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九 薛安都 畢衆敬 沈文秀 張谠 田益宗 孟表

關燈
薛安都,字休達,河東汾一陰一人也。

    父廣,司馬德宗上一黨一太守。

    安都少骁勇,善騎射,頗結輕俠,諸兄患之。

    安都乃求以一身分出,不取片資,兄許之,居于别廄。

    遠近交遊者争有送遺,馬牛衣服什物充牣其庭。

    真君五年,與東雍州刺史沮渠康謀逆,事發,奔于劉義隆。

    後自盧氏入寇弘農,執太守李拔等,遂一逼一陝城。

    時秦州刺史杜道生讨安都。

    仍執拔等南遁,及世祖臨江,拔乃得還。

     安都在南,以武力見叙。

    值劉駿起江州,遂以為将,位至左衛率。

    劉昶歸降子業,以安都為平北将軍、徐州刺史,鎮彭城。

    和平六年,劉彧殺其主子業而自立,群情不協,共立子業弟晉安王子勳,安都與沈文秀、崔道固、常珍奇等舉兵應之。

    彧遣将張永讨安都,安都遣使來降,請兵救援。

    顯祖召群臣議之,群官鹹曰:“昔世祖常有并義隆之心,故親禦六軍,遠臨江浦。

    今江南阻亂,内外離心,安都今者求降,千載一會,機事難遇,時不可逢,取亂侮亡,于是乎在。

    ”顯祖納之。

    安都又遣第四子道次為質,并與李敷等書,絡繹相繼。

    乃遣鎮東大将軍、博陵公尉元,城一陽一公孔伯恭等率騎一萬赴之。

    拜安都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北兗、青、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鎮南大将軍,徐州刺史,賜爵河東公。

