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三 邢巒 李平
關燈
小
中
大
司馬悅虐于百姓,乘衆怒而為之,民為兇威所懾,不得已而苟附。
假蕭衍軍入應,水路不通,糧運不繼,亦成擒耳,不能為害也。
早生得衍軍之接,溺于利欲之情,必守而不走。
今王師若臨,士民必翻然歸順。
圍之窮城,奔走路絕,不度此年,必傳首京師。
願陛下不足垂慮。
”世宗笑曰:“卿言何其壯哉!深會朕遣卿之意。
知卿親老,頗勞于外,然忠孝不俱,才宜救世,不得辭也。
” 于是巒率騎八百,倍道兼行,五日次于鮑口。
賊遣大将軍胡孝智率衆七千,去城二百,逆來拒戰。
巒擊破孝智,乘勝長驅,至于懸瓠。
賊出城逆戰,又大破之,因即渡汝。
既而大兵繼至,遂長圍之。
诏加巒使持節、假鎮南将軍、都督南讨諸軍事。
征南将軍、中山王英南讨三關,亦次于懸瓠,以後軍未至,前寇稍多,憚不敢進,乃與巒分兵掎角攻之。
衍将齊苟仁等二十一人開門出降,即斬早生等同惡數十人。
豫州平,巒振旅還京師。
世宗臨東堂勞之曰:“卿役不逾時,克清妖醜,鴻勳碩美,可謂無愧古人。
”巒對曰:“此自陛下聖略威靈,英等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
”世宗笑曰:“卿匪直一月三捷,所足稱奇,乃存士伯,欲功成而不處。
” 巒自宿豫大捷,及平懸瓠,志行修正,不複以财賄為懷。
戎資軍實,絲毫無犯。
遷殿中尚書,加撫軍将軍。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
巒才兼文武,朝野瞻望,上下悼惜之。
诏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襲,贈車騎大将軍、瀛州刺史。
初,世宗欲贈冀州,黃門甄琛以巒前曾劾己,乃雲:“瀛州巒之本邦,人情所欲。
”乃從之。
及琛為诏,乃雲“優贈車騎将軍、瀛州刺史”,議者笑琛淺薄。
谥曰文定。
子遜,字子言。
貌雖陋短,頗有風氣。
解褐司徒行參軍,襲爵。
後遷國子博士、本州中正。
因谒靈太後,自陳:“功名之子,久抱沉屈。
臣父屢為大将,而臣身無軍功階級。
臣父唯為忠臣,不為慈父。
”靈太後慨然,以遜為長兼吏部郎中。
出為安遠将軍、平州刺史。
時北蕃多難,稽留不進,免。
孝莊初,除輔國将軍、通直散騎常侍、東道軍司,讨逆賊劉舉于濮一陽一,不克。
還,除散騎常侍,加前将軍。
永安二年,坐受任元颢,除名。
尋除撫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出帝時,轉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孝靜初,以本官領嘗藥典禦,加車騎将軍。
久之,除大司農卿,與少卿馬慶哲至相糾訟。
遜銳于财利,議者鄙之。
武定四年卒,年五十六。
贈本将軍、光祿勳卿、幽州刺史。
子祖微,開府祭酒。
父喪未終,謀反,伏法。
巒弟儒,瀛州鎮遠府長史、給事中。
儒弟偉,尚書郎中。
卒,贈博陵太守。
子昕,在《文苑傳》。
偉弟季彥。
季彥弟晏,字幼平。
美風儀,博涉經史,善談釋老,雅好文詠。
起家太學博士、司徒東閣祭酒。
世宗初,為與廣平王懷遊宴,左遷鄚縣令。
未之官,除給事中,遷司空主簿、本州中正、汝南王文學。
稍遷輔國将軍、司空長史、兼吏部郎中。
以本将軍出為南兗州刺史。
征為太中大夫、兼丞相高一陽一王右長史。
尋以本将軍除滄州刺史。
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孝昌中卒,時年五十一。
贈征北将軍、尚書左仆射、瀛州刺史,谥曰文貞。
晏笃于義讓。
初為南兗州刺史,例得一子解褐,乃啟其孤弟子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已弱冠矣。
後為滄州,複啟孤兄子昕為府主簿,而其子并未從宦。
世人以此多之。
