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關燈
小
中
大
楊播,字延慶,自雲恆農華一陰一人也。
高祖結,仕慕容氏,卒于中山相。
曾祖珍,太祖時歸國,卒于上谷太守。
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
父懿,延興末為廣平太守,有稱績。
高祖南巡,吏人頌之,加甯遠将軍,賜帛三百匹。
征為選部給事中,有公平之譽。
除安南将軍、洛州刺史,未之任而卒。
贈以本官,加弘農公,谥曰簡。
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賜改焉。
母王氏,文明太後之外姑。
播少修整,奉養盡禮。
擢為中散,累遷給事,領中起部曹。
以外親,優賜亟加,前後萬計。
進北部給事中。
诏播巡行北邊,高祖親送及戶,戒以軍略。
未幾,除龍骧将軍、員外常侍,轉衛尉少卿,常侍如故。
與一陽一平王頤等出漠北擊蠕蠕,大獲而還。
高祖嘉其勳,賜奴婢十口。
遷武衛将軍,複擊蠕蠕,至居然山而還。
除左将軍,尋假前将軍。
随車駕南讨,至鐘離。
師回,诏播領步卒三千、騎五百為衆軍殿。
時春水初長,賊衆大至,舟艦塞川。
播以諸軍渡淮未訖,嚴陳南岸,身自居後。
諸軍渡盡,賊衆遂集,于是圍播。
乃為圓陳以禦之,身自搏擊,斬殺甚多。
相拒再宿,軍人食盡,賊圍更急。
高祖在北而望之,既無舟船,不得救援。
水勢稍減,播領一精一騎三百,曆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戰者來!”賊莫敢動,遂擁衆而濟。
高祖甚壯之,賜爵華一陰一子,尋除右衛将軍。
後從駕讨崔慧景、蕭衍于鄧城,破之,進号平東将軍。
時車駕耀威沔水,上巳設宴,高祖與中軍、彭城王勰賭射,左衛元遙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
遙射侯正中,籌限已滿。
高祖曰:“左衛籌足,右衛不得不解。
”播對曰:“仰恃聖恩,庶幾必争。
”于是彎弓而發,其箭正中。
高祖笑曰:“養由基之妙,何複過是。
”遂舉卮酒以賜播曰:“古人酒以養病,朕今賞卿之能,可謂今古之殊也。
”從到懸瓠,除太府卿,進爵為伯。
景明初,兼侍中,使恆州,贍恤寒乏。
轉左衛将軍。
出除安北将軍、并州刺史,固辭,乃授安西将軍、華州刺史。
至州借民田,為禦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
延昌二年,卒于家。
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至熙平中乃贈鎮西将軍、雍州刺史,并複其爵,谥曰壯。
侃,字士業。
頗一愛一琴書,尤好計畫。
時播一門,貴滿朝廷,兒侄早通,而侃獨不交遊,公卿罕有識者。
親朋勸其出仕,侃曰:“苟有良田,何憂晚歲?但恨無才具耳。
”年三十一,襲爵華一陰一伯。
釋褐太尉、汝南王悅騎兵參軍。
揚州刺史長孫稚請為錄事參軍。
蕭衍豫州刺史裴邃治合肥城,規相掩襲,密購壽春郭人李瓜花、袁建等令為内應。
邃已纂勒兵士,有期日矣,而慮壽春疑覺,遂謬移雲:“魏始于馬頭置戍,如聞複欲修白捺舊城。
若爾,便稍相侵一逼一,此亦須營歐一陽一,設交境之備。
今闆卒已集,唯聽信還。
”佐僚鹹欲以實答之,雲無修白捺意。
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形勝。
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虛構是言,得無有别圖也?”稚深悟之,乃雲:“錄事可造移報。
”侃移曰:“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為妄構白捺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勿謂秦無人也。
