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晁崇 張淵 殷紹 王早 耿玄 劉靈助 江式
關燈
小
中
大
于彭城,又就沙門僧坦研習衆方,略盡其術,針灸授藥,莫不有效。
徐兗之間,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遠千裡,竟往從之。
亮大為事以舍病人,停車輿于下,時有死者,則就而棺殡,親往吊視。
其仁厚若此。
累遷府參軍,督護本郡,士門宿官,鹹相交昵,車馬金帛,酬赍無赀。
修兄元孫随畢衆敬赴平城,亦遵父業而不及。
以功賜爵義平子,拜奉朝請。
修略與兄同。
晚入代京,曆位中散令,以功賜爵下蔡子,遷給事中。
太和中,常在禁内。
高祖、文明太後時有不豫,修侍钅鹹藥,治多有效。
賞賜累加,車服第宅,号為鮮麗。
集諸學士及工書者百餘人,在東宮撰諸藥方百餘卷,皆行于世。
先是鹹一陽一公高允雖年且百歲,而氣力尚康,高祖、文明太後時令修診視之。
一旦奏言,允脈竭氣微,大命無遠。
未幾果亡。
遷洛,為前軍将軍,領太醫令。
後數年,卒,贈威遠将軍、青州刺史。
子天授,襲。
汶一陽一令。
醫術又不逮父。
徐謇,字成伯,丹一陽一人。
家本東莞,與兄文伯等皆醫藥。
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東一陽一,獲之,表送京師。
顯祖欲驗其所能,乃置諸病人于幕中,使謇隔而脈之,深得病形,兼知色候。
遂被一寵一遇。
為中散,稍遷内侍長。
文一陽一太後時問治方,而不及李脩之見任用也。
謇合和藥劑,攻救之驗,一精一妙于脩,而一性一甚秘忌,承奉不得意者,雖貴為王公,不為措療也。
高祖後知其能,及遷洛,稍加眷幸。
體小不平,及所一寵一馮昭儀有疾,皆令處治。
又除中散大夫,轉右軍将軍、侍禦師。
謇欲為高祖合金丹,緻延年之法。
乃入居崧高,采營其物,曆歲無所成,遂罷。
二十二年,高祖幸懸瓠,其疾大漸,乃馳驿召謇,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一夜行數百裡。
至,診省下治,果有大驗。
高祖體少瘳,内外稱慶。
九月,車駕發豫州,次于汝濱。
乃大為謇設太官珍膳,因集百官,特坐謇于上席,遍陳肴觞于前,命左右宣謇救攝危笃振濟之功,宜加酬赍。
乃下诏曰;“夫神出無方,形禀有疑,憂喜乖适,理必傷生。
朕覽萬機,長鐘革運,思芒芒而無怠,身忽忽以興勞。
仲秋動彖,心容頓竭,氣體羸瘠,玉幾在慮。
侍禦師、右軍将軍徐成伯馳輪太室,進療汝蕃,方窮丹英,藥盡芝石,誠術兩輸,忠妙俱至,乃令沉勞勝愈,笃瘵克痊,論勤語效,實宜褒錄。
昔晉武暴疾,程和應增封;辛疚數朝,錢爵大墜。
況疾深于曩辰,業難于疇日,得不重加陟賞乎?宜順群望,錫以山河。
且其舊迳高秩,中暫解退,比雖铨用,猶未阙阙 ,準舊量今,事合顯進。
可鴻胪卿,金鄉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賜錢一萬貫。
又诏曰:“錢府未充,須以雜物:絹二千匹、雜物一百匹,四十匹出禦府;谷二千斛;奴婢十口;馬十匹,一匹出骅骝;牛十頭。
”所賜雜物、奴婢、牛馬皆經内呈。
諸親王鹹一陽一王禧等各有别赍,并至千匹。
從行至鄴,高祖猶自發動,謇日夕左右。
明年,從詣馬圈,高祖疾勢遂甚,戚戚不怡,每加切诮,又欲加之鞭捶,幸而獲免。
高祖崩,謇随梓宮還洛。
謇常有藥餌及吞服道符,年垂八十,鬓發不白,力未多衰。
正始元年,以老為光祿大夫,加平北将軍,卒。
延昌初,贈安東将軍、齊州刺史,谥曰靖。
子踐字景升,小名靈寶,襲爵。
曆官兗州平東府長史、右中郎将、建興太守。
踐弟知遠,給事中。
成伯孫之才,孝昌初,為蕭衍豫章五蕭綜北府主簿,從綜鎮彭城。
綜降,其下僚屬并奔散,之才因入國。
