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關燈
小
中
大
,遣其左衛劉業、王道安等招昱,令降,昱不從,颢遂攻之。
城陷,都督元恭,太守、西河王悰并逾城而走,俱被擒絷。
昱與弟息五人,在門樓上,須臾颢至,執昱下城,面責昱曰:“楊昱,卿今死甘心否?卿自負我,非我負卿也。
”昱答曰:“分不望生,向所以不下樓者,正慮亂兵耳。
但恨八十老父,無人供養,負病黃泉,求乞小弟一命,便死不朽也。
”颢乃拘之。
明旦,颢将陳慶之、胡光等三百餘人伏颢帳前,請曰:“陛下渡江三千裡,無遺镞之費。
昨日一朝殺傷五百餘人,求乞楊昱以快意。
”颢曰:“我在江東,嘗聞梁主言,初下都日,袁昂為吳郡不降,稱其忠節。
奈何殺楊昱?自此之外,任卿等所請。
”于是斬昱下統帥三十七人,皆令蜀兵刳腹取心食之。
颢既入洛,除昱名為民。
孝莊還宮,還複前官。
及父椿辭老,請解官從養,诏不許。
爾朱榮之死也,昱為東道行台,率衆拒爾朱仲遠。
會爾朱兆入洛,昱還京師。
後歸鄉裡,亦為天光所害。
太昌初,贈都督瀛定二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司空公、定州刺史。
子孝邕,員外郎。
走免,匿于蠻中,潛結渠帥,謀應齊獻武王以誅爾朱氏。
微服入洛,參伺機會。
為人所告,世隆收付廷尉,掠殺之。
椿弟穎,字惠哲。
本州别駕。
子叔良,武定中,新安太守。
穎弟順,字延和,寬裕謹厚。
太和中,起家奉朝請。
累遷直閣将軍、北中郎将、兼武衛将軍、太仆卿。
預立莊帝之功,封三門縣開國公,食邑七百戶。
出為平北将軍、冀州刺史,尋進号撫軍将軍。
罷州還,遇害,年六十五。
太昌初,贈都督相殷二州諸軍事、太尉公、錄尚書事、相州刺史。
子辯,字僧達。
曆通直常侍、平東将軍、東雍州刺史。
辯弟仲宣,有風度才學。
自奉朝請稍遷太尉掾、中書舍人、通直散騎侍郎、加鎮遠将軍,賜爵弘農男。
建義初,遷通直常侍。
出為平西将軍、正平太守,進爵為伯。
在郡有能名,就加安西将軍。
還京之日,兄弟與父同遇害。
辯,太昌初贈使持節、都督燕恆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恆州刺史;仲宣,贈都督青光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尚書右仆射、青州刺史。
仲宣子玄就,幼而俊拔。
收捕時年九歲,牽挽兵人,謂曰:“欲害諸尊,乞先就死。
”兵人以刀斫斷其臂,猶請死不止,遂先殺之。
永熙初,贈汝一陰一太守。
仲宣弟測,朱衣直閣。
亦同時見害。
太昌中,贈都督平營二州諸軍事、鎮北将軍、吏部尚書、平州刺史。
測弟稚卿,太昌中,為尚書右丞,坐事死。
順弟津,字羅漢,本名延祚,高祖賜名焉。
少端謹,以器度見稱。
年十一,除侍禦中散。
于時高祖沖幼,文明太後臨朝。
津曾久侍左右,忽咳逆失聲,遂吐血數升,藏衣袖。
太後聞聲,閱而不見,問其故,具以實言。
遂以敬慎見知,賜缣百匹。
遷符玺郎中。
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遊,至于宗族姻表,罕相祗候。
司徒馮誕與津少結交遊,而津見其貴一寵一,每恆退避,及相招命,多辭疾不往。
誕以為恨,而津逾遠焉。
人或謂之曰:“司徒,君之少舊,宜蒙進達,何遽自外也?”津曰:“為勢家所厚,複何容易。
但全吾今日,亦以足矣。
” 轉振威将軍,領監曹奏事令。
又為直寝,遷太子步兵校尉。
高祖南征,以津為都督征南府長史,至懸瓠,征加直閣将軍。
後從駕濟淮,司徒誕薨,高祖以津送柩還都。
遷長水校尉,仍直閣。
景明中,世宗遊于北邙,津時陪從。
太尉、鹹一陽一王禧謀反,世宗馳入華林。
時直閣中有同禧謀,皆在從限。
及禧平,帝顧謂朝臣曰:“直閣半為逆一黨一,非至忠者安能不預此謀?”因拜津左中郎将。
遷骁騎将軍,仍直閣。
出除征虜将軍、岐州刺史。
津巨細躬親,孜孜不倦。
