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七 成淹 範紹 劉桃符 劉道斌 董紹 馮元興 鹿悆
關燈
小
中
大
時遷都,高祖以淹家無行資,敕給事力,送至洛一陽一,并賜假,日與家累相随。
行次靈丘,屬蕭鸾遣使,敕驿馬征淹。
車駕濟淮,淹于路左請見,高祖伫駕而進之。
淹曰:“蕭鸾悖虐,幽明同棄,陛下俯應人神,按劍江涘,然敵不可小,蜂虿有毒,而況國乎?深願聖明保萬全之策。
”诏曰:“此前車之轍,得不慎乎!”淹曰:“伏聞發洛已來,諸有谏者,解官奪職,恐非聖明納下之義。
”高祖曰:“此是我命耳,卿不得為幹斧钺。
”淹曰:“昔文王詢于刍荛,晉文聽輿人之誦,臣雖卑賤,敢同匹夫。
”高祖優而容之,诏賜絹百匹。
高祖幸徐州,敕淹與闾龍駒等主舟楫,将泛泗入河,溯流還洛。
軍次碻敖,淹以黃河峻急,慮有傾危,乃上疏陳谏。
高祖敕淹曰:“朕以恆代無運漕之路,故京邑民貧。
今移都伊洛,欲通運四方,而黃河急峻,人皆難涉。
我因有此行,必須乘流,所以開百姓之心。
知卿至誠,而今者不得相納。
”敕賜骅骝馬一匹、衣冠一襲。
除羽林監,領主客令,加威遠将軍。
于時宮殿初構,經始務廣,兵民運材,日有萬計,伊洛流澌,苦于厲涉,淹遂啟求,敕都水造浮航。
高祖賞納之,意欲榮淹于衆,朔旦受朝,百官在位,乃賜帛百匹,知左右二都水事。
世宗初,司徒、彭城王勰曰:“先帝本有成旨,淹有歸國之誠,兼曆官著稱,宜加優陟。
高祖雖崩,诏猶在耳。
”乃相聞選曹,加淹右軍,領左右都水,仍主客令。
複授骁騎将軍,加輔國将軍,都水、主客如故。
淹小心畏法,典客十年,四方貢聘,皆有私遺,毫厘不納,乃至衣食不充,遂啟乞外祿。
景明三年,出除平一陽一太守,将軍如故。
還朝,病卒。
贈本将軍、光州刺史,谥曰定。
子霄,字景鸾。
亦學涉,好為文詠,但詞彩不倫,率多鄙俗。
與河東姜質等朋遊相好,詩賦間起。
知音之士,共所嗤笑;闾巷淺識,頌諷成群,乃至大行于世。
曆治書侍禦史而卒。
範紹,字始孫,敦煌龍勒人。
少而聰敏。
年十二,父命就學,師事崔光。
以父憂廢業。
母又誡之曰:“汝父卒日,令汝遠就崔生,希有成立。
今已過期,宜遵成命。
”紹還赴學。
太和初,充太學生,轉算生,頗涉經史。
十六年,高祖選為門下通事令史,遷錄事,令掌奏文集,高祖善之,又為侍中李沖、黃門崔光所知,出内文奏,多以委之。
高祖曾謂近臣曰:“崔光從容,範紹之力。
”稍遷強一弩一将軍、積一弩一将軍、公車令,加給事中,遷羽林監。
揚州剌史、任城王澄請征鐘離,敕紹詣壽春,共量進止。
澄曰:“須兵十萬,往還百日。
渦一陽一、鐘離、廣陵、廬江,欲數道俱進,但糧仗軍資,須朝廷速遣。
”紹曰:“計十萬之衆,往還百日,須糧百日。
頃秋以向末,方欲征召,兵仗可集,恐糧難至。
有兵無糧,何以克敵?願王善思,為社稷深慮。
”澄沉思良久曰:“實如卿言。
”使還,具以狀聞。
後澄遂征鐘離,無功而返。
尋除長兼奉車都尉,轉右都水使者,錄事如故。
丁母憂去職。
值義一陽一初複,起紹除守遠将軍、郢州龍骧府長史,帶義一陽一太守。
其年冬,使還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計,發河北數州田兵二萬五千人,通緣淮戍兵合五萬餘人,廣開屯田。
八座奏紹為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紹勤于勸課,頻歲大獲。
又诏紹詣鐘離,與都督、中山王英論攻鐘離形勢,英固言必克。
紹觀其城隍防守,恐不可陷,勸令班師,英不從。
紹還,具以狀聞。
俄而英敗。
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曠,令紹量度處所,更立一州。
紹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為便,遂立南兗。
入為主衣都統,加中堅将軍,轉前軍将軍。
追賞營田之勤,拜遊擊将軍,遷龍骧将軍、太府少卿,都統如故。
轉長兼太府卿。
紹量功節用,甄煩就簡,凡有賜給,千匹以上,皆别覆奏,然後出之。
靈太後嘉其用心,敕紹每月入見,諸有益國利民之事,皆令面陳。
出除安北将軍、并州刺史。
清慎守法,頗得民和。
值山胡來寇,不能擊,以此損其聲望。
複入為太常卿。
莊帝初,遇害河一陰一。
劉桃符,中山盧奴人。
生不識父,九歲喪母。
一性一恭謹,好學。
舉孝廉,射策甲科,曆碎職。
景明中,羽林監,領主書。
蕭寶夤之降也,桃符受诏迎接。
曆奉車都尉、長水校尉、遊擊将軍。
正始中,除征虜将軍、中書舍人,以勤明見知。
久不遷職,世宗謂之曰:“揚子雲為黃門,頓曆三世。
卿居此任始十年,不足辭也。