武定中,大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昌安縣開國侯。
王顯,字世榮,一陽一平樂平人,自言本東海郯人,王朗之後也。
祖父延和中南奔,居于魯郊,又居彭城。
伯父安上,劉義隆時闆行館陶縣。
世祖南讨,安上棄縣歸命,與父母俱徙平城,例叙一陽一都子,除廣甯太守。
顯父安道,少與李亮同師,俱學醫藥,粗究其術,而不及亮也。
安上還家樂平,頗參士流。
顯少曆本州從事,雖以醫術自通,而明敏有決斷才用。
初文昭皇太後之懷世宗也,夢為日所逐,化而為龍而繞後,後寤而驚悸,遂成心疾。
文明太後敕召徐謇及顯等為後診及脈,謇雲是微風入藏,宜進湯加針。
顯雲:“案三部脈非有心疾,将是懷孕生男之象。
”果如顯言。
久之,召補侍禦師、尚書儀曹郎,号稱幹事。
世宗自幼有微疾,久未差愈,顯攝療有效,因是稍蒙眄識。
又罷六輔之初,顯為領軍于烈問通規策,頗有密功。
累遷遊擊将軍,拜廷尉少卿,仍在侍禦,營進禦藥,出入禁内。
乞臨本州,世宗曾許之,積年未授,因是聲問傳于遠近。
顯每語人,言時旨已決,必為刺史。
遂除平北将軍、相州刺史。
尋诏馳驿還京,複掌藥,又遣還州。
元愉作逆,顯讨之不利。
入除太府卿、禦史中尉。
顯前後曆職,所在著稱,糾折庶獄,究其一奸一回,出内惜慎,憂國如家。
及領憲台,多所彈劾,百僚肅然。
又以中尉屬官不悉稱職,諷求更換。
诏委改選,務盡才能,而顯所舉或有請屬,未皆得人,于是衆口喧嘩,聲望緻損。
後世宗诏顯撰藥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療諸疾。
東宮既建,以為太子詹事,委任甚厚。
世宗每幸東宮,顯常迎侍。
出入禁中,仍奉醫藥。
賞賜累加,為立館宇,一寵一振當時。
延昌二年秋,以營療之功,封衛南伯。
四年正月,世宗夜崩,肅宗踐祚。
顯參奉玺策,随從臨哭,微為憂懼。
顯既蒙任遇,兼為法官,恃勢使威,為時所疾。
朝宰托以侍療無效,執之禁中,诏削爵位。
臨執呼冤,直阖以刀镮撞其腋下,傷中吐血,至右衛府一宿死。
始顯布衣為諸生,有沙門相顯後當富貴,誡其勿為吏官,吏官必敗。
由是世宗時或欲令其遂攝吏部,每殷勤避之。
及世宗崩,肅宗夜即位,受玺冊,于儀須兼太尉及吏部,倉卒百官不具,以顯兼吏部行一事矣。
崔彧,字文若,清河東武城人。
父勳之,字甯國,位大司馬外兵郎,贈通直郎。
彧與兄相如俱自南入國。
相如以才學知名,早卒。
彧少嘗詣青州,逢隐逸沙門,教以《素問》九卷及《甲乙》,遂善醫術。
中山王英子略曾病,王顯等不能療,彧針之,一抽一外即愈。
後位冀州别駕,累遷甯遠将軍。
一性一仁恕,見疾苦,好與治之。
廣教門生,令多救療。
其弟子清河趙約、勃海郝文法之徒鹹亦有名。
彧子景哲,豪率,亦以醫術知名。
為太中大夫、司徒長史。
蔣少遊,樂安博昌人也。
慕容白曜之平東一陽一,見俘入于平城,充平齊戶,後配雲中為兵。
一性一機巧,頗能畫刻。
有文思,吟詠之際,時有短篇。
遂留寄平城,以傭寫書為業,而名猶在鎮。
後被召為中書寫書生,與高聰俱依高允。
允一愛一其文用,遂并薦之,與聰俱補中書博士。
自在中書,恆庇李沖兄弟子侄之門。
始北方不悉青州蔣族;或謂少遊本非人士,又少遊微因工藝自達,是以公私人望不至相重。
唯高允、高沖曲為體練,由少遊舅氏崔光與李沖從叔衍對門婚姻也。
高祖、文明太後常因密宴,謂百官曰:“本謂少遊作師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
”眷識如此。
然猶驟被引命,屑屑禁闼,以規矩刻缋為務,因此大蒙恩錫,超等備位,而亦不遷陟也。
及诏尚書李沖與馮誕、遊明根、高闾等議定衣冠于禁中,少遊巧思,令主其事,亦訪于劉昶。
二意相乖,時緻诤競,積六載乃成,始班賜百官。
冠服之成,少遊有效焉。
後于平城将營太廟。
太極殿,遣少遊乘傳詣洛,量準魏晉基趾。
後為散騎侍郎,副李彪使江南。
