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九 綦俊 山偉 劉仁之 宇文忠之
關燈
小
中
大
仍著作。
初,爾朱兆之入洛,官守奔散,國史典書高法顯密埋史書,故不遺落。
偉自以為功,訴求爵賞。
偉挾附世隆,遂封東阿縣伯,而法顯止獲男爵。
偉尋進侍中。
孝靜初,除衛大将軍、中書令,監起居。
後以本官複領著作,卒官。
贈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曰文貞公。
國史自鄧淵、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還,諸人相繼撰錄。
綦俊及偉等谄說上一黨一王天穆及爾朱世隆,以為國書正應代人修緝,不宜委之餘人,是以俊、偉等更主大籍。
守舊而已,初無述著。
故自崔鴻死後,迄終偉身,二十許載,時事蕩然,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所憑據。
史之遺阙,偉之由也。
外示沉厚,内實矯競。
與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
與宇文忠之之徒代人為一黨一,時賢畏惡之。
而一愛一尚文史,老而彌笃。
偉弟少亡,偉撫寡訓孤,同一居二十餘載,恩義甚笃。
不營産業,身亡之後,賣宅營葬,妻子不免飄泊,士友歎愍之。
長子昂,襲爵。
劉仁之,字山靜,河南洛一陽一人。
其先代人,徒于洛。
父爾頭,在《外戚傳》。
仁之少有一操一尚,粗涉書史,真草書迹,頗号工便。
禦史中尉元昭引為禦史。
前廢帝時,兼黃門侍郎,深為爾朱世隆所信用。
出帝初,為著作郎,兼中書令,既非其才,在史未嘗執筆。
出除衛将軍、西兗州刺史,在州有當時之譽。
武定二年卒,贈衛大将軍、吏部尚書、青州刺史,谥曰敬。
仁之外示長者,内懷矯詐。
其對賓客,破一床一敝席,粗飯冷菜,衣服故敗,乃過一逼一下。
善候當途,能為詭激。
每于稠人廣衆之中,或撾一一奸一吏,或縱一孤貧,大言自眩,示己高明,矜物無知。
淺識皆稱其美,公能之譽,動過其實。
一性一又酷虐,在晉一陽一曾營城雉,仁之統監作役,以小稽緩,遂杖前殷州刺史裴瑗、并州刺史王綽,齊獻武王大加譴責。
一性一好文字。
吏書失體,便加鞭撻,言韻微訛,亦見捶楚,吏民苦之。
而一愛一好文史,敬重人流。
與齊帥馮元興交款,元興死後積年,仁之營視其家,常出隆厚。
時人以此尚之。
宇文忠之,河南洛一陽一人也。
其先南單于之遠屬,世據東部,後入居代都。
祖阿生,安南将軍、巴西公。
父侃,卒于治書侍禦史。
忠之獵涉文史,頗有筆劄,釋褐太學博士。
天平初,除中書侍郎。
裴伯茂與之同省,常侮忽之,以忠之色黑,呼為“黑宇”。
後敕修國史。
元象初,兼通直散騎常侍,副鄭伯猷使蕭衍。
武定初,為安南将軍、尚書右丞,仍修史。
未幾,以事除名。
忠之好榮利,自為中書郎,六七年矣,遇尚書省選右丞,預選者皆射策,忠之入試焉。
既獲丞職,大為忻滿,志氣嚣然,有驕物之色,識者笑之。
既失官爵,怏怏發病卒。
子君山。
史臣曰:綦俊遭逢受職。
山偉位行頗爽。
仁之雖内懷矯詐,而交情自笃。
忠之雖文史足用,而雅道蔑聞。
謂全德者,其難矣哉!
初,爾朱兆之入洛,官守奔散,國史典書高法顯密埋史書,故不遺落。
偉自以為功,訴求爵賞。
偉挾附世隆,遂封東阿縣伯,而法顯止獲男爵。
偉尋進侍中。
孝靜初,除衛大将軍、中書令,監起居。
後以本官複領著作,卒官。
贈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曰文貞公。
國史自鄧淵、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還,諸人相繼撰錄。
綦俊及偉等谄說上一黨一王天穆及爾朱世隆,以為國書正應代人修緝,不宜委之餘人,是以俊、偉等更主大籍。
守舊而已,初無述著。
故自崔鴻死後,迄終偉身,二十許載,時事蕩然,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所憑據。
史之遺阙,偉之由也。
外示沉厚,内實矯競。
與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
與宇文忠之之徒代人為一黨一,時賢畏惡之。
而一愛一尚文史,老而彌笃。
偉弟少亡,偉撫寡訓孤,同一居二十餘載,恩義甚笃。
不營産業,身亡之後,賣宅營葬,妻子不免飄泊,士友歎愍之。
長子昂,襲爵。
劉仁之,字山靜,河南洛一陽一人。
其先代人,徒于洛。
父爾頭,在《外戚傳》。
仁之少有一操一尚,粗涉書史,真草書迹,頗号工便。
禦史中尉元昭引為禦史。
前廢帝時,兼黃門侍郎,深為爾朱世隆所信用。
出帝初,為著作郎,兼中書令,既非其才,在史未嘗執筆。
出除衛将軍、西兗州刺史,在州有當時之譽。
武定二年卒,贈衛大将軍、吏部尚書、青州刺史,谥曰敬。
仁之外示長者,内懷矯詐。
其對賓客,破一床一敝席,粗飯冷菜,衣服故敗,乃過一逼一下。
善候當途,能為詭激。
每于稠人廣衆之中,或撾一一奸一吏,或縱一孤貧,大言自眩,示己高明,矜物無知。
淺識皆稱其美,公能之譽,動過其實。
一性一又酷虐,在晉一陽一曾營城雉,仁之統監作役,以小稽緩,遂杖前殷州刺史裴瑗、并州刺史王綽,齊獻武王大加譴責。
一性一好文字。
吏書失體,便加鞭撻,言韻微訛,亦見捶楚,吏民苦之。
而一愛一好文史,敬重人流。
與齊帥馮元興交款,元興死後積年,仁之營視其家,常出隆厚。
時人以此尚之。
宇文忠之,河南洛一陽一人也。
其先南單于之遠屬,世據東部,後入居代都。
祖阿生,安南将軍、巴西公。
父侃,卒于治書侍禦史。
忠之獵涉文史,頗有筆劄,釋褐太學博士。
天平初,除中書侍郎。
裴伯茂與之同省,常侮忽之,以忠之色黑,呼為“黑宇”。
後敕修國史。
元象初,兼通直散騎常侍,副鄭伯猷使蕭衍。
武定初,為安南将軍、尚書右丞,仍修史。
未幾,以事除名。
忠之好榮利,自為中書郎,六七年矣,遇尚書省選右丞,預選者皆射策,忠之入試焉。
既獲丞職,大為忻滿,志氣嚣然,有驕物之色,識者笑之。
既失官爵,怏怏發病卒。
子君山。
史臣曰:綦俊遭逢受職。
山偉位行頗爽。
仁之雖内懷矯詐,而交情自笃。
忠之雖文史足用,而雅道蔑聞。
謂全德者,其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