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五 崔光
關燈
小
中
大
求遣國子博士一人,堪任幹事者,專主周視,驅禁田牧,制其踐穢,料閱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補綴。
”诏曰:“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範将來,憲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
”光乃令國子博士李郁與助教韓神固、劉燮等勘校石經,其殘缺者,計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補治之。
于後,靈太後廢,遂寝。
二年八月,靈太後幸永甯寺,躬登九層佛圖。
光表谏曰:“伏見親升上級,伫跸表刹之下,祗心圖構,誠為福善。
聖躬玉趾,非所踐陟,臣庶恇惶,竊謂未可。
按《禮記》:‘為人子者,不登高,不臨深。
’古賢有言:策畫失于廟堂,大人蹶于中野。
《漢書》:上欲西馳下峻坂,袁盎攬辔停輿曰:‘臣聞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
如有車敗馬驚,奈高廟太後何?’又雲:上酎祭廟出,欲禦樓船。
薛廣德免冠頓首,曰:‘宜從橋,陛下不聽臣,臣以血污車輪。
’樂正子春,曾參弟子,亦稱至孝,固自謹慎,堂基不過一尺,猶有傷足之愧。
永甯累級,閣道回隘,以柔懦之寶體,乘至峻之重峭,萬一差跌,千悔何追?《禮》:将祭宗廟,必散齋七日,緻齋三日,然後入祀,神明可得而通。
今雖容像未建,已為神明之宅。
方加雕缋,飾麗丹青,人心所祗,銳觀滋甚,登者既衆,異懷若面。
縱一人之身恆盡誠潔,豈左右臣妾各竭虔仰?不可獨升,必有扈侍,懼或忘慎,非飲酒茹葷而已。
昨風霾暴興,紅塵四塞,白日晝昏,特可驚畏。
《春秋》:宋、衛、陳、鄭同日而災,伯姬待姆,緻焚如之禍。
去皇興中,青州七級亦号崇壯,夜為上火所焚。
雖梓慎、裨竈之明,尚不能逆克端兆。
變起倉卒,預備不虞。
天道幽遠,自昔深誡。
墟墓必哀,廟社緻敬,望茔凄恸,入門聳栗,适墓不登隴,未有升陟之事。
《傳》雲:‘公既視朔,遂登觀台。
’其下無天地先祖之神,故可得而乘也。
《内經》,寶塔高華,堪室千萬,唯盛言香花禮拜,豈有登上之義?獨稱三寶階,從上而下,人天交接,兩得相見,超世奇絕,莫可而拟。
恭敬拜跽,悉在下級。
遠存矚眺,周見山河,因其所眄,增發嬉笑。
未能級級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士女,公私湊集。
上行下從,理勢以然,迄于無窮,豈長世競慕一登而可抑斷哉?蓋心信為本,形敬乃末,重實輕根,靖實躁君,恭己正南面者,豈月乘峻極,旬禦層階。
今經始既就,子來自勸,基構已興,雕絢漸起,紫山華台,即其宮也。
伏願息躬親之勞,廣風一靡一之化,因立制防,班之條限,以遏嚣污,永歸清寂。
下竭肅穆之誠,上展瞻仰之敬。
勿踐勿履,顯固億齡,融教闡悟,不其博欤?” 九月,靈太後幸嵩高。
光上表谏曰:“伏聞明後當親幸嵩高,往還累宿。
銮遊近旬,存省民物,誠足為善。
雖漸農隙,所獲栖畝,饑貧之家指為珠玉,遺秉滞遂,莫不寶惜。
步騎萬餘,來去經踐,駕辇雜還,競骛交馳,縱加禁護,猶有侵耗,士女老幼,微足傷心。
秋末久旱,塵壤委深,風霾一起,紅埃四塞。
轅關峭險,山路危狹,聖駕清道,當務萬安。
乘履澗壑,蒙犯霜露,出入半旬,途越數百,飄曝彌日,仰虧和豫。
七廟上靈,容或未許;億兆下心,實用悚栗。
且藏蟄節遠,昆蟲布列,蠉蠕之類,盈于川原,車馬輾蹈,必有類殺。
慈矜好生,應垂未測,誠恐悠悠之議,将謂為福興罪。
厮役困于負擔,爪牙窘于賃乘,供頓候迎,公私擾費。
廚兵幕士,衣履敗穿,晝暄夜凄,罔所覆藉,監帥驅捶,泣呼相望。
霜旱為災,所在不稔,饑馑薦臻,方成儉敝。
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撫之,猶懼離散,乃于收斂初辰,緻此行舉,自近及遠,交興怨嗟。
伏願遠覽虞舜,恭己無為;近遵《老》、《易》,不出戶牖。
罷勞形之遊,息傷财之駕,動循典防,納諸軌儀,委司責成,寄之耳目。
人神幸甚,朝野抃悅。