高祖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遷前将軍、兼将作大匠,仍領水池湖泛戲舟楫之具。
及華林殿、沼修舊增新,改作金墉門樓,皆所措意,号為妍美。
雖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恆以剞劂繩尺,碎劇匆匆,徙倚園湖城殿之側,識者為之歎慨。
而乃坦爾為己任,不告疲恥。
又兼太常少卿,都水如故。
景明二年卒,贈龍骧将軍、青州刺史,谥曰質。
有《文集》十卷餘。
少遊又為太極立模範,與董爾、王遇等參建之,皆未成而卒。
初,高宗時,郭善明甚機巧,北京宮殿,多其制作。
高祖時,青州刺史侯文和亦以巧聞,為要舟,水中立射。
滑稽多智,辭說無端,尤善淺俗委巷之語,至可玩笑。
位樂陵、濟南二郡太守。
世宗、肅宗時,豫州人柳儉、殿中将軍關文備、郭安興并機巧。
洛中制永甯寺九層佛圖,字興為匠也。
高祖時,有範甯兒者善圍棋。
曾與李彪使蕭赜,赜令江南上品王抗與甯兒。
制勝而還。
又有浮一陽一高光宗善樗蒲。
趙國李幼序、洛一陽一丘何奴并工握槊。
此蓋胡戲,近入中國,雲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
世宗以後,大盛于時。
史臣曰:一陰一陽一蔔祝之事,聖哲之教存焉。
雖不可以專,亦不可得而廢也。
徇于是者不能無非,厚于利者必有其害。
詩書禮樂,所失也鮮,故先王重其德;方術伎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輕其藝。
夫能通方術而不詭于俗,習伎巧而必蹈于禮者,幾于大雅君子。
故昔之通賢,所以戒乎妄作。
晁崇、張淵、王早、殷紹、耿玄、劉靈助皆術藝之士也。
觀其占候蔔筮,推步盈虛,通幽一洞微,近知鬼神之情狀。
周澹、李脩、徐謇、王顯、崔彧方藥特妙,各一時之美也。
蔣少遊以剞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
徐兗之間,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遠千裡,竟往從之。
亮大為事以舍病人,停車輿于下,時有死者,則就而棺殡,親往吊視。
其仁厚若此。
累遷府參軍,督護本郡,士門宿官,鹹相交昵,車馬金帛,酬赍無赀。
修兄元孫随畢衆敬赴平城,亦遵父業而不及。
以功賜爵義平子,拜奉朝請。
修略與兄同。
晚入代京,曆位中散令,以功賜爵下蔡子,遷給事中。
太和中,常在禁内。
高祖、文明太後時有不豫,修侍钅鹹藥,治多有效。
賞賜累加,車服第宅,号為鮮麗。
集諸學士及工書者百餘人,在東宮撰諸藥方百餘卷,皆行于世。
先是鹹一陽一公高允雖年且百歲,而氣力尚康,高祖、文明太後時令修診視之。
一旦奏言,允脈竭氣微,大命無遠。
未幾果亡。
遷洛,為前軍将軍,領太醫令。
後數年,卒,贈威遠将軍、青州刺史。
子天授,襲。
汶一陽一令。
醫術又不逮父。
徐謇,字成伯,丹一陽一人。
家本東莞,與兄文伯等皆醫藥。
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東一陽一,獲之,表送京師。
顯祖欲驗其所能,乃置諸病人于幕中,使謇隔而脈之,深得病形,兼知色候。
遂被一寵一遇。
為中散,稍遷内侍長。
文一陽一太後時問治方,而不及李脩之見任用也。
謇合和藥劑,攻救之驗,一精一妙于脩,而一性一甚秘忌,承奉不得意者,雖貴為王公,不為措療也。
高祖後知其能,及遷洛,稍加眷幸。
體小不平,及所一寵一馮昭儀有疾,皆令處治。
又除中散大夫,轉右軍将軍、侍禦師。
謇欲為高祖合金丹,緻延年之法。
乃入居崧高,采營其物,曆歲無所成,遂罷。
二十二年,高祖幸懸瓠,其疾大漸,乃馳驿召謇,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一夜行數百裡。
