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張恂 鹿生 張應 宋世景 路邕 閻慶胤 明

關燈
罷侯置守,曆年永久,統以方牧,仍世相循,所以寬猛為用,庇民調俗。

    但廉平常迹,聲問難高;适時應務,招響必速。

    是故搏擊為侯,起不旋踵;儒弱贻咎,錄用無時。

    此則已然于前世矣。

    後之為吏,與世沉浮。

    季叔澆漓,一奸一巧多緒,所以蒲、密無為之化,難見其人。

    有魏初拓中州,兼并疆域,河南、關右,遺黎未純,擁節分符,多出豐氵市。

    政術治風,未能鹹允,雖動贻大戮,而貪虐未悛,亦由網漏吞舟,時挂一目。

    高祖肅明網紀,賞罰必行,肇革舊軌,時多奉法。

    世宗優遊而治,寬政遂往,太和之風,頗以陵替。

    肅宗馭運,天下淆然,其于移風革俗之美,浮虎還珠之政,九州百郡,無所聞焉。

    且書其為時所稱者,以著良吏雲爾。

     張恂,字洪讓,上谷沮一陽一人也。

    随兄兗歸國,參代王軍事。

    恂言于太祖曰:“金運失禦,劉石紛纭,暮容竊号山東,苻姚盜器秦隴,遂使三靈乏響,九域曠君。

    大王樹基玄朔,重明積聖,自北而南,化被燕趙。

    今中土遺民,望雲冀潤。

    宜因斯會,以建大業。

    ”太祖深器異,厚加禮焉。

    皇始初,拜中書侍郎,帏幄密謀,頗預參議。

    從将軍奚牧略地晉川,拜鎮遠将軍,賜爵平臯子。

    出為廣平太守。

    恂招集離散,勸課農桑,民歸之者千戶。

    遷常山太守。

    恂開建學校,優顯儒士。

    吏民歌詠之。

    于時喪亂之後,罕能克厲,惟恂當官清白,仁恕臨下,百姓親一愛一之,其治為當時第一。

    太祖聞而嘉歎。

    太宗即位,賜帛三百匹,征拜太中大夫。

    神瑞三年卒,年六十九。

    恂一性一清儉,不營産業,身死之日,家無餘财。

    太宗悼惜之,贈征虜将軍、并州刺史、平臯侯,谥曰宣。

     子純,字道尚,襲爵。

    鎮遠将軍、平臯子。

    坐事爵除。

     純弟代,字定燕。

    陳留、北平二郡太守。

    卒,贈冠軍将軍、營州刺史,谥曰惠侯。

    代所曆著清稱,有父之遺風。

    代子長年,中書博士。

    出為甯遠将軍、汝南太守。

    有郡民劉崇之兄弟分析,家貧惟有一牛,争之不決,訟于郡庭。

    長年見之,凄然曰:“汝曹當以一牛,故緻此競,脫有二牛,各應得一,豈有訟理。

    ”即以家牛一頭賜之。

    于是郡境之中各相誡約,鹹敦敬讓。

    太和初,卒于家。

     子琛,字寶貴,少有孝行。

    曆武騎常侍、羽林監、太子翊軍校尉。

    卒。

     子略,武定中,左光祿大夫。

     鹿生,濟一陰一乘氏人。

    父壽興,沮渠牧犍庫部郎。

    生再為濟南太守,有治稱。

    顯祖嘉其能,特征赴季秋馬射,賜以聰馬,加以青服,彰其廉潔。

    前後在任十年。

    時三齊始附,人懷苟且,,蒲博終朝,頗廢農業。

    生立制斷之,聞者嗟善。

    後曆徐州任城王澄、廣陵侯元衍征東、安南二府長史,帶淮一陽一太守、郯城鎮将。

    年七十四,正始中卒。

    追贈龍骧将軍、兗州刺史。

     張應,不知何許人。

    延興中,為魯郡太守。

    應履行貞素,聲績著聞。

    妻子樵采以自供。

    高祖深嘉其能,遷京兆太守。

    所在清白,得吏民之忻心焉。

     宋世景,廣平人,河南尹翻之第三弟也。

    少自修立,事親以孝聞。

    與弟道玙下帷誦讀,博覽群言,尤一精一經義。

    族兄弁甚重之。

    舉秀才,對策上第,拜國子助教,遷彭城王勰開府法曹行參軍。

    勰一愛一其才學,雅相器敬。

    高祖亦嘉之。

    遷司徒法曹行參軍。

     世景明刑理,著律令,裁決疑獄,剖判如流。

    轉尚書祠部郎。

    彭城王勰每稱之曰:“宋世景一精一識,尚書仆射才也。

    ”台中疑事,右仆射高肇常以委之。

    世景既才長從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領數曹,深著稱績。

    頻為左仆射源懷引為行台郎。

    巡察州鎮十有餘所,黜陟賞罰莫不鹹允。

    遷徒七鎮,别置諸戍,明設亭候,以備北虜。

    懷大相委重。

    還而薦之于世宗曰:’宋世景文武才略,當今寡俦,清平忠直,亦少其比。

    陛下若任之以機要,終不減李沖也。

    ”世宗曰:“朕亦聞之。

    ”尚書令、廣一陽一王嘉,右仆射高肇,吏部尚書、中山王英共薦世景為國子博士,尋薦為尚書右丞。

    王顯與宋弁有隙,毀之于世宗,故事寝不報。

     尋加伏波将軍。

    行荥一陽一太守。

    鄭氏豪橫,号為難治。

    濟州刺史鄭尚弟遠慶先為苑陵令,多所受納,百姓患之。

    世景下車,召而謂之曰:“與卿親,宜假借。

    吾未至之前,一不相問,今日之後,終不相舍。

    ”而遠慶行意自若。

    世景繩之以法,遠慶懼,棄官亡走。

    于是僚屬畏威,莫不改肅。

    終日坐于事,未嘗寝息。

    縣史、三正及諸細民,至即見之,無早晚之節。

    來者無不盡其情抱,皆假之恩顔,屏人密語。

    民間之事,巨細必知,發一奸一摘伏,有若神明。

    嘗有一吏,休滿還郡,食人雞豚;又有一幹,受人一帽,又食二雞。

    世景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雞豚,取丙丁之帽!吏幹叩頭伏罪。

    于是上下震悚,莫敢犯禁。

    坐弟道玙事除名。

     世景友于之一性一,過絕于人,及道玙死。

    哭之哀切,酸感行路,形容毀悴,見者莫不歎愍。

    歲餘,母喪,遂不勝哀而卒。

    世景嘗撰《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