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二 郭祚 張彜
關燈
小
中
大
猶無悛改。
善于督察,每東西馳使有所巡檢,彜恆充其選。
清慎嚴猛,所至人皆畏伏,俦類亦以此高之。
遷主客令,例降侯為伯,轉太中大夫,仍行主客曹事。
尋為黃門。
後從駕南征,母憂解任。
彜居喪過禮,送葬自平城達家,千裡徒步,不乘車馬,顔貌毀瘠,當世稱之。
高祖幸冀州,遣使吊慰,诏以骁騎将軍起之,還複本位。
以參定遷都之勳,進爵為侯,轉太常少卿,遷散騎常侍,兼侍中,持節巡察陝東、河南十二州,甚有聲稱。
使還,以從征之勤,遷尚書。
坐舉元昭為兼郎中,黜為守尚書。
世宗初,除正尚書、兼侍中,尋正侍中。
世宗親政,罷六輔,彜與兼尚書邢巒聞處分非常,出京奔走。
為禦史中尉甄琛所彈,雲“非虎非兕,率彼曠野”,诏書切責之。
尋除安西将軍、秦州刺史。
彜務尚典式,考訪故事。
及臨隴右,彌加讨習,于是出入直衛,方伯威儀,赫然可觀。
羌夏畏伏,憚其威整,一方肅靜,号為良牧。
其年冬,太極初就,彜與郭祚等俱以勤舊被征。
及還州,進号撫軍将軍,彜表解州任,诏不許。
彜敷政隴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風,革其舊俗,民庶一愛一仰之。
為國造佛寺名曰興皇,諸有罪咎者,随其輕重,谪為土木之功,無複鞭杖之罰。
時陳留公主寡居,彜意願尚主,主亦許之。
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
肇怒,谮彜于世宗,稱彜擅立刑法,勞役百姓。
诏遣直後萬貳興馳驿檢察。
貳興,肇所親一愛一,必欲緻彜深罪。
彜清身奉法,求其愆過,遂無所得。
見代還洛,猶停廢數年,因得偏風,手腳不便。
然志一性一不移,善自将攝,稍能朝拜。
久之,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
彜一愛一好知己,輕忽下流,非其意者,視之蔑爾。
雖疹疾家庭,而志氣彌高。
上表曰:“臣聞元天高朗,尚假列星以助明;洞庭淵湛,猶藉衆流以增大。
莫不以孤照不詣其幽,獨深未盡其廣。
先聖識其若此,必取物以自誡。
故堯稱則天,設謗木以曉未明;舜稱盡善,懸谏鼓以規政阙。
虞人獻箴規之旨,盤盂著舉動之銘,庶幾見善而思齊,聞惡以自改。
眷眷于悔往之衢,孜孜于不逮之路,用能聲高百王,卓絕中古,經十氏而不渝,曆二千以孤郁。
伏惟太祖撥亂,奕代重光。
世祖以不世之才,開蕩函夏;顯祖以溫明之德,潤沃九區。
高祖大聖臨朝,經營雲始,未明求衣,日昃忘食,開翦荊棘,徙禦神縣,更新風軌,冠帶朝流。
海東雜種之渠,衡南異服之帥,沙西氈頭之戎,漠北辮發之虜,重譯納貢,請吏稱籓。
積德懋于夏殷,富仁盛于周漢,澤教既周,武功亦匝。
猶且發明诏,思求直士,信是蒼生薦言之秋,祝史陳辭之日。
況臣家自奉國八十餘年,纡金锵玉,及臣四世。
過以小才,藉廕出仕,學慚專門,武阙方略,早荷先帝眷仗之恩,末蒙陛下不遺之施。
侍則出入兩都,官曆納言常伯,忝牧秦籓,号兼安一撫。
實思碎首膏原,仰酬二朝之惠;輕塵碎石,遠增嵩岱之高。
辄私訪舊書,竊觀圖史,其帝皇興起之元,配天隆家之業,修造益民之奇,龍麟雲鳳之瑞,卑官一愛一物之仁,釋網改祝之澤,前歌後舞之應,囹圄寂寥之美,可為輝風景行者,辄謹編丹青,以标睿範。
