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三 爾朱兆 爾朱彥伯 爾朱度律 爾朱天光
關燈
小
中
大
疑阻,久而不和。
世隆請前廢帝納兆女為後,兆乃大喜。
世隆厚禮喻兆赴洛,深示卑下,随其所為,無敢違者。
兆與天光、度律更自信約,然後大會于韓陵山。
戰敗,複奔晉一陽一,遂大掠并州城内。
獻武王自鄴進讨之,兆遂走于秀容。
王又追擊,度赤洪嶺,破之,衆并降散。
兆竄于窮山,殺所乘馬,自缢于樹。
王收而葬之。
兆果于戰鬥,每有征伐,常居鋒首,當時諸将伏其材力。
而粗脫少智,無将領之能。
榮雖奇其膽決,然每雲“兆不過将三千騎,多則亂矣。
” 兆弟智虎,前廢帝封為安定王、骠騎大将軍、肆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
與兆俱走,獻武王擒之于梁郡岢岚南山,赦之。
後死于晉一陽一。
爾朱彥伯,榮從弟也。
祖侯真,高祖時并安二州刺史、始昌侯。
父買珍,世宗時武衛将軍,出為華州刺史。
彥伯一性一和厚,釋褐奉朝請,累遷奉車都尉,為榮府長史。
元晔立,以為侍中,前廢帝潛默龍花佛寺,彥伯敦喻往來,尤有勤款。
廢帝既立,爾朱兆以己不預謀,大為忿恚,将攻世隆。
诏令華山王鸷兼尚書仆射、北道大使慰喻兆,兆猶不釋。
世隆按遣彥伯自往喻之,兆乃止。
及還,帝燕彥伯于顯一陽一殿。
時侍中源子恭、黃門郎窦瑗并侍坐,彥伯曰:“源侍中比為都督,與臣相持于河内,當爾之時,旗鼓相望,眇如天隔,甯期同事陛下今日之歡也。
”子恭曰:“蒯通有言,犬吠非其主。
他日之事永安,猶今日之事陛下耳。
”帝曰:“源侍中可謂有射鈎之心也。
”遂令二人極醉而罷。
尋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右光祿大夫、馬場大都督,封博陵郡開國公。
後進爵為王。
又遷司徒,于時炎旱,有勸彥伯解司徒者,乃上表遜位,诏許之。
俄除儀同三司、侍中。
彥伯于兄弟之中,差無過患。
天光等敗于韓陵,彥伯欲領兵屯河橋以為聲勢,世隆不從。
及張勸等掩襲世隆,彥伯時在禁直從。
長孫稚等于神虎門啟陳齊獻武王,義功既振,将除爾朱。
廢帝令舍人郭崇報彥伯知。
彥伯狼狽出走,為人所執。
尋與世隆同斬于阊阖門外,懸首于斛斯椿門樹,傳首于齊獻武王。
先是,洛中謠曰:“三月末,四月初,揚灰簸土覓真珠。
”又曰:“頭去項,腳根齊,驅上樹,不須梯。
”至是并驗。
彥伯弟仲遠,頗知書計。
肅宗末年,爾朱榮兵威稍盛,諸有啟谒,率多見從。
而仲遠摹寫榮書,又刻榮印,與尚書令史通為一奸一詐,造榮啟表,請人為官,大得财貨,以資酒色,落魄無行。
及孝莊即阼,除直寝、甯遠将軍、步兵校尉。
尋特除平北将軍、建興太守,頓丘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後加散騎常侍。
及改郡立州,遷使持節、車騎将軍、建州刺史。
加侍中,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尋改封清河郡,又加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轉使持節、本将軍、徐州刺史、兼尚書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
