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
關燈
小
中
大
于時冀定數州,頻遭水害。
楷上疏曰: 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
故矜傷轸于造次,求瘼結于寝興。
黎民阻饑,唐堯緻歎;衆庶斯馑,帝乙罪己。
良以為政與農,實系民命。
水旱緣茲以得濟,夷險用此而獲安。
頃東北數州,頻年一婬一雨,長河激一浪一,洪波汩流,川陸連濤,原隰過望,彌漫不已,泛濫為災。
戶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
華壤膏腴,變為舄鹵;菽麥禾黍,化作雚蒲。
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伫立也。
昔洪水為害四載,流于《夏書》;九土既平攸同,紀自《虞诰》。
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寝。
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棘路,實維英哲,虎門、麟閣,實曰賢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
自比定冀水潦,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泛溢。
豈是一陽一九厄會,百六鐘期,故以人事而然,非為運極。
昔魏國鹹舄,史起哂之;茲地荒蕪,臣實為恥。
不揆愚瞽,辄敢陳之。
計水之湊下,浸一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變改,不可一準古法,皆循舊堤。
何者?河決瓠子,梁楚幾危;宣防既建,水還舊迹。
十數年間,戶口豐衍。
又決屯氏,兩川分流,東北數郡之地,僅得支存。
及下通靈、鳴,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毀滅。
良由水大渠狹,更不開瀉,衆流壅塞,曲直乘之所緻也。
至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浍,分立堤堨,所在疏通,預決其路,令無停蹙。
随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務從便省。
使地有金堤之堅,水有非常之備。
鈎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迩徑過,瀉其墝澙,洩此陂澤。
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
縣遣能工,麾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
審地推岸,辨其脈流;樹闆分崖,練厥從往。
别使案檢,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審通塞。
當境修治,不勞役遠,終春自罷,未須久功。
即以高下營田,因于水陸,水種秔稻,陸藝桑麻。
必使室有久儲,門豐餘積。
其實上葉禦災之方,亦為中古井田之利。
即之近事,有可比倫。
江淮之南,地勢洿下,雲雨一陰一霖,動彌旬月。
遙途遠運,惟用舟舻;南畝畬菑,微事耒耜。
而衆庶未為馑色,黔首罕有饑顔。
豈天德不均,緻地偏罰?故是地勢異圖,有茲豐餒。
臣既鄉居水際,目睹荒殘,每思鄭白,屢想王李。
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誠丹款,實希效力,有心螢爝,乞暫施行。
使數州士女,無廢耕桑之業;聖世洪恩,有赈饑荒之士。
鄴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誠,申于今日。
诏曰:“頻年水旱為患,黎民阻饑,靜言念之,昃不遑食,鑒此事條,深協在慮。
但計畫功廣,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聞。
”事遂施行。
楷用功未就,诏還追罷。
久之,京兆王繼為大将軍西讨,引楷為司馬。
還,轉後将軍、廣平太守。
後葛榮轉盛,諸将拒擊,并皆失利。
孝昌初,加楷持節、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兼尚書北道行台,尋轉軍司。
未幾,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為刺史,加後将軍。
楷至州,表曰:“竊惟殷州,地實四沖,居當五裂;西通長山,東漸巨野。
頃國路康甯,四方有截,仍聚一奸一宄,桴鼓時鳴。
況今天長喪亂,妖災間起。
定州逆虜,趑趣北界;鄴下兇燼,蠶噬腹心。
兩處犬羊,勢足并合,城下之戰,匪暮斯朝。
臣以不武,屬此屏捍,實思效力,以弱敵強,析骸煮一弩一,固此忠節。
但基趾造創,庶事茫然,升儲尺刃,聊自未有,雖欲竭誠,莫知攸濟。
謹列所須兵仗,請垂矜許。
必當虎視一方,遏其侵轶,肅清境内,保全所委。
”诏付外量,竟無所給。
葛榮自破章武、廣一陽一二王之後,鋒不可當。
初,楷将之州,人鹹勸留家口,單身述職。
楷曰:“貪人之祿,憂人之事,如一身獨往,朝廷謂吾有進退之計,将士又誰肯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
三年春,賊勢已一逼一,或勸減小弱以避之,乃遣第四女、第三兒夜出。
既而召僚屬共論之,鹹曰:“女郎出嫁之女,郎君小未勝兵,留之無益,去複何損。
且使君在城,家口尚多,足固将士之意,竊不足為疑。
”楷曰:“國家豈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令吾死耳!一朝送免兒女,将謂吾心不固。
虧忠全一愛一,臧獲恥之,況吾荷國重寄也!”遂命追還。
州既新立,了無禦備之具。
及賊來攻,楷率力抗拒,強弱勢懸,每勒兵士撫厲之,莫不争奮,鹹稱:“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一愛一一身!”速戰半旬,死者相枕。
力竭城陷,楷執節不屈,賊遂害之,時年五十一。
長子士元舉茂才,平州錄事參軍、假征虜将軍、防城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戰殁。
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傷歎焉。
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軍将軍、定州刺史。
永熙中,又特贈侍中、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士元弟士謙、士約,并殁關西。
士約弟士順,儀同開府行參軍。
士元息勵德,武定中,司徒城局參軍。
史臣曰:鄭羲機識明悟,為時所許;懿兄弟風尚,俱有可觀,故能并當榮遇,其濟美矣。
嚴祖穢薄,忝其家世。
幼儒令問促年,伯猷賄以敗業,惜乎!崔辯器業著聞,位不遠到。
逸經明行高,籍甚太和之日,德優官薄,仍世恨之。
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一操一,殺身成義,臨難如歸。
非大丈夫亦何能以若此!
