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八 劉藻 傅永 傅豎眼 李神
關燈
小
中
大
都督,率步騎三千以讨張齊。
給銅印千餘,須有假職者,聽六品以下闆之。
豎眼既出梁州,衍冠軍将軍勾道侍、梁州刺史王太洪等十餘将所在拒塞,豎眼三日之中,轉戰二百餘裡,甲不去身,頻緻九捷。
土民統軍席廣度等處處邀擊,斬太洪及衍征虜将軍楊伏錫等首。
張齊引兵西退,遂奔葭萌。
蜀民聞豎眼複為刺史,人人喜悅,迎于路者日有百數。
豎眼至州,白水以東,民皆甯業。
先是,蕭衍信義将軍、都統白水諸軍事楊興起,征虜将軍李光宗襲據白水舊城。
豎眼遣虎威将軍強虬與一陰一平王楊太赤率衆千餘,夜渡白水,旦而交戰,大敗賊軍,斬興起首,克複舊城。
又遣統軍傅昙表等大破衍甯朔将軍王光昭于一陰一平。
張齊仍阻白水屯,寇葭萌。
豎眼分遣諸将水陸讨之。
齊遣其甯朔将軍費忻督步騎二千逆來拒戰,軍主陳洪起力戰破之,乘勝追奔,遂臨夾谷三栅。
統軍胡小虎四面攻之,三栅俱潰。
張齊親率骁勇二萬餘人與諸軍交戰,豎眼命諸統帥同時奮擊。
軍主許暢斬衍雄信将軍牟興祖,軍主孔領周射齊中足,于是大破賊軍,斬獲甚衆。
齊乃栅于虎頭山下,賊帥任令崇屯據西郡。
豎眼複遣讨之,令崇棄衆夜遁。
乃進讨齊,破其二栅,斬首萬餘,齊被重創,奔竄而退。
小劍、大劍賊亦捐城西走,益州平。
靈太後玺書慰勞,賜骅骝馬一匹、寶劍一口。
豎眼表求解州,不許,複轉安西将軍、岐州刺史,常侍如故。
仍轉梁州刺史,常侍、将軍如故。
梁州之人既得豎眼為牧,人鹹自賀。
而豎眼至州,遇患不堪綜理,其子敬紹險暴不仁,聚貨耽色,甚為民害,遠近怨望焉。
尋假鎮軍将軍、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諸軍事。
蕭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十軍,率衆三萬,入寇直城。
豎眼遣敬紹總衆赴之,倍道而進,至直城,而賊襲據直口。
敬紹以賊斷歸路,督兼統軍高徹、吳和等與賊決戰,大破之,擒斬三千餘人,休儒等走還魏興。
敬紹頗覽書傳,微有膽力,而奢一婬一倜傥,輕為殘害。
又見天下多事,一陰一懷異圖,欲杜絕四方,擅據南鄭。
令其妾兄唐崐侖扇攪于外,聚衆圍城,敬紹謀為内應。
賊圍既合,其事洩露,在城兵武執敬紹,白豎眼而殺之。
豎眼恥恚發疾,遂卒。
永安中,贈征東将軍、吏部尚書、齊州刺史。
出帝初,重贈散騎常侍、車騎将車、司徒三公、相州刺史,開國如故。
長子敬和,敬和弟敬仲,并好酒薄行,傾側勢家。
敬和,曆青州鎮遠府長史。
孝莊時,複為益州刺史,朝廷以其父有遺惠故也。
至州,聚斂無已,好酒嗜色,遠近失望。
仍為蕭衍将樊文熾攻圍,敬和以城降,送于江南。
後衍以齊獻武王威德日廣,令敬和還國,以申和通之意。
久之,除北徐州刺史,複以耽酒為土賊掩襲,棄城走。
征詣廷尉,遇恩免,遂廢棄,卒于家。
乾一愛一子三寶,與房法壽等同效疑 盤一陽一,賜爵貝丘子。
三寶弟法獻,高祖初南叛,為蕭鸾右中郎将、直閣将軍。
從崔慧景至鄧城,為官軍所殺。
琰曾孫文骥,勇果有将領之才。
随豎眼征伐,累有軍功,自強一弩一将軍出為琅邪戍主。
