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三 邢巒 李平
關燈
小
中
大
爵祿,是以孜孜,頻有陳請。
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圖涪城,以漸而進。
若克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地,斷水陸之沖。
彼外無援軍,孤城自守,複何能持久哉!臣今欲使軍軍相次,聲勢連接,先作萬全之計,然後圖彼,得之則大克,不得則自全。
又巴西、南鄭相離一千四百,去州迢遞,恆多生動。
昔在南之日,以其統绾勢難,故增立巴州,鎮靜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罷。
彼土民望,嚴、蒲、何、楊,非唯五三;族落雖在山居,而多有豪右。
文學箋啟,往往可觀;冠帶風一流,亦為不少。
但以去州既遠,不能仕進;至于州綱,無由廁迹。
巴境民豪,便是無梁州之分,是以郁怏,多生動靜。
比建議之始,嚴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來,仍使行一事。
巴西廣袤一千,戶餘四萬,若彼立州,鎮攝華獠,則大帖民情。
從墊江已還,不複勞征,自為國有。
世宗不從。
又王足于涪城辄還,遂不定蜀。
巒既克巴西,遣軍主李仲遷守之。
仲遷得蕭衍将張法養女,有美色,甚惑之。
散費兵儲,專心酒色,公事谘承,無能見者。
巒忿之切齒,仲遷懼,謀叛,城人斬其首,以城降衍将谯希遠,巴西遂沒。
武興氐楊集起等反叛,巒遣統軍傅豎眼讨平之,語在《豎眼傳》。
巒之初至漢中,從容風雅,接豪右以禮,撫細民以惠。
歲餘之後,頗因百姓去就,誅滅齊民,藉為奴婢者二百餘口,兼商販聚斂,清論鄙之。
征授度支尚書。
時蕭衍遣兵侵轶徐兗,緣邊鎮戍,相繼陷沒。
朝廷憂之,乃以巒為使持節、都督東讨諸軍事、安東将軍,尚書如故。
世宗勞遣巒于東堂曰:“蕭衍寇邊,旬朔滋甚,諸軍舛互,規緻連戍陷沒,宋魯之民尤罹湯炭。
誠知将軍旋京未久,膝下難違,然東南之寄,非将軍莫可。
将軍其勉建殊績,以稱朕懷,自古忠臣亦非無孝也。
”巒對曰:“賊雖送死連城,犬羊衆盛,然逆順理殊,滅當無遠。
況臣仗陛下之神算,奉律以摧之,平殄之期可指辰而待。
願陛下勿以東南為慮。
”世宗曰:“漢祖有雲‘金吾擊郾,吾無憂矣’。
今将軍董戎,朕何慮哉。
” 先是,蕭衍輔國将軍蕭及先率衆二萬,寇陷固城;冠軍将軍魯顯文、骁騎将軍相文玉等率衆一萬,屯于孤山;衍将角念等率衆一萬,擾亂龜蒙,土民從逆,十室而五。
巒遣統軍樊魯讨文玉,别将元恆攻固城,統軍畢祖朽讨角念。
樊魯大破文玉等,追奔八十餘裡,斬首四千餘級。
元恆又破固城,畢祖朽複破念等,兗州悉平。
巒破賊将藍懷恭于睢口,進圍宿豫。
而懷恭等複于淮南造城,規斷水陸之路。
巒身率諸軍,自水南而進,遣平南将軍楊大眼從北一逼一之,統軍劉思祖等夾水造筏,燒其船舫。
衆軍齊進,拔栅填塹,登其城。
火起中流,四面俱擊,仍陷賊城,俘斬數萬。
在陳别斬懷恭,擒其列侯、列将、直閣、直後三十餘人,俘斬一萬。
宿豫既平,蕭昞亦于淮一陽一退走,二戍獲米四十餘萬石。
世宗賜巒玺書曰:“知大龛醜虜,威振賊庭,淮外霧披,徐方卷蹠,王略遠恢,混一維始,公私慶泰,何快如之!賊衍此舉,實為傾國。
比者宿豫陷殁,淮一陽一嬰城,兇狡侜張,規抗王旅。
将軍忠規協著,火烈霜摧,電動岱一陰一,風掃沂峄。
遂令逋誅之寇,一朝殲夷;元鲸大憝,千裡折首。
殊勳茂捷,自古莫二。
但揚區未安,餘燼宜蕩,乘勝掎角,勢不可遺。
