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節義第七十五 于什門 段進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婁提
關燈
小
中
大
于提隴西太守,并賜爵五等男。
從者皆為令長。
馬八龍,武邑武強人也。
輕财重義。
友人武遂縣尹靈哲在軍喪亡,八龍聞即奔赴,負一屍一而歸,以家财殡葬,為制缌服。
撫其孤遺,恩如所生。
州郡表列,诏表門闾。
門文一愛一,汲郡山一陽一人也。
早孤,供養伯父母以孝謹聞。
伯父亡,服未終,伯母又亡。
文一愛一居喪,持服六年,哀毀骨立。
鄉人魏中賢等相與标其孝義。
晁清,遼東人也。
祖晖,濟州刺史、颍川公。
清襲祖爵,例降為伯。
為梁城戍将。
蕭衍攻圍,糧盡城陷,清抗節不屈,為賊所殺。
世宗褒美,贈樂陵太守,谥曰忠。
子榮賓襲。
劉侯仁,豫州人也。
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
悅息朏,走投侯仁。
賊雖重加購募,又嚴其捶撻,侯仁終無漏洩,朏遂免禍。
事甯,有司奏其一操一行,請免府籍,叙一小縣,诏可。
石祖興,常山九門人也。
太守田文彪、縣令和真等喪亡,祖興自出家絹二百餘匹,營護喪事。
州郡表列,高祖嘉之,賜爵二級,為上造。
後拜甯陵令,卒。
吏部尚書李韶奏其節義,請加贈谥,以獎來者,靈太後令如所奏。
有司谥曰恭。
邵洪哲,上谷沮一陽一人也。
縣令範道榮先自眴城歸款以除縣令,道榮鄉人徐孔明,妄經公府,訟道榮非勳,道榮坐除名。
羁旅孤貧,不能自理。
洪哲不勝義憤,遂代道榮詣京師,明申曲直。
經曆寒暑,不憚劬勞,道榮卒得複雪。
又北鎮反亂,道榮孤單,無所歸附。
洪哲兄伯川複率鄉人來相迎接,送達幽州。
道榮感其誠節,訴省申聞。
诏下州郡,标其裡闾。
王榮世,一陽一平館陶人也。
為三城戍主、方城縣子。
蕭衍攻圍,力窮知不可全,乃先焚府庫,後殺妻妾。
及賊陷城,與戍副鄧元興等俱以不屈被害。
肅宗下诏褒美忠節,進榮世爵為伯,贈齊州刺史;元興開國子,贈洛州刺史。
胡小虎,河南河一陰一人也。
少有武氣。
正光末,為統軍于晉壽。
孝昌中,蕭衍将樊文熾等寇邊,益州刺史邴虬遣長史和安固守小劍,文熾圍之。
虬命小虎與統軍崔珍寶同往防拒。
文職掩襲小虎、珍寶,并擒之。
文熾攻小劍未陷,乃将珍寶至城下,使謂和安曰:“南軍強盛,北救不來,豈若歸款,取其富貴。
”和安命射之,乃退。
複一逼一小虎與和安交言,小虎乃慷慨謂安曰:“我栅不防,為賊所虜。
觀其兵士,勢不足言,努力堅守。
魏行台梁州遣将已至。
”賊以刀毆擊,言不得終,遂害之。
三軍無不歎其壯節,哀其死亡。
賊尋奔敗,禽其次将蕭世澄、陳文緒等一十一人。
行台魏子建壯其氣概,啟以世澄購其一屍一柩,乃獲骸鼻歸葬。
孫道登,彭城呂縣人也。
永安初,為蕭衍将韋休等所虜,而縛臨刃,巡遠村塢,令其招降鄉曲。
道登厲聲唱呼:“但當努力,賊無所能。
”賊遂屠戮之。
又荊州被圍,行台宗靈恩遣使宗女等四人入城曉喻,為賊将所獲,執女等巡城,令其改辭。
女等大言:“天軍垂至,堅守莫降。
”賊忿,各刳其腹,然後斬首。
二州表其節義,道登等并賜五品郡、五等子爵,聽子弟承襲。
遣使詣所在吊祭。
李幾,博陵安平人也。
七世共居同财,家有二十二房,一百九十八口,長幼濟濟,風禮著聞,至于作役,卑幼競進。
鄉裡嗟美,标其門闾。
張安祖,河一陽一人也。
襲世爵山北侯。
時有元承貴,曾為何一陽一令,家貧,且赴尚書求選,逢天寒甚,遂凍死路側。
一子年幼,停一屍一門巷,棺斂無托。
安祖悲哭盡禮,買木為棺,手自營作,斂殡周給。
朝野嘉歎。
尚書聞奏,标其門闾。
王闾,北海密人也。
數世同一居,有百口。
又太山劉業興四世同一居,魯郡蓋隽六世同一居,并共财産,家門雍睦。
鄉裡敬異。
有司申奏,皆标門闾。
史臣曰: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
