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晁崇 張淵 殷紹 王早 耿玄 劉靈助 江式

關燈
禮記》曰“即宮于宗周”也。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一床一列窈窕之色。

    酒旗三星在軒轅左角,天設置酒官為飲燕之事,故建牙旗為标。

    女一床一二星在紀星東北端,奉侍天王之女。

    侍衛天王,必有《關睢》窈窕之美,無妒忌之心,乃可侍衛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辇道屈曲以微煥,附路立于去閣之側。

    辇道五星在織女西足,屈曲而細小,故言微煥也。

    附路一星在閣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閣道附路。

    豫防敗傷,故言立于雲閣之側。

     其列星之表,五車之間,乃有鹹池、鴻沼、玉井、天淵、建樹、百果、竹林在焉。

    列宿之外謂之表。

    鹹池三星在天潢東,鴻沼二十三星在須女北,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天淵十星在龜星東南,建樹、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園西南。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氣霏霏其帶天。

    江,天江星。

    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見于天上。

    素氣者,天河白氣。

    素,白。

    霏霏然,帶著于天也。

     神龜曜甲于清冷,龍魚摛光以映連。

    神龜,龜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龜知來事,故稱神在河中,故言清冷。

    魚龍,謂魚一星,在尾,後河中尾為應宿,故言龍魚,此星在河中,以魚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又有南門、鼓吹,器府之官,奏彼絲竹,為帝娛歡。

    南門、鼓吹二星在庫樓南,翼西南。

    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

    器府典掌絲竹之事,以娛樂天帝也。

     熊、罴綿絡于天際,虎、豹倏煜而晖爛。

    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一精一引弓以持滿,狼星搖動于霄端。

    狼一星在參東南,弧九星在狼東南。

    《星傳》雲:“天下兵起,則弧杯張天。

    ” 其外則有燕、秦、齊、趙,列國之名。

    外,謂列宿之外,複有諸國之名。

    齊一星在九坎東,趙二星在齊北,鄭一星在趙北,越一星在鄭北,周二星在越東,秦二星在周東,代二星在秦南,晉一星在代南,韓一星在晉西,魏一星在韓北,楚一星在韓西,燕一星在楚南。

    諸列國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雷電霹靂,雨落雲征。

    征,行也。

    雷電六星在營室南,霹靂五星在土公西南,雲雨四星在霹靂南。

     陳車策駕于氐南,天驷騁步于太清。

    陳車三星在氐南。

    房星一名天驷。

     園、苑周回以曲列,倉、廪區别而殊形。

    天園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昂、畢南,天倉六星在婁南,天廪四星在昂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内則尚書、大理、太一、天一之宮,尚書五星在紫微宮門内東南維。

    大理二星在紫微宮中。

    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宮門南。

     柱下著術,傳過無窮。

    柱下史一星,在北極東。

     六甲候大帝之所須,内廚進禦膳于皇躬。

    六甲在華蓋下,内廚二星在紫宮西南角外。

     天船橫漢以普濟,積水候災于其中。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積水一星在天船中。

     一陰一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輔翼皇極而闡玄風。

    一陰一德二星在尚書西,四輔四星俠北極。

    播,布;洪,大,玄,天也。

    一陰一德之官必有一陽一報。

    夫一陰一施一陽一報,自然之常數;貧窮困死,生民之極艱。

    以至困乏阙死,遭一陰一德之終。

    故窮者不希周恤而惠與自至,施者無求于報而酬答自來。

    斯乃冥中之理,大象豈虛構其曜哉?四輔星既翼佐北極之樞,又能闡揚天帝之風教,故言闡玄風也。

     恢恢太虛,寥寥帝庭。

    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老子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帝謂太微宮也。

