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

關燈
賊勢侵一婬一,寇連恆朔。

    金陵在彼,夙夜憂惶。

    諸人宜陳良策,以副朕懷。

    ”吏部尚書元修義曰:“強寇充斥,事須得讨。

    臣謂須得重貴,鎮壓恆朔,總彼師旅,備衛金陵。

    ”诏曰:“去歲阿那褱叛逆,遣李崇令北征,崇遂長驅塞北,返旆榆關,此亦一時之盛。

    崇乃上表求改鎮為州,罷削舊貫。

    朕于時以舊典難革,不許其請。

    尋李崇此表,開諸鎮非異之心,緻有今日之事。

    但既往難追,為複略論此耳。

    朕以李崇國戚望重,器識英斷,意欲還遣崇行,總督三軍,揚旌恆朔,除彼群盜。

    諸人謂可爾以不?”仆射蕭寶夤等曰:“陛下以舊都在北,憂慮金陵,臣等實懷悚息。

    李崇德位隆重,社稷之臣,陛下此遣,實合群望。

    ”崇啟曰:“臣實無用,猥蒙殊一寵一,位妨賢路,遂充北伐。

    徒勞将士,無勳而還,慚負聖朝,于今莫已。

    臣以六鎮幽垂,與賊接對,鳴柝聲弦,弗離旬朔。

    州名差重于鎮,謂實可悅彼心,使聲教日揚,微塵去塞。

    豈敢導此兇源,開生賊意。

    臣之愆負,死有餘責。

    屬陛下慈寬,賜全腰領。

    今更遣臣北行,正是報恩改過,所不敢辭。

    但臣年七十,自惟老疾,不堪敵場,更願英賢,收功盛日。

    ” 于是诏崇以本官加使持節、開府、北讨大都督,撫軍将軍崔暹,鎮軍将軍、廣陵王淵皆受崇節度。

    又诏崇子光祿大夫神軌,假平北将軍,随崇北讨。

    崇至五原,崔暹大敗于白道之北,賊遂并力攻崇。

    崇與廣陵王淵力戰,累破賊衆,相持至冬,乃引還平城。

    淵表崇長史祖瑩詐增功級,盜沒軍資。

    崇坐免官爵,征還,以後事付淵。

     後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南叛。

    時除安樂王鑒為徐州刺史以讨法僧,為法僧所敗,單馬奔歸。

    乃诏複崇官爵,為徐州大都督,節度諸軍事。

    會崇疾笃,乃以衛将軍、安豐王延明代之。

    除改開府、相州刺史,侍中、将軍、儀同并如故。

    孝昌元年薨于位,時年七十一。

    贈侍中、骠騎大将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武康。

    後重贈太尉公,增邑一千戶,餘如故。

     長子世哲,一性一輕率,供奉豪侈。

    少經征役,頗有将用。

    自司徒中兵參軍,超為征虜将軍、骁騎将軍。

    尋遷後将軍,為三關别将,讨群蠻,大破之,斬蕭衍龍骧将軍文思之等。

    還拜鴻胪少卿。

    一性一傾巧,善事人,亦以貨賂自達。

    高肇、劉騰之處勢也,皆與親善,故世号為“李錐”。

    肅宗末,遷宗正卿,加平南将軍,轉大司農卿,仍本将軍。

    又改授太仆卿,加鎮東将軍。

    尋出為相州刺史,将軍如故。

    世哲至州,斥逐細人,遷徙佛寺,一逼一買其地,廣興第宅,百姓患之。

    崇北征之後,征兼太常卿。

    禦史高道穆毀發其宅,表其罪過。

    後除鎮西将軍、泾州刺史,賜爵衛國子。

    正光五年七月卒。

    赙帛五百匹、朝服一襲,贈散騎常侍、衛将軍、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子如故。

     世哲弟神軌,受父爵陳留侯。

    自給事中,稍遷員外常侍、光祿大夫。

    累出征讨,頗有将領之氣。

    孝昌中,為靈太後一寵一遇,勢傾朝野。

    時雲見幸帷幄,與鄭俨為雙,時人莫能明也。

    頻遷征東将軍、武衛将軍、給事黃門侍郎,常領中書舍人。

