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七 成淹 範紹 劉桃符 劉道斌 董紹 馮元興 鹿悆
關燈
小
中
大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
自言晉侍中粲之六世孫。
祖升,家于北海。
父洪,名犯顯祖廟諱,仕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早卒。
淹好文學,有氣尚。
劉子業輔國府刑獄參軍事,劉彧以為員外郎,假龍骧将軍,領軍主,令援東一陽一、曆城。
皇興中,降慕容白曜,赴阙,授兼著作郎。
時顯祖于仲冬之月,欲巡漠北,朝臣以寒甚固谏,并不納。
淹上《接輿釋遊論》,顯祖覽之,诏尚書李欣曰:“卿等諸人不如成淹《論》通釋人意。
”乃敕停行。
太和中,文明太後崩,蕭赜遣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來吊,欲以朝服行一事。
主客執之,雲:“吊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
”如此者數四,執志不移。
高祖敕尚書李沖,令選一學識者更與論執,沖奏遣淹。
昭明言:“未解魏朝不聽朝服行禮,義出何典?”淹言:“吉兇不同,禮有成數;玄冠不吊,童孺共聞。
昔季孫将行,請遭喪之禮,千載之下,猶共稱之。
卿遠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謂議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異哉!”昭明言:“二國交和既久,南北皆須準望。
齊高帝崩,魏遣李彪通吊,于時初不素服,齊朝亦不以為疑,那得苦見要一逼一。
”淹言:“彪通吊之日,朝命以吊服自随,而彼不遵高宗追遠之慕,乃逾月即吉。
彪行吊之時,齊之君臣皆已鳴玉盈庭,貂珰曜日,百僚内外,朱服煥然,彪行人不被主人之命,複何容獨以素服間衣冠之中?來責雖高,未敢聞命。
我皇帝仁孝之一性一,侔于有虞,處諒暗以來,百官聽于冢宰,卿豈得以此方彼也?”昭明乃搖膝而言:“三皇不同禮,亦安知得失所歸。
”淹言:“若如來談,卿以虞舜、高宗為非也?”昭明遂相顧而笑曰:“非孝者,宣尼有成責,行人亦弗敢言。
希主人裁以吊服,使人唯,赍褲褶,比既戎服不可以吊,幸借缁衣幍,以申國命。
今為魏朝所一逼一,違負指授,還南之日,必得罪本朝。
”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中,還南之日,應有高賞;若無君子也,但令有光國之譽,雖複非理見罪,亦複何嫌?南史、董狐,自當直筆。
”既而高祖遣李沖問淹昭明所言,淹以狀對,高祖诏沖曰:“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衣巾給昭明等,賜淹果食。
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文武盡哀。
後正侍郎。
高祖以淹清貧,賜絹百匹。
十六年,蕭赜遣其散騎常侍庾荜、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朝貢,值朝廷有事明堂,因登靈台以觀雲物。
高祖敕淹引荜等館南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賜酒食。
宗慶語淹言:“南北連和既久,而比棄信絕好,為利而動,豈是大國善鄰之義?”淹言:“夫為王者,不拘小節。
中原有菽,工采者獲多,豈眷眷守尾生之信。
且齊先主曆事宋朝,荷恩積世,當應便爾欺奪?”宗慶、庾荜及行者皆相顧失色。
何憲知淹昔從南入,而以手掩目曰:“卿何為不作于禁,而作魯肅?”淹言:“我舍危效順,欲追蹤陳韓,何于禁之有!”憲亦不對。
王肅歸國也,高祖以淹曾宦江表,诏觀是非。
乃造肅與語,還奏言實,時議紛纭,猶謂未審。
高祖曰:“明日引入,我與語,自當知之。
”及銮輿行幸,肅多扈從,敕淹将引,若有古迹,皆使知之。
行到朝歌,肅問:“此是何城?”淹言:“纣都朝歌城。
”肅言:“故應有殷之頑民也。
”淹言:“昔武王滅纣,悉居河洛,中因劉石亂華,仍随司馬東渡。
”肅知淹寓于青州,乃笑而謂淹曰:“青州間何必無其餘種?”淹以肅本隸徐州,言:“青州本非其地,徐州間今日重來,非所知也。
”肅遂伏馬上掩口而笑,顧謂侍禦史張思甯曰:“向者聊因戲言,遂緻辭溺。
”思甯馳馬奏聞,高祖大悅,謂彭城王勰曰:“淹此段足為制勝。
”輿駕至洛,肅因侍宴。
高祖又戲肅曰:“近者行次朝歌,聞成淹共卿殊有往覆,卿試重叙之。
”肅言:“臣前朝歌為淹所困,不謂此事仰聞聽覽。
臣爾日失言,一之已甚,豈宜再說。
”遂皆大笑。
高祖又謂肅曰:“淹能制卿,其才亦不困。
”肅言:“淹才詞便為難有,聖朝宜應叙進。
”高祖言:“若因此進淹,恐辱卿轉甚。
”肅言:“臣屈己達人,正可顯臣之美。
”高祖曰:“卿既為人所屈,欲求屈己之名,複于卿太優。
”肅言:“淹既蒙進,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謂陛下惠而不費。
