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聰
關燈
小
中
大
時美惡,所以為将來勸戒;身雖死,使名常存也。
凡薨亡者,屬所即言大鴻胪,移本郡大中正,條其行迹功過,承中正移言公府,下太常部博士評議,為谥列上。
谥不應法者,博士坐如選舉不以實論。
若行狀失實,中正坐如博士。
自古帝王莫不殷勤重慎,以為褒貶之實也。
今之行狀,皆出自其家,任其臣子自言君父之行,無複相是非之事。
臣子之欲光揚君父,但苦迹之不高、行之不美,是以極辭肆意,無複限量。
觀其狀也,則周孔聯镳,伊顔接衽;論其谥也,雖窮文盡武,罔或加焉。
然今之博士與古不同,唯知依其行狀,又先問其家人之意,臣子所求,便為議上,都不複斟酌與奪,商量是非。
緻号谥之加,與泛階莫異,專以極美為稱,無複貶降之名,禮官之失,一至于此!案甄司徒行狀,至德與聖人齊蹤,鴻名共大賢比迹,‘文穆’之谥,何足加焉?但比來贈谥,于例普重,如甄琛之流,無不複谥。
謂宜依谥法‘慈惠一愛一民曰孝’,宜谥曰孝穆公。
自今已後,明勒太常、司徒有行狀如此,言辭流宕,無複節限者,悉請裁量,不聽為受。
必準人立谥,不得甚加優越。
複仍踵前來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從之。
琛祖載,肅宗親送,降車就輿,吊服哭之,遣舍人慰其諸子。
琛一性一輕簡,好嘲谑,故少風望。
然明解有幹具,在官清白。
自高祖、世宗鹹相知待,肅宗以師傅之義而加禮焉。
所著文章,鄙碎無大體,時有理詣,《磔四聲》、《姓族廢興》、《會通缁素三論》及《家誨》二十篇,《笃學文》一卷,頗行于世。
琛長子侃,字道正。
郡功曹,釋褐秘書郎。
一性一險薄,多與盜劫交通。
随琛在京,以酒色夜宿洛水亭舍,毆擊主人,為司州所劾,淹在州獄,琛大以慚慨。
廣平王懷為牧,與琛先不協,欲具案窮推。
琛托左右以聞,世宗遣白衣吳仲安敕懷寬放,懷固執治之。
久乃特旨出之。
侃自此沉廢,卒于家。
侃弟楷,字德方。
粗有文學,頗習吏事。
太平中,上《高祖頌》十二篇,文多不載,優诏報之。
琛啟除秘書郎。
世宗崩未葬,楷與河南尹丞張普惠等飲戲,免官。
任城王澄為司徒,引為功曹參軍。
稍遷尚書儀曹郎,有當官之稱。
肅宗末,定州刺史、廣一陽一王淵被征還朝。
時楷丁憂在鄉,淵臨發,召楷兼長史,委以州任。
尋值鮮于修禮、一毛一普賢等率北鎮流民反于州西北之左人城,屠村掠野,引向州城。
州城之内,先有燕恆雲三州避難之戶,皆依傍市鄽,草廬攢住。
修禮等聲雲欲收此輩,共為舉動。
既外寇将一逼一,恐有内應,楷見人情不安,慮有變起,乃收州人中粗豪者皆殺之,以威外賊,固城民之心。
及刺史元冏、大都督楊津等至,楷乃還家。
後修禮等忿楷屠害北人,遂掘其父墓,載棺巡城,示相報複。
孝莊時,征為中書侍郎。
爾朱榮之死,帝以其堪率鄉義,除試守常山太守,賜絹二百匹。
出帝初,除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齊文襄王取為儀同府谘議參軍。
天平四年卒,年四十六。
贈骠騎将軍、秘書監、滄州刺史。
楷弟寬,字仁規。
自員外散騎侍郎、本州别駕,稍遷太尉從事中郎、治書侍禦史。
武定初,謝病還鄉,卒于家。
僧林,終于鄉裡。
琛從父弟密,字叔雍。
清謹少嗜欲,頗涉書史。
太和中,奉朝請。
密疾世俗貪競,乾沒榮一寵一,曾作《風賦》以見意。
後參中山王英軍事。