    時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诏神軌與都督源子邕等讨平之。

    武泰初,蠻帥李洪扇動諸落,伊阙已東,至于鞏縣,多被燒劫。

    诏神軌為都督,破平之。

    爾朱榮之向洛也,複為大都督,率衆禦之。

    出至河橋,值北中不守,遂便退還。

    尋與百官候駕于河一陰一,仍遇害焉。

    建義初,贈侍中、骠騎大将軍、司空公、相州刺史,谥曰烈。

     崔亮,字敬儒,清河東武城人也。

    父元孫,劉駿尚書郎。

    劉彧之僭立也,彧青州刺史沈文秀阻兵叛之。

    彧使元孫讨文秀,為文秀所害。

    亮母房氏,攜亮依冀州刺史崔道固于曆城,道固即亮之叔祖也。

    及慕容白曜之平三齊,内徙桑乾,為平齊民。

    時年十歲,常依季父幼孫居,家貧,傭書自業。

     時隴西李沖當朝任事,亮從兄光往依之,謂亮曰:“安能久事筆硯,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饒書,因可得學。

    ”亮曰:“弟妹饑寒,豈可獨飽?自可觀書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沖,沖召亮與語,因謂亮曰:“比見卿先人《相命論》,使人胸中無複怵迫之念。

    今遂亡本,卿能記之不?”亮即為誦之,涕淚交零,聲韻不異。

    沖甚奇之,迎為館客。

    沖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笃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

    二人終将大至。

    ”沖薦之為中書博士。

    轉議郎,尋遷尚書二千石郎。

     高祖在洛,欲創革舊制,選置百官。

    謂群臣曰:“與朕舉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給卿三日假。

    ”又一日,高祖曰:“朕已得之,不煩卿輩也。

    ”馳驿征亮兼吏部郎。

    俄為太子中舍人,遷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

    亮雖曆顯任,其妻不免親事舂簸。

    高祖聞之,嘉其清貧,诏帶野王令。

    世宗親政,遷給事黃門侍郎,仍兼吏部郎,領青州大中正。

    亮自參選事,垂将十年,廉慎明決,為尚書郭秬所委,每雲:“非崔郎中,選事不辦。

    ” 尋除散騎常侍,仍為黃門。

    遷度支尚書,領禦史中尉。

    自遷都之後,經略四方,又營洛邑,費用甚廣。

    亮在度支,别立條格,歲省億計。

    又議修汴蔡二渠,以通邊運,公私賴焉。

    侍中、廣平王懷以母弟之親,左右不遵憲法,敕亮推治。

    世宗禁懷不通賓客者久之。

    後因宴集,懷恃親使忿,欲陵突亮。

    亮乃正色責之,即起于世宗前,脫冠請罪,遂拜辭欲出。

    世宗曰:“廣平粗疏,向來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複坐,令懷謝焉。

    亮外雖方正,内亦承候時情,宣傳左右。

    郭神安頗被世宗識遇,以弟托亮,亮引為禦史。

    及神安敗後,因集禁中,世宗令兼侍中盧昶宣旨責亮曰:“在法官何故受左右囑請?”亮拜謝而已,無以上對。

    轉都官尚書,又轉七兵,領廷尉卿,加散騎常侍,中正如故。

    徐州刺史元昞撫禦失和,诏亮馳驿安一撫。

    亮至,劾昞,處以大辟,勞赉綏慰,百姓帖然。

     除安西将軍、雍州刺史。

    城北渭水淺不通船,行人艱阻。

    亮謂僚佐曰:“昔杜預乃造河梁,況此有異長河,且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