”東豫州刺史田益宗居邊貪穢,世宗頻诏桃符為使慰喻之。
桃符還,具稱
行次靈丘,屬蕭鸾遣使,敕驿馬征淹。
車駕濟淮,淹于路左請見,高祖伫駕而進之。
淹曰:“蕭鸾悖虐,幽明同棄,陛下俯應人神,按劍江涘,然敵不可小,蜂虿有毒,而況國乎?深願聖明保萬全之策。
”诏曰:“此前車之轍,得不慎乎!”淹曰:“伏聞發洛已來,諸有谏者,解官奪職,恐非聖明納下之義。
”高祖曰:“此是我命耳,卿不得為幹斧钺。
”淹曰:“昔文王詢于刍荛,晉文聽輿人之誦,臣雖卑賤,敢同匹夫。
”高祖優而容之,诏賜絹百匹。
高祖幸徐州,敕淹與闾龍駒等主舟楫,将泛泗入河,溯流還洛。
軍次碻敖,淹以黃河峻急,慮有傾危,乃上疏陳谏。
高祖敕淹曰:“朕以恆代無運漕之路,故京邑民貧。
今移都伊洛,欲通運四方,而黃河急峻,人皆難涉。
我因有此行,必須乘流,所以開百姓之心。
知卿至誠,而今者不得相納。
”敕賜骅骝馬一匹、衣冠一襲。
除羽林監,領主客令,加威遠将軍。
于時宮殿初構,經始務廣,兵民運材,日有萬計,伊洛流澌,苦于厲涉,淹遂啟求,敕都水造浮航。
高祖賞納之,意欲榮淹于衆,朔旦受朝,百官在位,乃賜帛百匹,知左右二都水事。
世宗初,司徒、彭城王勰曰:“先帝本有成旨,淹有歸國之誠,兼曆官著稱,宜加優陟。
高祖雖崩,诏猶在耳。
”乃相聞選曹,加淹右軍,領左右都水,仍主客令。
複授骁騎将軍,加輔國将軍,都水、主客如故。
淹小心畏法,典客十年,四方貢聘,皆有私遺,毫厘不納,乃至衣食不充,遂啟乞外祿。
景明三年,出除平一陽一太守,将軍如故。
還朝,病卒。
贈本将軍、光州刺史,谥曰定。
子霄,字景鸾。
亦學涉,好為文詠,但詞彩不倫,率多鄙俗。
與河東姜質等朋遊相好,詩賦間起。
知音之士,共所嗤笑;闾巷淺識,頌諷成群,乃至大行于世。
曆治書侍禦史而卒。
範紹,字始孫,敦煌龍勒人。
少而聰敏。
年十二,父命就學,師事崔光。
以父憂廢業。
母又誡之曰:“汝父卒日,令汝遠就崔生,希有成立。
今已過期,宜遵成命。
”紹還赴學。
太和初,充太學生,轉算生,頗涉經史。
十六年,高祖選為門下通事令史,遷錄事,令掌奏文集,高祖善之,又為侍中李沖、黃門崔光所知,出内文奏,多以委之。
高祖曾謂近臣曰:“崔光從容,範紹之力。
”稍遷強一弩一将軍、積一弩一将軍、公車令,加給事中,遷羽林監。
揚州剌史、任城王澄請征鐘離,敕紹詣壽春,共量進止。
澄曰:“須兵十萬,往還百日。
渦一陽一、鐘離、廣陵、廬江,欲數道俱進,但糧仗軍資,須朝廷速遣。
”紹曰:“計十萬之衆,往還百日,須糧百日。
頃秋以向末,方欲征召,兵仗可集,恐糧難至。
有兵無糧,何以克敵?願王善思,為社稷深慮。
”澄沉思良久曰:“實如卿言。
”使還,具以狀聞。
後澄遂征鐘離,無功而返。
尋除長兼奉車都尉,轉右都水使者,錄事如故。
丁母憂去職。
值義一陽一初複,起紹除守遠将軍、郢州龍骧府長史,帶義一陽一太守。
其年冬,使還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計,發河北數州田兵二萬五千人,通緣淮戍兵合五萬餘人,廣開屯田。
八座奏紹為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紹勤于勸課,頻歲大獲。
又诏紹詣鐘離,與都督、中山王英論攻鐘離形勢,英固言必克。
紹觀其城隍防守,恐不可陷,勸令班師,英不從。
紹還,具以狀聞。
俄而英敗。
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曠,令紹量度處所,更立一州。
紹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為便,遂立南兗。
入為主衣都統,加中堅将軍,轉前軍将軍。
追賞營田之勤,拜遊擊将軍,遷龍骧将軍、太府少卿,都統如故。
轉長兼太府卿。
紹量功節用,甄煩就簡,凡有賜給,千匹以上,皆别覆奏,然後出之。
靈太後嘉其用心,敕紹每月入見,諸有益國利民之事,皆令面陳。
出除安北将軍、并州刺史。
清慎守法,頗得民和。
值山胡來寇,不能擊,以此損其聲望。
複入為太常卿。
莊帝初,遇害河一陰一。
劉桃符,中山盧奴人。
生不識父,九歲喪母。
一性一恭謹,好學。
舉孝廉,射策甲科,曆碎職。
景明中,羽林監,領主書。
蕭寶夤之降也,桃符受诏迎接。
曆奉車都尉、長水校尉、遊擊将軍。
正始中,除征虜将軍、中書舍人,以勤明見知。
久不遷職,世宗謂之曰:“揚子雲為黃門,頓曆三世。
卿居此任始十年,不足辭也。
”東豫州刺史田益宗居邊貪穢,世宗頻诏桃符為使慰喻之。
桃符還,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