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列女第八十 崔覽妻封氏 封卓妻劉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長命妻
關燈
小
中
大
平原女子孫氏房一愛一親妻崔氏泾州貞女兕先氏姚氏婦楊氏張洪初妻劉氏董景起妻張氏
一陽一尼妻高氏史映周妻耿氏任城國太妃孟氏苟金龍妻劉氏盧元禮妻李氏河東孝女姚氏刁思遵妻魯氏
夫婦人之事,存于織纴組紃、酒漿醯醢而已。
至如嫫訓軒宮,娥成舜業,塗山三母,克昌二邦,殆非匹婦之謂也。
若乃明識列一操一,文辯兼該,聲自閨庭,号顯列國,子政集之于前,元凱編之于後,随時綴錄,代不乏人。
今書魏世可知者為《列女傳》。
中書侍郎清河崔覽妻封氏,勃海人,散騎常侍恺女也。
有才識,聰辯強記,多所究知,于時婦人莫能及。
李敷、公孫文叔雖已貴重,近世故事有所不達,皆就而谘請焉。
勃海封卓妻,彭城劉氏女也。
成婚一夕,卓官于京師,後以事伏法。
劉氏在家,忽然夢想,知卓已死,哀泣不辍。
諸嫂喻之不止,經旬,兇問果至,遂憤歎而死。
時人比之秦嘉妻。
中書令高允念其義高而名不著,為之詩曰:“兩儀正位,人倫肇甄。
爰制夫婦,統業承先。
雖曰異族,氣猶自然。
生則同室,終契黃泉。
其一封生令達,卓為時彥。
内協黃中,外兼三變。
誰能作配,克應其選。
實有華宗,挺生淑媛。
其二京野勢殊,山川乖互。
乃奉王命,載馳在路。
公務既弘,私義獲著。
因媒緻币,遘止一暮。
其三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形由禮比,情以趣諧。
忻願難常,影迹易乖。
悠悠言邁,戚戚長懷。
其四時值險屯,橫離塵網。
伏锧就刑,身分土壤。
千裡雖遐,應如影響。
良嫔洞感,發于夢想。
其五仰惟親命,俯尋嘉好,誰謂會淺,義深情到。
畢志守窮,誓不二醮。
何以驗之?殒身是效。
其六人之處世,孰不厚生。
必存于義,所重則輕。
結忿鐘心,甘就幽冥。
永捐堂宇,長辭母兄。
其七茫茫中野,翳翳孤丘。
葛{藟糸}冥蒙,荊棘四周。
理苟不昧,神必俱遊。
異哉貞婦,曠世一靡一疇。
其八” 钜鹿魏溥妻,常山房氏女也。
父堪,慕容垂貴鄉太守。
房氏婉順高明,幼有烈一操一。
年十六而溥遇病且卒,顧謂之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
不聞于沒世矣。
良痛母老家貧,供奉無寄;赤子矇眇,血祀孤危。
所以抱怨于黃墟耳。
”房垂泣而對曰:“幸承先人餘訓,出事君子,義在自畢。
有志不從,命也。
夫人在堂,稚子襁褓,顧當以身少,相感長往之恨。
”俄而溥卒。
及大斂,房氏一操一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
”流血滂然,助喪者鹹皆哀懼。
姑劉氏辍哭而謂曰:“新子何至于此!”房對曰:“新婦少年不幸,實慮父母未量至情,觊持此自誓耳。
”聞知者莫不感怆。
于時子緝生未十旬,鞠育于後房之内,未曾出門。
遂終身不聽絲竹,不預座席。
緝年十二,房父母仍存,于是歸甯。
父兄尚有異議,緝竊聞之,以啟母。
房命駕绐雲他行,因而遂歸,其家弗知之也。
行數十裡方覺。
兄弟來追,房哀歎而不反。
其執意如此。
,訓導一子,有母儀法度。
緝所交遊有名勝者,則身具酒飯;有不及己者,辄屏卧不餐,須其悔謝乃食。
善誘嚴訓,類皆如是。
年六十五而終。
緝事在《序傳》。
緝子悅為濟一陰一太守,吏民立碑頌德。
金紫光祿大夫高闾為其文,序雲:“祖母房年在弱笄,艱貞守志,秉恭妻之一操一,著自毀之誠。