”邃得移,謂已知覺,便爾散兵。
瓜花等以期契不會,便相告發,伏辜者十數家。
邃後竟襲壽春,入羅城而退。
遂列營于黎漿、梁城,日夕鈔掠。
稚乃奏侃為統軍。
侃叔椿為雍州刺史,又請為其府錄事參軍,帶長安令,府州之務多所委決。
及蕭寶夤等軍敗,北地功曹一毛一洪賓據郡引寇,抄掠渭北。
侃啟椿自出讨之。
遂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銜枚夜進,至馮翊郡西。
賊見大軍卒至,衆情離解,洪賓遂通書送質,乞求自效。
于是擒送宿勤明達兄子賊署南平王烏過仁。
後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尚書仆射長孫稚讨之,除侃鎮遠将軍、谏議大夫,為稚行台左丞。
尋轉通直散騎常侍。
軍次弘農,侃白稚曰:“昔魏武與韓遂、馬超挾關為壘,勝負之理,久而無決。
豈才雄相類,算略抗行,當以河山險阻,難用智力。
今賊守潼關,全據形勝,縱曹一操一更出,亦無所騁奇。
必須北取蒲坂,飛棹西岸,置兵死地,人有鬥心,華州之圍可不戰而解,潼關之賊必望風潰散。
諸處既平,長安自克。
愚計可錄,請為明公前驅。
”稚曰:“薛脩義已圍河東,薛鳳賢又保安邑,都督宗正珍孫停師虞坂,久不能進,雖有此計,猶用為疑。
”侃曰:“珍孫本行陳一夫,因緣進達,可為人使,未可使人。
一旦受元帥之任,處分三軍,一精一神亂矣,甯堪圍賊?河東治在蒲坂,西帶河湄,所部之民,多在東境。
脩義驅率壯勇,西圍郡邑,父老妻弱,尚保舊村,若率衆一臨,方寸各亂,人人思歸,則郡圍自解。
不戰而勝,昭然在目。
”稚從之,令其子彥等領騎與侃于弘農北渡。
所領悉是騎士,習于野戰,未可攻城,便據石錐壁。
侃乃班告曰:“今且停軍于此,以待步卒,兼觀民情向背,然後可行。
若送降名者,各自還村,候台軍舉烽火,各亦應之,以明降款。
其無應烽者,即是不降之村,理須殄戮,賞赉軍士。
”民遂轉相告報,未實降者,亦詐舉烽,一宿之間,火光遍數百裡内。
圍城之寇,不測所以,各自散歸,脩義亦即逃遁。
長安平,侃頗有力。
建義初,除冠軍将軍、東雍州刺史。
其年州罷,除中散大夫,為都督,鎮潼關。
還朝,除右将軍、岐州刺史。
屬元颢内一逼一,诏以本官假撫軍将軍為都督,率衆鎮大梁。
未發,诏行北中郎将。
孝莊徙禦河北,執侃手曰:“朕停卿蕃寄移任此者,正為今日。
但卿尊卑百口,若随朕行,所累處大。
卿可還洛,寄之後圖。
”侃曰:“此誠陛下曲恩,甯可以臣微族,頓廢君臣之義。
”固求陪從。
至建州,叙行從功臣,自城一陽一王徽已下凡十人,并增三階。
以侃河梁之誠,特加四階。
侃固辭,乞同諸人,久乃見許。
于是除鎮軍将軍、度支尚書、兼給事黃門侍郎,敷西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
及車駕南還,颢令蕭衍将陳慶之守北中城,自據南岸。
有夏州義士為颢守河中渚,乃密信通款,求破橋立效,爾朱榮率軍赴之。
及橋破,應接不果,皆為颢所屠滅。
榮因怅然,将為還計,欲更圖後舉。
侃曰:“未審明大王發并州之日,已知有夏州義士指來相應,為欲廣申經略,甯複帝基乎?夫兵散而更合,瘡愈而更戰,持此收功,自古不少,豈可以一圖不全,而衆慮頓廢。
今事不果,乃是兩賊相殺,則大王之利矣。
若今即還,民情失望,去就之心,何由可保?未若召發民村,惟多縛筏,間以舟楫,沿河廣布,令數百裡中,皆為渡勢。
首尾既遠,颢複知防何處,一旦得渡,必立大功。
”榮大笑曰:“黃門即奏行此計。
”于是爾朱兆與侃等遂于馬渚楊南渡,破颢子領軍将軍冠受,擒之。
颢便南走。
車駕入都,侃解尚書、正黃門,加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以濟河之功,進爵濟北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複除其長子師沖為秘書郎。
時所用錢,人多私鑄,稍就薄小,乃至風飄水浮,米鬥幾直一千。
侃奏曰:“昔馬援至隴西,嘗上書求複五铢錢,事下三府,不許。