便可率厲三軍,因時經略,申威東南,清彼江介,忘此仍勞,用圖永逸,進退規度,委之高算。
”又诏巒曰:“淮一陽一、宿豫雖已清複,梁城之賊,猶敢聚結。
事宜乘勝,并勢摧殄。
可率二萬之衆渡淮,與征南掎角,以圖進取之計。
” 及梁城賊走,中山王英乘勝攻鐘離,又诏巒帥衆會之。
巒表曰:“奉彼诏旨:令臣濟淮與征南掎角,乘勝長驅,實是其會。
但愚懷所量,竊有未盡。
夫圖南因于積風,伐國在于資給,用兵治戎,須先計校。
非可抑為必勝,幸其無能。
若欲掠地誅民,必應萬勝;如欲攻城取邑,未見其果。
得之則所益未幾,不獲則虧損必大。
蕭衍傾竭江東,為今歲之舉,疲兵喪衆,大敗而還,君臣失計,取笑天下。
雖野戰非人敵,守城足有餘,今雖攻之,未易可克。
又廣陵懸遠,去江四十裡;鐘離、淮一陰一介在淮外,假其歸順而來,猶恐無糧艱守;況加攻讨,勞兵士乎?且征南軍士從戎二時,疲弊死病,量可知已。
雖有乘勝之資,懼無遠用之力。
若臣之愚見,謂宜修複舊戍,牢實邊方,息養中州,拟之後舉。
又江東之釁,不患久無,畜力待機,謂為勝計。
”诏曰:“濟淮掎角,事如前敕。
何容猶爾盤桓,方有此請!可速進軍,經略之宜聽征南至要。
” 巒又表曰:“蕭衍侵境,久勞王師,今者奔走,實除邊患。
斯由靈贊皇魏,天敗寇豎,非臣等弱劣所能克勝。
若臣之愚見,今正宜修複邊鎮,俟之後動。
且蕭衍尚在,兇身未除,螳螂之志,何能自息。
唯應廣備以待其來,實不宜勞師遠入,自取疲困。
今中山進軍鐘離,實所未解。
若能為得失之計,不顧萬全,直襲廣陵,入其内地,出其不備,或未可知。
正欲屯兵,蕭密餘軍猶自在彼;欲言無糧,運船複至。
而欲以八十日糧圖城者,臣未之前聞。
且廣陵、任城可為前戒,豈容今者複欲同之?今若往也,彼牢城自守,不與人戰,城塹水深,非可填塞,空坐至春,則士自敝苦。
遣臣赴彼,糧何以緻?夏來之兵,不赍冬服,脫遇冰雪,取濟何方?臣甯荷怯懦不進之責,不受敗損空行之罪。
鐘離天險,朝貴所具,若有内應,則所不知,如其無也,必無克狀。
若其不複,其辱如何!若信臣言也,願賜臣停;若謂臣難行,求回臣所領兵統,悉付中山,任其處分,臣求單騎随逐東西。
且俗諺雲,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臣雖不武,忝備征将,前宜可否,頗實知之。
臣既謂難,何容強遣?”诏曰:“安東頻請罷軍,遲回未往,阻異戎規,殊乖至望。
士馬既殷,無容停積,宜務神速,東西齊契,乘勝掃殄,以赴機會。
”巒累表求還,世宗許之。
英果敗退,時人伏其識略。
初,侍中盧昶與巒不平。
昶與元晖俱世宗所一寵一,禦史中尉崔亮,昶之一黨一也。
昶、晖令亮糾巒,事成,許言于世宗以亮為侍中。
亮于是奏劾巒在漢中掠良人為奴婢。
巒懼為昶等所陷,乃以漢中所得巴西太守龐景民女化生等二十餘口與晖。
化生等數人,奇色也,晖大悅,乃背昶為巒言于世宗雲:“巒新有大功,已經赦宥,不宜方為此獄也。
”世宗納之。
高肇以巒有克敵之效,而為昶等所排,助巒申釋,故得不坐。
豫州城民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以城南入,蕭衍遣其冠軍将軍齊苟仁率衆入據懸瓠。
诏巒持節率羽林一精一騎以讨之,封平舒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賞宿豫之功也。
世宗臨東堂,勞遣巒曰:“司馬悅不慎重門之戒,智不足以謀身,匪直喪元隸賢,乃大虧王略。
懸瓠密迩近畿,東南籓捍,兼雲□公在彼,憂慮尤深。
早生理不獨立,必遠引吳楚,士民同惡,勢或交兵。
卿文昭武烈,朝之南仲,故令卿星言電邁,出其不意。
卿言早生走也守也?何時可以平之?”巒對曰:“早生非有深謀大智。
