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七 劉昶 蕭寶夤 蕭正表

關燈
十月,除散騎常侍、車騎将軍、尚書令,複其舊封。

     是時,山東、關西寇賊充斥,王師屢北,人情沮喪。

    寶夤自以出軍累年,糜費尤廣,一旦覆敗,慮見猜責,内不自安。

    朝廷頗亦疑阻,乃遣禦史中尉郦道元為關中大使。

    寶夤謂密欲取己,彌以憂懼。

    而長安輕薄之徒,因相說動。

    道元行達一陰一盤驿,寶夤密遣其将郭子恢等攻而殺之,詐收道元一屍一,表言白賊所害。

    又殺都督、南平王仲冏。

    是月,遂反,僭舉大号,赦其部内,稱隆緒元年,立百官。

    乃遣郭子恢東寇潼關,行台張始榮圍華州刺史崔襲。

    诏尚書仆射行台長孫稚讨之。

    時北地人一毛一鴻賓與其兄遐糾率鄉義,将讨寶夤。

    寶夤遣其大将軍盧祖遷等擊遐,為遐所殺。

    又遣其将侯終德往攻遐。

    會子恢為官軍所敗,長孫稚又遣子子彥破始榮于華州,終德因此勢挫,還圖寶夤。

    軍至白門,寶夤始覺,與終德交戰,戰敗,攜公主及其少子與部下百餘騎,從後門出走,渡渭橋,投于甯夷巴張宕昌、劉興周舍。

    尋奔醜奴,醜奴以寶夤為太傅。

     永安三年,都督爾朱天光遣賀拔嶽等破醜奴于安定,追擒醜奴、寶夤,并送京師。

    诏置阊阖門外都街之中,京師士女,聚共觀視,凡經三日。

    吏部尚書李神俊、黃門侍郎高道穆并與寶夤素舊,二人相與左右,言于莊帝,雲“其逆迹事在前朝”,冀得赦免。

    會應诏王道習時自外至,莊帝問道習在外所聞。

    道習曰:“唯聞陛下欲不殺蕭寶夤。

    ”帝問其故。

    道習曰:“人雲:李尚書、高黃門與寶夤周款,并居得言之地,必能全之。

    ”道習因曰:“若謂寶夤逆在前朝,便将恕之。

    寶夤敗于長安,走為醜奴太傅,豈非陛下禦曆之日?賊臣不翦,法欲安施?”帝然其言,乃于太仆駝牛署賜死。

    寶夤之将死,神俊攜酒就之以叙舊故,因對之下泣。

    而寶夤夷然自持,了不憂懼,唯稱“推天委命,恨不終臣節”而已。

    公主攜男一女就寶夤訣别,恸哭極哀。

    寶夤死,色貌不改。

    寶夤有三子,皆公主所生,而并凡劣。

     長子烈,複尚肅宗妹建德公主,拜驸馬都尉。

    寶夤反,伏法。

     次子權,與少子凱射戲,凱矢激,中之而死。

    凱仕至司徒左長史。

    凱妻,長孫稚女也,輕薄無禮,公主數加罪責。

    凱竊銜恨,妻複惑說之。

    天平中,凱遂遣奴害公主。

    乃轘凱于東市,妻枭首。

    家遂殄滅。

     寶夤兄寶卷子贊,字德文,本名綜,入國,寶夤改焉。

    初,蕭衍滅寶卷,寶卷宮人吳氏始孕,匿而不言。

    衍乃納之,生贊,以為己子,封豫章王。

    及長,學涉有才思。

    其母告之以實,贊晝則談谑如常,夜則銜悲泣涕;結客待士,恆有來奔之志。

    為衍諸子深所猜疾,而衍甚一愛一寵一之。

     有濟一陰一芮文一寵一、安定梁話,贊曲加禮接,乃割血自誓,布以腹心。

    一寵一、話等既感其情義,敬相然諾。

    值元法僧以彭城叛入蕭衍,衍命贊為南兗徐二州刺史、都督江北諸軍事,鎮彭城。

    于時,肅宗遣安豐王延明、臨淮王彧讨之,贊便遣使密告誠款,與一寵一、話夜出,步投彧軍。

    孝昌元年秋,郕于洛一陽一,陛見之後,就館舉哀,追服三載。

    寶夤于時在關西,遣使觀察,聞其形貌,斂眉悲感。

