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關燈
還相谏止,遂得免害。

    津曾與裔相見,對諸賊帥以大義責之,辭淚俱發,裔大慚。

    典守者以相告,洛周弗之責也。

    及葛榮吞洛周,複為榮所拘守。

    榮破,始得還洛。

     永安初,诏除津本将軍、荊州刺史,加散騎常侍、當州都督。

    津以前在中山陷寇,詣阙固辭,竟不之任。

    二年,兼吏部尚書,又除車騎将軍、左光祿大夫,仍除吏部。

    元颢内一逼一,莊帝将親出讨,以津為中軍大都督、兼領軍将軍。

    未行,颢入。

    及颢敗,津乃入宿殿中,掃灑宮掖,遣第二子逸封閉府庫,各令防守。

    及帝入也,津迎于北邙,流涕謝罪,帝深嘉慰之。

    尋以津為司空、加侍中。

     爾朱榮死也,以津為都督并肆燕恆雲朔顯汾蔚九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兼尚書令、北道大行台、并州刺史,侍中、司空如故,委津以讨胡經略。

    津馳至鄴,手下唯羽林五百人,士馬寡弱。

    始加招募,将從滏口而入。

    值爾朱兆等便已克洛,相州刺史李神等議欲與津舉城通款,津不從。

    以子逸既為光州刺史,兄子昱時為東道行台,鸠率部曲,在于梁沛,津規欲東轉,更為方略。

    乃率輕騎,望于濟州渡河,而爾朱仲遠已陷東郡,所圖不遂,乃還京師。

    普泰元年,亦遇害于洛,時年六十三。

    太昌初,贈都督秦華雍三州諸軍事、大将軍、太傅、雍州刺史,谥曰孝穆。

    将葬本鄉,诏大鴻胪持節監護喪事。

    津有六子。

     長子遁,字山才。

    其家貴顯,諸子弱冠,鹹縻王爵,而遁一性一澹退,年近三十,方為鎮西府主簿。

    累遷尚書郎。

    莊帝北巡,奉诏慰勞山東。

    車駕入洛,除尚書左丞。

    又為光祿大夫,仍左丞。

    永安末,父津受委河北,兼黃門郎詣鄴,參行省事,尋遷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亦被害于洛,時年四十二。

    太昌初,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幽州刺史,谥曰恭定。

     遁弟逸,字遵道,有當世才度。

    起家員外散騎侍郎。

    以功賜爵華一陰一男,轉給事中。

    父津在中山,為賊攻一逼一,逸請使于爾朱榮,征師赴救,诏許之。

     建義初,莊帝猶在河一陽一,逸獨往谒,帝特除給事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

    及朝士濫禍,帝益憂怖,诏逸晝夜陪侍,數日之内,常寝宿于禦一床一前。

    帝曾夜中謂逸曰:“昨來舉目,唯見異人。

    賴得卿,差以自一慰。

    ” 尋除吏部郎中,出為平西将軍、南秦州刺史,加散騎常侍。

    時年二十九,于時方伯之少未有先之者。

    仍以路阻不行,改除平東将軍、光州刺史。

    逸折節綏撫,乃心民務,或日昃不食,夜分不寝。

    至于兵人從役,必親自送之,或風日之中,雨雪之下,人不堪其勞,逸曾無倦色。

    又法令嚴明,寬猛相濟,于是合境肅然,莫敢幹犯。

    時災儉連歲,人多餓死,逸欲以倉粟赈給,而所司懼罪不敢。

    逸曰:“國以人為本,人以食為命,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假令以此獲戾,吾所甘心。

    ”遂出粟,然後申表。

    右仆射元羅以下謂公儲難阙,并執不許。

    尚書令、臨淮王彧以為宜貸二萬。

    诏聽二萬。

    逸既出粟之後,其老小殘疾不能自存活者,又于州門煮粥飯之,将死而得濟者以萬數。

    帝聞而善之。

    逸為政一愛一人,尤憎豪猾,廣設耳目。

    其兵吏出使下邑,皆自持糧,人或為設食者,雖在暗室,終不進,鹹言“楊使君有千裡眼,那可欺之”。

    在州政績尤美。

     及其家禍,爾朱仲遠遣使于州害之,時年三十二。

    吏人如喪親戚,城邑村落,為營齋供,一月之中,所在不絕。

    太昌初,贈都督豫郢二州諸軍事、衛将軍、尚書仆射、豫州刺史,谥曰貞。

     逸弟谧,字遵智。

    辟太尉行參軍,曆員外散騎常侍,以功賜爵弘農伯、鎮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衛将軍。

