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八 韓麒麟 程駿
關燈
小
中
大
上古已來,置官列位,為欲為膏粱兒地,為欲益治贊時?”高祖曰:“俱欲為治。
”沖曰:“若欲為治,陛下今日何為專崇門品,不有拔才之诏?”高祖曰:“苟有殊人之伎,不患不知。
然君子之門,假使無當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純笃,朕是以用之。
”沖曰:“傅岩、呂望,豈可以門見舉?”高祖曰:“如此濟世者希,曠代有一兩人耳。
”沖謂諸卿士曰:“适欲請諸賢救之。
”秘書令李彪曰:“師旅寡少,未足為援,意有所懷,不敢盡言于聖日。
陛下若專以門地,不審魯之三卿,孰若四科?”高祖曰:“猶如向解。
”顯宗進曰:“陛下光宅洛邑,百禮唯新,國之興否,指此一選。
臣既學識浮淺,不能援引古今,以證此議,且以國事論之。
不審中、秘書監令之子,必為秘書郎;頃來為監、令者,子皆可為不?”高祖曰:“卿何不論當世膏腴為監、令者?”顯宗曰:“陛下以物不可類,不應以貴承貴,以賤襲賤。
”高祖曰:“若有高明卓爾、才具隽出者,朕亦不拘此例。
”後為本州中正。
二十一年,車駕南伐,顯宗為右軍府長史、征虜将軍、統軍。
軍次赭一陽一,蕭鸾戍主成公期遣其軍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蠻賊來擊軍營,顯宗親率拒戰,遂斬法援首。
顯宗至新野,高祖诏曰:“卿破賊斬帥,殊益軍勢。
朕方攻堅城,何為不作露布也?”顯宗曰:“臣頃聞鎮南将軍王肅獲賊二三,驢馬數匹,皆為露布,臣在東觀,私每哂之。
近雖仰憑威靈,得摧醜虜,兵寡力弱,擒斬不多。
脫複高曳長缣,虛張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彌甚。
臣所以斂毫卷帛,解上而已。
”高祖笑曰:“如卿此勳,誠合茅社,須赭一陽一平定,檢審相酬。
”新野平,以顯宗為鎮南、廣一陽一王嘉谘議參軍。
顯宗後上表,頗自矜伐,訴前征勳。
诏曰:“顯宗斐然成章,甚可怪責,進退無檢,虧我清風。
此而不糾,或長弊俗。
可付尚書,推列以聞。
”兼尚書張彜奏免顯宗官。
诏曰:“顯宗雖浮矯緻愆,才猶可用,豈得永棄之也!可以白衣守谘議,展其後效。
但鄙狠之一性一,不足參華,可奪見囗,并禁問訊諸王。
”顯宗既失意,遇信向洛,乃為五言詩贈禦史中尉李彪曰:“賈生谪長沙,董儒詣臨江。
愧無若人迹,忽尋兩賢蹤。
追昔渠閣遊,策驽廁群龍。
如何情願奪,飄然獨遠蹤?痛哭去舊國,銜淚屆新邦。
哀哉無援民,嗷然失侶鴻。
彼蒼不我聞,千裡告志同。
”二十三年卒。
顯宗撰《馮氏燕志》、《孝友傳》各十卷,所作文章,頗傳于世。
景明初,追赭一陽一勳,賜爵章武男。
子武華,襲。
除讨寇将軍、奉朝請、太原太守。
程駿,字驎駒,本廣平曲安人也。
六世祖良,晉都水使者,坐事流于涼州。
祖父肇,呂光民部尚書。
駿少孤貧,居喪以孝稱。
師事劉昞,一性一機敏好學,晝夜無倦。
昞謂門人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亞之也。
”駿謂昞曰:“今世名教之儒,鹹謂老莊其言虛誕,不切實要,弗可以經世,駿意以為不然。
夫老子著抱一之言,莊生申一性一本之旨;若斯者,可謂至順矣。
人若乖一則煩僞生,若爽一性一則沖真喪。
”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由是聲譽益播,沮渠牧犍擢為東宮侍講。
太延五年,世祖平涼,遷于京師,為司徒崔浩所知。
高宗踐阼,拜著作佐郎;未幾,遷著作郎。
為任城王雲郎中令,進箴于王,王納而嘉之。
皇興中,除高密太守。
尚書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須終效。
駿實史才,方申直筆,千裡之任,十室可有。
請留之數載,以成前籍,後授方伯,愚以為允。
”書奏,從之。
