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九 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悅
關燈
小
中
大
言。
夬心驚懼,謂人曰:“世寶至官間,必擊我也。
”尋有人至,雲“官呼郎”。
随召即去,遣左右杖之二百,不勝楚痛,大叫良久乃寤,流汗徹于寝具。
至明,前涼城太守趙卓詣之,見其衣濕,謂夬曰:“卿昨夕當大飲,溺衣如此。
”夬乃具陳所夢。
先是旬餘,秘書監鄭道昭暴病卒。
夬聞,謂卓曰:“人生何常,唯當縱飲耳。
”于是昏酣遂甚。
夢後二日,不能言,針之乃得語,而猶虛劣。
其從兄等并營視之,皆言危而獲振。
俄而心悶,旋轉而死。
為洗浴者視其一屍一體,大有杖處,青赤隐起二百下許。
贈钜鹿太守。
初夬與南人辛谌、庾道、江文遙等終日遊聚,酣飲之際,恆相謂曰:“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後之間耳。
脫有先亡者,當于良辰美景,靈前飲宴。
傥或有知,庶其歆飨。
”及夬亡後,三月上巳,諸人相率至夬靈前酌飲。
時日晚天一陰一,室中微暗,鹹見夬在坐,衣服形容不異平昔,時執杯酒,似若獻酬,但無語耳。
時夬家客雍僧明心有畏恐,披簾欲出,便即僵仆,狀若被毆。
夬從兄欣宗雲:“今是節日,諸人憶弟疇昔之言,故來共飲,僧明何罪而被瞋責?”僧明便寤。
而欣宗鬼語如夬平生,并怒家人皆得其罪,又發擿一陰一私竊盜,鹹有次緒。
夬妻,裴植女也,與道遷諸妾不穆,訟阋徹于公庭。
子籍,年十餘歲,襲祖封。
已數年,而夬弟昚等言其眇目痫疾,不任承繼,自以與夬同庶,己應紹襲。
尚書奏籍承封。
元象中,平東将軍、太中大夫。
齊受禅,例降。
,道遷兄子也。
位至鹹一陽一太守。
李元護,遼東襄平人。
八世祖胤,晉司徒、廣陸侯。
胤子順、璠及孫沉、志,皆有名宦。
沉孫根,慕容寶中書監。
根子後智等随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數世無名位,三齊豪門多輕之。
元護以國家平齊後,随父懷慶南奔。
身長八尺,美須髯,少有武力。
仕蕭道成,曆官馬頭太守、後軍将軍、龍骧将軍。
雖以将用自達,然亦頗覽文史,習于簡牍。
高祖至鐘離,元護時在城中,為蕭鸾徐州刺史蕭惠休奉使詣軍,高祖見而善之。
後為裴叔業司馬,帶汝一陰一太守。
叔業歸順,元護贊同其謀。
及叔業疾病,外内阻貳,元護督率上下,以俟援軍。
壽春克定,元護頗有力焉。
景明初,以元護為輔國将軍、齊州刺史、廣饒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便道述職。
其年入朝。
尋以州民柳世明圖為不軌,元護馳還曆城,至即擒殄,誅戮所加,微為濫酷。
值州内饑儉,民人困敝,志存隐恤,表請赈貸,蠲其賦役。
但多有部曲,時為侵擾,城邑苦之,故不得為良刺史也。
三年夏卒,年五十一。
病前月餘,京師無故傳其兇問。
又城外送客亭柱,有人書曰:“李齊州死。
”綱佐餞别者見而拭之。
後複如此。
元護妾一妓一十餘,聲色自縱。
情一欲既甚,支骨消削,須長二尺,一時落盡。
贈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元護為齊州,經拜舊墓,巡省筆宅,飨賜村老,莫不欣暢。
及将亡,謂左右曰:“吾嘗以方伯簿伍至青州,士女屬目。
若喪過東一陽一,不可不好設儀衛,哭泣盡哀,令觀者改容也。
”家人遵其誡。
子會,襲。
正始中,降爵為子,邑五百戶。
延昌中,除宣威将軍、給事中。
會頑騃好酒。
其妻,南一陽一太守清河房伯玉女也,甚有姿色,會不答之。