能構成此也,但因
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圖涪城,以漸而進。
若克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地,斷水陸之沖。
彼外無援軍,孤城自守,複何能持久哉!臣今欲使軍軍相次,聲勢連接,先作萬全之計,然後圖彼,得之則大克,不得則自全。
又巴西、南鄭相離一千四百,去州迢遞,恆多生動。
昔在南之日,以其統绾勢難,故增立巴州,鎮靜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罷。
彼土民望,嚴、蒲、何、楊,非唯五三;族落雖在山居,而多有豪右。
文學箋啟,往往可觀;冠帶風一流,亦為不少。
但以去州既遠,不能仕進;至于州綱,無由廁迹。
巴境民豪,便是無梁州之分,是以郁怏,多生動靜。
比建議之始,嚴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來,仍使行一事。
巴西廣袤一千,戶餘四萬,若彼立州,鎮攝華獠,則大帖民情。
從墊江已還,不複勞征,自為國有。
世宗不從。
又王足于涪城辄還,遂不定蜀。
巒既克巴西,遣軍主李仲遷守之。
仲遷得蕭衍将張法養女,有美色,甚惑之。
散費兵儲,專心酒色,公事谘承,無能見者。
巒忿之切齒,仲遷懼,謀叛,城人斬其首,以城降衍将谯希遠,巴西遂沒。
武興氐楊集起等反叛,巒遣統軍傅豎眼讨平之,語在《豎眼傳》。
巒之初至漢中,從容風雅,接豪右以禮,撫細民以惠。
歲餘之後,頗因百姓去就,誅滅齊民,藉為奴婢者二百餘口,兼商販聚斂,清論鄙之。
征授度支尚書。
時蕭衍遣兵侵轶徐兗,緣邊鎮戍,相繼陷沒。
朝廷憂之,乃以巒為使持節、都督東讨諸軍事、安東将軍,尚書如故。
世宗勞遣巒于東堂曰:“蕭衍寇邊,旬朔滋甚,諸軍舛互,規緻連戍陷沒,宋魯之民尤罹湯炭。
誠知将軍旋京未久,膝下難違,然東南之寄,非将軍莫可。
将軍其勉建殊績,以稱朕懷,自古忠臣亦非無孝也。
”巒對曰:“賊雖送死連城,犬羊衆盛,然逆順理殊,滅當無遠。
況臣仗陛下之神算,奉律以摧之,平殄之期可指辰而待。
願陛下勿以東南為慮。
”世宗曰:“漢祖有雲‘金吾擊郾,吾無憂矣’。
今将軍董戎,朕何慮哉。
” 先是,蕭衍輔國将軍蕭及先率衆二萬,寇陷固城;冠軍将軍魯顯文、骁騎将軍相文玉等率衆一萬,屯于孤山;衍将角念等率衆一萬,擾亂龜蒙,土民從逆,十室而五。
巒遣統軍樊魯讨文玉,别将元恆攻固城,統軍畢祖朽讨角念。
樊魯大破文玉等,追奔八十餘裡,斬首四千餘級。
元恆又破固城,畢祖朽複破念等,兗州悉平。
巒破賊将藍懷恭于睢口,進圍宿豫。
而懷恭等複于淮南造城,規斷水陸之路。
巒身率諸軍,自水南而進,遣平南将軍楊大眼從北一逼一之,統軍劉思祖等夾水造筏,燒其船舫。
衆軍齊進,拔栅填塹,登其城。
火起中流,四面俱擊,仍陷賊城,俘斬數萬。
在陳别斬懷恭,擒其列侯、列将、直閣、直後三十餘人,俘斬一萬。
宿豫既平,蕭昞亦于淮一陽一退走,二戍獲米四十餘萬石。
世宗賜巒玺書曰:“知大龛醜虜,威振賊庭,淮外霧披,徐方卷蹠,王略遠恢,混一維始,公私慶泰,何快如之!賊衍此舉,實為傾國。
比者宿豫陷殁,淮一陽一嬰城,兇狡侜張,規抗王旅。
将軍忠規協著,火烈霜摧,電動岱一陰一,風掃沂峄。
遂令逋誅之寇,一朝殲夷;元鲸大憝,千裡折首。
殊勳茂捷,自古莫二。
但揚區未安,餘燼宜蕩,乘勝掎角,勢不可遺。
便可率厲三軍,因時經略,申威東南,清彼江介,忘此仍勞,用圖永逸,進退規度,委之高算。
”又诏巒曰:“淮一陽一、宿豫雖已清複,梁城之賊,猶敢聚結。
事宜乘勝,并勢摧殄。
