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賀讷 劉羅辰 姚黃眉 杜超 賀迷 闾毗
關燈
小
中
大
師傅,又中宮之一寵一,為群情所駭,心不自安,乞轉外任。
文明太後亦以為然。
于是除車騎大将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
洛一陽一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熙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财,在諸州鎮建佛圖一精一舍,合七十二處,寫一十六部一切經。
延緻名德沙門,日與講論,一精一勤不倦,所費亦不赀。
而在諸州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人牛。
有沙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後,人唯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
”其北邙寺碑文,中書侍郎賈元壽之詞。
高祖頻登北邙寺,親讀碑文,稱為佳作。
熙為州,因事取人子女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為妾,有子女數十人。
号為貪縱。
後求入朝,授内都大官,太師如故。
熙事魏母孝謹,如事所生。
魏母卒,乃散發徒跣,水漿不入口三日。
诏不聽服,熙表求依趙氏之孤。
高祖以熙情難奪,聽服齊衰期。
後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
高祖納其女為後,曰:“《白虎通》雲:王所不臣,數有三焉。
妻之父母,抑言其一。
此所謂供承宗廟,不欲奪私心。
然吾季著于《春秋》,無臣證于往牒;既許通體之一,用開至尊之敬。
比長秋配極,一陰一政既敷,未聞有司陳奏斯式,可诏太師辍臣從禮。
”又勒集書造儀付外。
高祖前後納熙三女,二為後,一為左昭儀。
由是馮氏一寵一貴益隆,賞賜累巨萬。
高祖每诏熙上書不臣,入朝不拜。
熙上書如舊。
熙于後遇疾,綿寝四載。
诏遣醫問,道路相望,車駕亦數臨幸焉。
将遷洛,高祖親與熙别,見其困笃,歔欷流涕。
密敕宕昌公王遇曰:“太師萬一,即可監護喪事。
”十九年,薨于代。
車駕在淮南,留台表聞,還至徐州乃舉哀。
為制缌服,诏有司豫辦兇儀,并開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
凡所營送,皆公家為備。
又敕代給彩帛前後六千匹,以供兇用。
皇後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
将葬,贈假黃钺、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黃屋左纛,備九錫,前後部羽葆鼓吹,皆依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
有司奏谥,诏曰:“可以威強恢遠曰‘武’,奉谥于公。
”柩至洛七裡澗,高祖服衰往迎,叩靈悲恸而拜焉。
葬日,送臨墓所,親作志銘。
主生二子,誕、修。
誕字思政,修字寶業,皆姿質妍麗。
年才十餘歲,文明太後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誡。
然不能習讀經史,故兄弟并無學術,徒整飾容儀,寬雅恭謹而已。
誕與高祖同歲,幼侍書學,仍蒙親待。
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驸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軍、南平王。
修,侍中、鎮北大将軍、尚書、東平公。
又除誕儀曹尚書,知殿中事。
及罷庶姓王,誕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将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
誕拜官,高祖立于庭,遙受其拜,既訖還室。
修降為侯。
誕與修雖并長宮禁,而一性一趣乖别。
誕一性一淳笃,修乃浮競。
誕亦未能誨督其過,然時言于太後。
高祖嚴責之,至于楚捶。
由是一陰一懷毒恨,遂結左右有憾于誕者,求藥,欲因食害誕。
事覺,高祖自诘之,具得情狀。
誕引過謝,乞全修命。
高祖以誕父老,又重其意,不緻于法,撻之百餘,黜為平城百姓。
修妻,司空穆亮女也,求離婚,請免官。
高祖引管蔡事,皆不許。
高祖一寵一誕,每與誕同輿而載,同案而食,同席坐卧。
彭城王勰、北海王詳,雖直禁中,然親近不及。
十六年,以誕為司徒。
高祖既深一愛一誕,除官日,親為制三讓表并啟;将拜,又為其章謝。
尋加車騎大将軍、太子太師。
十八年,高祖謂其無師傅獎導風,誕深自誨責。
從駕南伐。
十九年,至鐘離,誕遇疾不能侍從。
高祖日省問,醫藥備加。
時高祖銳意臨江,乃命六軍發鐘離南轅,與誕泣訣。
左右皆入,無不掩涕。
時誕已惙然,強坐,視高祖,悲而淚不能下,言夢太後來呼臣。
高祖嗚咽,執手而出,遂行。
是日,去鐘離五十裡許。
昏時,告誕薨問,高祖哀不自勝。
時崔慧景、裴叔業軍在中淮,去所次不過百裡。
高祖乃輕駕西還,從者數千人。
夜至誕薨所,撫一屍一哀恸,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絕;從者亦疊舉音。
明告蕭鸾鐘離戍主蕭惠休,惠休遣其太守奉慰。
诏求棺于城中,及斂疊舉,高祖以所服衣充襚,親自臨視,撤樂去膳。
宣敕六軍,止臨江之駕。
高祖親北度,恸哭極哀。
诏侍臣一人兼大鴻胪,送柩至京。
禮物轜儀,徐州備造;陵兆葬事,下洛候設。
喪至洛一陽一,車駕猶在鐘離。
诏留守賜赙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葬事。
贈假黃钺、使持節、大司馬,領司徒、侍中、都督、太師、驸馬,公如故。
加以殊禮,備錫九命,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
有司奏谥,诏曰:“案谥法: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