”靈太後不從。
正光元年冬,賜光幾杖、衣服。
二年春,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
司徒、京兆王繼頻上表以位讓光。
夏四月,以光為司徒、侍中、國子祭酒,領著作如故。
光表固辭曆年,終不肯受。
八月,獲秃鹙鳥于宮内,诏以示光。
光表曰:“蒙示十四日所得大一鳥,此即《詩》所謂‘有鹙在梁’,解雲‘秃鹙也’,貪惡之鳥,野澤所育,不應入殿庭。
昔魏氏黃初中,有鹈鹕集于靈芝池,文帝下诏以曹恭公遠君子,近小人,博求賢俊,太尉華歆由此遜位而讓管甯者也。
臣聞野物入舍,古人以為不善,是以張臶惡任,賈誼忌鵩。
鹈鹕暫集而去,前王猶為至誡,況今親入宮禁,為人所獲,方被畜養,晏然不以為懼。
準諸往義,信有殊矣。
且饕餮之禽,必資魚肉,菽麥稻粱,時或餐啄,一食之費,容過斤镒。
今春夏一陽一旱,谷籴稍貴,窮窘之家,時有菜色。
陛下為民父母,撫之如傷,豈可棄人養鳥,留意于醜形惡聲哉?衛侯好鶴,曹伯一愛一雁,身死國滅,可為寒心。
陛下學通《春秋》,親覽前事,何得口詠其言,行違其道!誠願遠師殷宗,近法魏祖,修德延賢,消災集慶。
放無用之物,委之川澤,取樂琴書,頤養神一性一。
”肅宗覽表大悅,即棄之池澤。
诏召光與安豐王延明議定服章。
三年六月,诏光乘步挽至東西上閣。
九月,進位太保,光又固辭。
光年耆多務,疾病稍增,而自強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歸。
四年十月,肅宗親臨省疾,诏斷賓客,中使相望,為止聲樂,罷諸遊眺。
拜長子勵為齊州刺史。
十一月,疾甚,敕子侄等曰:“谛聽吾言。
聞曾子有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啟予手,啟予足,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殁有遺恨。
汝等以吾之故,并得名位,勉之!勉之!以死報國。
修短命也,夫複何言。
速可送我還宅。
”氣力雖微,神明不亂。
至第而薨,年七十三。
肅宗聞而悲泣,中使相尋,诏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六十萬、布一千匹、蠟
”诏曰:“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範将來,憲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
”光乃令國子博士李郁與助教韓神固、劉燮等勘校石經,其殘缺者,計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補治之。
于後,靈太後廢,遂寝。
二年八月,靈太後幸永甯寺,躬登九層佛圖。
光表谏曰:“伏見親升上級,伫跸表刹之下,祗心圖構,誠為福善。
聖躬玉趾,非所踐陟,臣庶恇惶,竊謂未可。
按《禮記》:‘為人子者,不登高,不臨深。
’古賢有言:策畫失于廟堂,大人蹶于中野。
《漢書》:上欲西馳下峻坂,袁盎攬辔停輿曰:‘臣聞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
如有車敗馬驚,奈高廟太後何?’又雲:上酎祭廟出,欲禦樓船。
薛廣德免冠頓首,曰:‘宜從橋,陛下不聽臣,臣以血污車輪。
’樂正子春,曾參弟子,亦稱至孝,固自謹慎,堂基不過一尺,猶有傷足之愧。
永甯累級,閣道回隘,以柔懦之寶體,乘至峻之重峭,萬一差跌,千悔何追?《禮》:将祭宗廟,必散齋七日,緻齋三日,然後入祀,神明可得而通。
今雖容像未建,已為神明之宅。
方加雕缋,飾麗丹青,人心所祗,銳觀滋甚,登者既衆,異懷若面。
縱一人之身恆盡誠潔,豈左右臣妾各竭虔仰?不可獨升,必有扈侍,懼或忘慎,非飲酒茹葷而已。
昨風霾暴興,紅塵四塞,白日晝昏,特可驚畏。
《春秋》:宋、衛、陳、鄭同日而災,伯姬待姆,緻焚如之禍。
去皇興中,青州七級亦号崇壯,夜為上火所焚。
雖梓慎、裨竈之明,尚不能逆克端兆。
變起倉卒,預備不虞。
天道幽遠,自昔深誡。
墟墓必哀,廟社緻敬,望茔凄恸,入門聳栗,适墓不登隴,未有升陟之事。
《傳》雲:‘公既視朔,遂登觀台。
’其下無天地先祖之神,故可得而乘也。