房乃通于其弟機,因會飲醉,殺之。
子景宣,襲。
天平中,除給事中。
齊受禅,例降。
機與房遂如夫婦。
積十餘年,房氏色衰,乃更婚娶。
元護弟靜,景明初,以歸誠勳拜前将軍。
一性一甚貪忍,兄亡未斂,便剝脫諸一妓一服玩及餘财物。
曆齊州内史、天水太守。
靜子铉,羽林監。
元護從叔恤,卒于東代郡太守。
子曠之。
席法友,安定人也。
祖父南奔。
法友仕蕭鸾,以膂力自效軍勳,稍遷至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
蕭寶卷遣胡景略代之。
法友遂留壽春,與叔業同謀歸國。
景明初,拜冠軍将軍、豫州刺史、苞信縣開國伯,食邑千戶。
始,叔業卒後,法友與裴植追成叔業志,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
尋轉冠軍将軍、華州刺史。
未拜,改授并州刺史。
歲餘代還。
蕭衍遣将楊公則寇揚州,假法友征虜将軍以讨之。
法友未至而公則敗走。
後假法友前将軍、持節,為别将出淮南,欲解朐山之圍。
法友始渡淮而朐山敗沒,遂停散十年。
恬靜自處,不競勢利。
世宗末,以本将軍除濟州刺史,在州廉和著稱。
又徙封乘氏。
肅宗初,拜光祿大夫。
熙平二年卒。
贈平西将軍、秦州刺史,贈帛三百匹,谥襄侯。
子景通,襲。
善事元叉,兼以貨賂叉父繼,繼為司空,引景通為掾。
後加右軍将軍、鎮軍将軍,卒官。
贈輔國将軍、衛尉少卿。
子鶠,襲。
永安末,尚書郎。
走關西。
王世弼,京兆霸城人也。
劉裕滅姚泓,其祖父從裕南遷。
世弼身長七尺八寸,魁岸有壯氣。
善草隸書,好一愛一墳典。
仕蕭鸾,以軍勳至遊擊将軍,為軍主,助戍壽春,遂與叔業同謀歸誠。
景明初,除冠軍将軍、南徐州刺史,拟戍鐘離,懸封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後以本将軍除東徐州刺史,治任于刑,為民所怨,有受納之響。
歲餘,為禦史中尉李平所彈,會赦免。
久之,拜太中大夫,加征虜将軍。
尋以本将軍出為河北太守,治有清稱。
轉渤海相,尋遷中山内史,加平北将軍。
直閣元羅,領軍叉弟也,曾行過中山,謂世弼曰:“二州刺史,翻複為郡,亦當恨恨耳。
”世弼曰:“儀同之号,起自鄧骘;平北為郡,始在下官。
”正光元年卒官。
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谥曰康。
長子會,汝一陽一太守。
次子由,字茂道。
好學,有文才,尤善草隸。
一性一方厚,有名士之風。
又工摹畫,為時人所服。
曆給事中、尚書郎、東萊太守。
罷郡後寓居颍川。
天平初,元洪威構逆,大軍攻讨,為亂兵所害,時年四十三。
名流悼惜之。
江悅之,字彥和,濟一陽一考城人也。
七世祖統,晉散騎常侍。
劉淵、石勒之亂,南徙渡江。
祖興之,父範之,并為劉裕所誅。
悅之少孤。
仕劉駿,曆諸王參軍。
好兵書,有将略,善待士,有部曲數百人。
蕭道成初以悅之為荊州征西府中兵參軍,領台軍主。
遷屯騎校尉,轉後軍将軍。
部曲稍衆,千有餘人。
蕭赜遣戍漢中,就遷輔國将軍。
蕭衍初,劉季連據蜀反叛,悅之率部曲及梁秦之衆讨滅之,以功進号冠軍将軍。
武興氐破白馬,進圖南鄭,悅之率軍拒戰,大破氐衆,還複白馬。
衍秦梁二州刺史莊丘黑死,夏侯道遷與悅之及龐樹、軍主李忻榮、張元亮、士孫天與等,謀以梁州内附。
既殺蕭衍使者及楊靈珍,衍華一陽一太守尹天寶率衆向州城。
悅之與樹、忻榮勒衆逆戰,為天寶所敗,遂圍南鄭。
戰經四日,衆心危沮,鹹懷離貳。
悅之盡以家财散賞士卒,身當矢刃,晝夜督戰。
會武興軍至,天寶敗走。
道遷之克全勳款,悅之實有力焉。
正始二年夏,與道遷俱至洛一陽一。
尋卒,年六十一。
