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悅

關燈
蕭赜。

    赜遣其主客郎劉繪接對,并設燕樂。

    彪辭樂。

    及坐,彪曰:“齊主既賜燕樂,以勞行人,向辭樂者,卿或未相體。

    自喪禮廢替,于茲以久,我皇孝一性一自天,追慕罔極,故有今者喪除之議。

    去三月晦,朝臣始除衰裳,猶以素服從事。

    裴、謝在此,固應具此,我今辭樂,想卿無怪。

    ”繪答言:“辭樂之事,向以不異。

    請問魏朝喪禮,竟何所依?”彪曰:“高宗三年,孝文逾月。

    今聖上追鞠育之深恩,感慈訓之厚德,執于殷漢之間,可謂得禮之變。

    ”繪複問:“若欲遵古,何為不終三年?”彪曰:“萬機不可久曠,故割至慕,俯從群議。

    服變不異三年,而限同一期,可謂亡禮之禮。

    ”繪言:“汰哉叔氏!專以禮許人?”彪曰:“聖朝自為曠代之制,何關許人。

    ”繪言:“百官總己聽于冢宰,萬機何慮于曠?”彪曰:“我聞載籍:五帝之臣,臣不若君,故君親攬其事;三王君臣智等,故共理機務;五霸臣過于君,故事決于下。

    我朝官司皆五帝之臣,主上親攬,蓋遠軌軒唐。

    ”彪将還,赜親謂曰:“卿前使還日,賦阮詩雲‘但願長閑暇,後歲複來遊’,果如今日。

    卿此還也,複有來理否?”彪答言:“使臣請重賦阮詩曰‘宴衍清都中,一去永矣哉’。

    ”赜惘然曰:“清都可爾,一去何事?觀卿此言,似成長闊,朕當以殊禮相送。

    ”赜遂親至琅邪城,登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别,其見重如此。

    彪前後六度銜命,南人奇其謇谔。

     後車駕南征,假彪冠軍将軍、東道副将,尋假征虜将軍。

    車駕還京,遷禦史中尉,領著作郎。

    彪既為高祖所一寵一,一性一又剛直,遂多所劾糾,遠近畏之,豪右屏氣。

    高祖常呼彪為李生,于是從容謂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猶漢之有汲黯。

    ”汾州胡叛,诏彪持節綏慰。

    事甯還京,除散騎常侍,仍領禦史中尉,解著作事。

    高祖宴群臣于流化池,謂仆射李沖曰:“崔光之博,李彪之直,是我國家得賢之基。

    ” 車駕南伐,彪兼度支尚書,與仆射李沖、任城王等參理留台事。

    彪素一性一剛豪,與沖等意議乖異,遂形于聲色,殊無降下之心。

    自謂身為法官,莫能糾劾己者,遂多專恣。

    沖積其前後罪過,乃于尚書省禁止彪,上表曰:“臣聞範國匡人,光化升治,輿服典章,理無暫失。

    故晉文功建九合,猶見抑于請隧;季氏藉政三世,尚受譏于輿璠。

    固知名一器之重,不可以妄假。

    先王既憲章于古,陛下又經綸于今,用能車服有叙,禮物無墜。

    案臣彪昔于凡品,特以才拔,等望清華,司文東觀,綢缪恩眷,繩直憲台,左加金珰,右珥蟬冕。

    □東省。

    宜感恩厲節,忠以報德。

    而竊名忝職,身為違傲,矜勢高一亢,公行僭逸。

    坐與禁省,冒取辟材,辄駕乘黃,無所憚懾。

    肆志傲然,愚聾視聽,此而可忍,誰不可懷!臣辄集尚書以下、令史以上,并治書侍禦史臣郦道元等于尚書都座,以彪所犯罪狀告彪,訊其虛實,若或不知,須訊部下。

    彪答臣言:‘事見在目,實如所劾,皆彪所知,何須複召部下。

