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七 劉昶 蕭寶夤 蕭正表

關燈
貴之路至難;此以散位虛名,而升陟之方甚易。

    何内外之相懸,令厚薄之如是! 又聞之,聖人一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孟子亦曰:仁義忠信天爵也,公卿大夫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故雖文質異時,污隆殊世,莫不寶茲名一器,不以假人。

    是以賞罰之一柄一,恆自持也。

    至乃周之藹藹,五叔無官;漢之察察,館陶徒請。

    豈不重骨肉、私親一親?誠以賞罰一差,則無以懲勸;至公暫替,則觊觎相欺。

    故至慎至惜,殷勤若此。

    況乎親非肺腑,才乖秀逸;或充單介之使,始無汗馬之勞;或說興利之規,終慚十一之潤。

    皆虛張無功,妄指赢益,坐獲數階之官,藉成通顯之貴。

    于是巧詐萌生,僞辯鋒出;役萬慮以求榮,開百方而逐利。

    握樞秉鈞者,亦知其苦,斯但抑之則其流已注,引之則有何紀極。

     夫琴瑟在于必和,更張求其适調。

    去者既不可追,來者猶或宜改。

    按《周官》太宰之職:歲終,則令官府各正所司,受其會計,聽其緻事,而诏于王;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

    愚謂:今可粗依其準,見居官者,每歲終,本曹皆明辨在官日月,具核才行能否,審其實用而注其上下,遊辭宕說,一無取焉。

    列上尚書,覆其合否。

    如有纰謬,即正而罰之,不得方複推诘委否,容其進退。

    既定其優劣,善惡交分。

    庸短下第,黜凡以明法;幹務忠清,甄能以記賞。

    總而奏之。

    經奏之後,考功曹别書于黃紙、油帛。

    一通則本曹尚書與令仆印署,留于門下;一通則以侍中、黃門印署,掌在尚書。

    嚴加緘密,不得開視,考績之日,然後對共裁量。

    如此則少存實錄,薄止一奸一回。

    其内外考格,裁非庸管,乞求博議,以為畫一。

    若殊謀異策,事關廢興,遐迩所談,物無異議者,自可臨時斟酌,匪拘恆例。

    至如援流引比之訴,貪榮求級之請,如不限以關鍵,肆其傍通,則蔓草難除,涓流遂積,穢我彜章,撓茲大典。

    謂宜明加禁斷,以全至治,開返本之路,杜澆弊之門。

    如斯,則吉士盈朝,薪載煥矣。

     诏付外博議,以為永式,竟無所定。

     時蕭衍弟子西豐侯正德來降。

    寶夤表曰: 伏見揚州表,蕭正德自雲避禍,遠投宸掖,背父叛君,駭議衆口,深心指趣,厥情難測。

     臣聞立身行道,始于事親,終于事君。

    故君親盡之以恆敬,嚴父兼之以博一愛一。

    斯人倫之所先,王教之盛典。

    三千之條,莫大于不孝。

    毀則藏一奸一,常刑一靡一赦。

    所以晉恭獲謗,無所逃死;衛伋受誣,二子繼沒。

    親命匪棄,國孰無父?況今封豕尚存,長蛇未滅,偷生江表,自安毒酖。

    而正德居猶子之親,竊通侯之貴,父榮于國,子爵于家,履霜弗聞,去就先結。

    隔絕山淮,溫凊永盡,定省長違,報複何日?以此為心,心可知矣。

     皇朝綿基累葉,恩均四海,自北徂南,要荒仰澤,能言革化,無思不韪。

    贲玉帛于丘園,标忠孝以納賞;築藁街于伊洛,集華裔其歸心。

    被發鐻身之酋,屈膝而請吏;交趾文身之渠,款關而效質。

    至如正德,宜甄義以緻貶。

    昔越栖會稽,賴宰嚭以獲立;漢困彭宋,實丁鮑而獲免。

    吳項已平,二臣即法。

    豈不錄其情哉?欲明責以示後。

    況遺君忽父,狼子是心,既不親一親,安能親人。

    中間變詐,或有萬等。

    伏惟陛下聖敬自天,欽光纂曆,昭德塞違,以臨群後。

    脫包此兇醜,置之列位,百官是象,其何誅焉! 臣釁結禍深,痛纏肝髓,日暮途遙,複報無日。

    豈區區于一豎哉?但才雖庸近,職居獻替,愚衷寸抱,敢不申陳。

    伏願聖慈,少垂察覽,訪議槐棘,論其是非。

    使秋霜春露,施之有在;《相鼠》攸刺,遄死有歸。

    無令申伋受笑于苟存,曾闵淪名于盛世。

     正德既至京師,朝廷待之尤薄。

    歲餘,還叛。

     五年,蕭衍遣其将裴邃、虞鴻等率衆寇揚州,诏寶夤為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都督徐州東道諸軍事,率諸将讨之。

    既而揚州刺史長孫稚大破邃軍,斬鴻,賊遂奔退。

     初,秦州城人薛珍、劉慶、杜遷等反,執刺史李彥,推莫折大提為首,自稱秦王。

    大提尋死,其第四子念生竊号天子,改年曰天建,置立官僚,以息阿胡為太子,其兄阿倪為西河王,弟天生為高一陽一王,伯珍為東郡王,安保為平一陽一王。

    遣天生率衆出隴東,攻沒汧城,仍陷岐州,執元志、裴芬之等,遂寇雍州,屯于黑水。

    朝廷甚憂之,乃除寶夤開府、西道行台,率所部東行将統,為大都督西征。

    肅宗幸明堂,因以餞之。

     寶夤與大都督崔延伯擊天生,大破之,斬獲十餘萬。

    追奔至于小隴,軍人采掠,遂緻稽留,不速追讨,隴路複塞。

    仍進讨高平賊帥萬俟醜奴于安定,更有負捷。

    時有天水人呂伯度兄弟,始共念生同逆,後與兄衆保于顯親聚衆讨念生,戰敗,降于胡琛。

    琛以伯度為大都督、秦王,資其士馬,還征秦州,大敗念生将杜粲于成紀,又破其金城王莫折普賢于永洛城,遂至顯親。

    念生率衆,身自拒戰,又大奔敗。

    伯度乃背胡琛,襲琛将劉拔,破走之,遣其兄子忻和率騎東引國軍。

    念生事迫,乃詐降于寶夤。

    朝廷喜伯度立義之功,授撫軍将軍、泾州刺史、平秦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而大都督元修義、高聿,停軍隴口,久不西進。

    念生複反,伯度終為醜奴所殺。

    故賊勢更甚,寶夤不能制。

    孝昌二年四月,除寶夤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假大将軍、尚書令,給後部鼓吹,增封千戶。

    寶夤初自黑水,終至平涼,與賊相對,數年攻擊,賊亦憚之。

    關中保全,寶夤之力矣。

     三年正月,除司空公。

    出師既久,兵将疲弊,是月大敗,還雍州。

    仍停長安,收聚離散。

    有司處寶夤死罪,诏恕為民。

    四月,除使持節、都督雍泾岐南豳四州諸軍事、征西将軍、雍州刺史、假車騎大将軍、開府、西讨大都督,自關以西,皆受節度。

    九月,念生為其常山王杜粲所殺,合門皆盡。

    粲據州請降于寶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