贈輔國将軍、梁州刺史,追封安平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谥曰莊。
悅之二子:文遙、文遠。
文遙,少有大度,輕财好士,士多歸之。
道遷之圖楊靈珍也,文遙奮劍請行,遂手斬靈珍。
正始二年,除步兵校尉。
遭父憂解官。
永平初,襲封,拜前軍。
出為鹹一陽一太守。
勤于禮接,終日坐事,至者見之,假以恩顔,屏人密問。
于是民所疾苦、大盜姓名、一奸一猾吏長,無不知悉,郡中震肅,一奸一劫息止,治為雍州諸郡之最。
征拜骁騎将軍、輔國将軍,進号征虜将軍。
肅宗初,拜平原太守。
在郡六年,政理如在鹹一陽一。
遷後将軍、安州刺史。
文遙善于綏納,甚得物情。
時杜洛周、葛榮等相繼叛逆,自幽燕以南悉皆淪陷,唯文遙介在群賊之外,孤城獨守。
鸠集荒餘,且耕且戰,百姓皆樂為用。
建義元年七月遘疾,卒于州,年五十五。
長史許思祖等以文遙遺一愛一在民,複推其子果行州事。
既攝州任,乃遣使奉表。
莊帝嘉之,除果通直散騎侍郎、假節、龍骧将軍、行安州事、當州都督。
既而賊勢轉盛,台援不接。
果以阻隔強寇,内徙無由,乃攜諸弟并率城民東奔高麗。
天平中,诏高麗送果等,元象中,乃得還朝。
果弟昴,武定三年襲爵。
齊受禅,例降。
文遠,善騎射,勇于攻戰。
以軍勳緻效,自給事中稍遷中散大夫、龍骧将軍。
龐樹,南安人。
世宗追錄謀勳,封其子景亮襄邑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李忻榮,漢中人。
與樹俱擊天寶,同時戰殁。
封其子建為清水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張元亮,漢中人。
便弓馬,善戰鬥。
以勳封撫夷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拜東萊太守,入為平遠将軍、左中郎将。
遷中散大夫,加龍骧将軍。
卒
夬心驚懼,謂人曰:“世寶至官間,必擊我也。
”尋有人至,雲“官呼郎”。
随召即去,遣左右杖之二百,不勝楚痛,大叫良久乃寤,流汗徹于寝具。
至明,前涼城太守趙卓詣之,見其衣濕,謂夬曰:“卿昨夕當大飲,溺衣如此。
”夬乃具陳所夢。
先是旬餘,秘書監鄭道昭暴病卒。
夬聞,謂卓曰:“人生何常,唯當縱飲耳。
”于是昏酣遂甚。
夢後二日,不能言,針之乃得語,而猶虛劣。
其從兄等并營視之,皆言危而獲振。
俄而心悶,旋轉而死。
為洗浴者視其一屍一體,大有杖處,青赤隐起二百下許。
贈钜鹿太守。
初夬與南人辛谌、庾道、江文遙等終日遊聚,酣飲之際,恆相謂曰:“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後之間耳。
脫有先亡者,當于良辰美景,靈前飲宴。
傥或有知,庶其歆飨。
”及夬亡後,三月上巳,諸人相率至夬靈前酌飲。
時日晚天一陰一,室中微暗,鹹見夬在坐,衣服形容不異平昔,時執杯酒,似若獻酬,但無語耳。
時夬家客雍僧明心有畏恐,披簾欲出,便即僵仆,狀若被毆。
夬從兄欣宗雲:“今是節日,諸人憶弟疇昔之言,故來共飲,僧明何罪而被瞋責?”僧明便寤。
而欣宗鬼語如夬平生,并怒家人皆得其罪,又發擿一陰一私竊盜,鹹有次緒。
夬妻,裴植女也,與道遷諸妾不穆,訟阋徹于公庭。
子籍,年十餘歲,襲祖封。
已數年,而夬弟昚等言其眇目痫疾,不任承繼,自以與夬同庶,己應紹襲。
尚書奏籍承封。
元象中,平東将軍、太中大夫。
齊受禅,例降。
,道遷兄子也。
位至鹹一陽一太守。
李元護,遼東襄平人。
八世祖胤,晉司徒、廣陸侯。
胤子順、璠及孫沉、志,皆有名宦。
沉孫根,慕容寶中書監。
根子後智等随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數世無名位,三齊豪門多輕之。