    ’臣今請以見事,免彪所居職,付廷尉治獄。

    ” 沖又表曰: 臣與彪相識以來垂二十載。

    彪始南使之時,見其色厲辭辯、才優學博,臣之愚識,謂是拔萃之一人。

    及彪位宦升達,參與言燕,聞彪評章古今,商略人物;興言于侍筵之次,啟論于衆英之中;賞忠識正,發言懇恻,惟直是語,辭無隐避。

    雖複諸王之尊,近侍之要,至有是非,多面抗折。

    酷疾矯詐,毒愆非違,厲色正辭,如鷹鹯之逐鳥雀,懔懔然實似公清之一操一。

    臣雖下才,辄亦尚其梗概,欽其正直,微識其褊急之一性一,而不以為瑕。

    及其初登憲台,始居司直,首複驺唱之儀,肇正直繩之體,當時識者佥以為難。

    而彪秉志信行,不避豪勢,其所彈劾,應弦而倒。

    赫赫之威,振于下國;肅肅之稱,著自京師。

    天下改目,貪暴斂手。

    臣時見其所行,信謂言行相符,忠清内發。

    然時有私于臣、雲其威暴者,臣以直繩之官,人所忌疾,風謗之際,易生音謠,心不承信。

     往年以河一陽一事,曾與彪在領軍府,共太尉、司空及領軍諸卿等,集閱廷尉所問囚徒。

    時有人訴枉者,二公及臣少欲聽采。

    語理未盡,彪便振怒東坐,攘袂揮赫,口稱賊奴,叱吒左右,高聲大呼雲:“南台中取我木手去,搭奴肋折!”雖有此言,終竟不取。

    即言:“南台所問,唯恐枉活,終無枉死,但可依此。

    ”時諸人以所枉至重,有首實者多,又心難彪,遂各嘿爾。

    因緣此事,臣遂心疑有濫,審加情察,知其威虐,猶未體其采訪之由,訊檢之狀。

    商略而言,酷急小罪,肅禁為大。

    會而言之,猶謂益多損少。

    故懷寝所疑,不以申徹,實失為臣知無不聞之義。

     及去年大駕南行以來,彪兼尚書,日夕共事,始乃知其言與行舛,是己非人,專恣無忌,尊身忽物,安以身作之過深劾他人,己方事人,好人佞己。

    聽其言同振古忠恕之賢,校其行是天下佞暴之賊。

    臣與任城卑躬曲己,若順弟之奉暴兄。

    其所欲者,事雖非理,無不屈從。

     依事求實,悉有成驗。

    如臣列得實,宜殛彪于有北,以除一奸一矯之亂政;如臣無證,宜投臣于四裔,以息青蠅之白黑。

     高祖在懸瓠,覽表歎愕曰:“何意留京如此也!”有司處彪大辟,高祖恕之,除名而已。

    彪尋歸本鄉。

    高祖自懸瓠北幸鄴,彪拜迎于鄴南。

    高祖曰:“朕之期卿,每以貞松為志,歲寒為心,卿應報國,盡身為用,而近見彈文,殊乖所以。

    卿罹此讒,為朕與卿,為宰事與卿,為卿自取?”彪對曰:“臣愆由己至,罪自身招,實非陛下橫與臣罪,又非宰事無辜濫臣。

    臣罪既如此,宜伏東臯之下,不應遠點屬車之塵,但伏承聖躬不豫,臣肝膽塗地,是以敢至,非謝罪而來。

    ”高祖納宋弁言,将複采用,會留台表言彪與禦史賈尚往窮庶人恂事,理有誣抑,奏請收彪。

    彪自言事枉,高祖明彪無此,遣左右慰勉之。

    聽以牛車散載,送之洛一陽一。

    會赦得免。

     高祖崩,世宗踐祚。

    彪自托于王肅,又與邢巒詩書往來,疊相稱重,因論求複舊職,修史官之事,肅等許為左右。

    彪乃表曰: 臣聞龍圖出而皇道明,龜書見而帝德昶,斯實冥中之書契也。

    自瑞官文而卑高陳,民師建而賤貴序,此乃人間之繩式也。

    是以《唐典》篆欽明之冊,《虞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