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八 劉藻 傅永 傅豎眼 李神
關燈
小
中
大
銳。
四軍之兵,多賴之以免。
永至懸瓠,高祖俱鎖之。
聰、藻徙為邊民,永免官爵而已。
不經旬日,诏曰:“修期在後少有擒殺,可揚武将軍、汝一陰一鎮将,帶汝一陰一太守。
” 景明初,裴叔業将以壽春歸國,密通于永,永具表聞。
及将迎納,诏永為統軍,與楊大眼、奚康生等諸軍俱入壽春。
同日而永在後,故康生、大眼二人并賞列土,永唯清河男。
蕭寶卷将陳伯之侵一逼一壽春,沿淮為寇。
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為憂。
诏遣永為統軍,領汝一陰一之兵三千人先援之。
永總勒士卒,水陸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之甚固。
永去二十餘裡,牽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超淮,下船便渡。
适上南岸,賊軍亦及。
會時已夜,永乃潛進,曉達壽春城下。
勰、衍聞外有軍,共上門樓觀望,然不意永至。
永免胄,乃信之,遂引永上。
勰謂永曰:“北望以久,恐洛一陽一難複可見。
不意卿能至也。
”勰令永引軍入城。
永曰:“執兵被甲,固敵是求,若如教旨,便共殿下同被圍守,豈是救援之意?”遂孤軍城外,與勰并勢以擊伯之,頻有克捷。
中山王英之征義一陽一,永為甯朔将軍、統軍、當長圍遏其南門。
蕭衍将馬仙卑連營稍進,規解城圍。
永謂英曰:“兇豎豕突,意在決戰。
雅山形要,宜早據之。
”英沉吟未決,永曰:“機者如神,難遇易失,今日不往,明朝必為賊有,雖悔無及。
”英乃分兵,通夜築城于山上,遣統軍張懷等列陳于山下以防之。
至曉,仙琕果至,懷等戰敗,築城者悉皆奔退,仙琕乘勝直趨長圍,義一陽一城人複出挑戰。
永乃分兵付長史賈思祖,令守營壘,自将馬步千人南逆仙琕。
擐甲揮戈,單騎先入,唯有軍主蔡三虎副之,餘人無有及者。
突陳橫過,賊射永洞其左股,永拔箭複入,遂大破之,斬仙琕子。
仙琕燒營席卷而遁。
英于陳謂永曰:“公傷矣,且還營。
”永曰:“昔漢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雖微,國家一帥,奈何使虜有傷将之名!”遂與諸軍追之,極夜而返,時年七十餘矣。
三軍莫不壯之。
義一陽一既平,英使司馬陸希道為露闆,意謂不可,令永改之。
永亦不增文彩,直與之改陳列軍儀,處置形要而已。
而英深賞之,歎曰:“觀此經算,雖有金城湯池亦不能守矣。
”還京複封,永先有男爵,至是以品不累加,賜帛二千匹。
除太中大夫,行秦梁二州事,代邢巒鎮漢中。
後還京師,于路除恆農太守,非心所樂。
時英東征鐘離,連表請永,求以為将,朝廷不聽。
永每言曰:“文淵、充國竟何人哉!吾獨白首見拘此郡。
”深用扼腕。
然于治民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
未幾,解郡,還為太中大夫,行南青州事,遷左将軍、南兗州刺史。
猶能馳射,盤馬奮槊。
時年逾八十,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
還京,拜平東将軍、光祿大夫。