昔貞惠兼美,受三谥之榮;忠武雙徽,錫兩号之茂。
式準前迹,宜契具瞻。
文明太後亦以為然。
于是除車騎大将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
洛一陽一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熙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财,在諸州鎮建佛圖一精一舍,合七十二處,寫一十六部一切經。
延緻名德沙門,日與講論,一精一勤不倦,所費亦不赀。
而在諸州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人牛。
有沙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後,人唯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
”其北邙寺碑文,中書侍郎賈元壽之詞。
高祖頻登北邙寺,親讀碑文,稱為佳作。
熙為州,因事取人子女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為妾,有子女數十人。
号為貪縱。
後求入朝,授内都大官,太師如故。
熙事魏母孝謹,如事所生。
魏母卒,乃散發徒跣,水漿不入口三日。
诏不聽服,熙表求依趙氏之孤。
高祖以熙情難奪,聽服齊衰期。
後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
高祖納其女為後,曰:“《白虎通》雲:王所不臣,數有三焉。
妻之父母,抑言其一。
此所謂供承宗廟,不欲奪私心。
然吾季著于《春秋》,無臣證于往牒;既許通體之一,用開至尊之敬。
比長秋配極,一陰一政既敷,未聞有司陳奏斯式,可诏太師辍臣從禮。
”又勒集書造儀付外。
高祖前後納熙三女,二為後,一為左昭儀。
由是馮氏一寵一貴益隆,賞賜累巨萬。
高祖每诏熙上書不臣,入朝不拜。
熙上書如舊。
熙于後遇疾,綿寝四載。
诏遣醫問,道路相望,車駕亦數臨幸焉。
将遷洛,高祖親與熙别,見其困笃,歔欷流涕。
密敕宕昌公王遇曰:“太師萬一,即可監護喪事。
”十九年,薨于代。
車駕在淮南,留台表聞,還至徐州乃舉哀。
為制缌服,诏有司豫辦兇儀,并開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
凡所營送,皆公家為備。
又敕代給彩帛前後六千匹,以供兇用。
皇後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
将葬,贈假黃钺、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黃屋左纛,備九錫,前後部羽葆鼓吹,皆依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
有司奏谥,诏曰:“可以威強恢遠曰‘武’,奉谥于公。
”柩至洛七裡澗,高祖服衰往迎,叩靈悲恸而拜焉。
葬日,送臨墓所,親作志銘。
主生二子,誕、修。
誕字思政,修字寶業,皆姿質妍麗。
年才十餘歲,文明太後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誡。
然不能習讀經史,故兄弟并無學術,徒整飾容儀,寬雅恭謹而已。
誕與高祖同歲,幼侍書學,仍蒙親待。
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驸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軍、南平王。
修,侍中、鎮北大将軍、尚書、東平公。
又除誕儀曹尚書,知殿中事。
及罷庶姓王,誕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将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
誕拜官,高祖立于庭,遙受其拜,既訖還室。
修降為侯。
誕與修雖并長宮禁,而一性一趣乖别。
誕一性一淳笃,修乃浮競。
誕亦未能誨督其過,然時言于太後。
高祖嚴責之,至于楚捶。
由是一陰一懷毒恨,遂結左右有憾于誕者,求藥,欲因食害誕。
事覺,高祖自诘之,具得情狀。
誕引過謝,乞全修命。
高祖以誕父老,又重其意,不緻于法,撻之百餘,黜為平城百姓。
修妻,司空穆亮女也,求離婚,請免官。
高祖引管蔡事,皆不許。
高祖一寵一誕,每與誕同輿而載,同案而食,同席坐卧。
彭城王勰、北海王詳,雖直禁中,然親近不及。
十六年,以誕為司徒。
高祖既深一愛一誕,除官日,親為制三讓表并啟;将拜,又為其章謝。
尋加車騎大将軍、太子太師。
十八年,高祖謂其無師傅獎導風,誕深自誨責。
從駕南伐。
十九年,至鐘離,誕遇疾不能侍從。
高祖日省問,醫藥備加。
時高祖銳意臨江,乃命六軍發鐘離南轅,與誕泣訣。
左右皆入,無不掩涕。
時誕已惙然,強坐,視高祖,悲而淚不能下,言夢太後來呼臣。
高祖嗚咽,執手而出,遂行。
是日,去鐘離五十裡許。
昏時,告誕薨問,高祖哀不自勝。
時崔慧景、裴叔業軍在中淮,去所次不過百裡。
高祖乃輕駕西還,從者數千人。
夜至誕薨所,撫一屍一哀恸,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絕;從者亦疊舉音。
明告蕭鸾鐘離戍主蕭惠休,惠休遣其太守奉慰。
诏求棺于城中,及斂疊舉,高祖以所服衣充襚,親自臨視,撤樂去膳。
宣敕六軍,止臨江之駕。
高祖親北度,恸哭極哀。
诏侍臣一人兼大鴻胪,送柩至京。
禮物轜儀,徐州備造;陵兆葬事,下洛候設。
喪至洛一陽一,車駕猶在鐘離。
诏留守賜赙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葬事。
贈假黃钺、使持節、大司馬,領司徒、侍中、都督、太師、驸馬,公如故。
加以殊禮,備錫九命,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
有司奏谥,诏曰:“案谥法: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
昔貞惠兼美,受三谥之榮;忠武雙徽,錫兩号之茂。
式準前迹,宜契具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