尋進督三徐州諸軍事,餘如故。
仲遠上言曰:“将統參佐,人數不足,事須在道更仆以充其員。
竊見比來行台采募者皆得權立中正,在軍定第,斟酌授官。
今求兼置,權濟軍要。
”诏從之。
于是随情補授,肆意聚斂。
爾朱榮死,仲遠勒衆來向京師,攻陷西兗州,将一逼一東郡。
莊帝诏諸督将絡繹進讨,并為仲遠所敗。
又诏都督鄭先護及右衛将軍賀拔勝共讨之。
勝戰不利,仍降仲遠。
爾朱兆入洛,先護衆散而走。
前廢帝立,除使持節、侍中、都督三徐二兗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東道大都督、大行台,進爵彭城王。
尋加大将軍,又兼尚書令。
竟不之州,遂鎮于大梁。
仲遠遣使請準朝式,在軍鳴驺。
帝覽啟,笑而許之。
其肆情如此。
複進督東道諸軍、本将軍、兗州刺史,餘如故。
仲遠天一性一貪暴,大宗富族,誣之以反,殁其家口,簿籍财物,皆以入己,丈夫死者投之河流,如此者不可勝數。
諸将婦有美色者,莫不被其一婬一亂。
自荥一陽一以東,輸稅悉入其軍,不送京師。
時天光控關右,仲遠在大梁,兆據并州,世隆居京邑,各自專恣,權強莫比焉。
所在并以貪虐為事,于是四方解體。
又加太宰,解大行台。
仲遠專恣尤劇,方之彥伯、世隆,最為無禮。
東南牧守,下至民俗,比之豺狼,特為患苦。
後移屯東郡,率衆與度律等拒齊獻武王。
爾朱兆領騎數千自晉一陽一來會,軍次一陽一平,王縱以間說,仲遠等疊相猜疑,狼狽遁走。
後與天光等于韓陵戰敗,南走東郡,仍奔蕭衍,死于江南。
仲遠弟世隆,字榮宗。
肅宗末,為直齋。
轉直寝,後兼直閣,加前将軍。
爾朱榮表請入朝,靈太後惡之,令世隆詣晉一陽一慰喻榮,榮因欲留之。
世隆曰:
世隆請前廢帝納兆女為後,兆乃大喜。
世隆厚禮喻兆赴洛,深示卑下,随其所為,無敢違者。
兆與天光、度律更自信約,然後大會于韓陵山。
戰敗,複奔晉一陽一,遂大掠并州城内。
獻武王自鄴進讨之,兆遂走于秀容。
王又追擊,度赤洪嶺,破之,衆并降散。
兆竄于窮山,殺所乘馬,自缢于樹。
王收而葬之。
兆果于戰鬥,每有征伐,常居鋒首,當時諸将伏其材力。
而粗脫少智,無将領之能。
榮雖奇其膽決,然每雲“兆不過将三千騎,多則亂矣。
” 兆弟智虎,前廢帝封為安定王、骠騎大将軍、肆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
與兆俱走,獻武王擒之于梁郡岢岚南山,赦之。
後死于晉一陽一。
爾朱彥伯,榮從弟也。
祖侯真,高祖時并安二州刺史、始昌侯。
父買珍,世宗時武衛将軍,出為華州刺史。
彥伯一性一和厚,釋褐奉朝請,累遷奉車都尉,為榮府長史。
元晔立,以為侍中,前廢帝潛默龍花佛寺,彥伯敦喻往來,尤有勤款。
廢帝既立,爾朱兆以己不預謀,大為忿恚,将攻世隆。
诏令華山王鸷兼尚書仆射、北道大使慰喻兆,兆猶不釋。
世隆按遣彥伯自往喻之,兆乃止。
及還,帝燕彥伯于顯一陽一殿。
時侍中源子恭、黃門郎窦瑗并侍坐,彥伯曰:“源侍中比為都督,與臣相持于河内,當爾之時,旗鼓相望,眇如天隔,甯期同事陛下今日之歡也。
”子恭曰:“蒯通有言,犬吠非其主。
他日之事永安,猶今日之事陛下耳。
”帝曰:“源侍中可謂有射鈎之心也。
”遂令二人極醉而罷。
尋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右光祿大夫、馬場大都督,封博陵郡開國公。
