宮,作者數十萬從,兼以晝夜。
五年,勒死,子大雅僭立。
大雅,名犯顯祖廟諱。
大雅立,号年延熙。
石虎廢大雅為海一陽一王而僭立,尋殺之。
虎,字季龍,勒之從子也。
祖曰匐邪,父曰寇覓。
寇覓有七子,虎第四。
勒父幼而子之,故或謂之為勒弟也。
晉永興中,與勒相失。
永嘉五年,劉琨送勒母王氏及虎于葛陂,時年十七矣。
一性一殘忍,遊獵無度,能左右射,好以彈彈人,軍
三代以往,守在海外,秦吞列國,漢并天下。
逮桓靈失敗,九州瓦裂,曹武削平寇難,魏文奄有中原,于有僞孫假命于江吳,僭劉盜名于岷蜀。
何則?戎方椎髻之帥,夷俗斷發之魁,世崇兇德,罕聞王道,扇以跋扈,忻從放命。
加以中州避地,華土違雠,思托号令之一聲,念邀風塵之際。
因虞候隙,仍相君長,偷名竊位,脅息一隅。
至乃指言井絡,假上帝之祉;妄說黃旗,雲人君之氣。
論土不出江漢,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秉帝籍,三公鼎立,比蹤王者。
溺人必笑,其在茲乎?若是鼈靈可拟于周王,夫差容比于漢祖,尉他定黃屋之尊,子一陽一成绾玺之貴,豈其然哉?及鐘會一将之威,士治偏師之勢,而使騾車西至,侯蓋北首,天人弗許,斷可知焉。
晉年不永,時逢喪亂,異類群飛,一奸一兇角逐,内難興于戚屬,外禍結于籓維。
劉淵一唱,石勒繼響,二帝沉一淪,兩都傾覆。
徒何仍釁,氐羌襲梗,夷楚喧聒于江淮,胡虜叛換于瓜涼,兼有張赫山河之間,顧恃遼海之曲。
各言應曆數,人謂遷圖鼎。
或更相吞噬,疊為驅除;或狼戾未馴,俟我斧钺。
太神奮風霜于參合,鼓雷電于中山,黃河以北,一靡一然歸順矣。
世祖叡略潛舉,靈武獨斷,以夫僭僞未夷,九域尚阻,慨然有混一之志。
既而戎車歲駕,神兵四出,全國克敵,伐罪吊民,遂使專制令、擅威福者,西自流沙,東極滄海,莫不授館于東門,懸首于北阙矣。
唯夫窮發遺虜,未拔根株;徼垂殘狡,尚餘栽蘖。
而北逾翰漠,折其肩髀;南極江湖,一抽一其腸胃。
雖骸鼻僅存,脂膏鹹盡;視息才舉,魂魄久遊。
高祖聖敬時乘,遷居改作,日轉雲移,風行電掃。
辮發之渠,非逃則附;卉服之長,琛赆繼入。
猶以侍子不至,取亂乘機,五牛一指,六師騁路,馘其武臣骁帥,傾其湯池石城。
向使時無谷塘之禍,民無鼎湖之思;北可焚穹廬,收服匿,削引弓之左衽,苑龍荒以牧馬;南則罺{圭黾}黾暴鲸鲵,變水處之文身,化為言于人俗矣。
尋以壽春内款,華一陽一稽服,蕞彼江一陰一,憂于系頸。
肅宗以沖年踐祚,俄則母後當一陽一,務崇寬政,取和朝野,置荒遐于度外,譬蠻夷于雞肋。
面黠狄淪胥,種落離貳,虜帥飄然,窮而歸我,矜其眼目,愍厥颠亡,反之于故庭,複之以保塞。
魏道将虧,禍出權幸,事僻于中,民驚于外,疆埸崩騰,籓籬傾駭,一陰一朔委命之倫,雲蒸務合。
上失其道,下極其難,政亂如風草,師亡猶彈丸,十數年間,中區殄悴。
而江湄巨狡,窺觎上國,蛇虺肆毒,竊我邊鄙。
氈裘相率,馬首南向,白山、氵壘水,狐鼠群遊。
魏德雖衰天命未改,援墜扶危,齊武電發,屈身宰世,大濟橫流。
和戎略遠,用謀急病,輶軒四指,喻以德音。
爾乃舟車接次,駝驢銜尾,烽柝不警,尉候空設。
而水鄉大猾,好利忘信,納我逋叛,共為舉斧,遂有寒山之戰,渦一陽一。
阙二字 糾合伧楚,覆其巢一穴一,衍以喂卒,網實鸩死。
獯虜那環,尋亦殲殪。
自二百許年,僭盜多矣,天道人事,卒有歸焉,猶衆星環于鬥極,百川之赴溟海。
今總其僭僞,列于國籍,俾後之好事,智僭盜之終始焉。
匈奴劉聰,字玄明,一名載,冒頓之後也。
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故其子孫以母姓為氏。
祖豹,為左賢王。