熙平元年卒,年八十三。
贈安東将軍、齊州刺史。
永嘗登北邙,于平坦處奮槊躍馬,盤旋瞻望,有終焉之志。
遠慕杜預,近好李沖、王肅,欲葬附其墓,遂買左右地數頃,遺敕子叔偉曰:“此吾之永宅也。
”永妻賈氏留于本鄉,永至代都,娶妾馮氏,生叔偉及數女。
賈後歸平城,無男,唯一女。
馮恃子事賈無禮,叔偉亦奉賈不順,賈常忿之。
馮先永亡,及永之卒,叔偉稱父命欲葬北邙。
賈疑叔偉将以馮合葬,賈遂求歸葬永于所封貝丘縣。
事經司徒,司徒胡國珍本與永同經征役,感其所慕,許叔偉葬焉。
賈乃邀訴靈太後,靈太後遂從賈意。
事經朝堂,國珍理不能得,乃葬于東清河。
又永昔營宅兆,葬父母于舊鄉,賈于此強徙之,與永同處,永宗親不能抑。
葬已數十年矣,棺為桑棗根所繞束,去地尺餘,甚為周固,以斧斬斫,出之于坎,時人鹹怪。
未三年而叔偉亡。
叔偉,九歲為州主簿。
及長,膂力過人,彎弓三百斤,左右馳射,又能立馬上與人角騁。
見者以為得永之武而不得永文也。
正光中,叔偉子豐生襲封。
傅豎眼,本清河人。
七世祖伷。
伷子遘,石虎太常。
祖父融南徙渡河,家于磐一陽一,為鄉闾所重。
一性一豪爽。
有三子,靈慶、靈根、靈越,并有才力。
融以此自負,謂足為一時之雄。
嘗謂人曰:“吾昨夜夢有一駿馬,無堪乘者,人曰:‘何由得人乘之?’有一人對曰:‘唯有傅靈慶堪乘此馬。
’又有弓一張,亦無人堪引,人曰:‘唯有傅靈根可以彎此弓。
’又有數紙文書,人皆讀不能解,人曰:‘唯傅靈越可解此文。
’融意謂其三子文武才幹,堪以駕馭當世。
常密謂鄉人曰:“汝聞之不?鬲蟲之子有三靈,此圖谶之文也。
”好事者然之,故豪勇之士多相歸附。
劉駿将蕭斌、王玄谟寇碻磝,時融始死,玄谟強引靈慶為軍主。
将攻城,
四軍之兵,多賴之以免。
永至懸瓠,高祖俱鎖之。
聰、藻徙為邊民,永免官爵而已。
不經旬日,诏曰:“修期在後少有擒殺,可揚武将軍、汝一陰一鎮将,帶汝一陰一太守。
” 景明初,裴叔業将以壽春歸國,密通于永,永具表聞。
及将迎納,诏永為統軍,與楊大眼、奚康生等諸軍俱入壽春。
同日而永在後,故康生、大眼二人并賞列土,永唯清河男。
蕭寶卷将陳伯之侵一逼一壽春,沿淮為寇。
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為憂。
诏遣永為統軍,領汝一陰一之兵三千人先援之。
永總勒士卒,水陸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之甚固。
永去二十餘裡,牽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超淮,下船便渡。
适上南岸,賊軍亦及。
會時已夜,永乃潛進,曉達壽春城下。
勰、衍聞外有軍,共上門樓觀望,然不意永至。
永免胄,乃信之,遂引永上。
勰謂永曰:“北望以久,恐洛一陽一難複可見。
不意卿能至也。
”勰令永引軍入城。
永曰:“執兵被甲,固敵是求,若如教旨,便共殿下同被圍守,豈是救援之意?”遂孤軍城外,與勰并勢以擊伯之,頻有克捷。
中山王英之征義一陽一,永為甯朔将軍、統軍、當長圍遏其南門。
蕭衍将馬仙卑連營稍進,規解城圍。
永謂英曰:“兇豎豕突,意在決戰。
雅山形要,宜早據之。
”英沉吟未決,永曰:“機者如神,難遇易失,今日不往,明朝必為賊有,雖悔無及。
”英乃分兵,通夜築城于山上,遣統軍張懷等列陳于山下以防之。