英鐘離敗退,鄉人蘇良沒于賊手,密盡私财以贖之。
良既歸,傾資報密,密一皆不受,謂良曰:“濟君之日,本不求貨,豈相贖之意也?” 曆太尉铠曹,遷國子博士。
肅宗末,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将軍。
時賊帥葛榮侵擾河北,裴衍、源子邕敗沒,人情不安,诏密為相州行台,援守鄴城。
莊帝以密全鄴之勳,賞安市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遷平東将軍、光祿大夫,領廷尉少卿,尋轉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孝靜初,車騎将軍、廷尉卿,在官有平直之譽。
出為北徐州刺史,将軍如故。
興和四年卒。
贈骠騎将軍、儀同三司、瀛州刺史,谥曰靖。
長子儉,字元恭。
官至前将軍、太中大夫。
卒。
儉弟頤,有才學,亦早卒。
琛同郡張纂,字伯業。
祖珍,字文表,慕容寶度支尚書。
太祖平中山,入國。
世祖時,拜中書侍郎。
真君元年,關右慰勞大使。
二年,拜使持節、鎮西将軍、涼州刺史。
卒,贈征東将軍、燕州刺史,谥曰穆。
纂頗涉經史,雅有氣尚,交結勝流。
太和中,釋褐奉朝請,稍遷伏波将軍、任城王澄鎮北府騎兵參軍,帶魏昌縣令,吏民安之。
後為北中府司馬,久之,除樂陵太守。
在郡多所受納,聞禦史至,棄郡逃走,于是除名,乃卒。
天平初,贈使持節、都督冀定二州諸軍事、骠騎将軍、定州刺史。
纂叔感,字崇仁。
有器業,不應州郡之命。
子宣軌,少孤,事母以孝聞。
曆郡功曹、州主簿。
延昌中,釋褐奉朝請、冀州征東府長流參軍,轉相州中軍府錄事參軍、定州别駕。
後除鎮遠将軍、員外散騎常侍,出為相州撫軍府司馬。
宣軌一性一通率,
凡薨亡者,屬所即言大鴻胪,移本郡大中正,條其行迹功過,承中正移言公府,下太常部博士評議,為谥列上。
谥不應法者,博士坐如選舉不以實論。
若行狀失實,中正坐如博士。
自古帝王莫不殷勤重慎,以為褒貶之實也。
今之行狀,皆出自其家,任其臣子自言君父之行,無複相是非之事。
臣子之欲光揚君父,但苦迹之不高、行之不美,是以極辭肆意,無複限量。
觀其狀也,則周孔聯镳,伊顔接衽;論其谥也,雖窮文盡武,罔或加焉。
然今之博士與古不同,唯知依其行狀,又先問其家人之意,臣子所求,便為議上,都不複斟酌與奪,商量是非。
緻号谥之加,與泛階莫異,專以極美為稱,無複貶降之名,禮官之失,一至于此!案甄司徒行狀,至德與聖人齊蹤,鴻名共大賢比迹,‘文穆’之谥,何足加焉?但比來贈谥,于例普重,如甄琛之流,無不複谥。
謂宜依谥法‘慈惠一愛一民曰孝’,宜谥曰孝穆公。
自今已後,明勒太常、司徒有行狀如此,言辭流宕,無複節限者,悉請裁量,不聽為受。
必準人立谥,不得甚加優越。
複仍踵前來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從之。
琛祖載,肅宗親送,降車就輿,吊服哭之,遣舍人慰其諸子。
琛一性一輕簡,好嘲谑,故少風望。
然明解有幹具,在官清白。
自高祖、世宗鹹相知待,肅宗以師傅之義而加禮焉。
所著文章,鄙碎無大體,時有理詣,《磔四聲》、《姓族廢興》、《會通缁素三論》及《家誨》二十篇,《笃學文》一卷,頗行于世。
琛長子侃,字道正。
郡功曹,釋褐秘書郎。
一性一險薄,多與盜劫交通。
随琛在京,以酒色夜宿洛水亭舍,毆擊主人,為司州所劾,淹在州獄,琛大以慚慨。
廣平王懷為牧,與琛先不協,欲具案窮推。