元護以國家平齊後,随父懷慶南奔。
身長八尺,美須髯,少有武力。
仕蕭道成,曆官馬頭太守、後軍将軍、龍骧将軍。
雖以将用自達,然亦頗覽文史,習于簡牍。
高祖至鐘離,元護時在城中,為蕭鸾徐州刺史蕭惠休奉使詣軍,高祖見而善之。
後為裴叔業司馬,帶汝一陰一太守。
叔業歸順,元護贊同其謀。
及叔業疾病,外内阻貳,元護督率上下,以俟援軍。
壽春克定,元護頗有力焉。
景明初,以元護為輔國将軍、齊州刺史、廣饒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便道述職。
其年入朝。
尋以州民柳世明圖為不軌,元護馳還曆城,至即擒殄,誅戮所加,微為濫酷。
值州内饑儉,民人困敝,志存隐恤,表請赈貸,蠲其賦役。
但多有部曲,時為侵擾,城邑苦之,故不得為良刺史也。
三年夏卒,年五十一。
病前月餘,京師無故傳其兇問。
又城外送客亭柱,有人書曰:“李齊州死。
”綱佐餞别者見而拭之。
後複如此。
元護妾一妓一十餘,聲色自縱。
情一欲既甚,支骨消削,須長二尺,一時落盡。
贈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元護為齊州,經拜舊墓,巡省筆宅,飨賜村老,莫不欣暢。
及将亡,謂左右曰:“吾嘗以方伯簿伍至青州,士女屬目。
若喪過東一陽一,不可不好設儀衛,哭泣盡哀,令觀者改容也。
”家人遵其誡。
子會,襲。
正始中,降爵為子,邑五百戶。
延昌中,除宣威将軍、給事中。
會頑騃好酒。
其妻,南一陽一太守清河房伯玉女也,甚有姿色,會不答之。
房乃通于其弟機,因會飲醉,殺之。
子景宣,襲。
天平中,除給事中。
齊受禅,例降。
機與房遂如夫婦。
積十餘年,房氏色衰,乃更婚娶。
元護弟靜,景明初,以歸誠勳拜前将軍。
一性一甚貪忍,兄亡未斂,便剝脫諸一妓一服玩及餘财物。
曆齊州内史、天水太守。
靜子铉,羽林監。
元護從叔恤,卒于東代郡太守。
子曠之。
席法友,安定人也。
祖父南奔。
法友仕蕭鸾,以膂力自效軍勳,稍遷至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
蕭寶卷遣胡景略代之。
法友遂留壽春,與叔業同謀歸國。
景明初,拜冠軍将軍、豫州刺史、苞信縣開國伯,食邑千戶。
始,叔業卒後,法友與裴植追成叔業志,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
尋轉冠軍将軍、華州刺史。
未拜,改授并州刺史。
歲餘代還。
蕭衍遣将楊公則寇揚州,假法友征虜将軍以讨之。
法友未至而公則敗走。
後假法友前将軍、持節,為别将出淮南,欲解朐山之圍。
法友始渡淮而朐山敗沒,遂停散十年。
恬靜自處,不競勢利。
世宗末,以本将軍除濟州刺史,在州廉和著稱。
又徙封乘氏。
肅宗初,拜光祿大夫。
熙平二年卒。
贈平西将軍、秦州刺史,贈帛三百匹,谥襄侯。
子景通,襲。
善事元叉,兼以貨賂叉父繼,繼為司空,引景通為掾。
後加右軍将軍、鎮軍将軍,卒官。
贈輔國将軍、衛尉少卿。
子鶠,襲。
永安末,尚書郎。
走關西。
王世弼,京兆霸城人也。
劉裕滅姚泓,其祖父從裕南遷。
世弼身長七尺八寸,魁岸有壯氣。
善草隸書,好一愛一墳典。
仕蕭鸾,以軍勳至遊擊将軍,為軍主,助戍壽春,遂與叔業同謀歸誠。
景明初,除冠軍将軍、南徐州刺史,拟戍鐘離,懸封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後以本将軍除東徐州刺史,治任于刑,為民所怨,有受納之響。
歲餘,為禦史中尉李平所彈,會赦免。
久之,拜太中大夫,加征虜将軍。
尋以本将軍出為河北太守,治有清稱。