子測,武定末,太子洗馬。
測弟亢,字子高,頗有文學。
釋褐司空行參軍。
遷廣平王開府從事中郎,兼通直散騎常侍,使于蕭衍,時年二十八。
還,除平東将軍,齊文襄王大将軍府屬,又轉中外府屬。
武定七年,坐事死于晉一陽一,年三十四。
巒叔祖祐,字宗祐。
少有學尚,知名于時。
征除著作郎,領樂良王傅。
後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劉彧。
以将命之勤,除建威将軍、平原太守,賜爵城平男。
政清刑肅,百姓安之。
卒,年七十三。
子産,字神寶。
好學,善屬文。
少時作《孤蓬賦》,為時所稱。
舉秀才,除著作佐郎。
假員外常侍、鄚縣子,使于蕭頤。
産仍世将命,時人美之。
後遷中書侍郎,俄遷太子中庶子。
卒,年四十六,朝廷嗟惜焉。
贈建威将軍、平州刺史、樂城子,谥曰定。
祐從子虬,字神虎。
少為《三禮》鄭氏學,明經有文思。
舉秀才上第,為中書議郎、尚書殿中郎。
高祖因公事與語,問朝觐宴飨之禮,虬以經對,大合上旨。
轉司徒屬、國子博士。
高祖崩,尚書令王肅多用新儀,虬往往折以《五經》正禮。
轉尚書右丞,徙左丞,多所糾正,台閣肅然。
時雁門人有害母者,八座奏轘之而潴其室,宥其二子。
虬駁奏雲:“君親無将,将而必誅。
今謀逆者戮及期親,害親者今不及子,既逆甚枭獍,禽一獸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絕,遺育永傳,非所以勸忠孝之道,存三綱之義。
若聖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惡止于其身,不則宜投之四裔,敕所在不聽配匹。
盤庚言‘無令易種于新邑’,漢法五月食枭羹,皆欲絕其類也。
”奏入,世宗從之。
尋除司徒右長史,遷龍骧将軍、光祿少卿。
虬母在鄉遇患,請假歸。
值秋水暴長,河梁破絕,虬得一小船而渡,漏而不沒,時人異之。
母喪,哀毀過禮,為時所稱。
年四十九,卒。
贈征虜将軍、幽州刺史,谥曰威。
虬善與人交,清河崔亮、頓丘李平并與親善。
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
有二子。
長子臧,在《文苑傳》。
臧弟子才,武定末,太常卿。
虬從子策,亦有才學。
卒于齊王儀同開府主簿。
李平,字昙定,頓丘人也,彭城王嶷之長子。
少有大度。
及長,涉獵群書,好《禮》、《易》,頗有文才。
太和初,拜通直散騎侍郎,高祖禮之甚重。
頻經大憂,居喪以孝稱。
後以例降,襲爵彭城公。
拜太子中舍人,遷散騎侍郎,舍人如故,遷太子中庶子。
平因侍從容請自效一郡,高祖曰:“卿複欲以吏事自試也。
”拜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民懷之。
車駕南伐,以平兼冀州儀同開府長史,甚著聲稱,仍除正長史,太守如故。
未幾,遂行河南尹,豪右權貴憚之。
世宗即位,除黃門郎,遷司徒左長史,行尹如故。
尋以稱職正尹,長史如故。
車駕将幸鄴,平上表谏曰:“伏見己醜诏書,雲軒銮辂,行幸有期,鳳服龍骖,克駕近日。
将欲講武淇一陽一,大習鄴魏;馳骕騻于綠竹之區,騁麟骥于漳滏之壤。
斯誠幽顯同忻,人靈共悅。
臣之愚管,竊有惑焉。
何者?嵩京創構,洛邑俶營,雖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代民至洛,始欲向盡,資産罄于遷移,牛畜斃于辇運;陵太行之險,越長津之難;辛勤備經,得達京阙。
富者猶損太半,貧者可以意知。
兼曆歲從戎,不遑啟處,自景明已來,差得休息。
事農者未積二年之儲,築室者裁有數間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務。
實宜安靜新人,勸其稼穑,令國有九年之糧,家有水旱之備。
若乘之以羁绁,則所廢多矣。
一夫從役,舉家失業。
今複秋稼盈田,禾菽遍野,銮駕所幸,騰踐必殷。