有武功民,赍絹三匹,去城十裡,為賊所劫。
時有使者馳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狀白津。
津乃下教雲:“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馬,在城東十裡被劫,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視。
”有一老母,行出而哭,雲是己子。
于是遣騎追收,并絹俱獲。
自是阖境畏服。
至于守令僚佐有渎貨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書切責之。
于是官屬感厲,莫有犯法。
以母憂去職。
延昌末,起為右将軍、華州刺史,與兄播前後皆牧本州,當世榮之。
先是,受調絹匹,度尺特長,在事因緣,共相進退,百姓苦之。
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輸物,尤好者賜以杯酒而出;所輸少劣,亦為受之,但無酒,以示其恥。
于是人競相勸,官調更勝舊日。
還除北中郎将,帶河内太守。
太後疑津貳己,不欲使其處河山之要,轉平北将軍、肆州刺史,仍轉并州刺史,将軍如故。
征拜右衛将軍。
孝昌初,加散騎常侍,尋以本官行定州事。
既而近鎮擾亂,侵一逼一舊京,乃加津安北将軍、假撫軍将軍、北道大都督、右衛,尋轉左衛,加撫軍将軍。
始津受命,出據靈丘,而賊帥鮮于修禮起于博陵,定州危急,遂回師南赴。
始至城下,營壘未立,而州軍新敗。
津以賊既乘勝,士衆勞疲,栅壘未安,不可拟敵;賊必夜至,則萬無一全,欲移軍入城,更圖後舉。
刺史元固稱賊既一逼一城,不可示弱,閉門不内。
津揮刀欲斬門者,軍乃得入城。
賊果夜至,見栅空而去。
其後,賊攻州城東面,已入羅城,刺史閉小城東門,城中一騷一擾,不敢出戰。
津欲禦賊,長史許被守門不聽,津手劍擊被,不中,被乃走。
津開門出戰,斬賊帥一人,殺賊數百。
賊退,人心少安。
诏除衛尉卿,征官如故,以津兄衛尉卿椿代為左衛。
尋加鎮軍将軍、讨虜都督,兼吏部尚書、北道行台。
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钜鹿人趙略投書所緻。
及津之至,略舉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還業。
于是阖州愧服,遠近稱之。
時賊帥薛脩禮、杜洛周殘掠州境。
孤城獨立,在兩寇之間。
津貯積柴粟,修理戰具,更營雉堞,賊每來攻,機械競起。
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廣作地道,潛兵湧一出,置爐鑄鐵,持以灌賊。
賊遂相語曰:“不畏利槊堅城,唯畏楊公鐵星。
”津與賊帥元洪業及與賊中督将尉靈根、程殺鬼、潘法顯等書,曉喻之,并授鐵券,許以爵位,令圖賊帥一毛一普賢。
洪業等感悟,複書雲:“今與諸人密議,欲殺普賢,願公聽之。
又賊欲圍城,正為取北人耳。
城中所有北人,必須盡殺,公若置之,恐縱敵為患矣。
願公察之。
”津以城内北人雖是惡一黨一,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殺,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
将吏無不感其仁恕。
朝廷初以鐵券二十枚委津分給,津随賊中首領,間行送之,脩禮、普賢頗亦由此而死。
既而,杜洛周圍州城,津盡力捍守。
诏加衛将軍,封開國縣侯,邑一千戶,将士有功者任津科賞,兵民給複八年。
葛榮以司徒說津,津大怒,斬其使以絕之。
自受攻圍,經涉三稔,朝廷不能拯赴。
乃遣長子遁突圍而出,詣蠕蠕主阿那褱,令其讨賊。
遁日夜泣谕,阿那褱遣其從祖吐豆發率一精一騎一萬南出,前鋒已達廣昌,賊防塞隘口,蠕蠕持疑,遂還。
津長史李裔引賊逾城。
賊入轉衆,津苦戰不敵,遂見拘執。