及援征入為虎贲中郎,親對光武申釋其趣,事始
高祖結,仕慕容氏,卒于中山相。
曾祖珍,太祖時歸國,卒于上谷太守。
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
父懿,延興末為廣平太守,有稱績。
高祖南巡,吏人頌之,加甯遠将軍,賜帛三百匹。
征為選部給事中,有公平之譽。
除安南将軍、洛州刺史,未之任而卒。
贈以本官,加弘農公,谥曰簡。
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賜改焉。
母王氏,文明太後之外姑。
播少修整,奉養盡禮。
擢為中散,累遷給事,領中起部曹。
以外親,優賜亟加,前後萬計。
進北部給事中。
诏播巡行北邊,高祖親送及戶,戒以軍略。
未幾,除龍骧将軍、員外常侍,轉衛尉少卿,常侍如故。
與一陽一平王頤等出漠北擊蠕蠕,大獲而還。
高祖嘉其勳,賜奴婢十口。
遷武衛将軍,複擊蠕蠕,至居然山而還。
除左将軍,尋假前将軍。
随車駕南讨,至鐘離。
師回,诏播領步卒三千、騎五百為衆軍殿。
時春水初長,賊衆大至,舟艦塞川。
播以諸軍渡淮未訖,嚴陳南岸,身自居後。
諸軍渡盡,賊衆遂集,于是圍播。
乃為圓陳以禦之,身自搏擊,斬殺甚多。
相拒再宿,軍人食盡,賊圍更急。
高祖在北而望之,既無舟船,不得救援。
水勢稍減,播領一精一騎三百,曆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戰者來!”賊莫敢動,遂擁衆而濟。
高祖甚壯之,賜爵華一陰一子,尋除右衛将軍。
後從駕讨崔慧景、蕭衍于鄧城,破之,進号平東将軍。
時車駕耀威沔水,上巳設宴,高祖與中軍、彭城王勰賭射,左衛元遙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
遙射侯正中,籌限已滿。
高祖曰:“左衛籌足,右衛不得不解。
”播對曰:“仰恃聖恩,庶幾必争。
”于是彎弓而發,其箭正中。
高祖笑曰:“養由基之妙,何複過是。
”遂舉卮酒以賜播曰:“古人酒以養病,朕今賞卿之能,可謂今古之殊也。
”從到懸瓠,除太府卿,進爵為伯。
景明初,兼侍中,使恆州,贍恤寒乏。
轉左衛将軍。
出除安北将軍、并州刺史,固辭,乃授安西将軍、華州刺史。
至州借民田,為禦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
延昌二年,卒于家。
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至熙平中乃贈鎮西将軍、雍州刺史,并複其爵,谥曰壯。
侃,字士業。
頗一愛一琴書,尤好計畫。
時播一門,貴滿朝廷,兒侄早通,而侃獨不交遊,公卿罕有識者。
親朋勸其出仕,侃曰:“苟有良田,何憂晚歲?但恨無才具耳。
”年三十一,襲爵華一陰一伯。
釋褐太尉、汝南王悅騎兵參軍。
揚州刺史長孫稚請為錄事參軍。
蕭衍豫州刺史裴邃治合肥城,規相掩襲,密購壽春郭人李瓜花、袁建等令為内應。
邃已纂勒兵士,有期日矣,而慮壽春疑覺,遂謬移雲:“魏始于馬頭置戍,如聞複欲修白捺舊城。
若爾,便稍相侵一逼一,此亦須營歐一陽一,設交境之備。
今闆卒已集,唯聽信還。
”佐僚鹹欲以實答之,雲無修白捺意。
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形勝。
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虛構是言,得無有别圖也?”稚深悟之,乃雲:“錄事可造移報。
”侃移曰:“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為妄構白捺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勿謂秦無人也。
”邃得移,謂已知覺,便爾散兵。
瓜花等以期契不會,便相告發,伏辜者十數家。
邃後竟襲壽春,入羅城而退。