”遂酣笑而止。
乃賜淹龍廄上馬一匹,并鞍勒宛具、朝服一襲,轉谒者仆射。
自言晉侍中粲之六世孫。
祖升,家于北海。
父洪,名犯顯祖廟諱,仕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早卒。
淹好文學,有氣尚。
劉子業輔國府刑獄參軍事,劉彧以為員外郎,假龍骧将軍,領軍主,令援東一陽一、曆城。
皇興中,降慕容白曜,赴阙,授兼著作郎。
時顯祖于仲冬之月,欲巡漠北,朝臣以寒甚固谏,并不納。
淹上《接輿釋遊論》,顯祖覽之,诏
”乃敕停行。
太和中,文明太後崩,蕭赜遣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來吊,欲以朝服行一事。
主客執之,雲:“吊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
”如此者數四,執志不移。
高祖敕尚書李沖,令選一學識者更與論執,沖奏遣淹。
昭明言:“未解魏朝不聽朝服行禮,義出何典?”淹言:“吉兇不同,禮有成數;玄冠不吊,童孺共聞。
昔季孫将行,請遭喪之禮,千載之下,猶共稱之。
卿遠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謂議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異哉!”昭明言:“二國交和既久,南北皆須準望。
齊高帝崩,魏遣李彪通吊,于時初不素服,齊朝亦不以為疑,那得苦見要一逼一。
”淹言:“彪通吊之日,朝命以吊服自随,而彼不遵高宗追遠之慕,乃逾月即吉。
彪行吊之時,齊之君臣皆已鳴玉盈庭,貂珰曜日,百僚内外,朱服煥然,彪行人不被主人之命,複何容獨以素服間衣冠之中?來責雖高,未敢聞命。
我皇帝仁孝之一性一,侔于有虞,處諒暗以來,百官聽于冢宰,卿豈得以此方彼也?”昭明乃搖膝而言:“三皇不同禮,亦安知得失所歸。
”淹言:“若如來談,卿以虞舜、高宗為非也?”昭明遂相顧而笑曰:“非孝者,宣尼有成責,行人亦弗敢言。
希主人裁以吊服,使人唯,赍褲褶,比既戎服不可以吊,幸借缁衣幍,以申國命。
今為魏朝所一逼一,違負指授,還南之日,必得罪本朝。
”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中,還南之日,應有高賞;若無君子也,但令有光國之譽,雖複非理見罪,亦複何嫌?
”既而高祖遣李沖問淹昭明所言,淹以狀對,高祖诏沖曰:“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衣巾給昭明等,賜淹果食。
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文武盡哀。
後正侍郎。
高祖以淹清貧,賜絹百匹。
十六年,蕭赜遣其散騎常侍庾荜、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朝貢,值朝廷有事明堂,因登靈台以觀雲物。
高祖敕淹引荜等館南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賜酒食。
宗慶語淹言:“南北連和既久,而比棄信絕好,為利而動,豈是大國善鄰之義?”淹言:“夫為王者,不拘小節。
中原有菽,工采者獲多,豈眷眷守尾生之信。
且齊先主曆事宋朝,荷恩積世,當應便爾欺奪?”宗慶、庾荜及行者皆相顧失色。
何憲知淹昔從南入,而以手掩目曰:“卿何為不作于禁,而作魯肅?”淹言:“我舍危效順,欲追蹤陳韓,何于禁之有!”憲亦不對。
王肅歸國也,高祖以淹曾宦江表,诏觀是非。
乃造肅與語,還奏言實,時議紛纭,猶謂未審。
高祖曰:“明日引入,我與語,自當知之。
”及銮輿行幸,肅多扈從,敕淹将引,若有古迹,皆使知之。
行到朝歌,肅問:“此是何城?”淹言:“纣都朝歌城。
”肅言:“故應有殷之頑民也。
”淹言:“昔武王滅纣,悉居河洛,中因劉石亂華,仍随司馬東渡。
”肅知淹寓于青州,乃笑而謂淹曰:“青州間何必無其餘種?”淹以肅本隸徐州,言:“青州本非其地,徐州間今日重來,非所知也。
”肅遂伏馬上掩口而笑,顧謂侍禦史張思甯曰:“向者聊因戲言,遂緻辭溺。
”思甯馳馬奏聞,高祖大悅,謂彭城王勰曰:“淹此段足為制勝。
”輿駕至洛,肅因侍宴。
高祖又戲肅曰:“近者行次朝歌,聞成淹共卿殊有往覆,卿試重叙之。
”肅言:“臣前朝歌為淹所困,不謂此事仰聞聽覽。
臣爾日失言,一之已甚,豈宜再說。
”遂皆大笑。
高祖又謂肅曰:“淹能制卿,其才亦不困。
”肅言:“淹才詞便為難有,聖朝宜應叙進。
”高祖言:“若因此進淹,恐辱卿轉甚。
”肅言:“臣屈己達人,正可顯臣之美。
”高祖曰:“卿既為人所屈,欲求屈己之名,複于卿太優。
”肅言:“淹既蒙進,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謂陛下惠而不費。
”遂酣笑而止。
乃賜淹龍廄上馬一匹,并鞍勒宛具、朝服一襲,轉谒者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