其大則光國隆家,其小則損己利物。
故其盛烈所著,與河海而争流;峻節所标,其松柏而俱茂。
并蹈履之所緻,身殁名立,豈徒然哉。
從者皆為令長。
馬八龍,武邑武強人也。
輕财重義。
友人武遂縣尹靈哲在軍喪亡,八龍聞即奔赴,負一屍一而歸,以家财殡葬,為制缌服。
撫其孤遺,恩如所生。
州郡表列,诏表門闾。
門文一愛一,汲郡山一陽一人也。
早孤,供養伯父母以孝謹聞。
伯父亡,服未終,伯母又亡。
文一愛一居喪,持服六年,哀毀骨立。
鄉人魏中賢等相與标其孝義。
晁清,遼東人也。
祖晖,濟州刺史、颍川公。
清襲祖爵,例降為伯。
為梁城戍将。
蕭衍攻圍,糧盡城陷,清抗節不屈,為賊所殺。
世宗褒美,贈樂陵太守,谥曰忠。
子榮賓襲。
劉侯仁,豫州人也。
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
悅息朏,走投侯仁。
賊雖重加購募,又嚴其捶撻,侯仁終無漏洩,朏遂免禍。
事甯,有司奏其一操一行,請免府籍,叙一小縣,诏可。
石祖興,常山九門人也。
太守田文彪、縣令和真等喪亡,祖興自出家絹二百餘匹,營護喪事。
州郡表列,高祖嘉之,賜爵二級,為上造。
後拜甯陵令,卒。
吏部
有司谥曰恭。
邵洪哲,上谷沮一陽一人也。
縣令範道榮先自眴城歸款以除縣令,道榮鄉人徐孔明,妄經公府,訟道榮非勳,道榮坐除名。
羁旅孤貧,不能自理。
洪哲不勝義憤,遂代道榮詣京師,明申曲直。
經曆寒暑,不憚劬勞,道榮卒得複雪。
又北鎮反亂,道榮孤單,無所歸附。
洪哲兄伯川複率鄉人來相迎接,送達幽州。
道榮感其誠節,訴省申聞。
诏下州郡,标其裡闾。
王榮世,一陽一平館陶人也。
為三城戍主、方城縣子。
蕭衍攻圍,力窮知不可全,乃先焚府庫,後殺妻妾。
及賊陷城,與戍副鄧元興等俱以不屈被害。
肅宗下诏褒美忠節,進榮世爵為伯,贈齊州刺史;元興開國子,贈洛州刺史。
胡小虎,河南河一陰一人也。
少有武氣。
正光末,為統軍于晉壽。
孝昌中,蕭衍将樊文熾等寇邊,益州刺史邴虬遣長史和安固守小劍,文熾圍之。
虬命小虎與統軍崔珍寶同往防拒。
文職掩襲小虎、珍寶,并擒之。
文熾攻小劍未陷,乃将珍寶至城下,使謂和安曰:“南軍強盛,北救不來,豈若歸款,取其富貴。
”和安命射之,乃退。
複一逼一小虎與和安交言,小虎乃慷慨謂安曰:“我栅不防,為賊所虜。
觀其兵士,勢不足言,努力堅守。
魏行台梁州遣将已至。
”賊以刀毆擊,言不得終,遂害之。
三軍無不歎其壯節,哀其死亡。
賊尋奔敗,禽其次将蕭世澄、陳文緒等一十一人。
行台魏子建壯其氣概,啟以世澄購其一屍一柩,乃獲骸鼻歸葬。
孫道登,彭城呂縣人也。
永安初,為蕭衍将韋休等所虜,而縛臨刃,巡遠村塢,令其招降鄉曲。
道登厲聲唱呼:“但當努力,賊無所能。
”賊遂屠戮之。
又荊州被圍,行台宗靈恩遣使宗女等四人入城曉喻,為賊将所獲,執女等巡城,令其改辭。
女等大言:“天軍垂至,堅守莫降。
”賊忿,各刳其腹,然後斬首。
二州表其節義,道登等并賜五品郡、五等子爵,聽子弟承襲。
遣使詣所在吊祭。
李幾,博陵安平人也。
七世共居同财,家有二十二房,一百九十八口,長幼濟濟,風禮著聞,至于作役,卑幼競進。
鄉裡嗟美,标其門闾。
張安祖,河一陽一人也。
襲世爵山北侯。
時有元承貴,曾為何一陽一令,家貧,且赴尚書求選,逢天寒甚,遂凍死路側。
一子年幼,停一屍一門巷,棺斂無托。
安祖悲哭盡禮,買木為棺,手自營作,斂殡周給。
朝野嘉歎。
尚書聞奏,标其門闾。
王闾,北海密人也。
數世同一居,有百口。
又太山劉業興四世同一居,魯郡蓋隽六世同一居,并共财産,家門雍睦。
鄉裡敬異。
有司申奏,皆标門闾。
史臣曰: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
其大則光國隆家,其小則損己利物。
故其盛烈所著,與河海而争流;峻節所标,其松柏而俱茂。
并蹈履之所緻,身殁名立,豈徒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