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九 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悅

關燈
水使者韋俊等同時見害。

    于後祚俊事雪加贈,而植追複封爵而已。

    植故吏渤海刁沖上疏訟之,于是贈植征南将軍、尚書仆射、揚州刺史。

    乃改葬。

     植母,夏侯道遷之姊也,一性一甚剛峻,于諸子皆如嚴君。

    長成之後,非衣幍不見,小有罪過,必束帶伏閣,經五三日乃引見之,督以嚴訓。

    唯少子衍得以常服見之,旦夕溫凊。

    植在瀛州也,其母年逾七十,以身為婢,自施三寶,布衣麻菲,手執箕帚,于沙門寺灑掃。

    植弟瑜、粲、衍并亦奴仆之服,泣涕而從,有感道俗。

    諸子各以布帛數百贖免其母。

    于是出家為比丘尼,入嵩高,積歲乃還家。

    植雖自州送祿奉母及贍諸弟,而各别資财,同一居異爨,一門數竈,蓋亦染江南之俗也。

    植母既老,身又長嫡,其臨州也,妻子随去,分違數歲。

    論者譏焉。

     子惔,字道則,襲爵。

     植弟飏,壯果有謀略。

    常随叔業征伐,以軍功為寶卷骁騎将軍。

    叔業之歸誠也,遣飏率軍于外,外以讨蠻楚為名,内實備寶卷之衆。

    景明初,以飏為輔國将軍、南司州刺史,拟戍義一陽一,封義安縣開國伯,邑千戶。

    诏命未至,為賊所殺。

    贈冠軍将軍,進爵縣侯,餘如故。

    世宗以飏勳效未立而卒,其子炯不得襲封。

    肅宗初,炯行貨于執事,乃封城平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炯,字休光,小字黃頭。

    頗有文學,善事權門。

    領軍元義納其金帛,除鎮遠将軍、散騎侍郎、揚州大中正,進伯為侯,改封高城縣,增邑一千戶。

    尋兼尚書右丞。

    出為東郡太守。

    孝昌三年,為城民所害。

    贈散騎常侍、鎮東将軍、青州刺史,開國如故,谥曰簡。

     子斌,襲。

    武定中,廣州長流參軍。

    齊受禅,爵例降。

     飏弟瑜,字文琬。

    初拜通直散騎常侍,封下密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尋試守荥一陽一郡,坐虐暴殺人免官。

    後徙封灌津子。

    卒于渤海太守,年四十五。

    贈平南将軍、豫州刺史,谥曰定。

     子堪,字靈淵,襲爵。

    曆尚書郎。

    興和中,坐事死,爵除。

     瑜弟粲,字文亮。

    景明初,賜爵舒縣子。

    沉重善風儀,頗以驕豪為失。

    曆正平、恆農二郡太守。

    高一陽一王雍曾以事屬粲,粲不從,雍甚為恨。

    後因九日馬射,敕畿内太守皆赴京師。

    雍時為州牧,粲往修谒,雍含怒待之。

    粲神情閑邁,舉止抑揚,雍目之不覺解顔。

    及坐定,謂粲曰:“相一愛一舉動,可更為一行。

    ”粲便下席為行,從容而出。

    坐事免官。

     後世宗聞粲善自标置,欲觀其風度,忽令傳诏就家急召之,須臾之間,使者相屬,合家恇懼,不測所以,粲更恬然,神色不變。

    世宗歎異之。

    時仆射高肇以外戚之貴,勢傾一時,朝士見者鹹望塵拜谒。

    粲候肇,惟長揖而已。

    及還,家人尤責之,粲曰:“何可自同凡俗也。

    ”又曾詣清河王怿,下車始進,便屬暴雨;粲容步舒雅,不以沾濡改節。

    怿乃令人持蓋覆之,歎謂左右曰:“何代無奇人!”一性一好釋學,親升講座,雖持義未一精一,而風韻可重。

    但不涉經史,終為知音所輕。

    世宗末,除前将軍、太中大夫、揚州大中正,遷安南将軍、中書令。

    肅宗釋奠,以為侍講。

    轉金紫光祿大夫。

    後元颢入洛,以粲為西兗州刺史。

    尋為濮一陽一太守崔巨倫所逐,棄州入嵩高山。

     前廢帝初,征為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複為中書令。

    後正月晦,帝出臨洛濱,粲起于禦前再拜曰:“今年還節美,聖駕出遊,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