及魏分匈奴之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
豹雖分屬五部,然皆家于晉一陽一汾澗之濱。
父淵,形容偉壯,膂力過人。
晉初為任子,在洛一陽一。
豹卒,淵代之。
後改帥為都尉,以淵為北部都尉。
楊駿輔政,以淵為建威将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後坐部民叛出塞,免官,永甯初,成都王颍表淵行甯朔将軍,監五部軍事。
及齊王冏、長沙王乂與颍等自相誅滅,北部都督劉宣等竊議反叛,謀推淵為大單于。
時淵在鄴,乃使呼延攸以此謀告之。
淵請歸會葬,颍不許。
颍為皇太弟,以淵為太弟屯騎校尉。
晉惠帝之伐颍也,以淵為輔國将軍、都督北城守事。
及惠帝敗,以淵為冠軍将軍,封盧奴伯。
既而并州刺史司馬騰、幽州刺史王浚,起兵伐颍,颍師戰敗。
淵謂颍曰:“今二鎮跋扈,衆逾十萬,恐非宿衛及近郡士民所能禦之。
淵當為殿下還說五部,鸠合義衆,以赴國難。
”颍悅,拜淵為北單于,參丞相軍事。
淵至左國城,劉宣等上大單于之号,二旬之間,衆便五萬,都于離石。
淵謂宣等曰:“帝王豈有常哉,當上為漢高,下為魏武。
然晉人未必同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民心,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今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民望。
”乃遷左國城,自稱漢王,置百官,年号元熙,追尊劉禅為孝懷皇帝。
攻擊郡縣。
桓帝十一年,晉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桓帝親率萬騎救騰,斬淵将綦母豚,淵南走蒲子。
語在《序紀》。
晉光熙元年,淵進據河東,克平一陽一、蒲坂,遂都平一陽一。
晉永嘉二年,淵稱帝,年号永鳳。
後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蓋王莽之玺也。
得者因增“淵海光”三字而獻之,淵以為己瑞,号年為河瑞。
以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錄
淵死,子和僭立。
聰即和第四弟也,殺和而自立。
聰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
晉新興太守郭頤辟為主簿,任以郡事。
舉良将,為骁騎别部司馬。
齊王冏以為國中尉。
出為左部司馬,尋遷右部尉。
太宰、河間王颙表為赤沙中郎将。
以淵在鄴,懼為成都王颍所害,亡奔颍,颍甚悅,拜右積一弩一将軍,參前鋒戰事。
随還左國。
淵稱大号,拜大司馬,封楚王。
及僭位,年号光興。
聰遣王彌、劉曜攻陷洛一陽一,執晉懷帝,改年為嘉平。
聰于是驕奢一婬一暴,殺戮無已,誅翦公卿,旬日相繼。
納其太保劉殷二女為左右貴嫔,又納殷孫女四人為貴人,六劉之一寵一,傾于後宮。
聰希複出外,事皆中黃門納奏,左貴嫔決之。
其都水使者襄陵王摅以魚蟹不供,将作大匠望都公靳陵以營作遲晚,并斬于東市。
聰遊獵無度,晨出暮歸,觀魚于汾,以燭繼晝。
其弟乂及子粲輿榇切谏,聰怒曰:“吾豈桀纣幽厲乎,而汝等生來哭人也!” 先是,劉琨來告難,穆帝親率大衆,令長子六修擊粲等,大破之。
語在《序紀》。
聰與群臣飲宴,一逼一晉帝行酒。
晉光祿大夫庾珉等謀以平一陽一應劉琨,于是害晉帝,誅珉等。
改嘉平為建元。
