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二 郭祚 張彜
關燈
小
中
大
臻,四海崩慕,遂爾推遷,不及聞徹。
未幾,改牧秦蕃,違離阙下,繼以譴疾相纏,甯丁八歲。
常恐所采之詩永淪丘壑,是臣夙夜所懷,以為深憂者也。
陛下垂日月之明,行雲雨之施;察臣往罪之濫,矜臣貧病之切。
既蒙崇以祿養,複得拜掃丘墳,明目友朋,無所負愧。
且臣一二年來,所患不劇,尋省本書,粗有仿佛。
凡有七卷,今寫上呈,伏願昭覽,敕付有司。
使魏代所采之詩,不堙于丘井,臣之願也。
” 肅宗初,侍中崔光表曰:“彜及李韶,朝列之中唯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幹世,又并為多,近來參差,便成替後。
計其階途,雖應遷陟,然恐班秩猶未賜等。
昔衛之公叔,引下同舉;晉之士丐,推長伯遊。
古人所高,當時見許。
敢緣斯義,乞降臣位一階,授彼泛級,齊行聖庭,帖穆選叙。
”诏加征西将軍、冀州大中正。
雖年向六十,加之風疾,而自強人事,孜孜無怠。
公私法集,衣冠從事;延請道俗,修營齋講;好善欽賢,一愛一獎人物。
南北新舊,莫不多之。
大起第宅,徽号華侈,頗侮其疏宗舊戚,不甚存紀,時有怨憾焉。
榮宦之間,未能止足。
屢表在秦州預有開援漢中之勳,希加賞報,積年不已,朝廷患之。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選榜,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
由是衆口喧喧,謗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會集,屠害其家。
彜殊無畏避之意,父子安然。
神龜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幾将千人,相率至尚書省诟罵,求其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石擊打公門。
上下畏懼,莫敢讨抑。
遂便持火,虜掠道中薪蒿,以杖石為兵器,直造其第,曳彜堂下,捶辱極意,唱呼嗷嗷,焚其屋宇。
始均、仲瑀當時逾北垣而走。
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請父命。
羽林等就加毆擊,生投之于煙火之中。
及得一屍一骸,不複可識,唯以髻中小钗為驗。
仲瑀傷重走免。
彜僅有餘命,沙門寺與其比鄰,輿緻于寺。
遠近聞見,莫不惋駭。
彜臨終,口占左右上啟曰:“臣自奉國及孫六世,一屍一祿素餐,負恩唯靦,徒思竭智盡誠,終然一靡一效。
臣第二息仲瑀所上之事,益治實多,既曰有益,甯容默爾。
通呈有日,未簡神聽,豈圖衆忿,乃至于此。
臣不能禍防未萌,慮絕殃兆,緻令軍衆橫嚣,攻焚臣宅。
息始均、仲瑀等叩請流血,乞代臣死,始均即陷塗炭,仲瑀經宿方蘇。
臣年已六十,宿被榮遇,垂暮之秋,忽見此苦,顧瞻災酷,古今無比。
臣傷至重,殘氣假延,望景顧時,推漏就盡,頃刻待終,臣之命也,知複何言?若所上之書,少為益國,臣便是生以理全,死與義合,不負二帝于地下,臣無餘恨矣!一歸泉壤,長離紫庭,戀仰天顔,誠痛無已。
不勝眷眷,力喘奉辭,伏願二聖加禦珍膳,覆露黔首,壽保南嶽,德與日升。
臣夙被刍豢,先後銜恩,欲報之期,昊天罔極,亡魂有知,不忘結草。
”彜遂卒,時年五十九。
官為收掩羽林兇強者八人斬之,不能窮誅群豎,即為大赦以安衆心,有識者知國紀之将墜矣。
喪還所焚宅,與始均東西分斂于小屋。