未若端拱中天,坐招四海,耀武崧原,禮射伊洛,士馬無跋涉之勞,兆民有康
假蕭衍軍入應,水路不通,糧運不繼,亦成擒耳,不能為害也。
早生得衍軍之接,溺于利欲之情,必守而不走。
今王師若臨,士民必翻然歸順。
圍之窮城,奔走路絕,不度此年,必傳首京師。
願陛下不足垂慮。
”世宗笑曰:“卿言何其壯哉!深會朕遣卿之意。
知卿親老,頗勞于外,然忠孝不俱,才宜救世,不得辭也。
” 于是巒率騎八百,倍道兼行,五日次于鮑口。
賊遣大将軍胡孝智率衆七千,去城二百,逆來拒戰。
巒擊破孝智,乘勝長驅,至于懸瓠。
賊出城逆戰,又大破之,因即渡汝。
既而大兵繼至,遂長圍之。
诏加巒使持節、假鎮南将軍、都督南讨諸軍事。
征南将軍、中山王英南讨三關,亦次于懸瓠,以後軍未至,前寇稍多,憚不敢進,乃與巒分兵掎角攻之。
衍将齊苟仁等二十一人開門出降,即斬早生等同惡數十人。
豫州平,巒振旅還京師。
世宗臨東堂勞之曰:“卿役不逾時,克清妖醜,鴻勳碩美,可謂無愧古人。
”巒對曰:“此自陛下聖略威靈,英等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
”世宗笑曰:“卿匪直一月三捷,所足稱奇,乃存士伯,欲功成而不處。
” 巒自宿豫大捷,及平懸瓠,志行修正,不複以财賄為懷。
戎資軍實,絲毫無犯。
遷殿中尚書,加撫軍将軍。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
巒才兼文武,朝野瞻望,上下悼惜之。
诏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襲,贈車騎大将軍、瀛州刺史。
初,世宗欲贈冀州,黃門甄琛以巒前曾劾己,乃雲:“瀛州巒之本邦,人情所欲。
”乃從之。
及琛為诏,乃雲“優贈車騎将軍、瀛州刺史”,議者笑琛淺薄。
谥曰文定。
子遜,字子言。
貌雖陋短,頗有風氣。
解褐司徒行參軍,襲爵。
後遷國子博士、本州中正。
因谒靈太後,自陳:“功名之子,久抱沉屈。
臣父屢為大将,而臣身無軍功階級。
臣父唯為忠臣,不為慈父。
”靈太後慨然,以遜為長兼吏部郎中。
出為安遠将軍、平州刺史。
時北蕃多難,稽留不進,免。
孝莊初,除輔國将軍、通直散騎常侍、東道軍司,讨逆賊劉舉于濮一陽一,不克。
還,除散騎常侍,加前将軍。
永安二年,坐受任元颢,除名。
尋除撫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出帝時,轉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孝靜初,以本官領嘗藥典禦,加車騎将軍。
久之,除大司農卿,與少卿馬慶哲至相糾訟。
遜銳于财利,議者鄙之。
武定四年卒,年五十六。
贈本将軍、光祿勳卿、幽州刺史。
子祖微,開府祭酒。
父喪未終,謀反,伏法。
巒弟儒,瀛州鎮遠府長史、給事中。
儒弟偉,尚書郎中。
卒,贈博陵太守。
子昕,在《文苑傳》。
偉弟季彥。
季彥弟晏,字幼平。
美風儀,博涉經史,善談釋老,雅好文詠。
起家太學博士、司徒東閣祭酒。
世宗初,為與廣平王懷遊宴,左遷鄚縣令。
未之官,除給事中,遷司空主簿、本州中正、汝南王文學。
稍遷輔國将軍、司空長史、兼吏部郎中。
以本将軍出為南兗州刺史。
征為太中大夫、兼丞相高一陽一王右長史。
尋以本将軍除滄州刺史。
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孝昌中卒,時年五十一。
贈征北将軍、尚書左仆射、瀛州刺史,谥曰文貞。
晏笃于義讓。
初為南兗州刺史,例得一子解褐,乃啟其孤弟子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已弱冠矣。
後為滄州,複啟孤兄子昕為府主簿,而其子并未從宦。
世人以此多之。
子測,武定末,太子洗馬。
測弟亢,字子高,頗有文學。
釋褐司空行參軍。
遷廣平王開府從事中郎,兼通直散騎常侍,使于蕭衍,時年二十八。
