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興 寇猛 趙修 茹皓 趙邕 侯剛
關燈
小
中
大
平初,除左衛将軍,餘官如故。
侍中遊肇出為相州。
剛言于靈太後曰:“昔高氏擅權,遊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見,而出牧一籓,未盡其美,宜還引入,以輔聖主。
”太後善之。
剛一寵一任既隆,江一陽一王繼、尚書長孫徐皆以女妻其子。
司空、任城王澄以其起田膳,宰頗竊侮之,雲:“此近為我舉食。
”然公坐對集,敬遇不虧。
後剛坐掠殺試射羽林,為禦史中尉元匡所彈,廷尉處剛大辟。
尚書令、任城王澄為之言于靈太後,侯剛曆仕前朝,事有可取,纖芥之疵,未宜便緻于法。
靈太後乃引見廷尉卿裴延俊、少卿袁翻于宣光殿,問曰:“剛因公事掠人,邂逅緻死,律文不坐。
卿處其大辟,竟何所依?”鄱對曰:“案律邂逅不坐者,謂情理已露,而隐避不引,必須棰撻,取其款言,謂撾撻以理之類。
至于此人,問則具首。
正宜依犯結案,不應橫加棰樸。
兼剛口唱打殺,撾築非理,本有殺心,事非邂逅。
處之大辟,未乖憲典。
”太後曰:“卿等且還,當别有判。
”于是令曰:“廷尉執處侯剛,于法如猛。
剛既意在為公,未宜便依所執。
但輕剿民命,理無全舍,可削封三百戶,解嘗衣典禦。
”剛于是頗為失意。
剛自太和進食,遂為典禦,曆兩都、三帝、二太後,将三十年,至此始解。
未幾,加散騎常侍。
禦史中尉元匡之廢也,太後訪代匡者,剛為太傅、清河王怿所舉,遂除車騎将軍,領禦史中尉,常侍、衛尉如故。
及領軍元叉執政擅權,樹結親一黨一,剛長子,叉之妹夫,乃引剛為侍中、左衛将軍,還領尚食典禦,以為枝援。
俄加車騎大将軍、領左右,複前削之封。
尋加儀同,複領禦史中尉。
剛啟軍旅稍興,國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給征人,肅宗許之。
孝昌元年,除領軍,餘官如故。
初元叉之解領軍也,靈太後以叉腹心尚多,恐難卒制,故權以剛代之,示安其意。
尋出為散騎常侍、冀州刺史、将軍、儀同三司,剛行在道,诏曰:“剛因緣時會,恩隆自久。
擢于凡品,越升顯爵。
往以微勤,賞同利建,一寵一靈之極,超絕夷等。
曾無犬馬識主之誠,方懷枭鏡返噬之志。
與權臣元叉婚姻朋一黨一,虧違典制,長直禁中,一出一入,疊為一奸一防。
又與劉騰共為心膂,間隔二宮,一逼一脅内外。
且位居繩憲,糾察是司,宜立格言,勢同鷹隼。
方嚴楚撻,枉服貞良,專任兇威,以直為曲。
不忠不道,深暴民聽;附下罔上,事彰幽顯。
莫大之罪,難從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貶奪。
可征虜将軍,餘悉削黜。
剛終于家。
永安中,贈司徒公。
剛長子詳,自奉朝請,稍遷通直散騎侍郎、冠軍将軍、主衣都統。
剛以上谷先有侯氏,于是始家焉。
正光中,又請以詳為燕州刺史,将軍如故,欲為家世之基。
尋進後将軍。
五年,拜司徒左長史,領嘗藥典禦、燕州大中正。
興和中,骠騎将軍、殷州刺史。
還朝,久而卒。
鄭俨,字季然,荥一陽一人。
容貌壯麗。
初為司徒胡國珍行參軍,因緣為靈太後所幸,時人未之知也。
遷員外散騎侍郎、直後。
靈太後廢,蕭寶夤西征,以俨為開府屬。
孝昌初,太後反政,俨請使還朝,複見一寵一待。
拜谏議大夫、中書舍人,領嘗食典禦。
晝夜禁中,一寵一愛一尤甚。
俨每休沐,太後常遣Yan童随侍,俨見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與徐纥俱為舍人。
俨以纥有智數,仗為謀主;纥以俨一寵一幸既盛,傾身承接。
共相表裡,勢動内外。
城一陽一王徽微與之合,當時政令歸于俨等。
遷通直郎、散騎常侍、平東将軍、武衛将軍、華林都将、右衛将軍、散騎常侍、中軍将軍、中書令、車騎将軍,舍人、常侍如故。
肅宗崩,事出倉卒,天下鹹言俨計也。
爾朱榮舉兵向洛,以俨、纥為辭。
榮副京師,俨走歸鄉裡。
