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八 劉藻 傅永 傅豎眼 李神

關燈
攻車為城内所燒,靈慶懼軍法,詐雲傷重,令左右輿之還營,遂與壯士數十騎遁還。

    斌、玄谟命追之。

    左右谏曰:“靈慶兄弟并有雄才,兼其部曲多是壯勇,如彭超、戶生之徒,皆一當數十人,援不虛發,不可一逼一也。

    不如緩之。

    ”玄谟乃止。

    靈慶至家,遂與二弟匿于山澤之間,時靈慶從叔乾一愛一為斌法曹參軍。

    斌遣乾一愛一誘呼之,以腰刀為信,密令壯健者随之,而乾一愛一不知斌之欲圖靈慶也。

    既至靈慶間,對坐未久,斌所遣壯士執靈慶殺之。

    靈慶将死,與母崔訣,言:“法曹殺人,不可忘也。

    ” 靈根、靈越奔河北。

    靈越至京師,高宗見而奇之。

    靈越因說齊民慕化,青州可平,高宗大悅。

    拜靈越鎮遠将軍、青州刺史、貝丘子,鎮羊蘭城;靈根為臨齊副将,鎮明潛壘。

    靈越北入之後,母崔氏遇赦免。

    劉駿恐靈越在邊,擾動三齊,乃以靈越叔父琰為冀州治中,乾一愛一為樂陵太守。

    樂陵與羊蘭隔河相對,命琰遣其門生與靈越婢詐為夫婦投化以招之。

    靈越與母分離思積,遂與靈根相要南走。

    靈越與羊蘭奮兵相擊,乾一愛一遣船迎之,得免。

    靈根差期,不得俱渡,臨齊人覺知,剉斬殺之。

    乾一愛一出郡迎靈越,問靈根愆期之狀,而靈越殊不應答,但言不知而已。

    乾一愛一不以為惡,敕左右出匣中烏皮褲褶,令靈越代所常服。

    靈越言不須。

    乾一愛一雲:“汝豈可著體上衣服見垣公也?”時垣護之為刺史。

    靈越奮聲言:“垣公!垣公!著此當見南方國主,豈垣公也!”竟不肯著。

    及至丹一陽一,劉駿見而禮之,拜員外郎、兗州司馬,帶魯郡,而乾一愛一亦遷青、冀司馬,帶魏郡。

    後二人俱還建康。

    靈越意恆欲為兄複仇,而乾一愛一初不疑防,知乾一愛一嗜雞肉葵菜食,乃為作之,下以毒一藥,乾一愛一飯還而卒。

     後數年而靈越為太原太守,戍升城。

    後舉兵同劉駿子子勳,子勳以靈越為前軍将軍。

    子勳敗,靈越軍衆散亡,為劉彧将王廣之軍人所擒,厲聲曰:“我傅靈越也,汝得賊何不即殺!”廣之生送詣彧輔國府司馬劉勔。

    勔躬自一慰勞,诘其叛逆,對曰:“九州唱義,豈獨在我?”勔又問:“四方阻逆,無戰不擒,主上皆加以大恩,即其才用,卿何不早歸天阙,乃逃命草間乎?”靈越答曰:“薛公舉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專任智勇,委付子侄,緻敗之由,實在于此。

    然事之始末,備皆參預,人生歸于一死,實無面求活。

    ”勔壯其意,送詣建康。

    劉彧欲加原宥,靈越辭對如一,終不回改,乃殺之。

     豎眼,即靈越子也。

    沉毅壯烈,少有父風。

    入國,鎮南王肅見而異之,且奇其父節,傾心禮敬,表為參軍。

    從肅征伐,累有戰功,稍遷給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常為統軍,東西征伐。

    世宗時為建武将軍,讨揚州賊。

    破之,仍鎮于合肥,蕭衍民歸之者數千戶。

     後武興氐楊集義反叛,推其兄子紹先為主,攻圍關城。

    梁州刺史邢巒遣豎眼讨之。

    集義衆逆戰,頻破走之,乘勝追北,仍克武興。

    還洛,诏假節,行南兗州事。

    豎眼善于綏撫,南人多歸之。

     轉昭武将軍、益州刺史。

    以州初置,境一逼一巴獠,給羽林虎贲三百人,進号冠軍将軍。

    及高肇伐蜀,假豎眼征虜将軍、持節,領步兵三萬先讨北巴。

    蕭衍聞大軍西伐,遣其甯州刺史任太洪從一陰一平偷路入益州北境,欲擾動氐蜀,以絕運路。

    乘國諱班師,遂扇誘土民,奄破東洛、除口二戍,因此詐言南軍繼至,氐蜀信之,翕然從逆。

    太洪率氐蜀數千圍一逼一關城,豎眼遣甯朔将軍成興孫讨之。

    軍次白護,太洪遣其輔國将軍任碩北等率衆一千,邀險拒戰,在虎徑南山連置三營。

    興孫分遣諸統,随便掩擊,皆破之。

    太洪又遣軍主邊昭等率氐蜀三千,攻一逼一興孫栅,興孫力戰,為流矢所中,死。

    豎眼又遣統軍姜喜、季元度從東嵠潛入,回出西崗,邀賊之後,表裡合擊,大破之,斬邊昭及太洪前部王隆護首。

    于是太洪及關城五栅一時逃散。

     豎眼一性一既清素,不營産業,衣食之外,俸祿粟帛皆以飨賜夷首,赈恤士卒。

    撫蜀人以恩信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竊。

    有掠蜀民入境者,皆移送還本土。

    撿勒部下,守宰肅然。

    遠近雜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為魏民矣。

    是以蜀民請軍者旬月相繼,世宗甚嘉之。

    肅宗初,屢請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

    益州民追随戀泣者數百裡。

    至洛,拜征虜将軍、太中大夫。

    蕭衍遣将趙祖悅入屯硖石,以一逼一壽春。

    鎮南将軍崔亮讨之,以豎眼為持節、鎮南軍司。

     法僧既至,大失民和。

    蕭衍遣其信武将軍、衡州刺史張齊,因民心之怨,入寇晉壽,頻陷葭萌、小劍諸戍,進圍州城。

    朝廷以西南為憂,乃驿征豎眼于淮南。

    既至,以為右将軍、益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平西将軍、假安西将軍、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