洛周脫津衣服,置地牢下;數日,欲将烹之,諸賊
城陷,都督元恭,太守、西河王悰并逾城而走,俱被擒絷。
昱與弟息五人,在門樓上,須臾颢至,執昱下城,面責昱曰:“楊昱,卿今死甘心否?卿自負我,非我負卿也。
”昱答曰:“分不望生,向所以不下樓者,正慮亂兵耳。
但恨八十老父,無人供養,負病黃泉,求乞小弟一命,便死不朽也。
”颢乃拘之。
明旦,颢将陳慶之、胡光等三百餘人伏颢帳前,請曰:“陛下渡江三千裡,無遺镞之費。
昨日一朝殺傷五百餘人,求乞楊昱以快意。
”颢曰:“我在江東,嘗聞梁主言,初下都日,袁昂為吳郡不降,稱其忠節。
奈何殺楊昱?自此之外,任卿等所請。
”于是斬昱下統帥三十七人,皆令蜀兵刳腹取心食之。
颢既入洛,除昱名為民。
孝莊還宮,還複前官。
及父椿辭老,請解官從養,诏不許。
爾朱榮之死也,昱為東道行台,率衆拒爾朱仲遠。
會爾朱兆入洛,昱還京師。
後歸鄉裡,亦為天光所害。
太昌初,贈都督瀛定二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司空公、定州刺史。
子孝邕,員外郎。
走免,匿于蠻中,潛結渠帥,謀應齊獻武王以誅爾朱氏。
微服入洛,參伺機會。
為人所告,世隆收付廷尉,掠殺之。
椿弟穎,字惠哲。
本州别駕。
子叔良,武定中,新安太守。
穎弟順,字延和,寬裕謹厚。
太和中,起家奉朝請。
累遷直閣将軍、北中郎将、兼武衛将軍、太仆卿。
預立莊帝之功,封三門縣開國公,食邑七百戶。
出為平北将軍、冀州刺史,尋進号撫軍将軍。
罷州還,遇害,年六十五。
太昌初,贈都督相殷二州諸軍事、太尉公、錄尚書事、相州刺史。
子辯,字僧達。
曆通直常侍、平東将軍、東雍州刺史。
辯弟仲宣,有風度才學。
自奉朝請稍遷太尉掾、中書舍人、通直散騎侍郎、加鎮遠将軍,賜爵弘農男。
建義初,遷通直常侍。
出為平西将軍、正平太守,進爵為伯。
在郡有能名,就加安西将軍。
還京之日,兄弟與父同遇害。
辯,太昌初贈使持節、都督燕恆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恆州刺史;仲宣,贈都督青光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尚書右仆射、青州刺史。
仲宣子玄就,幼而俊拔。
收捕時年九歲,牽挽兵人,謂曰:“欲害諸尊,乞先就死。
”兵人以刀斫斷其臂,猶請死不止,遂先殺之。
永熙初,贈汝一陰一太守。
仲宣弟測,朱衣直閣。
亦同時見害。
太昌中,贈都督平營二州諸軍事、鎮北将軍、吏部尚書、平州刺史。
測弟稚卿,太昌中,為尚書右丞,坐事死。
順弟津,字羅漢,本名延祚,高祖賜名焉。
少端謹,以器度見稱。
年十一,除侍禦中散。
于時高祖沖幼,文明太後臨朝。
津曾久侍左右,忽咳逆失聲,遂吐血數升,藏衣袖。
太後聞聲,閱而不見,問其故,具以實言。
遂以敬慎見知,賜缣百匹。
遷符玺郎中。
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遊,至于宗族姻表,罕相祗候。
司徒馮誕與津少結交遊,而津見其貴一寵一,每恆退避,及相招命,多辭疾不往。
誕以為恨,而津逾遠焉。
人或謂之曰:“司徒,君之少舊,宜蒙進達,何遽自外也?”津曰:“為勢家所厚,複何容易。
但全吾今日,亦以足矣。
” 轉振威将軍,領監曹奏事令。
又為直寝,遷太子步兵校尉。
高祖南征,以津為都督征南府長史,至懸瓠,征加直閣将軍。
後從駕濟淮,司徒誕薨,高祖以津送柩還都。
遷長水校尉,仍直閣。
景明中,世宗遊于北邙,津時陪從。
太尉、鹹一陽一王禧謀反,世宗馳入華林。
時直閣中有同禧謀,皆在從限。
及禧平,帝顧謂朝臣曰:“直閣半為逆一黨一,非至忠者安能不預此謀?”因拜津左中郎将。
遷骁騎将軍,仍直閣。
出除征虜将軍、岐州刺史。
津巨細躬親,孜孜不倦。
有武功民,赍絹三匹,去城十裡,為賊所劫。
時有使者馳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狀白津。