至,診省下治,果有大驗。
高祖體少瘳,内外稱慶。
九月,車駕發豫州,次于汝濱。
乃大為謇設太官珍膳,因集百官,特坐謇于上席,遍陳肴觞于前,命左右宣謇救攝危笃振濟之功,宜加酬赍。
乃下诏曰;“夫神出無方,形禀有疑,憂喜乖适,理必傷生。
朕覽萬機,長鐘革運,思芒芒而無怠,身忽忽以興勞。
仲秋動彖,心容頓竭,氣體羸瘠,玉幾在慮。
侍禦師、右軍将軍徐成伯馳輪太室,進療汝蕃,方窮丹英,藥盡芝石,誠術兩輸,忠妙俱至,乃令沉勞勝愈,笃瘵克痊,論勤語效,實宜褒錄。
昔晉武暴疾,程和應增封;辛疚數朝,錢爵大墜。
況疾深于曩辰,業難于疇日,得不重加陟賞乎?宜順群望,錫以山河。
且其舊迳高秩,中暫解退,比雖铨用,猶未阙阙 ,準舊量今,事合顯進。
可鴻胪卿,金鄉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賜錢一萬貫。
又诏曰:“錢府未充,須以雜物:絹二千匹、雜物一百匹,四十匹出禦府;谷二千斛;奴婢十口;馬十匹,一匹出骅骝;牛十頭。
”所賜雜物、奴婢、牛馬皆經内呈。
諸親王鹹一陽一王禧等各有别赍,并至千匹。
從行至鄴,高祖猶自發動,謇日夕左右。
明年,從詣馬圈,高祖疾勢遂甚,戚戚不怡,每加切诮,又欲加之鞭捶,幸而獲免。
高祖崩,謇随梓宮還洛。
謇常有藥餌及吞服道符,年垂八十,鬓發不白,力未多衰。
正始元年,以老為光祿大夫,加平北将軍,卒。
延昌初,贈安東将軍、齊州刺史,谥曰靖。
子踐字景升,小名靈寶,襲爵。
曆官兗州平東府長史、右中郎将、建興太守。
踐弟知遠,給事中。
成伯孫之才,孝昌初,為蕭衍豫章五蕭綜北府主簿,從綜鎮彭城。
綜降,其下僚屬并奔散,之才因入國。
武定中,大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昌安縣開國侯。
王顯,字世榮,一陽一平樂平人,自言本東海郯人,王朗之後也。
祖父延和中南奔,居于魯郊,又居彭城。
伯父安上,劉義隆時闆行館陶縣。
世祖南讨,安上棄縣歸命,與父母俱徙平城,例叙一陽一都子,除廣甯太守。
顯父安道,少與李亮同師,俱學醫藥,粗究其術,而不及亮也。
安上還家樂平,頗參士流。
顯少曆本州從事,雖以醫術自通,而明敏有決斷才用。
初文昭皇太後之懷世宗也,夢為日所逐,化而為龍而繞後,後寤而驚悸,遂成心疾。
文明太後敕召徐謇及顯等為後診及脈,謇雲是微風入藏,宜進湯加針。
顯雲:“案三部脈非有心疾,将是懷孕生男之象。
”果如顯言。
久之,召補侍禦師、尚書儀曹郎,号稱幹事。
世宗自幼有微疾,久未差愈,顯攝療有效,因是稍蒙眄識。
又罷六輔之初,顯為領軍于烈問通規策,頗有密功。
累遷遊擊将軍,拜廷尉少卿,仍在侍禦,營進禦藥,出入禁内。
乞臨本州,世宗曾許之,積年未授,因是聲問傳于遠近。
顯每語人,言時旨已決,必為刺史。
遂除平北将軍、相州刺史。
尋诏馳驿還京,複掌藥,又遣還州。
元愉作逆,顯讨之不利。
入除太府卿、禦史中尉。
顯前後曆職,所在著稱,糾折庶獄,究其一奸一回,出内惜慎,憂國如家。
及領憲台,多所彈劾,百僚肅然。
又以中尉屬官不悉稱職,諷求更換。
诏委改選,務盡才能,而顯所舉或有請屬,未皆得人,于是衆口喧嘩,聲望緻損。
後世宗诏顯撰藥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療諸疾。
東宮既建,以為太子詹事,委任甚厚。
世宗每幸東宮,顯常迎侍。
出入禁中,仍奉醫藥。
賞賜累加,為立館宇,一寵一振當時。
延昌二年秋,以營療之功,封衛南伯。
四年正月,世宗夜崩,肅宗踐祚。
顯參奉玺策,随從臨哭,微為憂懼。
顯既蒙任遇,兼為法官,恃勢使威,為時所疾。
朝宰托以侍療無效,執之禁中,诏削爵位。
臨執呼冤,直阖以刀镮撞其腋下,傷中吐血,至右衛府一宿死。
