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九 薛安都 畢衆敬 沈文秀 張谠 田益宗 孟表
關燈
小
中
大
,以懸瓠入蕭衍,衍将齊苟仁率衆守城。
于是自懸瓠以南至于安陸,惟義一陽一一城而已。
懷吉與郢州刺史婁悅督厲将士,且守且戰,卒全義一陽一,與英讨複三關諸戍。
後鎮東将軍盧昶救朐山,與賊相持,诏懷吉為昶軍司。
及昶敗,懷吉得不坐。
延昌中,以本将軍除梁州刺史。
南秦氐反,攻一逼一武興,懷吉遣長史崔纂、司馬韋弼、别駕範珦擊平之。
進号右将軍。
正光初,除後将軍、汾州刺史。
四年卒,贈平北将軍、并州刺史。
懷吉本不厲清節,及為汾州,偏有聚納之響。
自以支庶,餌誘勝己,共為婚姻。
多攜親戚,悉令同行,兼為之彌縫,恣其取受。
而将勞賓客,曲盡物情,送去迎來,不避寒熱。
一性一少言,每有接對,但嘿然而退。
既指授先期,人馬之數,左右密已記錄。
俄而酒馔相尋,刍粟繼至,逮于将别,贈以錢缣,下及厮傭,鹹過本望。
其延納貴賤若此。
懷吉弟懷直,京兆内史、衛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懷直弟懷樸,恆農太守、襄陵男。
懷樸弟懷景,征南将軍、河東太守、安定男。
卒,贈持節、都督北徐兗東徐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懷景弟懷俊,撫軍将軍、光祿大夫、汾一陰一男。
出為征南将軍、益州刺史。
天平初,代還至梁州,與刺史元羅俱為蕭衍将蘭欽所擒,送江南。
衍見懷俊,謂之曰:“卿父先為魏荊州,我于時猶在襄一陽一,且州壤連接,極相知練。
卿今至此,當能住乎?若欲還者,亦以禮相遣。
”顧謂左右曰:“此家在北,富貴極不可言。
”懷俊便乞歸,衍聽還國。
興和中卒。
子湛儒,襲。
武定中,司空水曹參軍。
齊受禅,爵例降。
真度諸子既多,其母非一,同産相朋,因有憎一愛一。
興和中,遂緻訴列,雲以毒藥相害,顯在公府,發揚疵釁。
時人恥焉。
畢衆敬,小名捺,東平須昌人。
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常于疆境盜掠為業。
劉駿為徐兗刺史,辟為部從事。
駿既竊号,曆其泰山太守、冗從仆射。
及劉彧殺子業而自立,遣衆敬出詣兗州募人。
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雲:“晉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為計西從。
”乃矯彧命,以衆敬行兗州事,衆敬從之。
時兗州刺史殷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守城。
衆敬率衆取瑕丘,殺文石。
安都與孝祖先不相協,命衆敬誅孝祖諸子,衆敬不得已,遂殺之。
州内悉附,唯東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
及彧平子勳,授纂兗州刺史。
會安都引國授軍經其城下,纂閉門城守,深恨衆敬。
會有人發衆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
衆敬發哀行服,拷掠近墓細民,死者十餘人。
又疑纂所為,弟衆一愛一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齊,一陰一掘纂父墓以相報答。
及安都以城入國,衆敬不同其謀。
子元賓以母并百口悉在彭城,恐交緻禍,日夜啼泣,遣請衆敬,衆敬猶未從之。
衆敬先已遣表謝彧,彧授衆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猶不舍之。
衆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
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遂以城降。
元遣将入城,事定,衆敬悔恚,數日不食。
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甯南将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與中書侍郎李璨對為刺史。
慕容白曜攻克無鹽,申纂為亂兵所傷,走出被擒,送于白曜。
白曜無殺纂之意,而城中火起,纂創重不能避,為火所燒死。
衆敬聞克無鹽,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并表朝廷,雲“家之禍酷,皆由于纂”。
聞纂死,乃悅。
二年,與薛安都朝于京師,因留之,賜甲第一區。
後複為兗州刺史,将軍如故,征還京師。
衆敬善自奉養,食膳豐華,必緻他方遠味。
年已七十,鬓發皓白,而氣力未衰,跨鞍馳騁,有若少壯。
笃于姻類,深有國士之風;張谠之亡,躬往營視,有若至親。
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衆敬與鹹一陽一公高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一愛一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
後以笃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
衆敬臨還,獻真珠珰四具、銀裝劍一口、刺虎矛一枚、仙人文绫一百匹。
文明太後、高祖引見于皇信堂,賜以酒馔,車一乘、馬三匹、絹三百匹,勞遣之。
十五年十月卒。
诏于兗州賜絹一千匹,以供葬事。
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幹,涉獵書史。