至曉,仙琕果至,懷等戰敗,築城者悉皆奔退,仙琕乘勝直趨長圍,義一陽一城人複出挑戰。
永乃分兵付長史賈思祖,令守營壘,自将馬步千人南逆仙琕。
擐甲揮戈,單騎先入,唯有軍主蔡三虎副之,餘人無有及者。
突陳橫過,賊射永洞其左股,永拔箭複入,遂大破之,斬仙琕子。
仙琕燒營席卷而遁。
英于陳謂永曰:“公傷矣,且還營。
”永曰:“昔漢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雖微,國家一帥,奈何使虜有傷将之名!”遂與諸軍追之,極夜而返,時年七十餘矣。
三軍莫不壯之。
義一陽一既平,英使司馬陸希道為露闆,意謂不可,令永改之。
永亦不增文彩,直與之改陳列軍儀,處置形要而已。
而英深賞之,歎曰:“觀此經算,雖有金城湯池亦不能守矣。
”還京複封,永先有男爵,至是以品不累加,賜帛二千匹。
除太中大夫,行秦梁二州事,代邢巒鎮漢中。
後還京師,于路除恆農太守,非心所樂。
時英東征鐘離,連表請永,求以為将,朝廷不聽。
永每言曰:“文淵、充國竟何人哉!吾獨白首見拘此郡。
”深用扼腕。
然于治民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
未幾,解郡,還為太中大夫,行南青州事,遷左将軍、南兗州刺史。
猶能馳射,盤馬奮槊。
時年逾八十,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
還京,拜平東将軍、光祿大夫。
熙平元年卒,年八十三。
贈安東将軍、齊州刺史。
永嘗登北邙,于平坦處奮槊躍馬,盤旋瞻望,有終焉之志。
遠慕杜預,近好李沖、王肅,欲葬附其墓,遂買左右地數頃,遺敕子叔偉曰:“此吾之永宅也。
”永妻賈氏留于本鄉,永至代都,娶妾馮氏,生叔偉及數女。
賈後歸平城,無男,唯一女。
馮恃子事賈無禮,叔偉亦奉賈不順,賈常忿之。
馮先永亡,及永之卒,叔偉稱父命欲葬北邙。
賈疑叔偉将以馮合葬,賈遂求歸葬永于所封貝丘縣。
事經司徒,司徒胡國珍本與永同經征役,感其所慕,許叔偉葬焉。
賈乃邀訴靈太後,靈太後遂從賈意。
事經朝堂,國珍理不能得,乃葬于東清河。
又永昔營宅兆,葬父母于舊鄉,賈于此強徙之,與永同處,永宗親不能抑。
葬已數十年矣,棺為桑棗根所繞束,去地尺餘,甚為周固,以斧斬斫,出之于坎,時人鹹怪。
未三年而叔偉亡。
叔偉,九歲為州主簿。
及長,膂力過人,彎弓三百斤,左右馳射,又能立馬上與人角騁。
見者以為得永之武而不得永文也。
正光中,叔偉子豐生襲封。
傅豎眼,本清河人。
七世祖伷。
伷子遘,石虎太常。
祖父融南徙渡河,家于磐一陽一,為鄉闾所重。
一性一豪爽。
有三子,靈慶、靈根、靈越,并有才力。
融以此自負,謂足為一時之雄。
嘗謂人曰:“吾昨夜夢有一駿馬,無堪乘者,人曰:‘何由得人乘之?’有一人對曰:‘唯有傅靈慶堪乘此馬。
’又有弓一張,亦無人堪引,人曰:‘唯有傅靈根可以彎此弓。
’又有數紙文書,人皆讀不能解,人曰:‘唯傅靈越可解此文。
’融意謂其三子文武才幹,堪以駕馭當世。
常密謂鄉人曰:“汝聞之不?鬲蟲之子有三靈,此圖谶之文也。
”好事者然之,故豪勇之士多相歸附。
劉駿将蕭斌、王玄谟寇碻磝,時融始死,玄谟強引靈慶為軍主。
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