遂列營于黎漿、梁城,日夕鈔掠。
稚乃奏侃為統軍。
侃叔椿為雍州刺史,又請為其府錄事參軍,帶長安令,府州之務多所委決。
及蕭寶夤等軍敗,北地功曹一毛一洪賓據郡引寇,抄掠渭北。
侃啟椿自出讨之。
遂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銜枚夜進,至馮翊郡西。
賊見大軍卒至,衆情離解,洪賓遂通書送質,乞求自效。
于是擒送宿勤明達兄子賊署南平王烏過仁。
後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
尋轉通直散騎常侍。
軍次弘農,侃白稚曰:“昔魏武與韓遂、馬超挾關為壘,勝負之理,久而無決。
豈才雄相類,算略抗行,當以河山險阻,難用智力。
今賊守潼關,全據形勝,縱曹一操一更出,亦無所騁奇。
必須北取蒲坂,飛棹西岸,置兵死地,人有鬥心,華州之圍可不戰而解,潼關之賊必望風潰散。
諸處既平,長安自克。
愚計可錄,請為明公前驅。
”稚曰:“薛脩義已圍河東,薛鳳賢又保安邑,都督宗正珍孫停師虞坂,久不能進,雖有此計,猶用為疑。
”侃曰:“珍孫本行陳一夫,因緣進達,可為人使,未可使人。
一旦受元帥之任,處分三軍,一精一神亂矣,甯堪圍賊?河東治在蒲坂,西帶河湄,所部之民,多在東境。
脩義驅率壯勇,西圍郡邑,父老妻弱,尚保舊村,若率衆一臨,方寸各亂,人人思歸,則郡圍自解。
不戰而勝,昭然在目。
”稚從之,令其子彥等領騎與侃于弘農北渡。
所領悉是騎士,習于野戰,未可攻城,便據石錐壁。
侃乃班告曰:“今且停軍于此,以待步卒,兼觀民情向背,然後可行。
若送降名者,各自還村,候台軍舉烽火,各亦應之,以明降款。
其無應烽者,即是不降之村,理須殄戮,賞赉軍士。
”民遂轉相告報,未實降者,亦詐舉烽,一宿之間,火光遍數百裡内。
圍城之寇,不測所以,各自散歸,脩義亦即逃遁。
長安平,侃頗有力。
建義初,除冠軍将軍、東雍州刺史。
其年州罷,除中散大夫,為都督,鎮潼關。
還朝,除右将軍、岐州刺史。
屬元颢内一逼一,诏以本官假撫軍将軍為都督,率衆鎮大梁。
未發,诏行北中郎将。
孝莊徙禦河北,執侃手曰:“朕停卿蕃寄移任此者,正為今日。
但卿尊卑百口,若随朕行,所累處大。
卿可還洛,寄之後圖。
”侃曰:“此誠陛下曲恩,甯可以臣微族,頓廢君臣之義。
”固求陪從。
至建州,叙行從功臣,自城一陽一王徽已下凡十人,并增三階。
以侃河梁之誠,特加四階。
侃固辭,乞同諸人,久乃見許。
于是除鎮軍将軍、度支尚書、兼給事黃門侍郎,敷西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
及車駕南還,颢令蕭衍将陳慶之守北中城,自據南岸。
有夏州義士為颢守河中渚,乃密信通款,求破橋立效,爾朱榮率軍赴之。
及橋破,應接不果,皆為颢所屠滅。
榮因怅然,将為還計,欲更圖後舉。
侃曰:“未審明大王發并州之日,已知有夏州義士指來相應,為欲廣申經略,甯複帝基乎?夫兵散而更合,瘡愈而更戰,持此收功,自古不少,豈可以一圖不全,而衆慮頓廢。
今事不果,乃是兩賊相殺,則大王之利矣。
若今即還,民情失望,去就之心,何由可保?未若召發民村,惟多縛筏,間以舟楫,沿河廣布,令數百裡中,皆為渡勢。
首尾既遠,颢複知防何處,一旦得渡,必立大功。
”榮大笑曰:“黃門即奏行此計。
”于是爾朱兆與侃等遂于馬渚楊南渡,破颢子領軍将軍冠受,擒之。
颢便南走。
車駕入都,侃解尚書、正黃門,加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以濟河之功,進爵濟北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複除其長子師沖為秘書郎。
時所用錢,人多私鑄,稍就薄小,乃至風飄水浮,米鬥幾直一千。
侃奏曰:“昔馬援至隴西,嘗上書求複五铢錢,事下三府,不許。
及援征入為虎贲中郎,親對光武申釋其趣,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