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

關燈
,忝荷邊任,猥垂訪逮安置蠕蠕主阿那瑰、婆羅門等處所遠近利害之宜。

    竊惟匈奴為患,其來久矣,雖隆周、盛漢莫能障服。

    衰弱則降,富強則叛。

    是以方叔、召虎不遑自息,衛青、去病勤亦勞止。

    或修文德以來之,或興幹戈以伐之,而一得一失,利害相侔。

    故呼韓來朝,左賢入侍,史籍謂之盛事,千載以為美談,到于皇代勃興,威馭四海,爰在北京,仍梗疆場。

    自蔔惟洛食,定鼎伊瀍,高車、蠕蠕疊相吞噬。

    始則蠕蠕衰微,高車強盛,蠕蠕則自救一靡一暇,高車則僻遠西北。

    及蠕蠕複振,反破高車,王喪民離,不絕如線。

    而高車今能終雪其恥,複摧蠕蠕者,正由種類繁多,不可頓滅故也。

    然鬥此兩敵,即卞莊之算,得使境上無塵數十年中者,抑此之由也。

     今蠕蠕為高車所讨滅,外憑大國之威靈,兩主投身,一期而至,百姓歸誠,萬裡相屬。

    進希朝廷哀矜,克複宗社;退望庇身有道,保其妻兒。

    雖乃遠夷荒桀,不識信順,終無純固之節,必有孤負之心。

    然興亡繼絕,列聖同規;撫降恤附,綿經共軌。

    若棄而不受,則虧我大德;若納而禮待,則損我資儲。

    來者既多,全徙内地,非直其情不願,迎送艱難。

    然夷不亂華,殷鑒無遠,覆車在于劉石,毀轍固不可尋。

    且蠕蠕尚存,則高車猶有内顧之憂,未暇窺窬上國。

    若蠕蠕全滅,則高車跋扈之計,豈易可知?今蠕蠕雖主奔于上,民散于下,而餘一黨一實繁,部落猶衆,處處棋布,以望今主耳。

    高車亦未能一時并兼,盡令率附。

     又高車士馬雖衆,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盜為資,陵奪為業。

    河西捍禦強敵,唯涼州、敦煌而已。

    涼州土廣民希,糧仗素阙,敦煌、酒泉空虛尤甚,若蠕蠕無複豎一立,令高車獨擅北垂,則西顧之憂,匪旦伊夕。

    愚謂蠕蠕二主,皆宜存之,居阿那瑰于東偏,處婆羅門于西裔,分其降民,各有攸屬。

    那瑰住所,非所經見,其中事勢,不敢辄陳。

    其婆羅門請修西海故城以安處之。

    西海郡本屬涼州,今在酒泉直抵、張掖西北千二百裡,去高車所住金山一千餘裡,正是北虜往來之沖要,漢家行軍之舊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

    非但今處婆羅門,于事為便,即可永為重戍,鎮防西北。

    宜遣一良将,加以配衣疑 ,仍令監護婆羅門。

    凡諸州鎮應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戍。

    雖外為置蠕蠕之舉,内實防高車之策。

    一二年後,足食足兵,斯固安邊保塞之長計也。

    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餘燼歸心,收離聚散,複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渡流沙,即是我之外蕃,高車勍敵。

    西北之虞,可無過慮。

    如其一奸一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過為逋逃之寇,于我何損。

    今不早圖,戎心一啟,脫先據西海,奪我險要,則酒泉、張掖自然孤危,長河以西終非國有。

    不圖厥始,而憂其終,噬臍之恨,悔将何及? 愚見如允,乞遣大使往涼州、敦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親閱亭障遠近之宜,商量士馬,校練糧仗,部分見定,處置得所。

    入春,西海之間即令播種,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複勞轉輸之功也。

    且西海北垂,即是大碛,野獸所聚,千百為群,正是蠕蠕射獵之處。

    殖田以自供,籍獸以自給,彼此相資,足以自固。

    今之豫度,微似小損,歲終大計,其利實多。

    高車豺狼之心,何可專信?假令稱臣緻款,正可外加優納,而複内備彌深,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者也。

    管窺所陳,懼多孟一浪一。

     時朝議是之。

     還,拜吏部郎中,加平南将軍、光祿大夫。

    以本将軍出為齊州刺史,無多政績。

    孝昌中,除安南将軍、中書令,領給事黃門侍郎,與徐纥俱在門下,并掌文翰。

    翻既才學名重,又善附會,亦為靈太後所信待。

    是時蠻賊充斥,六軍将親讨之,翻乃上表谏止。

    後蕭寶夤大敗于關西,翻上表請為西軍死亡将士舉哀,存而還者并加赈赉。

    後拜度支尚書,尋轉都官。

    翻表曰:“臣往忝門下,翼侍帳幄。

    同時流輩皆以出離左右,蒙數階之陟。

    唯臣奉辭,非但直去黃門,今為尚書後,更在中書令下。

    于臣庸朽,誠為叨濫;準之倫匹,或有未盡。

    竊惟安南之與金紫,雖是異品之隔,實有半階之校;加以尚書清要,位遇通顯,準秩論資,似加少進。

    語望比官,人不願易。

    臣自揆自顧,力極求此,伏願天地成造,有始有終,矜臣疲病,乞臣骸鼻,願以安南、尚書換一金紫。

    ”時天下多事,翻雖外請閑秩,而内有求進之心,識者怪之。

    于是,加撫軍将軍。

     肅宗、靈太後曾燕于華林園,舉觞謂群臣曰:“袁尚書,朕之杜預。

    欲以此杯敬屬元凱,今為盡之。

    ”侍座者莫不羨仰。

    翻名位俱重,當時賢達鹹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懼其淩己,論者鄙之。

    建義初,遇害于河一陰一,年五十三。

    所著文筆百餘篇,行于世。

    贈使持節、侍中、車騎将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嫡子寶首,武定中,司徒記室參軍。

     寶首兄叔德,武定末,太子中舍人。

     翻弟躍,語在《文苑傳》。

     躍弟飏,本州治中、别駕,豫州冠軍府司馬而卒。

     飏弟升,太學博士、司徒記室、尚書儀曹郎中、正員郎、通直常侍。

    飏死後,升通其妻。

    翻慚恚,為之發病,升終不止,時人鄙穢之。

    亦于河一陰一見害。

    贈左将軍、齊州刺史。

     史臣曰:崔休立身有本,當官著聞,朝之良也。

    裴俊器業位望,有可稱乎?袁翻文高價重,其當時之才秀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