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賀讷 劉羅辰 姚黃眉 杜超 賀迷 闾毗

關燈
既自少綢缪,知之惟朕。

    案行定名,谥曰元懿。

    ”帝又親為作碑文及挽歌,詞皆窮美盡哀,事過其厚。

    車駕還京,诏曰:“馮大司馬已就墳茔,永潛幽室,宿草之哭,何能忘之?”遂親臨誕墓,停車而哭。

    使彭城王勰诏群官脫朱衣,服單衣介帻,陪哭司徒,貴者示以朋友,微者示如僚佐。

    公主貞厚有禮度,産二男,長子穆。

     穆,字孝和,襲熙爵。

    避皇子愉封,改扶風郡公。

    尚高祖女順一陽一長公主,拜驸馬都尉,曆員外、通直散騎常侍。

    穆與叔輔興不和。

    輔興亡,贈相州刺史。

    祖載在庭,而穆方高車良馬,恭受職命,言宴滿堂,忻笑自若,為禦史中尉東平王匡所劾。

    後位金紫光祿大夫,遇害河一陰一。

    贈司空、雍州刺史。

     子冏,字景昭,襲爵昌黎王。

    尋以庶姓罷王,仍襲扶風郡公。

     子峭,字子漢。

    齊受禅,例降。

     穆弟颢,襲父誕長樂郡公。

     脩弟聿,字寶興,廢後同産兄也。

    位黃門郎、信都伯。

    後坐妹廢,免為長樂百姓。

    世宗時,卒于河南尹。

     聿同産弟風,幼養于宮,文明太後特加一愛一念。

    數歲,賜爵至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出入禁闼,一寵一侔二兄。

    高祖親政後,恩一寵一稍衰,降爵為侯。

    幽後立,乃複叙用。

    後死,亦冗散。

    卒,贈青州刺史。

     崔光之兼黃門也,與聿俱直。

    光每謂之曰:“君家富貴太盛,終必衰敗。

    ”聿雲:“我家何負四海,乃呪我也。

    ”光雲:“以古推之,不可不慎。

    ”時熙為太保,誕司徒、太子太傅,脩侍中、尚書,聿黃門。

    廢後在位,禮一愛一未弛。

    是後歲餘,脩以罪棄,熙、誕喪亡,後廢,聿退。

    時人以為盛必衰也。

     李峻,字珍之,梁國蒙縣人,元皇後兄也。

    父方叔,劉義隆濟一陰一太守。

    高宗遺間使谕之,峻與五弟誕、嶷、雅、白、永等前後歸京師。

    拜峻鎮西将軍、泾州刺史、頓丘公。

    雅、嶷、誕等皆封公位顯。

    後進峻爵為王,征為太宰,薨。

     李惠,中山人,思皇後之父也。

    父蓋,少知名,曆位殿中、都官二尚書,左将軍,南郡公。

    初,世祖妹武威長公主,故涼王沮渠牧犍之妻。

    世祖平涼州,頗以公主通密計助之,故一寵一遇差隆。

    诏蓋尚焉。

    蓋妻與氏,以是而出。

    是後,蓋加侍中,驸馬都尉,殿中、都官尚書,左仆射,卒官。

    贈征南大将軍、定州刺史、中山王,谥曰莊。

     惠弱冠襲父爵,妻襄城王韓頹女,生二女,長即後也。

    惠曆位散騎常侍、侍中、征西大将軍、秦益二州刺史,進爵為王,轉雍州刺史、征南大将軍。

    加長安鎮大将。

     惠長于思察。

    雍州事,有燕争巢,鬥已累日。

    惠令人掩獲,試命綱紀斷之,并辭曰:“此乃上智所測,非下愚所知。

    ”惠乃使卒以弱竹彈兩燕,既而一去一留。

    惠笑謂吏屬曰:“此留者自計為巢功重,彼去者既經楚痛,理無留心。

    ”群下伏其聰察。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于樹一陰一。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遺争者出,顧謂州綱紀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以為戲言,鹹無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

    ”使争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泛所察究,多如此類。

    由是吏民莫敢欺犯。

     後為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王如故。

    曆政有美績。

    惠素為文明太後所忌,誣惠将南叛,誅之。

    惠二弟,初、樂,與惠諸子同戮。

    後妻梁氏亦死青州。

    盡沒其家财。

    惠本無釁,故天下冤惜焉。

     惠從弟鳳,為定州刺史、安樂王長樂主簿。

    後長樂以罪賜死,時蔔筮者河間邢瓚辭引鳳,雲“長樂不軌,鳳為謀主”,伏誅。

    惟鳳弟道念與鳳子及兄弟之子皆逃免,後遇赦乃出。

    太和十二年,高祖将爵舅氏,诏訪存者。

    而惠諸從以再罹孥戮,難于應命。

    唯道念敢先詣阙,乃申後妹及鳳兄弟子女之存者。

    于是賜鳳子屯爵柏人侯,安祖浮一陽一侯,興祖安喜侯,道念真定侯,從弟寄生高邑子,皆加将軍。

    十五年,安祖昆弟四人,以外戚蒙見,诏謂曰:“卿之先世,内外有犯,得罪于時。

    然官必用才,以親非興邦之選。

    外氏之一寵一,超于末葉。

    從今已後,自非奇才,不得複外戚謬班一抽一舉。

    既無殊能,今且可還。

    ”後例降爵,安祖等改侯為伯,并去軍号。

    高祖奉馮氏過厚,于李氏過薄,舅家了無叙用。

    朝野人士所以竊議,太常高闾顯言于禁中。

    及世宗一寵一隆外家,并居顯位,乃惟高祖舅氏存已不沾恩澤,景明末,特诏興祖為中山太守。

    正始初,诏追崇惠為使持節、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刺史、中山公。

    太常考行,上言,案谥法武而不遂曰“莊”谥曰莊公。

    興祖自中山遷燕州刺史。

    卒,以兄安祖子侃晞為後,襲。

    先封南郡王,後以庶姓罷王,改為博陵郡公。

    侃晞為莊帝所親幸。

    拜散騎常侍、嘗食典禦。

    帝之圖爾朱榮,侃晞與魯安等持刀于禁内,殺榮。

    及莊帝蒙塵,侃晞奔蕭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