為劉駿正員将軍,與父同建勳誠。
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将軍。
後以元賓勳重,拜使持節、平南将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
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
時衆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
每于元賓聽政之時,乘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顔色。
衆敬善持家業,尤能督課田産,大緻儲積。
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一愛一樂之。
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
其年冬末卒。
贈撫軍将軍、衛尉卿,谥曰平。
賜帛八百匹。
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晖。
祖朽最長,祖晖次祖髦。
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
所以劉氏先亡,祖晖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祖榮早卒。
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
陵江将軍、給事中,卒。
子僧安襲。
祖朽,身長八尺,腰帶十圍。
曆涉經史,好為文詠。
一性一寬厚,善與人交。
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
起家員外郎。
尚書郎、治書侍禦史,加甯遠将軍、本州中正。
正始三年,蕭衍将蕭及先率步騎二萬人寇兗州,及先令别帥角念屯于蒙山。
以祖朽為統軍,假甯朔将軍,隸邢巒讨之。
祖朽開誘有方,降者相繼。
賊出逆戰,祖朽大破之;賊走還栅,祖朽夜又焚擊,賊徒潰散。
追讨百餘裡,斬獲及赴沂水死者四千餘人,斬龍骧将軍矯道儀、甯朔将軍王季秀。
以功封南城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曆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加龍骧将軍。
延昌末,安南王志出讨荊沔,以祖朽為志軍司,兼給事黃門侍郎,尋遷司空長史。
神龜末,除持節、東豫州刺史,将軍如故。
祖朽善撫邊人,清平有信,務在安靜,百姓稱之。
還,除前将軍、太尉長史、兼尚書北道行台。
孝昌初,除持節、本将軍、南兗州刺史。
尋授度支尚書,行定州。
未之職,改授安東将軍、瀛州刺史。
為賊帥鮮于修禮攻圍積旬,拒守自固。
病卒于州
于是自懸瓠以南至于安陸,惟義一陽一一城而已。
懷吉與郢州刺史婁悅督厲将士,且守且戰,卒全義一陽一,與英讨複三關諸戍。
後鎮東将軍盧昶救朐山,與賊相持,诏懷吉為昶軍司。
及昶敗,懷吉得不坐。
延昌中,以本将軍除梁州刺史。
南秦氐反,攻一逼一武興,懷吉遣長史崔纂、司馬韋弼、别駕範珦擊平之。
進号右将軍。
正光初,除後将軍、汾州刺史。
四年卒,贈平北将軍、并州刺史。
懷吉本不厲清節,及為汾州,偏有聚納之響。
自以支庶,餌誘勝己,共為婚姻。
多攜親戚,悉令同行,兼為之彌縫,恣其取受。
而将勞賓客,曲盡物情,送去迎來,不避寒熱。
一性一少言,每有接對,但嘿然而退。
既指授先期,人馬之數,左右密已記錄。
俄而酒馔相尋,刍粟繼至,逮于将别,贈以錢缣,下及厮傭,鹹過本望。
其延納貴賤若此。
懷吉弟懷直,京兆内史、衛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懷直弟懷樸,恆農太守、襄陵男。
懷樸弟懷景,征南将軍、河東太守、安定男。
卒,贈持節、都督北徐兗東徐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懷景弟懷俊,撫軍将軍、光祿大夫、汾一陰一男。
出為征南将軍、益州刺史。
天平初,代還至梁州,與刺史元羅俱為蕭衍将蘭欽所擒,送江南。
衍見懷俊,謂之曰:“卿父先為魏荊州,我于時猶在襄一陽一,且州壤連接,極相知練。
卿今至此,當能住乎?若欲還者,亦以禮相遣。
”顧謂左右曰:“此家在北,富貴極不可言。
”懷俊便乞歸,衍聽還國。
興和中卒。
子湛儒,襲。
武定中,司空水曹參軍。
齊受禅,爵例降。
真度諸子既多,其母非一,同産相朋,因有憎一愛一。
興和中,遂緻訴列,雲以毒藥相害,顯在公府,發揚疵釁。
時人恥焉。
畢衆敬,小名捺,東平須昌人。
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常于疆境盜掠為業。
劉駿為徐兗刺史,辟為部從事。
駿既竊号,曆其泰山太守、冗從仆射。
及劉彧殺子業而自立,遣衆敬出詣兗州募人。
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雲:“晉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為計西從。
”乃矯彧命,以衆敬行兗州事,衆敬從之。
時兗州刺史殷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守城。
衆敬率衆取瑕丘,殺文石。
安都與孝祖先不相協,命衆敬誅孝祖諸子,衆敬不得已,遂殺之。
州内悉附,唯東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
及彧平子勳,授纂兗州刺史。
會安都引國授軍經其城下,纂閉門城守,深恨衆敬。