    ”帝曰:“昔歲北海入朝,暫竊神器,具聞爾日卿戒之以酒。

    今欲使我飲,何異于往情?”粲曰:“北海志在沉湎,故谏其所失。

    陛下齊聖溫克,臣敢獻微誠。

    ”帝曰:“實乃寡德,甚愧來譽。

    ”仍為命酌。

     出帝初,出為骠騎大将軍、膠州刺史。

    屬時亢旱,士民勸令禱于海神。

    粲憚違衆心,乃為祈請,直據胡一床一,舉杯而言曰:“仆白君。

    ”左右雲:“前後例皆拜谒。

    ”粲曰:“五嶽視三公,四渎視諸侯,安有方伯而緻禮海神也。

    ”卒不肯拜。

    時青州叛賊耿翔受蕭衍假署,寇亂三齊。

    粲唯高談虛論,不事防禦之術。

    翔乘其無備,掩襲州城。

    左右白言賊至,粲雲:“豈有此理!”左右又言已入州門,粲乃徐雲:“耿王可引上事,自餘部衆且付城外。

    ”其不達時變如此。

    尋為翔所害,送首蕭衍,時年六十五。

     子含,字文若。

    員外散騎侍郎。

     粲弟衍,字文舒。

    學識優于諸兄,才行亦過之。

    事親以孝聞,兼有将略。

    仕蕭寶卷至一陰一平太守。

    景明二年,始得歸國,授通直郎。

     衍欲辭朝命,請隐嵩高,乃上表曰:“臣幸乘昌運,得奉盛化,沐藉炎風,餐佩唐德,于生于運,已溢已榮。

    但攝一性一乖和,恆苦虛弱。

    比風露增加,一精一形侵耗。

    小人愚懷,有願閑養。

    伏見嵩岑極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遊此岫。

    臣質無靈分,一性一乖山水,非敢追踵輕舉,仿佛高蹤,誠希藥此沉疴,全養禀氣耳。

    若所療微痊,庶偶影風雲,永歌至德。

    荷衣葛屦,裁營已整;搖策納屣,便陟山途。

    謹附陳聞,乞垂昭許。

    ”诏曰:“知欲養疴中嶽,練石嵩嶺,栖素雲根,餌芝清壑,騰迹之一操一,深用嘉焉。

    但治缺古風,有愧山客耳。

    既志往難裁,豈容有抑,便從來請。

    ” 世宗之末,衍稍以出山,幹祿執事。

    肅宗除散騎侍郎,行河内郡事。

    尋除建興太守,轉河内太守,加征虜将軍。

    遭母憂解任。

    衍曆二郡,廉貞寡欲,善撫百姓,民吏追思之。

    孝昌初,蕭衍遣将曹敬宗寇荊州,山蠻應之,大路斷絕。

    都督崔暹率數萬之衆,盤桓魯一陽一,不能前讨。

    荊州危急,朝廷憂之。

    诏衍為别将、假前将軍,與恆農太守王罴率軍一萬出武關以救荊州。

    賊逆戰于浙一陽一,衍大破之,賊遂退走,荊州圍解。

    除使持節、散騎常侍、平東将軍、假安東将軍、北道都督,鎮鄴西之武城,封安一陽一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時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潛圖叛逆,衍覺其有異,密表陳之。

    尋而鑒所部别将嵇宗馳驿告變。

    乃诏衍與都督源子邕、李神軌等讨鑒,平之。

    除撫軍将軍、相州刺史、假鎮北将軍、北道大都督,進封臨汝縣開國公,增邑千二百戶,常侍如故。

    仍诏衍與子邕北讨葛榮。

    軍次一陽一平之東北漳曲,賊來拒戰,衍軍敗見害。

    朝野人情,莫不駭惋。

    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司空、相州刺史。

     子嵩,襲。

    武定中,河内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又天水冀人尹挺,仕蕭鸾,以軍勳至陳郡太守。

    遂與叔業參謀歸誠。

    景明初,除輔國将軍、南司州刺史,拟戍義一陽一,亦封宋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轉冠軍将軍、東郡太守。

    未拜而卒。

    賜布帛一百匹,贈本将軍、泾州刺史。

     子循,曆太原太守。

    循弟彖,饒安令、遼西太守。

    兄弟皆有政事才。

     時河東南解人柳玄達,頗涉經史。

    仕蕭鸾,曆諸王參軍。

    與叔業姻娅周旋,叔業之鎮壽春,委以管記。

    及叔業之被猜疑,将謀獻款,玄達贊成其計,前後表啟皆玄達之詞。

    景明初,除輔國将軍、司徒谘議參軍,封南頓縣開國子,邑二百戶。

    二年秋卒,時年四十三。

    後改封夏一陽一縣,邑戶如先。

    玄達曾著《大夫論》,備陳叔業背逆歸順、契闊危難之旨,又著《喪服論》,約而易尋。

    文多不錄。

     子絺,襲。

    武定中,東太原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絺弟遠,字季雲。

    一性一粗疏無拘撿,時人或謂之“柳癫”。

    好彈琴,耽酒,時有文詠。

    為肅宗挽郎。

    出帝初,除儀同開府參軍事。

    放情琴酒之間。

    每出返,家人或問有何消息,答雲:“無所聞,縱聞亦不解。

    ”元象二年,客遊項城,遇患卒,時年四十。

     玄達弟玄瑜,景明初,除正員郎,轉鎮南大将軍、開府、從事中郎,帶汝一陰一太守。

    延昌二年卒,年五十五。

     子諧,頗有文學。

    善鼓琴,以新聲手勢,京師士子翕然從學。

    除著作佐郎。

    建義初,于河一陰一遇害,時年二十六。

     又武都人楊令寶,有膂力,善射。

    仕蕭鸾,數為小将。

    征戰著效,至谯郡太守,遂參叔業歸誠之謀。

    景明初,除輔國将軍、南兗州刺史。

    拟戍淮一陰一,封甯陵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在淮南征戰,累著勞捷。

    征拜冠軍将軍,試守京兆内史。

    卒,追封邵陵縣開國子,邑二百戶,賜帛二百匹,贈征虜将軍、華州刺史。

     子彪,襲爵。

    永熙中,征虜将軍、中散大夫。

    齊受禅,例降。

     令寶弟令仁,亦随令寶立效。

    前将軍、汝南内史。

     又京兆杜陵人韋伯昕,學尚有壯氣。

    自以才智優于裴植,常輕之,植疾之如仇。

    即彥先之妹婿也。

    叔業以其有大志,故遣送子芬之為質。

    景明初,封雲陵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拜南一陽一太守。

    數歲,坐事免。

    久之,拜員外散騎常侍,加中壘将軍。

    延昌末,告尚書裴植謀為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