至如太康好田,遇窮後迫禍;武乙逸禽,罹震雷暴酷;夏桀一婬一亂,南巢有非命之誅;殷纣昏酣,牧野有倒戈之陳;周厲逐獸,滅不旋踵;幽王遇惑,死亦相尋;暨于漢成失禦,亡新篡奪;桓靈不綱,魏武遷鼎;晉惠暗弱,骨肉相屠。
終使聰曜鸮視并州,勒虎狼據燕趙——如此之輩,罔不畢載。
起元庖犧,終于晉末,凡十六代,百二十八帝,曆三千二百七十年,雜事五百八十九,合成五卷,名曰《曆帝圖》,亦謗木、谏鼓、虞人、盤盂之類。
脫蒙置禦坐之側,時複披覽,冀或起予左右,上補未萌。
伏願陛下遠惟宗廟之憂,近存黎民之念,取其賢君,棄其惡主,則微臣雖沉一淪地下,無異乘雲登天矣。
”世宗善之。
彜又表曰:“竊惟皇王統天,必以窮幽為美;盡理作聖,亦假廣采成明。
故詢于刍荛,著之周什,輿人獻箴,流于夏典。
不然,則美刺無以得彰,善惡有時不達。
逮于兩漢、魏、晉,雖道有隆污,而被繡傳檄,未始阙也。
及惠帝失禦,中夏崩離,劉符專據秦西,燕趙獨制關左,姚夏繼起,五涼競立,緻使九服搖搖,民無定主,禮儀典制,此焉堙滅。
暨大魏應曆,撥亂登皇,翦彼鲸鲵,龛靖神縣,數紀之間,天下甯一,傳輝七帝,積聖如神。
高祖遷鼎成周,永茲八百,偃武修文,憲章斯改,實所謂加五帝、登三王,民無德而名焉。
猶且慮獨見之不明,欲廣訪于得失,乃命四使,觀察風謠。
臣時忝常伯,充一使之列,遂得仗節揮金,宣恩東夏,周曆于齊魯之間,遍馳于梁宋之域。
詢采詩頌,研檢獄情,實庶片言之不遺,美刺之俱顯。
而才輕任重,多不遂心。
所采之詩,并始申目,而值銮輿南讨,問罪宛鄧,臣複忝行軍,樞機是務。
及辇駕之返,膳禦未和,續以大諱奄
善于督察,每東西馳使有所巡檢,彜恆充其選。
清慎嚴猛,所至人皆畏伏,俦類亦以此高之。
遷主客令,例降侯為伯,轉太中大夫,仍行主客曹事。
尋為黃門。
後從駕南征,母憂解任。
彜居喪過禮,送葬自平城達家,千裡徒步,不乘車馬,顔貌毀瘠,當世稱之。
高祖幸冀州,遣使吊慰,诏以骁騎将軍起之,還複本位。
以參定遷都之勳,進爵為侯,轉太常少卿,遷散騎常侍,兼侍中,持節巡察陝東、河南十二州,甚有聲稱。
使還,以從征之勤,遷尚書。
坐舉元昭為兼郎中,黜為守尚書。
世宗初,除正尚書、兼侍中,尋正侍中。
世宗親政,罷六輔,彜與兼尚書邢巒聞處分非常,出京奔走。
為禦史中尉甄琛所彈,雲“非虎非兕,率彼曠野”,诏書切責之。
尋除安西将軍、秦州刺史。
彜務尚典式,考訪故事。
及臨隴右,彌加讨習,于是出入直衛,方伯威儀,赫然可觀。
羌夏畏伏,憚其威整,一方肅靜,号為良牧。
其年冬,太極初就,彜與郭祚等俱以勤舊被征。
及還州,進号撫軍将軍,彜表解州任,诏不許。
彜敷政隴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風,革其舊俗,民庶一愛一仰之。
為國造佛寺名曰興皇,諸有罪咎者,随其輕重,谪為土木之功,無複鞭杖之罰。
時陳留公主寡居,彜意願尚主,主亦許之。
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
肇怒,谮彜于世宗,稱彜擅立刑法,勞役百姓。
诏遣直後萬貳興馳驿檢察。
貳興,肇所親一愛一,必欲緻彜深罪。
彜清身奉法,求其愆過,遂無所得。
見代還洛,猶停廢數年,因得偏風,手腳不便。