始顯布衣為諸生,有沙門相顯後當富貴,誡其勿為吏官,吏官必敗。
由是世宗時或欲令其遂攝吏部,每殷勤避之。
及世宗崩,肅宗夜即位,受玺冊,于儀須兼太尉及吏部,倉卒百官不具,以顯兼吏部行一事矣。
崔彧,字文若,清河東武城人。
父勳之,字甯國,位大司馬外兵郎,贈通直郎。
彧與兄相如俱自南入國。
相如以才學知名,早卒。
彧少嘗詣青州,逢隐逸沙門,教以《素問》九卷及《甲乙》,遂善醫術。
中山王英子略曾病,王顯等不能療,彧針之,一抽一外即愈。
後位冀州别駕,累遷甯遠将軍。
一性一仁恕,見疾苦,好與治之。
廣教門生,令多救療。
其弟子清河趙約、勃海郝文法之徒鹹亦有名。
彧子景哲,豪率,亦以醫術知名。
為太中大夫、司徒長史。
蔣少遊,樂安博昌人也。
慕容白曜之平東一陽一,見俘入于平城,充平齊戶,後配雲中為兵。
一性一機巧,頗能畫刻。
有文思,吟詠之際,時有短篇。
遂留寄平城,以傭寫書為業,而名猶在鎮。
後被召為中書寫書生,與高聰俱依高允。
允一愛一其文用,遂并薦之,與聰俱補中書博士。
自在中書,恆庇李沖兄弟子侄之門。
始北方不悉青州蔣族;或謂少遊本非人士,又少遊微因工藝自達,是以公私人望不至相重。
唯高允、高沖曲為體練,由少遊舅氏崔光與李沖從叔衍對門婚姻也。
高祖、文明太後常因密宴,謂百官曰:“本謂少遊作師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
”眷識如此。
然猶驟被引命,屑屑禁闼,以規矩刻缋為務,因此大蒙恩錫,超等備位,而亦不遷陟也。
及诏尚書李沖與馮誕、遊明根、高闾等議定衣冠于禁中,少遊巧思,令主其事,亦訪于劉昶。
二意相乖,時緻诤競,積六載乃成,始班賜百官。
冠服之成,少遊有效焉。
後于平城将營太廟。
太極殿,遣少遊乘傳詣洛,量準魏晉基趾。
後為散騎侍郎,副李彪使江南。
高祖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遷前将軍、兼将作大匠,仍領水池湖泛戲舟楫之具。
及華林殿、沼修舊增新,改作金墉門樓,皆所措意,号為妍美。
雖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恆以剞劂繩尺,碎劇匆匆,徙倚園湖城殿之側,識者為之歎慨。
而乃坦爾為己任,不告疲恥。
又兼太常少卿,都水如故。
景明二年卒,贈龍骧将軍、青州刺史,谥曰質。
有《文集》十卷餘。
少遊又為太極立模範,與董爾、王遇等參建之,皆未成而卒。
初,高宗時,郭善明甚機巧,北京宮殿,多其制作。
高祖時,青州刺史侯文和亦以巧聞,為要舟,水中立射。
滑稽多智,辭說無端,尤善淺俗委巷之語,至可玩笑。
位樂陵、濟南二郡太守。
世宗、肅宗時,豫州人柳儉、殿中将軍關文備、郭安興并機巧。
洛中制永甯寺九層佛圖,字興為匠也。
高祖時,有範甯兒者善圍棋。
曾與李彪使蕭赜,赜令江南上品王抗與甯兒。
制勝而還。
又有浮一陽一高光宗善樗蒲。
趙國李幼序、洛一陽一丘何奴并工握槊。
此蓋胡戲,近入中國,雲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
世宗以後,大盛于時。
史臣曰:一陰一陽一蔔祝之事,聖哲之教存焉。
雖不可以專,亦不可得而廢也。
徇于是者不能無非,厚于利者必有其害。
詩書禮樂,所失也鮮,故先王重其德;方術伎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輕其藝。
夫能通方術而不詭于俗,習伎巧而必蹈于禮者,幾于大雅君子。
故昔之通賢,所以戒乎妄作。
晁崇、張淵、王早、殷紹、耿玄、劉靈助皆術藝之士也。
觀其占候蔔筮,推步盈虛,通幽一洞微,近知鬼神之情狀。
周澹、李脩、徐謇、王顯、崔彧方藥特妙,各一時之美也。
蔣少遊以剞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