可率二萬之衆渡淮,與征南掎角,以圖進取之計。
” 及梁城賊走,中山王英乘勝攻鐘離,又诏巒帥衆會之。
巒表曰:“奉彼诏旨:令臣濟淮與征南掎角,乘勝長驅,實是其會。
但愚懷所量,竊有未盡。
夫圖南因于積風,伐國在于資給,用兵治戎,須先計校。
非可抑為必勝,幸其無能。
若欲掠地誅民,必應萬勝;如欲攻城取邑,未見其果。
得之則所益未幾,不獲則虧損必大。
蕭衍傾竭江東,為今歲之舉,疲兵喪衆,大敗而還,君臣失計,取笑天下。
雖野戰非人敵,守城足有餘,今雖攻之,未易可克。
又廣陵懸遠,去江四十裡;鐘離、淮一陰一介在淮外,假其歸順而來,猶恐無糧艱守;況加攻讨,勞兵士乎?且征南軍士從戎二時,疲弊死病,量可知已。
雖有乘勝之資,懼無遠用之力。
若臣之愚見,謂宜修複舊戍,牢實邊方,息養中州,拟之後舉。
又江東之釁,不患久無,畜力待機,謂為勝計。
”诏曰:“濟淮掎角,事如前敕。
何容猶爾盤桓,方有此請!可速進軍,經略之宜聽征南至要。
” 巒又表曰:“蕭衍侵境,久勞王師,今者奔走,實除邊患。
斯由靈贊皇魏,天敗寇豎,非臣等弱劣所能克勝。
若臣之愚見,今正宜修複邊鎮,俟之後動。
且蕭衍尚在,兇身未除,螳螂之志,何能自息。
唯應廣備以待其來,實不宜勞師遠入,自取疲困。
今中山進軍鐘離,實所未解。
若能為得失之計,不顧萬全,直襲廣陵,入其内地,出其不備,或未可知。
正欲屯兵,蕭密餘軍猶自在彼;欲言無糧,運船複至。
而欲以八十日糧圖城者,臣未之前聞。
且廣陵、任城可為前戒,豈容今者複欲同之?今若往也,彼牢城自守,不與人戰,城塹水深,非可填塞,空坐至春,則士自敝苦。
遣臣赴彼,糧何以緻?夏來之兵,不赍冬服,脫遇冰雪,取濟何方?臣甯荷怯懦不進之責,不受敗損空行之罪。
鐘離天險,朝貴所具,若有内應,則所不知,如其無也,必無克狀。
若其不複,其辱如何!若信臣言也,願賜臣停;若謂臣難行,求回臣所領兵統,悉付中山,任其處分,臣求單騎随逐東西。
且俗諺雲,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臣雖不武,忝備征将,前宜可否,頗實知之。
臣既謂難,何容強遣?”诏曰:“安東頻請罷軍,遲回未往,阻異戎規,殊乖至望。
士馬既殷,無容停積,宜務神速,東西齊契,乘勝掃殄,以赴機會。
”巒累表求還,世宗許之。
英果敗退,時人伏其識略。
初,侍中盧昶與巒不平。
昶與元晖俱世宗所一寵一,禦史中尉崔亮,昶之一黨一也。
昶、晖令亮糾巒,事成,許言于世宗以亮為侍中。
亮于是奏劾巒在漢中掠良人為奴婢。
巒懼為昶等所陷,乃以漢中所得巴西太守龐景民女化生等二十餘口與晖。
化生等數人,奇色也,晖大悅,乃背昶為巒言于世宗雲:“巒新有大功,已經赦宥,不宜方為此獄也。
”世宗納之。
高肇以巒有克敵之效,而為昶等所排,助巒申釋,故得不坐。
豫州城民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以城南入,蕭衍遣其冠軍将軍齊苟仁率衆入據懸瓠。
诏巒持節率羽林一精一騎以讨之,封平舒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賞宿豫之功也。
世宗臨東堂,勞遣巒曰:“司馬悅不慎重門之戒,智不足以謀身,匪直喪元隸賢,乃大虧王略。
懸瓠密迩近畿,東南籓捍,兼雲□公在彼,憂慮尤深。
早生理不獨立,必遠引吳楚,士民同惡,勢或交兵。
卿文昭武烈,朝之南仲,故令卿星言電邁,出其不意。
卿言早生走也守也?何時可以平之?”巒對曰:“早生非有深謀大智。
能構成此也,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