     安都以事窘歸國,元等既入彭城,安都乃中悔,謀圖元等,欲還以城叛。

    會元知之,遂不果發。

    安都因重貨元等,委罪于女婿裴祖隆,元乃殺祖隆而隐安都謀。

     皇興二年,與畢衆敬朝于京師,大見禮重。

    子侄群從并處上客,皆封侯,至于門生無不收叙焉。

    又為起第宅,館宇崇麗,資給甚厚。

    三年卒。

    贈本将軍、秦州刺史、河東王,谥曰康。

     子道标,襲爵。

    太和初,出為鎮南将軍、平州刺史,治有聲稱。

    轉相州刺史,将軍如故。

    複以本将軍為秦州刺史。

    十三年卒。

     子達,字宗胤。

    襲,例降為侯。

    及開建五等,以安都著勳先朝,封達河東郡開國侯,食邑八百戶。

    後以河東畿甸,改封華一陰一縣侯。

    熙平初,拜奉車騎都尉,出為漢一陽一太守。

    達不樂為郡,诏聽解。

    卒。

     子承華,襲爵。

    稍遷司徒從事中郎、河東邑中正。

    卒于安南将軍、光祿大夫。

     子羅漢,襲。

    齊受禅,爵例降。

     道标弟道異,亦以勳為第一客。

    早卒。

    贈甯西将軍、秦州刺史、安邑侯。

     道異弟道次。

    既質京師,拜南中郎将、給事中,賜爵安邑侯,加安遠将軍。

    出為安西将軍、秦州刺史、假河南公。

    太和十五年,為光祿大夫,卒。

     子巒,襲爵,降為平溫子。

    尚書郎、秦州刺史、鎮遠将軍、隴西鎮将,帶隴西太守。

    後為荥一陽一太守,遷平北将軍、肆州刺史。

    所在貪穢,在州彌甚。

    納賄于司空劉騰,以求美官,未得而騰死。

    正光五年,莫折念生反于秦州,遣其别帥蔔胡、王慶雲等衆寇泾州。

    肅宗以巒為持節、光祿大夫、假安南将軍、西道别将,與伊甕生等讨之。

    進及平涼郡東,與賊交戰,不利,巒等退還。

    後為撫軍将軍、汧城大都督,鎮北隴。

    孝昌二年春,卒于軍。

    贈征西大将軍、雍州刺史,子如故。

     安都兄子碩明,随安都入國。

    賜爵蒲坂侯,清河太守、太中大夫。

     安都從祖弟真度。

    初與安都南奔,及安都為徐州,真度為長史,頗有勇幹,為其爪牙。

    從安都來降,為上客。

    太和初,賜爵河北侯,加安遠将軍,為鎮遠将軍、平州刺史、假一陽一平公。

    後降侯為伯,除冠軍将軍。

    随駕南讨,假平南将軍。

    久之,除護南蠻校尉、平南将軍、荊州刺史。

     蕭赜雍州刺史曹虎之詐降也,诏真度督四将出襄一陽一,無功而還。

    後征赭一陽一,為房伯玉所敗。

    有司奏免官爵。

    高祖诏曰:“真度之罪,誠如所奏。

    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内甯邊境烏合之衆;淮海來服,功頗在茲。

    言念厥績,每用嘉美,赭一陽一百敗,何足計也?宜異群将,更申後效。

    可還其元勳之爵,複除荊州刺史,自餘徽号削奪,進足彰忠,退可明失。

    ”尋除假節、假冠軍将軍、東荊州刺史。

     初,遷洛後,真度每獻計于高祖,勸先取樊鄧,後攻南一陽一,故為高祖所賞。

    賜帛一百匹,又加持節,正号冠軍,改封臨晉縣開國公,食邑三百戶。

    诏曰:“獻忠盡心,人臣令節;标善賞功,有國徽範。

    故一言可以興邦,片辭可以喪國,得無遠錄前謀,以褒厥善。

    真度爰自遷京,每在戎役,沔北之計,恆所與聞,知無不言,頗見采納。

    及六師南邁,朕欲超據新野,群情皆異,真度獨與朕同。

    撫蠻甯夷,實有勤績,可增邑二百戶。

    ”轉征虜将軍、豫州刺史。

     景明初,豫州大饑,真度表曰:“去歲不收,饑馑十五;今又災雪三尺,民人萎餒忮,無以濟之。

    臣辄日别出州倉米五十斛為粥,救其甚者。

    ”诏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宜在拯恤。

    陳郡儲粟雖複不多,亦可分贍。

    尚書量赈以聞。

    ” 及裴叔業以壽春内附,诏真度率衆赴之。

    尋遷華州刺史,将軍如故。

    未幾,轉荊州刺史,仍本将軍。

    入為大司農卿。

    正始初,除平南将軍、揚州刺史,又以年老,聽子懷吉以本官随行。

    蕭衍豫州刺史王超宗率衆圍一逼一小岘,真度遣兼統軍李叔仁等率步騎擊之。

    超宗逆來拒戰,叔仁擊破之,俘斬三千。

    還朝,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又改封敷西縣。

    永平中卒,年七十四。

    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襲,贈左光祿大夫,常侍如故,谥曰莊。

    有子十二人。

     嫡子懷徹,襲封。

    自太常丞,稍遷征虜将軍、中散大夫,又除左将軍、太中大夫。

    卒于車騎将軍、左光祿大夫。

     初,真度有女一妓一數十人,每集賓客,辄命奏之,絲竹歌舞,不辍于前,盡聲色之适。

    庶長子懷吉居喪過周,以父一妓一十餘人并樂器獻之,世宗納焉。

     懷吉,好勇有膂力,雖不善書學,亦解達世事。

    自奉朝請,曆直後寝,領太官令。

    正始初,為骠騎将軍,後試守恆農郡。

    蕭衍遣衆入寇徐兗,安東邢巒讨之,诏懷吉以本任為巒軍司。

    永平初,分梁州晉壽為益州,除征虜将軍、益州刺史。

    以元愉未平,中山王英為征東将軍讨之,诏懷吉為英軍司,未發而愉平。

    蕭衍遣将寇陷郢州之三關,诏英南讨,懷吉仍為軍司。

    以義一陽一危急,令懷吉馳驿先赴。

    時豫州城民白早生殺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