俨從兄仲明先為荥一陽一太守,至是,俨與仲明欲據郡起衆。
尋為其部下所殺,與仲明俱傳首洛一陽一。
子文寬,從出帝殁關西。
徐纥,字武伯,樂安博昌人也。
家也寒微。
纥少好學,有名理,頗以文詞見稱。
察孝廉,對策上第,高祖拔為主書。
世宗初,除中書舍人。
谄附趙脩,遷通直散騎侍郎。
及脩誅,坐一黨一徙枹罕。
雖在徒役,志氣不撓。
故事,捉逃役流兵五人,流者聽免,纥以此得還。
久之,複除中書舍人。
太傅、清河王怿又以文翰侍之。
及領軍元叉之害怿也,出為雁門太守。
纥稱母老,解郡還鄉。
至家未幾,尋入洛,飾貌事叉,大得叉意。
及叉父繼西鎮潼豢,以纥為從事中郎。
尋以母憂歸鄉裡。
靈太後反政,以纥曾為怿所顧待,複起為中書舍人。
纥又曲事鄭俨,是以特被信任,俄遷給事黃門侍郎,仍領舍人,總攝中書門下之事,軍國诏命,莫不由之。
時有急速,令數友執筆,或行或卧,人别占之,造次俱成,不失事理,雖無雅裁,亦可通情。
時黃門侍郎太原王遵業、琅雅王誦并稱文學,亦不免為纥秉筆,求其指授。
尋加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黃門、舍人如故。
纥機辯有智數。
當公斷決,終日不以為勞。
長直禁中,略無休息。
時複與沙門講論,或分宵達曙,而心力無怠,道俗歎服之。
然一性一浮動,慕權利,外似謇正,内實谄谀。
時豪勝己,必相陵駕;書生貧士,矯意禮之。
其詭态若此,有識鄙薄焉。
纥既處腹心,參斷機密,勢傾一時,遠近填湊。
與鄭俨、李神軌一寵一任相亞,時稱徐鄭焉。
然無經國大體,好行小數,說靈太後以鐵券間爾朱榮左右,榮知,深以為憾,啟求誅之。
榮将入洛,既克河梁,纥矯诏夜開殿門,取骅骝禦馬十匹,東走兗州。
纥弟獻伯為北海太守,獻伯弟季彥先為青州長史,纥使人告之,亦将家南走。
羊侃時為太山太守,纥往投之,說侃令舉兵。
侃從之,遂聚兵反,共纥圍兗州。
孝莊初,遣侍中于晖為行台,與齊獻武王督諸軍讨之。
纥慮不免,說侃請乞師于蕭衍。
侃信之,遂奔衍。
文筆駁論數十卷,多人遺落,時或存于世焉。
史臣曰。
阙
侍中遊肇出為相州。
剛言于靈太後曰:“昔高氏擅權,遊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見,而出牧一籓,未盡其美,宜還引入,以輔聖主。
”太後善之。
剛一寵一任既隆,江一陽一王繼、尚書長孫徐皆以女妻其子。
司空、任城王澄以其起田膳,宰頗竊侮之,雲:“此近為我舉食。
”然公坐對集,敬遇不虧。
後剛坐掠殺試射羽林,為禦史中尉元匡所彈,廷尉處剛大辟。
尚書令、任城王澄為之言于靈太後,侯剛曆仕前朝,事有可取,纖芥之疵,未宜便緻于法。
靈太後乃引見廷尉卿裴延俊、少卿袁翻于宣光殿,問曰:“剛因公事掠人,邂逅緻死,律文不坐。
卿處其大辟,竟何所依?”鄱對曰:“案律邂逅不坐者,謂情理已露,而隐避不引,必須棰撻,取其款言,謂撾撻以理之類。
至于此人,問則具首。
正宜依犯結案,不應橫加棰樸。
兼剛口唱打殺,撾築非理,本有殺心,事非邂逅。
處之大辟,未乖憲典。
”太後曰:“卿等且還,當别有判。
”于是令曰:“廷尉執處侯剛,于法如猛。
剛既意在為公,未宜便依所執。
但輕剿民命,理無全舍,可削封三百戶,解嘗衣典禦。
”剛于是頗為失意。
剛自太和進食,遂為典禦,曆兩都、三帝、二太後,将三十年,至此始解。
未幾,加散騎常侍。
禦史中尉元匡之廢也,太後訪代匡者,剛為太傅、清河王怿所舉,遂除車騎将軍,領禦史中尉,常侍、衛尉如故。
及領軍元叉執政擅權,樹結親一黨一,剛長子,叉之妹夫,乃引剛為侍中、左衛将軍,還領尚食典禦,以為枝援。
俄加車騎大将軍、領左右,複前削之封。
尋加儀同,複領禦史中尉。
剛啟軍旅稍興,國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給征人,肅宗許之。
孝昌元年,除領軍,餘官如故。
初元叉之解領軍也,靈太後以叉腹心尚多,恐難卒制,故權以剛代之,示安其意。
尋出為散騎常侍、冀州刺史、将軍、儀同三司,剛行在道,诏曰:“剛因緣時會,恩隆自久。