     五座并設,爰集神靈。

    五座,謂太微宮中五帝座也。

    黃帝靈威仰位東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紀位北方,黃帝含樞紐位中央。

    五帝各異,并集諸神之宮,與之謀國事。

    《孝經》《援神契》曰:“并設神靈集謀。

    ”此之謂也。

     乃命熒惑,伺彼驕盈。

    熒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無道之國,故曰伺彼驕盈也。

     執法刺舉于南端,五侯議疑于水衡。

    太微南門,謂之執法。

    刺舉者,刺一奸一惡,舉有功。

    五侯五星在東北。

    東井為水衡,辨疑獄,五侯議而評之也。

     金、火時出以成緯,七宿匡衛而為經。

    金、火,熒惑、太白也。

    太宿,謂阙 方七宿。

    天文謂五星為緯,二十八宿為經,故舉金火七宿為言,則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

    言五星出入,伏見有時,不常出也。

     暐晔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榮。

    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榮華也。

     睹夫天官之羅布,故作則于華京。

    言天官羅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

    《論語》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也。

     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

    言災異出無常宿,随其善惡而處之。

    假使鄭國有事,則變見角、亢也。

     歸邪缤紛,飛流電舉。

    如星,非星如雲。

    非雲,謂之歸邪,夾以微氣,故稱缤紛。

    飛飛星也,流流星也。

    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迹絕,流星迹存而不滅。

    電舉者,似焱電長。

     妖星起則殃及晉平,蛇乘龍則禍連周楚。

    《春秋》魯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見于申維。

    婺女屬齊,申為晉分。

    梓慎見妖星出,知晉侯以戊子日死。

    蛇乘龍,謂襄公二十八年,歲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虛下。

    歲星主木,位在東,體合房、心,故名龍。

    虛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龜蛇之類。

    歲星失次,行虛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龍。

    龍位壽星,宋鄭之分。

    梓慎見蛇乘龍,知饑在宋鄭。

    然裨竈以為周王及楚子皆死。

    二人推變不同,所見各異。

    梓慎、裨竈,古之良史也。

     或取證于逢公,或推變于沖午。

    逢公,齊邑,姜之先。

    言逢公死時,亦有此星見,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晉平公将死。

    沖午,謂虛宿對午。

    午為張、翼,張、翼周楚之分,裨竈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變于沖午。

     乃有欽明光被,填逆水府。

    昔堯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

    《書》曰:“欽明文思,光被萬邦。

    ” 洪波滔天,功隆大禹。

    言洪水既出,堯命鮌治之而功不成,乃複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濟世之難,治水之功。

    《書》曰:“洪水滔天。

    ”又曰:“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 此則冥數之大運,非治網之失緒。

    言堯遭洪水,緻填星逆行之異,非不德所緻,此乃運數應爾也。

     蓋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尋,重玄之内,難以熒燎睹。

    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見也。

     至于一精一靈所感,迅逾駭向。

    荊轲慕丹,則白虹貫日而不徹;昔荊轲慕燕太子丹之義,入秦為刺客。

    雖王一精一感上,而事意不捷。

     衛生畫策,則太白食昴而擒朗。

    昔衛先生為秦畫策于長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昂之變。

     魯一陽一指麾,而曜靈為之回駕;魯一陽一,古之賢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嚴陵來遊,而客氣著于乾象。

    昔光武為白衣時,與嚴陵相厚善。

    及登帝位,陵來入見,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

    ”光武诏曰:“乃嚴子陵,非客。

    ” 斯皆至感動于神祗,誠應效于既往。

    爾乃四氣鱗次,鬥建辰移。

    雖無聲言,三光是知。

    言四時代謝不常,每月鬥移建一辰,天無聲言語,止以星辰見變譴以示人也。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測水旱于未然,占言來之安危。

    孟春正月,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

    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昏牽牛中,旦觜觿中;季秋之月,昏虛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東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婁中,旦氐中。

    冬至之日。

    建八尺之标,影長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長一尺六寸也。

    影長為水,影短為旱也。

     一陰一精一乘箕,則大飙暮鼓;西南入畢,則一婬一雨滂沲。

    一陰一一精一,月也。

    東北失道入箕,則多風。

    移而西南,失道入畢,則多雨。

    雨三日為一婬一雨。

    《詩》雲:“月麗于畢,俾滂沲矣。

    ”《書》曰:“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此之謂也。

     譬猶晉鐘之應銅山,風雲之從班螭。

    言雲從龍,風從虎,同氣相求,同類相應,蜀山崩而晉鐘鳴也。

     若夫冥車潛駕,時乘六虬。

    大儀回運,萬象俱流,六虬,六龍。

    《易》曰:“時乘六龍以禦天。

    ”此皆是天回運轉。

     北鬥俄其西傾,群星忽以匿幽。

    幽,暗也。

     望舒縱辔以騁度,靈輪浃旦而過周。

    望舒,月也。

    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天一日一一夜運轉過周一度。

    浃,匝也,至旦曉而過匝,故日浃旦而過周也。

     爾乃凝神遠矚,矖目八荒。

    察之無象,視之眇茫。

    狀若渾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滄一浪一。

    幽遐迥以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

    凝神,一精一不動也。

    言極遠傍視,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氣未分,似浮海遠望而不見其邊。

    論語》曰:“乘桴浮于海。

    ”老子曰:“聽之不聞其聲,名曰希;視之不見其形,名曰夷。

     于是乎夜對山水,栖心高鏡。

    遠尋終古,攸然獨詠。

    美景星之繼晝,大唐堯之德盛。

    《瑞應圖》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且月光明。

    ”當堯之時,有此星見,故美堯之德能緻之也。

     嘉音黃星之一靡一鋒,明虞舜之不競。

    昔舜将受禅于堯,先有星見,圓而無鋒芒。

    言舜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