琛托左右以聞,世宗遣白衣吳仲安敕懷寬放,懷固執治之。
久乃特旨出之。
侃自此沉廢,卒于家。
侃弟楷,字德方。
粗有文學,頗習吏事。
太平中,上《高祖頌》十二篇,文多不載,優诏報之。
琛啟除秘書郎。
世宗崩未葬,楷與河南尹丞張普惠等飲戲,免官。
任城王澄為司徒,引為功曹參軍。
稍遷尚書儀曹郎,有當官之稱。
肅宗末,定州刺史、廣一陽一王淵被征還朝。
時楷丁憂在鄉,淵臨發,召楷兼長史,委以州任。
尋值鮮于修禮、一毛一普賢等率北鎮流民反于州西北之左人城,屠村掠野,引向州城。
州城之内,先有燕恆雲三州避難之戶,皆依傍市鄽,草廬攢住。
修禮等聲雲欲收此輩,共為舉動。
既外寇将一逼一,恐有内應,楷見人情不安,慮有變起,乃收州人中粗豪者皆殺之,以威外賊,固城民之心。
及刺史元冏、大都督楊津等至,楷乃還家。
後修禮等忿楷屠害北人,遂掘其父墓,載棺巡城,示相報複。
孝莊時,征為中書侍郎。
爾朱榮之死,帝以其堪率鄉義,除試守常山太守,賜絹二百匹。
出帝初,除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齊文襄王取為儀同府谘議參軍。
天平四年卒,年四十六。
贈骠騎将軍、秘書監、滄州刺史。
楷弟寬,字仁規。
自員外散騎侍郎、本州别駕,稍遷太尉從事中郎、治書侍禦史。
武定初,謝病還鄉,卒于家。
僧林,終于鄉裡。
琛從父弟密,字叔雍。
清謹少嗜欲,頗涉書史。
太和中,奉朝請。
密疾世俗貪競,乾沒榮一寵一,曾作《風賦》以見意。
後參中山王英軍事。
英鐘離敗退,鄉人蘇良沒于賊手,密盡私财以贖之。
良既歸,傾資報密,密一皆不受,謂良曰:“濟君之日,本不求貨,豈相贖之意也?” 曆太尉铠曹,遷國子博士。
肅宗末,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将軍。
時賊帥葛榮侵擾河北,裴衍、源子邕敗沒,人情不安,诏密為相州行台,援守鄴城。
莊帝以密全鄴之勳,賞安市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遷平東将軍、光祿大夫,領廷尉少卿,尋轉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孝靜初,車騎将軍、廷尉卿,在官有平直之譽。
出為北徐州刺史,将軍如故。
興和四年卒。
贈骠騎将軍、儀同三司、瀛州刺史,谥曰靖。
長子儉,字元恭。
官至前将軍、太中大夫。
卒。
儉弟頤,有才學,亦早卒。
琛同郡張纂,字伯業。
祖珍,字文表,慕容寶度支尚書。
太祖平中山,入國。
世祖時,拜中書侍郎。
真君元年,關右慰勞大使。
二年,拜使持節、鎮西将軍、涼州刺史。
卒,贈征東将軍、燕州刺史,谥曰穆。
纂頗涉經史,雅有氣尚,交結勝流。
太和中,釋褐奉朝請,稍遷伏波将軍、任城王澄鎮北府騎兵參軍,帶魏昌縣令,吏民安之。
後為北中府司馬,久之,除樂陵太守。
在郡多所受納,聞禦史至,棄郡逃走,于是除名,乃卒。
天平初,贈使持節、都督冀定二州諸軍事、骠騎将軍、定州刺史。
纂叔感,字崇仁。
有器業,不應州郡之命。
子宣軌,少孤,事母以孝聞。
曆郡功曹、州主簿。
延昌中,釋褐奉朝請、冀州征東府長流參軍,轉相州中軍府錄事參軍、定州别駕。
後除鎮遠将軍、員外散騎常侍,出為相州撫軍府司馬。
宣軌一性一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