朐山内附,徐州刺史盧昶遣文骥守朐山,樵米既竭,而昶軍不進。
文骥遂棄母妻,以城降蕭衍。
後大以南貨賂光州刺史羅衡,衡為渡其母妻。
李神,恆農人。
父洪之,秦益二州刺史。
神少有膽略,以氣尚為名。
早從征役,其從兄崇深所知賞。
累遷威遠将軍、新蔡太守,領建安戍主。
轉甯遠将軍、陳留太守,領狄丘戍主。
頻有軍功,封長樂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遷征虜将軍、骁騎将軍、直閣将軍。
蕭衍将趙祖悅率衆據硖石,神為别将,率揚州水軍受刺史李崇節度,與都督崔亮、行台仆射李平等攻硖石,克之。
進平北将軍、太中大夫。
孝昌中,行相州事。
尋正,加撫軍将軍,假鎮東将軍、大都督。
建義初,除衛将軍。
時葛榮充斥,民多逃散。
先是,州将元鑒反叛引賊,後都督源子邕、裴衍戰敗被害,朝野憂惶,人不自保。
而神志氣自若,撫勞兵民,小大用命。
既而葛榮盡銳攻之,久不能克。
會爾朱榮擒葛榮于鄴西,事平。
除車騎将軍,以功進爵為公,增邑八百,通前一千戶。
元颢入洛,莊帝北巡,以神為侍中,又除殿中尚書,仍行相州事。
車駕還宮,改封安康郡開國公,加封五百戶。
普泰元年,進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相州大中正。
永熙中薨。
天平元年,賜使持節、侍中、骠騎大将軍、司徒公、冀州刺史。
子士約,襲。
齊受禅,爵例降。
史臣曰:劉藻、傅永、豎眼文武器幹,知名于時。
豎眼加以撫邊導俗,風化尤美。
方之二子,固以優乎?抑又魏世之良牧。
李神據危城,當大難,其氣概亦足稱焉。
給銅印千餘,須有假職者,聽六品以下闆之。
豎眼既出梁州,衍冠軍将軍勾道侍、梁州刺史王太洪等十餘将所在拒塞,豎眼三日之中,轉戰二百餘裡,甲不去身,頻緻九捷。
土民統軍席廣度等處處邀擊,斬太洪及衍征虜将軍楊伏錫等首。
張齊引兵西退,遂奔葭萌。
蜀民聞豎眼複為刺史,人人喜悅,迎于路者日有百數。
豎眼至州,白水以東,民皆甯業。
先是,蕭衍信義将軍、都統白水諸軍事楊興起,征虜将軍李光宗襲據白水舊城。
豎眼遣虎威将軍強虬與一陰一平王楊太赤率衆千餘,夜渡白水,旦而交戰,大敗賊軍,斬興起首,克複舊城。
又遣統軍傅昙表等大破衍甯朔将軍王光昭于一陰一平。
張齊仍阻白水屯,寇葭萌。
豎眼分遣諸将水陸讨之。
齊遣其甯朔将軍費忻督步騎二千逆來拒戰,軍主陳洪起力戰破之,乘勝追奔,遂臨夾谷三栅。
統軍胡小虎四面攻之,三栅俱潰。
張齊親率骁勇二萬餘人與諸軍交戰,豎眼命諸統帥同時奮擊。
軍主許暢斬衍雄信将軍牟興祖,軍主孔領周射齊中足,于是大破賊軍,斬獲甚衆。
齊乃栅于虎頭山下,賊帥任令崇屯據西郡。
豎眼複遣讨之,令崇棄衆夜遁。
乃進讨齊,破其二栅,斬首萬餘,齊被重創,奔竄而退。
小劍、大劍賊亦捐城西走,益州平。
靈太後玺書慰勞,賜骅骝馬一匹、寶劍一口。
豎眼表求解州,不許,複轉安西将軍、岐州刺史,常侍如故。
仍轉梁州刺史,常侍、将軍如故。
梁州之人既得豎眼為牧,人鹹自賀。
而豎眼至州,遇患不堪綜理,其子敬紹險暴不仁,聚貨耽色,甚為民害,遠近怨望焉。
尋假鎮軍将軍、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諸軍事。