還,除平東将軍,齊文襄王大将軍府屬,又轉中外府屬。
武定七年,坐事死于晉一陽一,年三十四。
巒叔祖祐,字宗祐。
少有學尚,知名于時。
征除著作郎,領樂良王傅。
後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劉彧。
以将命之勤,除建威将軍、平原太守,賜爵城平男。
政清刑肅,百姓安之。
卒,年七十三。
子産,字神寶。
好學,善屬文。
少時作《孤蓬賦》,為時所稱。
舉秀才,除著作佐郎。
假員外常侍、鄚縣子,使于蕭頤。
産仍世将命,時人美之。
後遷中書侍郎,俄遷太子中庶子。
卒,年四十六,朝廷嗟惜焉。
贈建威将軍、平州刺史、樂城子,谥曰定。
祐從子虬,字神虎。
少為《三禮》鄭氏學,明經有文思。
舉秀才上第,為中書議郎、尚書殿中郎。
高祖因公事與語,問朝觐宴飨之禮,虬以經對,大合上旨。
轉司徒屬、國子博士。
高祖崩,尚書令王肅多用新儀,虬往往折以《五經》正禮。
轉尚書右丞,徙左丞,多所糾正,台閣肅然。
時雁門人有害母者,八座奏轘之而潴其室,宥其二子。
虬駁奏雲:“君親無将,将而必誅。
今謀逆者戮及期親,害親者今不及子,既逆甚枭獍,禽一獸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絕,遺育永傳,非所以勸忠孝之道,存三綱之義。
若聖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惡止于其身,不則宜投之四裔,敕所在不聽配匹。
盤庚言‘無令易種于新邑’,漢法五月食枭羹,皆欲絕其類也。
”奏入,世宗從之。
尋除司徒右長史,遷龍骧将軍、光祿少卿。
虬母在鄉遇患,請假歸。
值秋水暴長,河梁破絕,虬得一小船而渡,漏而不沒,時人異之。
母喪,哀毀過禮,為時所稱。
年四十九,卒。
贈征虜将軍、幽州刺史,谥曰威。
虬善與人交,清河崔亮、頓丘李平并與親善。
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
有二子。
長子臧,在《文苑傳》。
臧弟子才,武定末,太常卿。
虬從子策,亦有才學。
卒于齊王儀同開府主簿。
李平,字昙定,頓丘人也,彭城王嶷之長子。
少有大度。
及長,涉獵群書,好《禮》、《易》,頗有文才。
太和初,拜通直散騎侍郎,高祖禮之甚重。
頻經大憂,居喪以孝稱。
後以例降,襲爵彭城公。
拜太子中舍人,遷散騎侍郎,舍人如故,遷太子中庶子。
平因侍從容請自效一郡,高祖曰:“卿複欲以吏事自試也。
”拜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民懷之。
車駕南伐,以平兼冀州儀同開府長史,甚著聲稱,仍除正長史,太守如故。
未幾,遂行河南尹,豪右權貴憚之。
世宗即位,除黃門郎,遷司徒左長史,行尹如故。
尋以稱職正尹,長史如故。
車駕将幸鄴,平上表谏曰:“伏見己醜诏書,雲軒銮辂,行幸有期,鳳服龍骖,克駕近日。
将欲講武淇一陽一,大習鄴魏;馳骕騻于綠竹之區,騁麟骥于漳滏之壤。
斯誠幽顯同忻,人靈共悅。
臣之愚管,竊有惑焉。
何者?嵩京創構,洛邑俶營,雖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代民至洛,始欲向盡,資産罄于遷移,牛畜斃于辇運;陵太行之險,越長津之難;辛勤備經,得達京阙。
富者猶損太半,貧者可以意知。
兼曆歲從戎,不遑啟處,自景明已來,差得休息。
事農者未積二年之儲,築室者裁有數間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務。
實宜安靜新人,勸其稼穑,令國有九年之糧,家有水旱之備。
若乘之以羁绁,則所廢多矣。
一夫從役,舉家失業。
今複秋稼盈田,禾菽遍野,銮駕所幸,騰踐必殷。
未若端拱中天,坐招四海,耀武崧原,禮射伊洛,士馬無跋涉之勞,兆民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