津乃下教雲:“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馬,在城東十裡被劫,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視。
”有一老母,行出而哭,雲是己子。
于是遣騎追收,并絹俱獲。
自是阖境畏服。
至于守令僚佐有渎貨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書切責之。
于是官屬感厲,莫有犯法。
以母憂去職。
延昌末,起為右将軍、華州刺史,與兄播前後皆牧本州,當世榮之。
先是,受調絹匹,度尺特長,在事因緣,共相進退,百姓苦之。
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輸物,尤好者賜以杯酒而出;所輸少劣,亦為受之,但無酒,以示其恥。
于是人競相勸,官調更勝舊日。
還除北中郎将,帶河内太守。
太後疑津貳己,不欲使其處河山之要,轉平北将軍、肆州刺史,仍轉并州刺史,将軍如故。
征拜右衛将軍。
孝昌初,加散騎常侍,尋以本官行定州事。
既而近鎮擾亂,侵一逼一舊京,乃加津安北将軍、假撫軍将軍、北道大都督、右衛,尋轉左衛,加撫軍将軍。
始津受命,出據靈丘,而賊帥鮮于修禮起于博陵,定州危急,遂回師南赴。
始至城下,營壘未立,而州軍新敗。
津以賊既乘勝,士衆勞疲,栅壘未安,不可拟敵;賊必夜至,則萬無一全,欲移軍入城,更圖後舉。
刺史元固稱賊既一逼一城,不可示弱,閉門不内。
津揮刀欲斬門者,軍乃得入城。
賊果夜至,見栅空而去。
其後,賊攻州城東面,已入羅城,刺史閉小城東門,城中一騷一擾,不敢出戰。
津欲禦賊,長史許被守門不聽,津手劍擊被,不中,被乃走。
津開門出戰,斬賊帥一人,殺賊數百。
賊退,人心少安。
诏除衛尉卿,征官如故,以津兄衛尉卿椿代為左衛。
尋加鎮軍将軍、讨虜都督,兼吏部尚書、北道行台。
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钜鹿人趙略投書所緻。
及津之至,略舉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還業。
于是阖州愧服,遠近稱之。
時賊帥薛脩禮、杜洛周殘掠州境。
孤城獨立,在兩寇之間。
津貯積柴粟,修理戰具,更營雉堞,賊每來攻,機械競起。
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廣作地道,潛兵湧一出,置爐鑄鐵,持以灌賊。
賊遂相語曰:“不畏利槊堅城,唯畏楊公鐵星。
”津與賊帥元洪業及與賊中督将尉靈根、程殺鬼、潘法顯等書,曉喻之,并授鐵券,許以爵位,令圖賊帥一毛一普賢。
洪業等感悟,複書雲:“今與諸人密議,欲殺普賢,願公聽之。
又賊欲圍城,正為取北人耳。
城中所有北人,必須盡殺,公若置之,恐縱敵為患矣。
願公察之。
”津以城内北人雖是惡一黨一,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殺,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
将吏無不感其仁恕。
朝廷初以鐵券二十枚委津分給,津随賊中首領,間行送之,脩禮、普賢頗亦由此而死。
既而,杜洛周圍州城,津盡力捍守。
诏加衛将軍,封開國縣侯,邑一千戶,将士有功者任津科賞,兵民給複八年。
葛榮以司徒說津,津大怒,斬其使以絕之。
自受攻圍,經涉三稔,朝廷不能拯赴。
乃遣長子遁突圍而出,詣蠕蠕主阿那褱,令其讨賊。
遁日夜泣谕,阿那褱遣其從祖吐豆發率一精一騎一萬南出,前鋒已達廣昌,賊防塞隘口,蠕蠕持疑,遂還。
津長史李裔引賊逾城。
賊入轉衆,津苦戰不敵,遂見拘執。
洛周脫津衣服,置地牢下;數日,欲将烹之,諸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