顯祖屢引駿與論《易》、《老》之義,顧謂群臣曰:“朕與此人言,意甚開暢。
”又問駿曰:“卿年幾何?”對曰:“臣六十有一。
”顯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
卿今遇朕,豈非早也?”駿曰:“臣雖才謝呂望,而陛下尊過西伯。
觊天假餘年,竭《六韬》之效。
” 延興末,高麗王琏求納女于掖庭,顯祖許之,假駿散騎常侍,賜爵安豐男,加伏波将軍,持節如高麗迎女,賜布帛百匹。
駿至平壤城,或勸琏曰:“魏昔與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險故也。
今若送女,恐不異于馮氏。
”琏遂謬言女喪。
駿與琏往複經年,責琏以義方,琏不勝其忿,遂斷駿從者酒食。
琏欲一逼一辱之,憚而不敢害。
會顯祖崩,乃還,拜秘書令。
初,遷神主于太廟,有司奏:舊事廟中執事之官,例皆賜爵,今宜依舊。
诏百僚評議,群臣鹹以為宜依舊事,駿獨以為不可。
表曰:“臣聞:名一器為帝王所貴,山河為區夏之重。
是以漢祖有約,非功不侯。
必當屬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戰謀之日,然後可以應茅土之錫。
未見預事于宗廟,而獲賞于疆土;徒見晉鄭之後以夾輔為至勳,吳鄧之俦以征伐為重績。
周漢既無文于遠代,魏晉亦一靡一記于往年。
自皇道開符,乾業創統,務高三、五之規,思隆百王之軌,罰頗減古,賞實增昔。
時因神主改祔、清廟緻肅,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顯執事以五等之名。
雖複帝王制作,弗相沿襲,然當時恩澤,豈足為長世之軌乎?乖衆之愆,伏待罪譴。
”書奏,從之。
文明太後謂群臣曰:“言事固當正直而準古典,安可依附暫時舊事乎?”賜駿衣一襲、帛二百匹。
駿又表曰:“《春秋》有雲:見有禮于其君者,若孝子之養父母;見無禮于其君者,若鷹鹯之逐鳥雀。
所以勸誡将來,垂範萬代。
昔陳恆殺君,宣尼請讨,雖欲晏逸,其得已乎?今廟算天回,七
”沖曰:“若欲為治,陛下今日何為專崇門品,不有拔才之诏?”高祖曰:“苟有殊人之伎,不患不知。
然君子之門,假使無當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純笃,朕是以用之。
”沖曰:“傅岩、呂望,豈可以門見舉?”高祖曰:“如此濟世者希,曠代有一兩人耳。
”沖謂諸卿士曰:“适欲請諸賢救之。
”秘書令李彪曰:“師旅寡少,未足為援,意有所懷,不敢盡言于聖日。
陛下若專以門地,不審魯之三卿,孰若四科?”高祖曰:“猶如向解。
”顯宗進曰:“陛下光宅洛邑,百禮唯新,國之興否,指此一選。
臣既學識浮淺,不能援引古今,以證此議,且以國事論之。
不審中、秘書監令之子,必為秘書郎;頃來為監、令者,子皆可為不?”高祖曰:“卿何不論當世膏腴為監、令者?”顯宗曰:“陛下以物不可類,不應以貴承貴,以賤襲賤。
”高祖曰:“若有高明卓爾、才具隽出者,朕亦不拘此例。
”後為本州中正。
二十一年,車駕南伐,顯宗為右軍府長史、征虜将軍、統軍。
軍次赭一陽一,蕭鸾戍主成公期遣其軍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蠻賊來擊軍營,顯宗親率拒戰,遂斬法援首。
顯宗至新野,高祖诏曰:“卿破賊斬帥,殊益軍勢。
朕方攻堅城,何為不作露布也?”顯宗曰:“臣頃聞鎮南将軍王肅獲賊二三,驢馬數匹,皆為露布,臣在東觀,私每哂之。
近雖仰憑威靈,得摧醜虜,兵寡力弱,擒斬不多。
脫複高曳長缣,虛張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彌甚。
臣所以斂毫卷帛,解上而已。
”高祖笑曰:“如卿此勳,誠合茅社,須赭一陽一平定,檢審相酬。
”新野平,以顯宗為鎮南、廣一陽一王嘉谘議參軍。
顯宗後上表,頗自矜伐,訴前征勳。
诏曰:“顯宗斐然成章,甚可怪責,進退無檢,虧我清風。
此而不糾,或長弊俗。
