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張恂 鹿生 張應 宋世景 路邕 閻慶胤 明

關燈
,竟未得就。

     子季儒,遺腹生。

    弱冠,太守崔楷辟為功曹,起家太學博士、明威将軍。

    曾至谯宋之間,為文吊嵇康,甚有理緻。

    後夜寝,室壞壓殒,年二十五,時人鹹傷惜之。

     路邕,一陽一平清淵人。

    世宗時,積功勞,除齊州東魏郡太守,有惠政。

    靈太後诏曰:“邕莅政清勤,善綏民俗。

    比經年儉,郡内饑馑,群庶嗷嗷,将就溝壑,而邕自出家粟,赈賜貧窘,民以獲濟。

    雖古之良守,何以尚茲。

    宜見沾錫,以垂獎勸。

    可賜龍廄馬一匹、衣一襲、被褥一具。

    班宣州鎮,鹹使聞知。

    ”邕以善治民,稍遷至南青州刺史而卒。

     閻慶胤,不知何許人。

    為東秦州數城太守。

    在政五年,清勤厲俗。

    頻年饑馑,慶胤歲常以家粟千石赈恤貧窮,民賴以濟。

    其部民楊寶龍等一千餘人,申訟美政。

    有司奏曰:“案慶胤自莅此郡,惠政有聞,又能自以己粟贍恤饑馑,乃有子一愛一百姓之義。

    如不少加優赉,無以厲彼貪殘。

    又案齊州東魏郡太守路邕,在郡治能與之相埒,語其分贍又亦不殊,而聖旨優隆賜以衣馬,求情即理,謂合同賞。

    ”靈太後卒無褒賞焉。

     明亮,字文德,平原人。

    一性一方厚,有識幹,自給事中曆員外常侍,延昌中,世宗臨朝堂,親自黜陟,授亮勇武将軍。

    亮進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

    今授臣勇武,其号至濁。

    且文武又殊,請更改授。

    ”世宗曰:“今依勞行賞,不論清濁,卿何得乃複以清濁為辭!”亮曰:“聖明在上,清濁故分。

    臣既屬聖明,是以敢啟。

    ”世宗曰:“九流之内,人鹹君子,雖文武号殊,佐治一也。

    卿何得獨欲乖衆,妄相清濁。

    所請未可,但依前授。

    ”亮曰:“今江左未賓,書軌宜一。

    方為陛下授命前驅,拓定吳會。

    官爵陛下之所輕,賤命微臣之所重,陛下方收所重,何惜所輕。

    ”世宗笑曰:“卿欲為朕拓定江表,揃平蕭衍,揃平拓定,非勇武莫可。

    今之所授,是副卿言。

    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亮曰:“臣欲仰禀聖規,運籌而定,何假勇武,方乃成功。

    ”世宗曰:“謀勇二事,體本相須。

    若勇而無謀,則勇不獨舉;若謀而無勇,則謀不孤行。

    必須兼兩,乃能制勝,何得雲偏須運籌而不複假勇乎?”亮曰:“請改授平遠将軍。

    ”世宗曰:“運籌用武,然後遠人始平,卿但用武平之,何患不行平遠也。

    ”亮乃陳謝而退。

     後除一陽一平太守,清白一愛一民,甚有惠政,聲績之美,顯著當時。

    朝廷嘉其風化。

    轉汲郡太守,為治如前,譽宣遠近。

    二郡民吏,迄今追思之。

    卒孝昌初,贈左将軍、南青州刺史。

     初,亮之在一陽一平,屬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

    時并州刺史城一陽一王徽亦遣使詣亮,密同熙謀。

    熙敗,亮詭其使辭,由是徽音獲免。

    二年,诏追前效,重贈平東将軍、濟州刺史,拜其子希遠奉朝請。

     亮從弟遠,儀同開府從事中郎。

     杜纂,字榮孫,常山九門人也。

    少以清苦自立。

    時縣令齊羅喪亡,無親屬收痤,纂以私财殡葬。

    由是郡縣标其門闾,後居父喪盡禮。

    郡舉孝廉,補豫州司士。

     稍除積一弩一将軍。

    領衆詣淮,迎降民楊箱等。

    修立楚鎮,招納山巒李天保等五百戶。

    從征新野,除騎都尉。

    又從駕壽春,敕纂緣淮慰勞。

    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戶歸國,使纂詣廣陵安尉初附,赈給田廪。

    從征新野,及南一陽一平,以功賜爵井陉男,賞帛五百匹。

    數日之中,散之知友。

    時人稱之。

    又詣赭一陽一、武一陰一二郡,課種公田,随供軍費。

    除南秦州武都太守。

    正始中,遷漢一陽一太守,并以清白為名。

    又随都督楊椿等詣南秦軍前,招慰逆氏。

    還,除虎贲中郎将,領太倉令。

    遭母憂去職。

    久之,除伏波将軍,複為太倉令。

    尋除甯遠将軍、一陰一陵戍主。

    延昌中,京師儉,敕纂監京倉赈給民廪。

    肅宗初,拜征虜将軍、清河内史。

    一性一儉約,尤一愛一貧老,至能問民疾苦,對之泣涕。

    勸督農桑,親自檢視,勤者賞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譴。

    吊死問生,甚有恩紀。

    還,以本将軍除東益州刺史。

    無禦邊威略,群氏反叛。

    以失民和征還。

    遷太府少卿,除平一陽一太守、後将軍、太中大夫。

     正光末,清河入房通等三百人頌纂德政,乞重臨郡。

    诏許之。

    孝昌中,為葛榮圍一逼一,纂以郡降榮。

    榮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斬,刺史元孚德纂,還。

    出,又勸榮以水灌城,榮遂以纂為常山太守。

    至郡未幾,榮滅。

    定州刺史薛昙尚以纂老舊,令護博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辭。

    少時卒于家。

     纂所曆任,好行小惠,蔬食弊衣,多涉誣矯,而輕财潔己,終無受納,為百姓所思,号為良守。

    永熙中,贈平北将軍、殷州刺史。

    天平四年,重贈本将軍、定州刺史。

     裴佗,字元化,河東聞喜人。

    其先因晉亂避地涼州。

    苻堅平河西,東歸桑梓,因居解縣焉。

    父景,惠州别駕。

     佗容貌魁偉,隤然有器望。

    少治《春秋杜氏》、《一毛一詩》、《周易》,并舉其宗緻。

    舉秀才,以高第除中書博士,轉司徒參軍、司空記室、揚州任城王澄開府倉曹參軍。

    入為尚書倉部郎中,行河東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