平一陽一地震,聰崇明觀陷為池,水赤如血,赤氣至天,有赤龍奮迅而去。
流星起于牽牛,入紫微,龍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一陽一北十裡。
視之則肉,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臭達于平一陽一。
肉帝常有哭聲,晝夜不止。
聰惡之。
劉後産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須之見在隕肉之旁。
聰遣劉曜攻陷長安,執晉愍帝,改建元為麟嘉。
其武庫陷,入地一丈五尺。
聰自去冬至是,遂不受朝賀,立市于後一庭,與宮人宴戲,積日不醒。
立上皇後樊氏,樊氏是聰張後之侍婢也。
時稱後者四人,佩皇後玺绶者七人。
阿谀日進,貨賄公行,後宮賞賜,動至千萬。
有豕著進賢冠,犬冠武弁帶绶,并升聰座,俄而鬥死,宿衛之人無見入者。
平文二年,聰死。
子粲,襲位,号年漢昌。
粲荒耽酒色,遊蕩後一庭,軍國之事,決于大将軍靳準。
準勒兵誅粲,劉氏男一女無少長皆殺之。
準自号漢王,置百官。
尋為靳明所殺,衆降淵族子曜。
曜,字永明。
少孤,見養于淵。
頗知書計,志一性一不恆。
拳勇有膂力,鐵厚一寸,射而洞之。
坐事當誅,亡匿朝鮮,客為縣卒,會赦得還。
聰之末年,位至相國,鎮長安。
靳準之誅粲也,曜來赴之,次于赤壁。
遂僭尊号,改年光初。
靳明既降于曜,曜還都長安,自稱大趙。
曜西通張駿,南服仇池,窮兵極武,無複甯歲。
又發六百萬功,營其父及妻二冢,下洞三泉,上崇百尺,積石為基,周回二裡,發掘古冢以千百數,迫督役徒,繼以脂燭,百姓嗥哭,盈于道路。
又更增九十尺。
冢前石人有聲言“慎”。
封其子胤為南一陽一王,以漢一陽一十三郡為國。
立單于台于渭城,置左右賢王已下,皆以雜種為之。
曜得黑兔,改年為太和。
石虎伐曜,曜擊破之,遂攻石生于洛一陽一。
曜不撫士衆,專與嬖臣飲博,左右或谏,曜怒斬之。
石勒進據石門,曜甫知之,解金墉之圍,陳于洛西,将與勒戰。
至西一陽一門,麾軍就,平師遂大潰。
曜墜于冰,為石勒将石堪所擒,勒囚之襄國,尋殺之烈帝。
元年,曜子毗率百官棄長安西走秦州。
尋為石勒所滅。
羯胡石勒,字世龍,小字匐勒。
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一黨一武鄉羯室,因号羯胡。
祖邪弈于,父周曷朱,一字乞翼加,并為部落小帥。
周曷朱一性一兇粗,不為群胡所附。
勒壯健,有膽略,好騎射,周曷朱每使代己督攝部胡,部胡一愛一信之。
并州刺史司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兩胡一枷,勒亦在中。
至平原,賣與師氏為奴。
師家鄰于馬牧,勒與牧帥汲桑往來相托,遂招集王一陽一、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姚豹、逮明、郭敖、劉征、劉實、張噎、乎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東如赤龍、騄骥諸苑,乘苑馬還掠缯寶以賂汲桑。
成都王颍之廢也,颍故将一陽一平人公師籓等自稱将軍,起兵趙魏,衆至數萬,勒與汲桑率牧人,乘苑馬數百騎以赴之。
于是桑始命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籓拜為前隊督。
籓戰敗身死,勒與汲桑亡潛苑中。
颍之将如河北也,汲桑以勒為伏夜牙門,率牧人劫掠郡縣系囚,合軍以應之,屯于平石。
桑自号大将軍,進軍攻鄴,以勒為前鋒都尉。