”又頌曰:“爰及處士,遘疾夙凋。
伉俪秉志,識茂行高。
殘形顯一操一,誓敦久要。
誕茲令胤,幽鹹乃昭。
”溥未仕而卒,故雲處士焉。
樂部郎胡長命妻張氏,事故王氏甚謹。
太安中,京師禁酒,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醖之,為有司所糾。
王氏詣曹自告曰:“老病須酒,在家私釀,王所為也。
”張氏曰:“姑老抱患,張主家事,姑不知釀,其罪在張。
”主司疑其罪,不知所處。
平原王陸麗以狀奏,高宗義而赦之。
平原鄃縣女子孫氏男玉者,夫為靈縣民所殺。
追執仇人,男玉欲自一殺之,其弟止而不聽。
男玉曰:“女人出适,以夫為天,當親自複雪,雲何假人之手!”遂以杖毆殺之。
有司處死以聞。
顯祖诏曰:“男玉重節輕身,以義犯法,緣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
” 清河房一愛一親妻崔氏者,同郡崔元孫之女。
一性一嚴明高尚,曆覽書傳,多所聞知。
子景伯、景光,崔氏親授經義,學行修明,并為當世名士。
景伯為清河太守,每有疑獄,常先請焉。
貝丘民列子不孝,吏欲案之。
景伯為之悲傷,入白其母。
母曰:“吾聞聞不如見,山民未見禮教,何足責哉?但呼其母來,吾與之同一居。
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見汝事吾,或應自改。
”景伯遂召其母,崔氏處之于榻,與之共食。
景伯之溫清,其子侍立堂下。
未及旬日,悔過求還。
崔氏曰:“此雖顔慚,未知心愧,且可置之。
”凡經二十餘日,其子叩頭流血,其母涕泣乞還,然後聽之,終以孝聞。
其識度厲物如此,竟以壽終。
泾州貞女兕先氏,許嫁彭老生為妻,娉币既畢,未及成禮。
兕先率行貞淑,居貧常自春汲,以養父母。
老生辄往一逼一之,女曰:“與君禮命雖畢,二門多故,未及相見。
何由不禀父母,擅見陵辱!若苟行非禮,正可身死耳。
”遂不肯從。
老
至如嫫訓軒宮,娥成舜業,塗山三母,克昌二邦,殆非匹婦之謂也。
若乃明識列一操一,文辯兼該,聲自閨庭,号顯列國,子政集之于前,元凱編之于後,随時綴錄,代不乏人。
今書魏世可知者為《列女傳》。
中書侍郎清河崔覽妻封氏,勃海人,散騎常侍恺女也。
有才識,聰辯強記,多所究知,于時婦人莫能及。
李敷、公孫文叔雖已貴重,近世故事有所不達,皆就而谘請焉。
勃海封卓妻,彭城劉氏女也。
成婚一夕,卓官于京師,後以事伏法。
劉氏在家,忽然夢想,知卓已死,哀泣不辍。
諸嫂喻之不止,經旬,兇問果至,遂憤歎而死。
時人比之秦嘉妻。
中書令高允念其義高而名不著,為之詩曰:“兩儀正位,人倫肇甄。
爰制夫婦,統業承先。
雖曰異族,氣猶自然。
生則同室,終契黃泉。
其一封生令達,卓為時彥。
内協黃中,外兼三變。
誰能作配,克應其選。
實有華宗,挺生淑媛。
其二京野勢殊,山川乖互。
乃奉王命,載馳在路。
公務既弘,私義獲著。
因媒緻币,遘止一暮。
其三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形由禮比,情以趣諧。
忻願難常,影迹易乖。
悠悠言邁,戚戚長懷。
其四時值險屯,橫離塵網。
伏锧就刑,身分土壤。
千裡雖遐,應如影響。
良嫔洞感,發于夢想。
其五仰惟親命,俯尋嘉好,誰謂會淺,義深情到。
畢志守窮,誓不二醮。
何以驗之?殒身是效。
其六人之處世,孰不厚生。
必存于義,所重則輕。
結忿鐘心,甘就幽冥。
永捐堂宇,長辭母兄。
其七茫茫中野,翳翳孤丘。
葛{藟糸}冥蒙,荊棘四周。