轉渤海相,尋遷中山内史,加平北将軍。
直閣元羅,領軍叉弟也,曾行過中山,謂世弼曰:“二州刺史,翻複為郡,亦當恨恨耳。
”世弼曰:“儀同之号,起自鄧骘;平北為郡,始在下官。
”正光元年卒官。
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谥曰康。
長子會,汝一陽一太守。
次子由,字茂道。
好學,有文才,尤善草隸。
一性一方厚,有名士之風。
又工摹畫,為時人所服。
曆給事中、尚書郎、東萊太守。
罷郡後寓居颍川。
天平初,元洪威構逆,大軍攻讨,為亂兵所害,時年四十三。
名流悼惜之。
江悅之,字彥和,濟一陽一考城人也。
七世祖統,晉散騎常侍。
劉淵、石勒之亂,南徙渡江。
祖興之,父範之,并為劉裕所誅。
悅之少孤。
仕劉駿,曆諸王參軍。
好兵書,有将略,善待士,有部曲數百人。
蕭道成初以悅之為荊州征西府中兵參軍,領台軍主。
遷屯騎校尉,轉後軍将軍。
部曲稍衆,千有餘人。
蕭赜遣戍漢中,就遷輔國将軍。
蕭衍初,劉季連據蜀反叛,悅之率部曲及梁秦之衆讨滅之,以功進号冠軍将軍。
武興氐破白馬,進圖南鄭,悅之率軍拒戰,大破氐衆,還複白馬。
衍秦梁二州刺史莊丘黑死,夏侯道遷與悅之及龐樹、軍主李忻榮、張元亮、士孫天與等,謀以梁州内附。
既殺蕭衍使者及楊靈珍,衍華一陽一太守尹天寶率衆向州城。
悅之與樹、忻榮勒衆逆戰,為天寶所敗,遂圍南鄭。
戰經四日,衆心危沮,鹹懷離貳。
悅之盡以家财散賞士卒,身當矢刃,晝夜督戰。
會武興軍至,天寶敗走。
道遷之克全勳款,悅之實有力焉。
正始二年夏,與道遷俱至洛一陽一。
尋卒,年六十一。
贈輔國将軍、梁州刺史,追封安平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谥曰莊。
悅之二子:文遙、文遠。
文遙,少有大度,輕财好士,士多歸之。
道遷之圖楊靈珍也,文遙奮劍請行,遂手斬靈珍。
正始二年,除步兵校尉。
遭父憂解官。
永平初,襲封,拜前軍。
出為鹹一陽一太守。
勤于禮接,終日坐事,至者見之,假以恩顔,屏人密問。
于是民所疾苦、大盜姓名、一奸一猾吏長,無不知悉,郡中震肅,一奸一劫息止,治為雍州諸郡之最。
征拜骁騎将軍、輔國将軍,進号征虜将軍。
肅宗初,拜平原太守。
在郡六年,政理如在鹹一陽一。
遷後将軍、安州刺史。
文遙善于綏納,甚得物情。
時杜洛周、葛榮等相繼叛逆,自幽燕以南悉皆淪陷,唯文遙介在群賊之外,孤城獨守。
鸠集荒餘,且耕且戰,百姓皆樂為用。
建義元年七月遘疾,卒于州,年五十五。
長史許思祖等以文遙遺一愛一在民,複推其子果行州事。
既攝州任,乃遣使奉表。
莊帝嘉之,除果通直散騎侍郎、假節、龍骧将軍、行安州事、當州都督。
既而賊勢轉盛,台援不接。
果以阻隔強寇,内徙無由,乃攜諸弟并率城民東奔高麗。
天平中,诏高麗送果等,元象中,乃得還朝。
果弟昴,武定三年襲爵。
齊受禅,例降。
文遠,善騎射,勇于攻戰。
以軍勳緻效,自給事中稍遷中散大夫、龍骧将軍。
龐樹,南安人。
世宗追錄謀勳,封其子景亮襄邑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李忻榮,漢中人。
與樹俱擊天寶,同時戰殁。
封其子建為清水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張元亮,漢中人。
便弓馬,善戰鬥。
以勳封撫夷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拜東萊太守,入為平遠将軍、左中郎将。
遷中散大夫,加龍骧将軍。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