仲瑀遂以創重避居荥一陽一,至五月,創得漸瘳,始奔父喪,诏賜布帛千匹。
靈太後以其累朝大臣,特垂矜恻,數月猶追言泣下,謂諸侍臣曰:“吾為張彜飲食不禦,乃至首發微有虧落。
悲痛之苦,以至于此。
” 初,彜曾祖幸,所招引河東民為州裁千餘家,後相依合,至于罷入冀州,積三十年,析别有數萬戶。
故高祖比校天下民戶,最為大州。
彜為黃門,每侍坐以為言,高祖謂之曰:“終當以卿為刺史,酬先世誠效。
”彜追高祖往旨,累乞本州,朝議未許。
彜亡後,靈太後雲:“彜屢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違我此意。
若從其請,或不至是,悔之無及。
”乃贈使持節、衛将軍、冀州刺史,谥文侯。
始均,字子衡,端潔好學,有文才。
司徒行參軍,遷著作佐郎。
世宗以彜先朝勳舊,不幸疹廢,特除始均長兼左民郎中,遷員外常侍,仍領郎。
始均才幹,有美于父,改陳壽《魏志》為編年之體,廣益異聞,為三十卷。
又著《冠帶錄》及諸賦數十篇,今并亡失。
初,大乘賊起于冀瀛之間,遣都督元遙讨平之,多所殺戮,積一屍一數萬。
始均以郎中為行台,忿軍士重以首級為功,乃令檢集人首數千,一時焚爇,至于灰燼,用息僥幸,見者莫不傷心。
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于煙炭之間,有焦爛之痛,論者或亦推咎焉。
贈樂陵太守,谥曰孝。
子暠,襲祖爵。
武定中,開府主簿。
齊受禅,爵例降。
暠弟晏之,武定中,儀同開府中兵參軍。
仲瑀,司空祭酒、給事中。
子台,儀同開府參軍事。
仲瑀弟珉,著作佐郎。
史臣曰:郭祚才幹敏實,有世務之長,高祖經綸之始,獨在勤勞之地,居官任事,動靜稱述。
張彜風力謇謇,有王臣之氣,銜命擁旄,風聲猶在。
并魏氏器能之臣乎?遭随有命,俱嬰世禍,悲哉!始均才志未申,惜也。
未幾,改牧秦蕃,違離阙下,繼以譴疾相纏,甯丁八歲。
常恐所采之詩永淪丘壑,是臣夙夜所懷,以為深憂者也。
陛下垂日月之明,行雲雨之施;察臣往罪之濫,矜臣貧病之切。
既蒙崇以祿養,複得拜掃丘墳,明目友朋,無所負愧。
且臣一二年來,所患不劇,尋省本書,粗有仿佛。
凡有七卷,今寫上呈,伏願昭覽,敕付有司。
使魏代所采之詩,不堙于丘井,臣之願也。
” 肅宗初,侍中崔光表曰:“彜及李韶,朝列之中唯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幹世,又并為多,近來參差,便成替後。
計其階途,雖應遷陟,然恐班秩猶未賜等。
昔衛之公叔,引下同舉;晉之士丐,推長伯遊。
古人所高,當時見許。
敢緣斯義,乞降臣位一階,授彼泛級,齊行聖庭,帖穆選叙。
”诏加征西将軍、冀州大中正。
雖年向六十,加之風疾,而自強人事,孜孜無怠。
公私法集,衣冠從事;延請道俗,修營齋講;好善欽賢,一愛一獎人物。
南北新舊,莫不多之。
大起第宅,徽号華侈,頗侮其疏宗舊戚,不甚存紀,時有怨憾焉。
榮宦之間,未能止足。
屢表在秦州預有開援漢中之勳,希加賞報,積年不已,朝廷患之。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選榜,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
由是衆口喧喧,謗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會集,屠害其家。
彜殊無畏避之意,父子安然。