理苟不昧,神必俱遊。
異哉貞婦,曠世一靡一疇。
其八” 钜鹿魏溥妻,常山房氏女也。
父堪,慕容垂貴鄉太守。
房氏婉順高明,幼有烈一操一。
年十六而溥遇病且卒,顧謂之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
不聞于沒世矣。
良痛母老家貧,供奉無寄;赤子矇眇,血祀孤危。
所以抱怨于黃墟耳。
”房垂泣而對曰:“幸承先人餘訓,出事君子,義在自畢。
有志不從,命也。
夫人在堂,稚子襁褓,顧當以身少,相感長往之恨。
”俄而溥卒。
及大斂,房氏一操一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
”流血滂然,助喪者鹹皆哀懼。
姑劉氏辍哭而謂曰:“新子何至于此!”房對曰:“新婦少年不幸,實慮父母未量至情,觊持此自誓耳。
”聞知者莫不感怆。
于時子緝生未十旬,鞠育于後房之内,未曾出門。
遂終身不聽絲竹,不預座席。
緝年十二,房父母仍存,于是歸甯。
父兄尚有異議,緝竊聞之,以啟母。
房命駕绐雲他行,因而遂歸,其家弗知之也。
行數十裡方覺。
兄弟來追,房哀歎而不反。
其執意如此。
,訓導一子,有母儀法度。
緝所交遊有名勝者,則身具酒飯;有不及己者,辄屏卧不餐,須其悔謝乃食。
善誘嚴訓,類皆如是。
年六十五而終。
緝事在《序傳》。
緝子悅為濟一陰一太守,吏民立碑頌德。
金紫光祿大夫高闾為其文,序雲:“祖母房年在弱笄,艱貞守志,秉恭妻之一操一,著自毀之誠。
”又頌曰:“爰及處士,遘疾夙凋。
伉俪秉志,識茂行高。
殘形顯一操一,誓敦久要。
誕茲令胤,幽鹹乃昭。
”溥未仕而卒,故雲處士焉。
樂部郎胡長命妻張氏,事故王氏甚謹。
太安中,京師禁酒,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醖之,為有司所糾。
王氏詣曹自告曰:“老病須酒,在家私釀,王所為也。
”張氏曰:“姑老抱患,張主家事,姑不知釀,其罪在張。
”主司疑其罪,不知所處。
平原王陸麗以狀奏,高宗義而赦之。
平原鄃縣女子孫氏男玉者,夫為靈縣民所殺。
追執仇人,男玉欲自一殺之,其弟止而不聽。
男玉曰:“女人出适,以夫為天,當親自複雪,雲何假人之手!”遂以杖毆殺之。
有司處死以聞。
顯祖诏曰:“男玉重節輕身,以義犯法,緣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
” 清河房一愛一親妻崔氏者,同郡崔元孫之女。
一性一嚴明高尚,曆覽書傳,多所聞知。
子景伯、景光,崔氏親授經義,學行修明,并為當世名士。
景伯為清河太守,每有疑獄,常先請焉。
貝丘民
景伯為之悲傷,入白其母。
母曰:“吾聞聞不如見,山民未見禮教,何足責哉?但呼其母來,吾與之同一居。
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見汝事吾,或應自改。
”景伯遂召其母,崔氏處之于榻,與之共食。
景伯之溫清,其子侍立堂下。
未及旬日,悔過求還。
崔氏曰:“此雖顔慚,未知心愧,且可置之。
”凡經二十餘日,其子叩頭流血,其母涕泣乞還,然後聽之,終以孝聞。
其識度厲物如此,竟以壽終。
泾州貞女兕先氏,許嫁彭老生為妻,娉币既畢,未及成禮。
兕先率行貞淑,居貧常自春汲,以養父母。
老生辄往一逼一之,女曰:“與君禮命雖畢,二門多故,未及相見。
何由不禀父母,擅見陵辱!若苟行非禮,正可身死耳。
”遂不肯從。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