然志一性一不移,善自将攝,稍能朝拜。
久之,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
彜一愛一好知己,輕忽下流,非其意者,視之蔑爾。
雖疹疾家庭,而志氣彌高。
上表曰:“臣聞元天高朗,尚假列星以助明;洞庭淵湛,猶藉衆流以增大。
莫不以孤照不詣其幽,獨深未盡其廣。
先聖識其若此,必取物以自誡。
故堯稱則天,設謗木以曉未明;舜稱盡善,懸谏鼓以規政阙。
虞人獻箴規之旨,盤盂著舉動之銘,庶幾見善而思齊,聞惡以自改。
眷眷于悔往之衢,孜孜于不逮之路,用能聲高百王,卓絕中古,經十氏而不渝,曆二千以孤郁。
伏惟太祖撥亂,奕代重光。
世祖以不世之才,開蕩函夏;顯祖以溫明之德,潤沃九區。
高祖大聖臨朝,經營雲始,未明求衣,日昃忘食,開翦荊棘,徙禦神縣,更新風軌,冠帶朝流。
海東雜種之渠,衡南異服之帥,沙西氈頭之戎,漠北辮發之虜,重譯納貢,請吏稱籓。
積德懋于夏殷,富仁盛于周漢,澤教既周,武功亦匝。
猶且發明诏,思求直士,信是蒼生薦言之秋,祝史陳辭之日。
況臣家自奉國八十餘年,纡金锵玉,及臣四世。
過以小才,藉廕出仕,學慚專門,武阙方略,早荷先帝眷仗之恩,末蒙陛下不遺之施。
侍則出入兩都,官曆納言常伯,忝牧秦籓,号兼安一撫。
實思碎首膏原,仰酬二朝之惠;輕塵碎石,遠增嵩岱之高。
辄私訪舊書,竊觀圖史,其帝皇興起之元,配天隆家之業,修造益民之奇,龍麟雲鳳之瑞,卑官一愛一物之仁,釋網改祝之澤,前歌後舞之應,囹圄寂寥之美,可為輝風景行者,辄謹編丹青,以标睿範。
至如太康好田,遇窮後迫禍;武乙逸禽,罹震雷暴酷;夏桀一婬一亂,南巢有非命之誅;殷纣昏酣,牧野有倒戈之陳;周厲逐獸,滅不旋踵;幽王遇惑,死亦相尋;暨于漢成失禦,亡新篡奪;桓靈不綱,魏武遷鼎;晉惠暗弱,骨肉相屠。
終使聰曜鸮視并州,勒虎狼據燕趙——如此之輩,罔不畢載。
起元庖犧,終于晉末,凡十六代,百二十八帝,曆三千二百七十年,雜事五百八十九,合成五卷,名曰《曆帝圖》,亦謗木、谏鼓、虞人、盤盂之類。
脫蒙置禦坐之側,時複披覽,冀或起予左右,上補未萌。
伏願陛下遠惟宗廟之憂,近存黎民之念,取其賢君,棄其惡主,則微臣雖沉一淪地下,無異乘雲登天矣。
”世宗善之。
彜又表曰:“竊惟皇王統天,必以窮幽為美;盡理作聖,亦假廣采成明。
故詢于刍荛,著之周什,輿人獻箴,流于夏典。
不然,則美刺無以得彰,善惡有時不達。
逮于兩漢、魏、晉,雖道有隆污,而被繡傳檄,未始阙也。
及惠帝失禦,中夏崩離,劉符專據秦西,燕趙獨制關左,姚夏繼起,五涼競立,緻使九服搖搖,民無定主,禮儀典制,此焉堙滅。
暨大魏應曆,撥亂登皇,翦彼鲸鲵,龛靖神縣,數紀之間,天下甯一,傳輝七帝,積聖如神。
高祖遷鼎成周,永茲八百,偃武修文,憲章斯改,實所謂加五帝、登三王,民無德而名焉。
猶且慮獨見之不明,欲廣訪于得失,乃命四使,觀察風謠。
臣時忝常伯,充一使之列,遂得仗節揮金,宣恩東夏,周曆于齊魯之間,遍馳于梁宋之域。
詢采詩頌,研檢獄情,實庶片言之不遺,美刺之俱顯。
而才輕任重,多不遂心。
所采之詩,并始申目,而值銮輿南讨,問罪宛鄧,臣複忝行軍,樞機是務。
及辇駕之返,膳禦未和,續以大諱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