神龜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幾将千人,相率至尚書省诟罵,求其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石擊打公門。
上下畏懼,莫敢讨抑。
遂便持火,虜掠道中薪蒿,以杖石為兵器,直造其第,曳彜堂下,捶辱極意,唱呼嗷嗷,焚其屋宇。
始均、仲瑀當時逾北垣而走。
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請父命。
羽林等就加毆擊,生投之于煙火之中。
及得一屍一骸,不複可識,唯以髻中小钗為驗。
仲瑀傷重走免。
彜僅有餘命,沙門寺與其比鄰,輿緻于寺。
遠近聞見,莫不惋駭。
彜臨終,口占左右上啟曰:“臣自奉國及孫六世,一屍一祿素餐,負恩唯靦,徒思竭智盡誠,終然一靡一效。
臣第二息仲瑀所上之事,益治實多,既曰有益,甯容默爾。
通呈有日,未簡神聽,豈圖衆忿,乃至于此。
臣不能禍防未萌,慮絕殃兆,緻令軍衆橫嚣,攻焚臣宅。
息始均、仲瑀等叩請流血,乞代臣死,始均即陷塗炭,仲瑀經宿方蘇。
臣年已六十,宿被榮遇,垂暮之秋,忽見此苦,顧瞻災酷,古今無比。
臣傷至重,殘氣假延,望景顧時,推漏就盡,頃刻待終,臣之命也,知複何言?若所上之書,少為益國,臣便是生以理全,死與義合,不負二帝于地下,臣無餘恨矣!一歸泉壤,長離紫庭,戀仰天顔,誠痛無已。
不勝眷眷,力喘奉辭,伏願二聖加禦珍膳,覆露黔首,壽保南嶽,德與日升。
臣夙被刍豢,先後銜恩,欲報之期,昊天罔極,亡魂有知,不忘結草。
”彜遂卒,時年五十九。
官為收掩羽林兇強者八人斬之,不能窮誅群豎,即為大赦以安衆心,有識者知國紀之将墜矣。
喪還所焚宅,與始均東西分斂于小屋。
仲瑀遂以創重避居荥一陽一,至五月,創得漸瘳,始奔父喪,诏賜布帛千匹。
靈太後以其累朝大臣,特垂矜恻,數月猶追言泣下,謂諸侍臣曰:“吾為張彜飲食不禦,乃至首發微有虧落。
悲痛之苦,以至于此。
” 初,彜曾祖幸,所招引河東民為州裁千餘家,後相依合,至于罷入冀州,積三十年,析别有數萬戶。
故高祖比校天下民戶,最為大州。
彜為黃門,每侍坐以為言,高祖謂之曰:“終當以卿為刺史,酬先世誠效。
”彜追高祖往旨,累乞本州,朝議未許。
彜亡後,靈太後雲:“彜屢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違我此意。
若從其請,或不至是,悔之無及。
”乃贈使持節、衛将軍、冀州刺史,谥文侯。
始均,字子衡,端潔好學,有文才。
司徒行參軍,遷著作佐郎。
世宗以彜先朝勳舊,不幸疹廢,特除始均長兼左民郎中,遷員外常侍,仍領郎。
始均才幹,有美于父,改陳壽《魏志》為編年之體,廣益異聞,為三十卷。
又著《冠帶錄》及諸賦數十篇,今并亡失。
初,大乘賊起于冀瀛之間,遣都督元遙讨平之,多所殺戮,積一屍一數萬。
始均以郎中為行台,忿軍士重以首級為功,乃令檢集人首數千,一時焚爇,至于灰燼,用息僥幸,見者莫不傷心。
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于煙炭之間,有焦爛之痛,論者或亦推咎焉。
贈樂陵太守,谥曰孝。
子暠,襲祖爵。
武定中,開府主簿。
齊受禅,爵例降。
暠弟晏之,武定中,儀同開府中兵參軍。
仲瑀,司空祭酒、給事中。
子台,儀同開府參軍事。
仲瑀弟珉,著作佐郎。
史臣曰:郭祚才幹敏實,有世務之長,高祖經綸之始,獨在勤勞之地,居官任事,動靜稱述。
張彜風力謇謇,有王臣之氣,銜命擁旄,風聲猶在。
并魏氏器能之臣乎?遭随有命,俱嬰世禍,悲哉!始均才志未申,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