    朝廷賞賜豐渥,禮遇隆厚,授司空,封高平郡開國公、丹一陽一王,食邑七千戶。

     及寶夤反,贊惶怖,欲奔白鹿山,至河橋,為北中所執。

    朝議明其不相幹預,仍蒙慰勉。

    建義初,随爾朱榮赴晉一陽一,莊帝征贊還洛。

    轉司徒,遷太尉,尚帝姊壽一陽一長公主。

    出為都督齊濟西兗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齊州刺史。

    寶夤見擒,贊拜表請寶夤命。

    爾朱兆入洛,為城民趙洛周所逐。

    公主被錄還京,爾朱世隆欲相陵一逼一,公主守一操一被害。

    贊既棄州為沙門,潛詣長白山。

    未幾,趣白鹿山。

    至一陽一平,遇病而卒,時年三十一。

     贊機辯,文義頗有可觀,而輕薄俶傥,猶有父之風尚。

    普泰末,敕迎其喪至洛,遣黃門郎鹿悆護喪事,以王禮與公主合葬嵩山。

    至元象初,吳人盜其喪還江東,蕭衍猶以為子,祔葬蕭氏墓焉。

    贊江南有子,在國無後。

     蕭正表,字公儀,蕭衍弟臨川王宣達子也。

    正表長七尺九寸,眉目疏朗。

    雖質貌豐美,而一性一理短暗。

    衍以為封山縣開國侯,拜給事中,曆東宮洗馬、淮南晉安二郡太守。

    轉輕車将軍、北徐州刺史,鎮鐘離。

     初,衍未有子,以正表兄正德為子,既而封為西豐侯。

    正德私懷忿憾。

    正光三年,背衍奔洛,朝廷以其人才庸劣,不加禮待。

    尋逃歸,衍不之罪。

    後封正德臨賀王。

    衍末,複為散騎常侍、光祿大夫,知丹一陽一尹事。

    侯景之将濟江也,知正德有恨于衍,密與交通,許推為主。

    正德以船數十舫迎之。

    景渡江,衍召正表入援。

    正表率衆次廣陵,聞正德為侯景所推,仍托舫糧未集,盤桓不進。

    景尋以正表為南兗州刺史,封南郡王。

    正表既受景署,遂于歐一陽一立栅,斷衍援軍。

    又欲遣其妾兄龔子明進攻廣陵。

    衍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遣前廣陵令劉瑗襲擊,破之。

    正表狼狽失據,乃率輕騎,走還鐘離。

     武定七年正月,仍送子為質,據州内屬。

    徐州刺史高歸彥遣長史劉士榮馳赴之。

    事定,正表入朝,以勳封蘭陵郡開國公、吳郡王,食邑五千戶。

    尋除侍中、車騎将軍、特進、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賞赉豐厚。

    其年冬薨,年四十二。

    贈侍中、都督徐揚兗豫濟五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司空公、徐州刺史,開國公、王并如故。

    谥曰昭烈。

    子廣壽。

     史臣曰: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餘,并潛骸竄影,委命上國。

    俱稱曉了,鹹當任遇,雖有枕戈之志,終無鞭墓之誠。

    昶諸子尪疏,喪其家業。

    寶夤背恩忘義,枭獍其心。

    此亦戎夷彯狡輕薄之常事也。

    天重其罪,鬼覆其門,至于母子兄弟還相殲滅,抑是積惡之義雲。

    蕭贊臨邊脫身,晚去仇賊,一寵一祿頓臻,颠沛旋至,信吉兇之相倚也。

    正表歸命,大享名族,亦以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