後進爵為王。
又遷司徒,于時炎旱,有勸彥伯解司徒者,乃上表遜位,诏許之。
俄除儀同三司、侍中。
彥伯于兄弟之中,差無過患。
天光等敗于韓陵,彥伯欲領兵屯河橋以為聲勢,世隆不從。
及張勸等掩襲世隆,彥伯時在禁直從。
長孫稚等于神虎門啟陳齊獻武王,義功既振,将除爾朱。
廢帝令舍人郭崇報彥伯知。
彥伯狼狽出走,為人所執。
尋與世隆同斬于阊阖門外,懸首于斛斯椿門樹,傳首于齊獻武王。
先是,洛中謠曰:“三月末,四月初,揚灰簸土覓真珠。
”又曰:“頭去項,腳根齊,驅上樹,不須梯。
”至是并驗。
彥伯弟仲遠,頗知書計。
肅宗末年,爾朱榮兵威稍盛,諸有啟谒,率多見從。
而仲遠摹寫榮書,又刻榮印,與尚書令史通為一奸一詐,造榮啟表,請人為官,大得财貨,以資酒色,落魄無行。
及孝莊即阼,除直寝、甯遠将軍、步兵校尉。
尋特除平北将軍、建興太守,頓丘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後加散騎常侍。
及改郡立州,遷使持節、車騎将軍、建州刺史。
加侍中,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尋改封清河郡,又加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轉使持節、本将軍、徐州刺史、兼尚書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
尋進督三徐州諸軍事,餘如故。
仲遠上言曰:“将統參佐,人數不足,事須在道更仆以充其員。
竊見比來行台采募者皆得權立中正,在軍定第,斟酌授官。
今求兼置,權濟軍要。
”诏從之。
于是随情補授,肆意聚斂。
爾朱榮死,仲遠勒衆來向京師,攻陷西兗州,将一逼一東郡。
莊帝诏諸督将絡繹進讨,并為仲遠所敗。
又诏都督鄭先護及右衛将軍賀拔勝共讨之。
勝戰不利,仍降仲遠。
爾朱兆入洛,先護衆散而走。
前廢帝立,除使持節、侍中、都督三徐二兗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東道大都督、大行台,進爵彭城王。
尋加大将軍,又兼尚書令。
竟不之州,遂鎮于大梁。
仲遠遣使請準朝式,在軍鳴驺。
帝覽啟,笑而許之。
其肆情如此。
複進督東道諸軍、本将軍、兗州刺史,餘如故。
仲遠天一性一貪暴,大宗富族,誣之以反,殁其家口,簿籍财物,皆以入己,丈夫死者投之河流,如此者不可勝數。
諸将婦有美色者,莫不被其一婬一亂。
自荥一陽一以東,輸稅悉入其軍,不送京師。
時天光控關右,仲遠在大梁,兆據并州,世隆居京邑,各自專恣,權強莫比焉。
所在并以貪虐為事,于是四方解體。
又加太宰,解大行台。
仲遠專恣尤劇,方之彥伯、世隆,最為無禮。
東南牧守,下至民俗,比之豺狼,特為患苦。
後移屯東郡,率衆與度律等拒齊獻武王。
爾朱兆領騎數千自晉一陽一來會,軍次一陽一平,王縱以間說,仲遠等疊相猜疑,狼狽遁走。
後與天光等于韓陵戰敗,南走東郡,仍奔蕭衍,死于江南。
仲遠弟世隆,字榮宗。
肅宗末,為直齋。
轉直寝,後兼直閣,加前将軍。
爾朱榮表請入朝,靈太後惡之,令世隆詣晉一陽一慰喻榮,榮因欲留之。
世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