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
關燈
小
中
大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禦史中丞逞之玄孫也。
祖靈和,仕劉義隆為員外散騎侍郎。
父宗伯,世宗初,追贈清河太守。
休少孤貧,矯然自立。
舉秀才,入京師,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
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娉休姊,贍以貨财,由是少振。
高祖納休妹為嫔,以為尚書主客郎。
轉通直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
休好學,涉曆書史,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崇尚先達,一愛一接後來,常參高祖侍席,禮遇次于宋、郭之輩。
高祖南伐,以北海王為尚書仆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
高祖诏休曰:“北海年少,未閑政績,百揆之務,便以相委。
”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
後從駕南行。
及車駕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诏在侍筵,觀者榮之。
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于是除之。
一性一嚴明,雅長治體。
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廣布耳目,所在一奸一盜,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盜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
時大儒張吾貴有盛名于山東,四方學士鹹相宗慕,弟子自遠而至者恆千餘人。
生徒既衆,所在多不見容。
休乃為設俎豆,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
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
休一愛一才好士,多所拔擢。
廣平王懷數引談宴,世宗責其與諸王交遊,免官。
後除龍骧将軍、洛州刺史。
在州數年,以母老辭州,許之。
尋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長史。
休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幕府多事,辭訟盈幾,剖判若流,殊無疑滞,加之公平清潔,甚得時談。
複除吏部郎中,加征虜将軍、冀州大中正。
遷光祿大夫,行河南尹。
肅宗初,即真,加平東将軍。
尋除平北将軍、幽州刺史,進号安北将軍。
遷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青州九郡民單扌剽、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訟休德政,靈太後善之。
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一愛一民,甚著聲績,二州懷其德澤,百姓追思之。
征為安南将軍、度支尚書,尋進号撫軍将軍、七兵尚書,又轉殿中尚書。
休久在台閣,明習典禮,每朝廷疑議,鹹取正焉。
諸公鹹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不能異也。
”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
赗帛五百匹,贈車騎将軍、尚書仆射、冀州刺史,谥文貞侯。
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
及為尚書,子仲文納丞相雍第二女,女妻領軍元義長庶子秘書郎稚舒。
挾恃二家,志氣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
尚書令李崇、左仆射蕭寶夤、右仆射元欽,皆以雍、義之故,每憚下之。
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不欲,乃違其母情,以妻義子,議者非之。
休有九子。
長子悛,字長儒。
武定中,七兵尚書、武城縣開國公。
悛弟仲文,散騎常侍。
仲文弟叔仁,一性一輕俠,重衿期。
曆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司馬、散騎常侍,出為骠騎将軍、颍州刺史。
以貪一污為禦史所劾。
興和中,賜死于宅。
臨刑,賦詩與諸弟訣别而不及其兄,以其不甚營救故也。
叔仁弟叔義,孝莊時為尚書庫部郎。
坐兄悛鑄錢事發,合家逃逸。
數日,叔義遂見執獲。
時城一陽一王徽為司州牧,臨淮王彧以非其身罪,驟為緻言,徽不從,乃殺之。
叔義弟子侃,以竊級為中書郎,為尚書左丞和子嶽彈糾,失官。
後兼通直常侍,使于蕭衍,還,路病卒。
子侃弟子聿,武定末,東莞太守。
卒。
子聿弟子約,開府祭酒。
休弟夤,字敬禮。
太子舍人,早卒。
贈樂安太守。
妻,安樂王長樂女晉甯主也,貞烈有德行。
子長謙,好學修立,少有令名。
仕曆給事中,仍還鄉裡。
久之,刺史尉景取為開府谘議參軍事。
晚頗以酒為損。
天平中,被征兼主客郎,接蕭衍使張臯等。
後兼散騎常侍,使蕭衍。
還,卒于宿豫,時人歎惜之。
以死王事,贈骠騎将軍、南青州刺史。
裴延俊,字平子,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八世孫。
曾祖天明,谘議參軍、并州别駕。
祖雙虎,河東太守。
卒,贈平遠将軍、雍州刺史,谥曰順。
父崧,州主簿,行平一陽一郡事。
以平蜀賊丁蟲功,贈東雍州刺史。
延俊少偏孤,事後母以孝聞。
涉獵墳史,頗有才筆。
舉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
遷尚書儀曹郎,轉殿中郎、太子洗馬,又領本邑中正及太子友。
太子恂廢,以宮官例免。
頃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
世宗初,為散騎侍郎,尋除雍州平西府長史,加建威将軍,入為中書侍郎。
時世宗專心釋典,不事墳籍。
延俊上疏谏曰:“臣聞有堯文思,欽明稽古;妫舜體道,慎典作聖。
漢光神叡,軍中讀書;魏武英規,馬上玩籍。
先帝天縱多能,克文克武,營遷謀伐,手不釋卷。
良以經史義深,補益處廣,雖則劬勞,不可暫辍。
斯乃前王之美實,後王之水鏡,善足以遵,惡足以誡也。
陛下道悟自深,淵鑒獨得;升法座于宸闱,釋覺善于日宇;凡在聽矚,塵蔽俱開。
然《五經》治世之模,六籍軌俗之本。
蓋以訓物有漸,應時匪妙,必須先粗後一精一,乘近即遠。
伏願經書互覽,孔釋兼存,則内外俱周,真俗斯暢。
” 後除司州别駕,加鎮遠将軍。
及诏立明堂,群官博議,延俊獨著一堂之論。