蕭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十軍,率衆三萬,入寇直城。
豎眼遣敬紹總衆赴之,倍道而進,至直城,而賊襲據直口。
敬紹以賊斷歸路,督兼統軍高徹、吳和等與賊決戰,大破之,擒斬三千餘人,休儒等走還魏興。
敬紹頗覽書傳,微有膽力,而奢一婬一倜傥,輕為殘害。
又見天下多事,一陰一懷異圖,欲杜絕四方,擅據南鄭。
令其妾兄唐崐侖扇攪于外,聚衆圍城,敬紹謀為内應。
賊圍既合,其事洩露,在城兵武執敬紹,白豎眼而殺之。
豎眼恥恚發疾,遂卒。
永安中,贈征東将軍、吏部尚書、齊州刺史。
出帝初,重贈散騎常侍、車騎将車、司徒三公、相州刺史,開國如故。
長子敬和,敬和弟敬仲,并好酒薄行,傾側勢家。
敬和,曆青州鎮遠府長史。
孝莊時,複為益州刺史,朝廷以其父有遺惠故也。
至州,聚斂無已,好酒嗜色,遠近失望。
仍為蕭衍将樊文熾攻圍,敬和以城降,送于江南。
後衍以齊獻武王威德日廣,令敬和還國,以申和通之意。
久之,除北徐州刺史,複以耽酒為土賊掩襲,棄城走。
征詣廷尉,遇恩免,遂廢棄,卒于家。
乾一愛一子三寶,與房法壽等同效疑 盤一陽一,賜爵貝丘子。
三寶弟法獻,高祖初南叛,為蕭鸾右中郎将、直閣将軍。
從崔慧景至鄧城,為官軍所殺。
琰曾孫文骥,勇果有将領之才。
随豎眼征伐,累有軍功,自強一弩一将軍出為琅邪戍主。
朐山内附,徐州刺史盧昶遣文骥守朐山,樵米既竭,而昶軍不進。
文骥遂棄母妻,以城降蕭衍。
後大以南貨賂光州刺史羅衡,衡為渡其母妻。
李神,恆農人。
父洪之,秦益二州刺史。
神少有膽略,以氣尚為名。
早從征役,其從兄崇深所知賞。
累遷威遠将軍、新蔡太守,領建安戍主。
轉甯遠将軍、陳留太守,領狄丘戍主。
頻有軍功,封長樂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遷征虜将軍、骁騎将軍、直閣将軍。
蕭衍将趙祖悅率衆據硖石,神為别将,率揚州水軍受刺史李崇節度,與都督崔亮、行台仆射李平等攻硖石,克之。
進平北将軍、太中大夫。
孝昌中,行相州事。
尋正,加撫軍将軍,假鎮東将軍、大都督。
建義初,除衛将軍。
時葛榮充斥,民多逃散。
先是,州将元鑒反叛引賊,後都督源子邕、裴衍戰敗被害,朝野憂惶,人不自保。
而神志氣自若,撫勞兵民,小大用命。
既而葛榮盡銳攻之,久不能克。
會爾朱榮擒葛榮于鄴西,事平。
除車騎将軍,以功進爵為公,增邑八百,通前一千戶。
元颢入洛,莊帝北巡,以神為侍中,又除殿中尚書,仍行相州事。
車駕還宮,改封安康郡開國公,加封五百戶。
普泰元年,進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相州大中正。
永熙中薨。
天平元年,賜使持節、侍中、骠騎大将軍、司徒公、冀州刺史。
子士約,襲。
齊受禅,爵例降。
史臣曰:劉藻、傅永、豎眼文武器幹,知名于時。
豎眼加以撫邊導俗,風化尤美。
方之二子,固以優乎?抑又魏世之良牧。
李神據危城,當大難,其氣概亦足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