可付尚書,推列以聞。
”兼尚書張彜奏免顯宗官。
诏曰:“顯宗雖浮矯緻愆,才猶可用,豈得永棄之也!可以白衣守谘議,展其後效。
但鄙狠之一性一,不足參華,可奪見囗,并禁問訊諸王。
”顯宗既失意,遇信向洛,乃為五言詩贈禦史中尉李彪曰:“賈生谪長沙,董儒詣臨江。
愧無若人迹,忽尋兩賢蹤。
追昔渠閣遊,策驽廁群龍。
如何情願奪,飄然獨遠蹤?痛哭去舊國,銜淚屆新邦。
哀哉無援民,嗷然失侶鴻。
彼蒼不我聞,千裡告志同。
”二十三年卒。
顯宗撰《馮氏燕志》、《孝友傳》各十卷,所作文章,頗傳于世。
景明初,追赭一陽一勳,賜爵章武男。
子武華,襲。
除讨寇将軍、奉朝請、太原太守。
程駿,字驎駒,本廣平曲安人也。
六世祖良,晉都水使者,坐事流于涼州。
祖父肇,呂光民部尚書。
駿少孤貧,居喪以孝稱。
師事劉昞,一性一機敏好學,晝夜無倦。
昞謂門人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亞之也。
”駿謂昞曰:“今世名教之儒,鹹謂老莊其言虛誕,不切實要,弗可以經世,駿意以為不然。
夫老子著抱一之言,莊生申一性一本之旨;若斯者,可謂至順矣。
人若乖一則煩僞生,若爽一性一則沖真喪。
”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由是聲譽益播,沮渠牧犍擢為東宮侍講。
太延五年,世祖平涼,遷于京師,為司徒崔浩所知。
高宗踐阼,拜著作佐郎;未幾,遷著作郎。
為任城王雲郎中令,進箴于王,王納而嘉之。
皇興中,除高密太守。
尚書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須終效。
駿實史才,方申直筆,千裡之任,十室可有。
請留之數載,以成前籍,後授方伯,愚以為允。
”書奏,從之。
顯祖屢引駿與論《易》、《老》之義,顧謂群臣曰:“朕與此人言,意甚開暢。
”又問駿曰:“卿年幾何?”對曰:“臣六十有一。
”顯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
卿今遇朕,豈非早也?”駿曰:“臣雖才謝呂望,而陛下尊過西伯。
觊天假餘年,竭《
” 延興末,高麗王琏求納女于掖庭,顯祖許之,假駿散騎常侍,賜爵安豐男,加伏波将軍,持節如高麗迎女,賜布帛百匹。
駿至平壤城,或勸琏曰:“魏昔與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險故也。
今若送女,恐不異于馮氏。
”琏遂謬言女喪。
駿與琏往複經年,責琏以義方,琏不勝其忿,遂斷駿從者酒食。
琏欲一逼一辱之,憚而不敢害。
會顯祖崩,乃還,拜秘書令。
初,遷神主于太廟,有司奏:舊事廟中執事之官,例皆賜爵,今宜依舊。
诏百僚評議,群臣鹹以為宜依舊事,駿獨以為不可。
表曰:“臣聞:名一器為帝王所貴,山河為區夏之重。
是以漢祖有約,非功不侯。
必當屬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戰謀之日,然後可以應茅土之錫。
未見預事于宗廟,而獲賞于疆土;徒見晉鄭之後以夾輔為至勳,吳鄧之俦以征伐為重績。
周漢既無文于遠代,魏晉亦一靡一記于往年。
自皇道開符,乾業創統,務高三、五之規,思隆百王之軌,罰頗減古,賞實增昔。
時因神主改祔、清廟緻肅,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顯執事以五等之名。
雖複帝王制作,弗相沿襲,然當時恩澤,豈足為長世之軌乎?乖衆之愆,伏待罪譴。
”書奏,從之。
文明太後謂群臣曰:“言事固當正直而準古典,安可依附暫時舊事乎?”賜駿衣一襲、帛二百匹。
駿又表曰:“《春秋》有雲:見有禮于其君者,若孝子之養父母;見無禮于其君者,若鷹鹯之逐鳥雀。
所以勸誡将來,垂範萬代。
昔陳恆殺君,宣尼請讨,雖欲晏逸,其得已乎?今廟算天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