太傅、清河王怿時典衆議,讀而笑曰:“子故欲遠符仆射也。
”兼太子中庶子,尋即正,别駕如故,加冠軍将軍。
肅宗初,遷散騎常侍,監起居注,加前将軍,又
祖靈和,仕劉義隆為員外散騎侍郎。
父宗伯,世宗初,追贈清河太守。
休少孤貧,矯然自立。
舉秀才,入京師,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
高祖納休妹為嫔,以為尚書主客郎。
轉通直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
休好學,涉曆書史,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崇尚先達,一愛一接後來,常參高祖侍席,禮遇次于宋、郭之輩。
高祖南伐,以北海王為尚書仆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
高祖诏休曰:“北海年少,未閑政績,百揆之務,便以相委。
”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
後從駕南行。
及車駕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诏在侍筵,觀者榮之。
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于是除之。
一性一嚴明,雅長治體。
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廣布耳目,所在一奸一盜,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盜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
時大儒張吾貴有盛名于山東,四方學士鹹相宗慕,弟子自遠而至者恆千餘人。
生徒既衆,所在多不見容。
休乃為設俎豆,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
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
休一愛一才好士,多所拔擢。
廣平王懷數引談宴,世宗責其與諸王交遊,免官。
後除龍骧将軍、洛州刺史。
在州數年,以母老辭州,許之。
尋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長史。
休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幕府多事,辭訟盈幾,剖判若流,殊無疑滞,加之公平清潔,甚得時談。
複除吏部郎中,加征虜将軍、冀州大中正。
遷光祿大夫,行河南尹。
肅宗初,即真,加平東将軍。
尋除平北将軍、幽州刺史,進号安北将軍。
遷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青州九郡民單扌剽、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訟休德政,靈太後善之。
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一愛一民,甚著聲績,二州懷其德澤,百姓追思之。
征為安南将軍、度支尚書,尋進号撫軍将軍、七兵尚書,又轉殿中尚書。
休久在台閣,明習典禮,每朝廷疑議,鹹取正焉。
諸公鹹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不能異也。
”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
赗帛五百匹,贈車騎将軍、尚書仆射、冀州刺史,谥文貞侯。
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
及為尚書,子仲文納丞相雍第二女,女妻領軍元義長庶子秘書郎稚舒。
挾恃二家,志氣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
尚書令李崇、左仆射蕭寶夤、右仆射元欽,皆以雍、義之故,每憚下之。
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不欲,乃違其母情,以妻義子,議者非之。
休有九子。
長子悛,字長儒。
武定中,七兵尚書、武城縣開國公。
悛弟仲文,散騎常侍。
仲文弟叔仁,一性一輕俠,重衿期。
曆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司馬、散騎常侍,出為骠騎将軍、颍州刺史。
以貪一污為禦史所劾。
興和中,賜死于宅。
臨刑,賦詩與諸弟訣别而不及其兄,以其不甚營救故也。
叔仁弟叔義,孝莊時為尚書庫部郎。
坐兄悛鑄錢事發,合家逃逸。
數日,叔義遂見執獲。
時城一陽一王徽為司州牧,臨淮王彧以非其身罪,驟為緻言,徽不從,乃殺之。
叔義弟子侃,以竊級為中書郎,為尚書左丞和子嶽彈糾,失官。
後兼通直常侍,使于蕭衍,還,路病卒。
子侃弟子聿,武定末,東莞太守。
卒。
子聿弟子約,開府祭酒。
休弟夤,字敬禮。
太子舍人,早卒。
贈樂安太守。
妻,安樂王長樂女晉甯主也,貞烈有德行。
子長謙,好學修立,少有令名。
仕曆給事中,仍還鄉裡。
久之,刺史尉景取為開府谘議參軍事。
晚頗以酒為損。
天平中,被征兼主客郎,接蕭衍使張臯等。
後兼散騎常侍,使蕭衍。
還,卒于宿豫,時人歎惜之。
以死王事,贈骠騎将軍、南青州刺史。
裴延俊,字平子,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八世孫。
曾祖天明,谘議參軍、并州别駕。
祖雙虎,河東太守。
卒,贈平遠将軍、雍州刺史,谥曰順。
父崧,州主簿,行平一陽一郡事。
以平蜀賊丁蟲功,贈東雍州刺史。
延俊少偏孤,事後母以孝聞。
涉獵墳史,頗有才筆。
舉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
遷尚書儀曹郎,轉殿中郎、太子洗馬,又領本邑中正及太子友。
太子恂廢,以宮官例免。
頃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
世宗初,為散騎侍郎,尋除雍州平西府長史,加建威将軍,入為中書侍郎。
時世宗專心釋典,不事墳籍。
延俊上疏谏曰:“臣聞有堯文思,欽明稽古;妫舜體道,慎典作聖。
漢光神叡,軍中讀書;魏武英規,馬上玩籍。
先帝天縱多能,克文克武,營遷謀伐,手不釋卷。
良以經史義深,補益處廣,雖則劬勞,不可暫辍。
斯乃前王之美實,後王之水鏡,善足以遵,惡足以誡也。
陛下道悟自深,淵鑒獨得;升法座于宸闱,釋覺善于日宇;凡在聽矚,塵蔽俱開。
然《五經》治世之模,六籍軌俗之本。
蓋以訓物有漸,應時匪妙,必須先粗後一精一,乘近即遠。
伏願經書互覽,孔釋兼存,則内外俱周,真俗斯暢。
” 後除司州别駕,加鎮遠将軍。
及诏立明堂,群官博議,延俊獨著一堂之論。
太傅、清河王怿時典衆議,讀而笑曰:“子故欲遠符仆射也。
”兼太子中庶子,尋即正,别駕如故,加冠軍将軍。
肅宗初,遷散騎常侍,監起居注,加前将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