會有人發衆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
衆敬發哀行服,拷掠近墓細民,死者十餘人。
又疑纂所為,弟衆一愛一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齊,一陰一掘纂父墓以相報答。
及安都以城入國,衆敬不同其謀。
子元賓以母并百口悉在彭城,恐交緻禍,日夜啼泣,遣請衆敬,衆敬猶未從之。
衆敬先已遣表謝彧,彧授衆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猶不舍之。
衆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
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遂以城降。
元遣将入城,事定,衆敬悔恚,數日不食。
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甯南将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與中書侍郎李璨對為刺史。
慕容白曜攻克無鹽,申纂為亂兵所傷,走出被擒,送于白曜。
白曜無殺纂之意,而城中火起,纂創重不能避,為火所燒死。
衆敬聞克無鹽,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并表朝廷,雲“家之禍酷,皆由于纂”。
聞纂死,乃悅。
二年,與薛安都朝于京師,因留之,賜甲第一區。
後複為兗州刺史,将軍如故,征還京師。
衆敬善自奉養,食膳豐華,必緻他方遠味。
年已七十,鬓發皓白,而氣力未衰,跨鞍馳騁,有若少壯。
笃于姻類,深有國士之風;張谠之亡,躬往營視,有若至親。
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衆敬與鹹一陽一公高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一愛一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
後以笃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
衆敬臨還,獻真珠珰四具、銀裝劍一口、刺虎矛一枚、仙人文绫一百匹。
文明太後、高祖引見于皇信堂,賜以酒馔,車一乘、馬三匹、絹三百匹,勞遣之。
十五年十月卒。
诏于兗州賜絹一千匹,以供葬事。
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幹,涉獵書史。
為劉駿正員将軍,與父同建勳誠。
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将軍。
後以元賓勳重,拜使持節、平南将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
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
時衆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
每于元賓聽政之時,乘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顔色。
衆敬善持家業,尤能督課田産,大緻儲積。
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一愛一樂之。
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
其年冬末卒。
贈撫軍将軍、衛尉卿,谥曰平。
賜帛八百匹。
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晖。
祖朽最長,祖晖次祖髦。
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
所以劉氏先亡,祖晖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祖榮早卒。
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
陵江将軍、給事中,卒。
子僧安襲。
祖朽,身長八尺,腰帶十圍。
曆涉經史,好為文詠。
一性一寬厚,善與人交。
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
起家員外郎。
尚書郎、治書侍禦史,加甯遠将軍、本州中正。
正始三年,蕭衍将蕭及先率步騎二萬人寇兗州,及先令别帥角念屯于蒙山。
以祖朽為統軍,假甯朔将軍,隸邢巒讨之。
祖朽開誘有方,降者相繼。
賊出逆戰,祖朽大破之;賊走還栅,祖朽夜又焚擊,賊徒潰散。
追讨百餘裡,斬獲及赴沂水死者四千餘人,斬龍骧将軍矯道儀、甯朔将軍王季秀。
以功封南城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曆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加龍骧将軍。
延昌末,安南王志出讨荊沔,以祖朽為志軍司,兼給事黃門侍郎,尋遷司空長史。
神龜末,除持節、東豫州刺史,将軍如故。
祖朽善撫邊人,清平有信,務在安靜,百姓稱之。
還,除前将軍、太尉長史、兼尚書北道行台。
孝昌初,除持節、本将軍、南兗州刺史。
尋授度支尚書,行定州。
未之職,改授安東将軍、瀛州刺史。
為賊帥鮮于修禮攻圍積旬,拒守自固。
病卒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