擢于凡品,越升顯爵。
往以微勤,賞同利建,一寵一靈之極,超絕夷等。
曾無犬馬識主之誠,方懷枭鏡返噬之志。
與權臣元叉婚姻朋一黨一,虧違典制,長直禁中,一出一入,疊為一奸一防。
又與劉騰共為心膂,間隔二宮,一逼一脅内外。
且位居繩憲,糾察是司,宜立格言,勢同鷹隼。
方嚴楚撻,枉服貞良,專任兇威,以直為曲。
不忠不道,深暴民聽;附下罔上,事彰幽顯。
莫大之罪,難從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貶奪。
可征虜将軍,餘悉削黜。
剛終于家。
永安中,贈司徒公。
剛長子詳,自奉朝請,稍遷通直散騎侍郎、冠軍将軍、主衣都統。
剛以上谷先有侯氏,于是始家焉。
正光中,又請以詳為燕州刺史,将軍如故,欲為家世之基。
尋進後将軍。
五年,拜司徒左長史,領嘗藥典禦、燕州大中正。
興和中,骠騎将軍、殷州刺史。
還朝,久而卒。
鄭俨,字季然,荥一陽一人。
容貌壯麗。
初為司徒胡國珍行參軍,因緣為靈太後所幸,時人未之知也。
遷員外散騎侍郎、直後。
靈太後廢,蕭寶夤西征,以俨為開府屬。
孝昌初,太後反政,俨請使還朝,複見一寵一待。
拜谏議大夫、中書舍人,領嘗食典禦。
晝夜禁中,一寵一愛一尤甚。
俨每休沐,太後常遣Yan童随侍,俨見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與徐纥俱為舍人。
俨以纥有智數,仗為謀主;纥以俨一寵一幸既盛,傾身承接。
共相表裡,勢動内外。
城一陽一王徽微與之合,當時政令歸于俨等。
遷通直郎、散騎常侍、平東将軍、武衛将軍、華林都将、右衛将軍、散騎常侍、中軍将軍、中書令、車騎将軍,舍人、常侍如故。
肅宗崩,事出倉卒,天下鹹言俨計也。
爾朱榮舉兵向洛,以俨、纥為辭。
榮副京師,俨走歸鄉裡。
俨從兄仲明先為荥一陽一太守,至是,俨與仲明欲據郡起衆。
尋為其部下所殺,與仲明俱傳首洛一陽一。
子文寬,從出帝殁關西。
徐纥,字武伯,樂安博昌人也。
家也寒微。
纥少好學,有名理,頗以文詞見稱。
察孝廉,對策上第,高祖拔為主書。
世宗初,除中書舍人。
谄附趙脩,遷通直散騎侍郎。
及脩誅,坐一黨一徙枹罕。
雖在徒役,志氣不撓。
故事,捉逃役流兵五人,流者聽免,纥以此得還。
久之,複除中書舍人。
太傅、清河王怿又以文翰侍之。
及領軍元叉之害怿也,出為雁門太守。
纥稱母老,解郡還鄉。
至家未幾,尋入洛,飾貌事叉,大得叉意。
及叉父繼西鎮潼豢,以纥為從事中郎。
尋以母憂歸鄉裡。
靈太後反政,以纥曾為怿所顧待,複起為中書舍人。
纥又曲事鄭俨,是以特被信任,俄遷給事黃門侍郎,仍領舍人,總攝中書門下之事,軍國诏命,莫不由之。
時有急速,令數友執筆,或行或卧,人别占之,造次俱成,不失事理,雖無雅裁,亦可通情。
時黃門侍郎太原王遵業、琅雅王誦并稱文學,亦不免為纥秉筆,求其指授。
尋加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黃門、舍人如故。
纥機辯有智數。
當公斷決,終日不以為勞。
長直禁中,略無休息。
時複與沙門講論,或分宵達曙,而心力無怠,道俗歎服之。
然一性一浮動,慕權利,外似謇正,内實谄谀。
時豪勝己,必相陵駕;書生貧士,矯意禮之。
其詭态若此,有識鄙薄焉。
纥既處腹心,參斷機密,勢傾一時,遠近填湊。
與鄭俨、李神軌一寵一任相亞,時稱徐鄭焉。
然無經國大體,好行小數,說靈太後以鐵券間爾朱榮左右,榮知,深以為憾,啟求誅之。
榮将入洛,既克河梁,纥矯诏夜開殿門,取骅骝禦馬十匹,東走兗州。
纥弟獻伯為北海太守,獻伯弟季彥先為青州長史,纥使人告之,亦将家南走。
羊侃時為太山太守,纥往投之,說侃令舉兵。
侃從之,遂聚兵反,共纥圍兗州。
孝莊初,遣侍中于晖為行台,與齊獻武王督諸軍讨之。
纥慮不免,說侃請乞師于蕭衍。
侃信之,遂奔衍。
文筆駁論數十卷,多人遺落,時或存于世焉。
史臣曰。
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