《内經》,寶塔高華,堪室千萬,唯盛言香花禮拜,豈有登上之義?獨稱三寶階,從上而下,人天交接,兩得相見,超世奇絕,莫可而拟。
恭敬拜跽,悉在下級。
遠存矚眺,周見山河,因其所眄,增發嬉笑。
未能級級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士女,公私湊集。
上行下從,理勢以然,迄于無窮,豈長世競慕一登而可抑斷哉?蓋心信為本,形敬乃末,重實輕根,靖實躁君,恭己正南面者,豈月乘峻極,旬禦層階。
今經始既就,子來自勸,基構已興,雕絢漸起,紫山華台,即其宮也。
伏願息躬親之勞,廣風一靡一之化,因立制防,班之條限,以遏嚣污,永歸清寂。
下竭肅穆之誠,上展瞻仰之敬。
勿踐勿履,顯固億齡,融教闡悟,不其博欤?” 九月,靈太後幸嵩高。
光上表谏曰:“伏聞明後當親幸嵩高,往還累宿。
銮遊近旬,存省民物,誠足為善。
雖漸農隙,所獲栖畝,饑貧之家指為珠玉,遺秉滞遂,莫不寶惜。
步騎萬餘,來去經踐,駕辇雜還,競骛交馳,縱加禁護,猶有侵耗,士女老幼,微足傷心。
秋末久旱,塵壤委深,風霾一起,紅埃四塞。
轅關峭險,山路危狹,聖駕清道,當務萬安。
乘履澗壑,蒙犯霜露,出入半旬,途越數百,飄曝彌日,仰虧和豫。
七廟上靈,容或未許;億兆下心,實用悚栗。
且藏蟄節遠,昆蟲布列,蠉蠕之類,盈于川原,車馬輾蹈,必有類殺。
慈矜好生,應垂未測,誠恐悠悠之議,将謂為福興罪。
厮役困于負擔,爪牙窘于賃乘,供頓候迎,公私擾費。
廚兵幕士,衣履敗穿,晝暄夜凄,罔所覆藉,監帥驅捶,泣呼相望。
霜旱為災,所在不稔,饑馑薦臻,方成儉敝。
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撫之,猶懼離散,乃于收斂初辰,緻此行舉,自近及遠,交興怨嗟。
伏願遠覽虞舜,恭己無為;近遵《老》、《易》,不出戶牖。
罷勞形之遊,息傷财之駕,動循典防,納諸軌儀,委司責成,寄之耳目。
人神幸甚,朝野抃悅。
”靈太後不從。
正光元年冬,賜光幾杖、衣服。
二年春,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
司徒、京兆王繼頻上表以位讓光。
夏四月,以光為司徒、侍中、國子祭酒,領著作如故。
光表固辭曆年,終不肯受。
八月,獲秃鹙鳥于宮内,诏以示光。
光表曰:“蒙示十四日所得大一鳥,此即《詩》所謂‘有鹙在梁’,解雲‘秃鹙也’,貪惡之鳥,野澤所育,不應入殿庭。
昔魏氏黃初中,有鹈鹕集于靈芝池,文帝下诏以曹恭公遠君子,近小人,博求賢俊,太尉華歆由此遜位而讓管甯者也。
臣聞野物入舍,古人以為不善,是以張臶惡任,賈誼忌鵩。
鹈鹕暫集而去,前王猶為至誡,況今親入宮禁,為人所獲,方被畜養,晏然不以為懼。
準諸往義,信有殊矣。
且饕餮之禽,必資魚肉,菽麥稻粱,時或餐啄,一食之費,容過斤镒。
今春夏一陽一旱,谷籴稍貴,窮窘之家,時有菜色。
陛下為民父母,撫之如傷,豈可棄人養鳥,留意于醜形惡聲哉?衛侯好鶴,曹伯一愛一雁,身死國滅,可為寒心。
陛下學通《春秋》,親覽前事,何得口詠其言,行違其道!誠願遠師殷宗,近法魏祖,修德延賢,消災集慶。
放無用之物,委之川澤,取樂琴書,頤養神一性一。
”肅宗覽表大悅,即棄之池澤。
诏召光與安豐王延明議定服章。
三年六月,诏光乘步挽至東西上閣。
九月,進位太保,光又固辭。
光年耆多務,疾病稍增,而自強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歸。
四年十月,肅宗親臨省疾,诏斷賓客,中使相望,為止聲樂,罷諸遊眺。
拜長子勵為齊州刺史。
十一月,疾甚,敕子侄等曰:“谛聽吾言。
聞曾子有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啟予手,啟予足,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殁有遺恨。
汝等以吾之故,并得名位,勉之!勉之!以死報國。
修短命也,夫複何言。
速可送我還宅。
”氣力雖微,神明不亂。
至第而薨,年七十三。
肅宗聞而悲泣,中使相尋,诏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六十萬、布一千匹、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