攻鄴,克之。
尋為晉将苟晞所敗。
勒往從劉淵,拜為輔漢将軍、平晉王。
劉聰立,以勒為征東大将軍、并州刺史、汲郡公。
劉粲攻洛一陽一,勒留長史刁膺統步卒九萬,徙辎重于重門,率輕騎二萬會粲于太一陽一,大敗晉監軍裴邈于渑池,遂至洛川。
勒出成臯,圍晉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為贊所敗。
屯文石津,将北攻晉幽州刺史王浚。
會浚将王甲始率遼西鮮卑萬餘騎敗劉聰安北大将軍趙固于津北,勒乃燒船棄營,引軍向柏門,迎重門辎重,合于石門而濟。
南攻晉豫州刺史馮嵩于陳郡,不克,進攻襄城太守崔廣于繁昌,斬之。
先是,雍州流民王如、侯脫、嚴嶷等,起兵江淮間,受劉淵官位。
聞勒之來也,懼,遣衆一萬拒于襄城,勒擊敗之,盡俘其衆。
勒至南一陽一,屯于宛之北山。
王如遣使通好。
勒進攻宛,克之,斬侯脫,降嚴嶷,盡并其衆。
南至襄一陽一,攻克江西三十餘壘,有據江漢之志。
勒右長史張賓以為不可,引軍而北。
晉太傅、東海王越率洛一陽一之衆二十餘萬讨勒。
越薨于軍,軍人推太尉王衍為主,率衆而東。
勒追擊,破之于苦縣。
勒分騎圍而射之,相登如山,殺王衍及晉襄一陽一王範等十餘萬人。
越世子毗聞越薨,出自洛一陽一,從者傾城。
勒逆毗于洧倉,破之,執毗及晉宗室二十六王并諸卿士,皆殺之。
與王彌、劉曜攻陷洛一陽一,歸功彌曜。
遂出不轅,執晉大将軍苟晞于蒙城,以為左司馬。
劉聰授勒鎮軍大将軍、幽州牧,領并州刺史。
用張賓之計,自當南葛陂北都襄國。
襲幽州,擒王浚,殺之。
劉聰加勒陝東伯,得專征伐,封拜刺史、将軍、守宰、列侯,歲盡集上。
及劉粲為勒準所殺,勒率衆赴平一陽一。
曜稱尊号,授勒大司馬、大将軍,加九錫,增封十郡,并前十三郡,進為趙公。
勒至平一陽一,靳明出與勒戰,勒大破之,遣兼左長史王修、主簿劉茂獻捷于曜。
明率平一陽一之衆奔曜,曜西如粟邑。
勒焚平一陽一宮室,置戍而歸,徙渾儀樂器于襄國。
曜遣使授勒太宰,領大将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并前二十郡;出入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如魏武輔漢故事。
王修舍人曹平樂留仕曜朝,言于曜曰:“大司馬遣修等來,外表至虔,内觇強弱。
”曜實殘弊,懼修宣之,大怒,追還策命而斬王修。
劉茂逃歸,言修死狀。
勒大怒,誅曹平樂父兄,夷其三族。
又知追亭太宰、趙王之授,怒曰:“帝王之起,複何常也?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豈爾所節乎!”勒乃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大單于、趙王,以二十四郡為趙國,号為趙元克年,平文三年也。
勒遣使求和,請為兄弟,斬其使以絕之。
自是朝會,常僭天子禮樂,以飨群臣。
烈帝元年,勒又遣使求和,帝許之。
二年,勒僭稱皇帝,置百官,年号建平。
雖都襄國,又營鄴宮,作者數十萬從,兼以晝夜。
五年,勒死,子大雅僭立。
大雅,名犯顯祖廟諱。
大雅立,号年延熙。
石虎廢大雅為海一陽一王而僭立,尋殺之。
虎,字季龍,勒之從子也。
祖曰匐邪,父曰寇覓。
寇覓有七子,虎第四。
勒父幼而子之,故或謂之為勒弟也。
晉永興中,與勒相失。
永嘉五年,劉琨送勒母王氏及虎于葛陂,時年十七矣。
一性一殘忍,遊獵無度,能左右射,好以彈彈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