    在晉一陽一,為爾朱兆所害。

    太昌初,贈骠騎将軍、兗州刺史。

     谧弟遵彥,武定中,吏部尚書、華一陰一縣開國侯。

     津弟暐,字延季。

    一性一雅厚,頗有文學。

    起家奉朝請,稍遷散騎侍郎、直閣将軍、本州大中正、兼武衛将軍、尚食典禦。

    孝昌初,正武衛将軍,加散騎常侍、安南将軍。

    莊帝初,遇害于河一陰一。

    贈衛将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

     子元讓,武定末,尚書祠部郎中。

     播家世純厚,并敦義讓,昆季相事,有如父子。

    播剛毅。

    椿、津恭謙,與人言,自稱名字。

    兄弟旦則聚于堂,終日相對,未曾入内。

    有一美味,不集不食。

    堂間,往往帏幔隔障,為寝息之所,時就休偃,還共談笑。

    椿年老,曾他處醉歸,津扶侍還室,仍假寐閣前,承候安否。

    椿、津年過六十,并登台鼎,而津嘗旦暮參問,子侄羅列階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

    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然後共食。

    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後食。

    津為司空,于時府主皆引僚佐,人就津求官,津曰:“此事須家兄裁之,何為見問?”初,津為肆州,椿在京宅,每有四時嘉味,辄因使次附之,若或未寄,不先入口。

    椿每得所寄,辄對之下泣。

    兄弟皆有孫,唯椿有曾孫,年十五六矣,椿常欲為之早娶,望見玄孫。

    自昱已下,率多學尚,時人莫不欽羨焉。

    一家之内,男一女百口,缌服同爨,庭無間言;魏世以來,唯有盧淵兄弟及播昆季,當世莫逮焉。

     世隆等将害椿家,誣其為逆,奏請收治。

    前廢帝不許,世隆按苦執,不得已,下诏付有司檢聞。

    世隆遂遣步騎夜圍其宅,天光亦同日收椿于華一陰一。

    東西兩家,無少長皆遇禍,籍其家。

    世隆後乃奏雲:“楊家實反,夜拒軍人,遂盡榜殺。

    ”廢帝惋恨久之,不言而已。

    知世隆縱擅,無如之何。

    永熙中,椿合家歸葬華一陰一,衆鹹觀而悲傷焉。

     播族弟鈞。

    祖晖,庫部給事,稍遷洛州刺史。

    卒,贈弘農公,谥曰簡。

    父恩,河間太守。

    鈞頗有幹用,自廷尉正為長水校尉、中壘将軍、洛一陽一令。

    出除中山太守,入為司徒左長史。

    又除徐州、東荊州刺史,還為廷尉卿。

    拜恆州刺史,轉懷朔鎮将。

    所居以強濟稱。

    後為撫軍将軍、七兵尚書、北道行台。

    卒,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華州刺史。

     長子暄,卒于尚書郎。

     暄弟穆,華州别駕。

     穆弟儉,甯遠将軍、頓丘太守。

    建義初,除太府少卿。

    尋為華州中正,加左将軍。

    儉與元颢有舊,及颢入洛,受其位任。

    莊帝還宮,坐免。

    後以本将軍、颍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平南将軍,州罷不行。

    普泰初,除征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永熙中,以大将軍除北雍州刺史,仍陷關西。

     儉弟寬,自宗正丞,建義初為通直散騎侍郎,領河南尹丞。

    稍遷散騎常侍、安東将軍。

    永安二年,除中軍将軍、太府卿。

    後為散騎常侍、骠騎将軍、右光祿大夫、澄城縣開國伯。

    太昌初,除給事黃門侍郎,尋加骠騎大将軍,除華州大中正,監内典書事。

    坐事去官。

    永熙三年,兼武衛将軍,又除黃門郎。

    随出帝入關西。

    儉、寬皆輕薄無行,為人流所鄙。

     史臣曰:楊播兄弟,俱以忠毅謙謹,荷内外之任,公卿牧守,榮赫累朝,所謂門生故吏遍于天下。

    而言色恂恂,出于誠至,恭德慎行,為世師範,漢之萬石家風、陳紀門法,所不過也。

    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積善之慶欤?及胡逆擅朝,一婬一刑肆毒,以斯族而遇斯禍,報施之理,何相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