楷上疏曰: 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
故矜傷轸于造次,求瘼結于寝興。
黎民阻饑,唐堯緻歎;衆庶斯馑,帝乙罪己。
良以為政與農,實系民命。
水旱緣茲以得濟,夷險用此而獲安。
頃東北數州,頻年一婬一雨,長河激一浪一,洪波汩流,川陸連濤,原隰過望,彌漫不已,泛濫為災。
戶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
華壤膏腴,變為舄鹵;菽麥禾黍,化作雚蒲。
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伫立也。
昔洪水為害四載,流于《夏書》;九土既平攸同,紀自《虞诰》。
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寝。
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棘路,實維英哲,虎門、麟閣,實曰賢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
自比定冀水潦,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泛溢。
豈是一陽一九厄會,百六鐘期,故以人事而然,非為運極。
昔魏國鹹舄,史起哂之;茲地荒蕪,臣實為恥。
不揆愚瞽,辄敢陳之。
計水之湊下,浸一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變改,不可一準古法,皆循舊堤。
何者?河決瓠子,梁楚幾危;宣防既建,水還舊迹。
十數年間,戶口豐衍。
又決屯氏,兩川分流,東北數郡之地,僅得支存。
及下通靈、鳴,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毀滅。
良由水大渠狹,更不開瀉,衆流壅塞,曲直乘之所緻也。
至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浍,分立堤堨,所在疏通,預決其路,令無停蹙。
随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務從便省。
使地有金堤之堅,水有非常之備。
鈎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迩徑過,瀉其墝澙,洩此陂澤。
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
縣遣能工,麾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
審地推岸,辨其脈流;樹闆分崖,練厥從往。
别使案檢,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審通塞。
當境修治,不勞役遠,終春自罷,未須久功。
即以高下營田,因于水陸,水種秔稻,陸藝桑麻。
必使室有久儲,門豐餘積。
其實上葉禦災之方,亦為中古井田之利。
即之近事,有可比倫。
江淮之南,地勢洿下,雲雨一陰一霖,動彌旬月。
遙途遠運,惟用舟舻;南畝畬菑,微事耒耜。
而衆庶未為馑色,黔首罕有饑顔。
豈天德不均,緻地偏罰?故是地勢異圖,有茲豐餒。
臣既鄉居水際,目睹荒殘,每思鄭白,屢想王李。
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誠丹款,實希效力,有心螢爝,乞暫施行。
使數州士女,無廢耕桑之業;聖世洪恩,有赈饑荒之士。
鄴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誠,申于今日。
诏曰:“頻年水旱為患,黎民阻饑,靜言念之,昃不遑食,鑒此事條,深協在慮。
但計畫功廣,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聞。
”事遂施行。
楷用功未就,诏還追罷。
久之,京兆王繼為大将軍西讨,引楷為司馬。
還,轉後将軍、廣平太守。
後葛榮轉盛,諸将拒擊,并皆失利。
孝昌初,加楷持節、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兼尚書北道行台,尋轉軍司。
未幾,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為刺史,加後将軍。
楷至州,表曰:“竊惟殷州,地實四沖,居當五裂;西通長山,東漸巨野。
頃國路康甯,四方有截,仍聚一奸一宄,桴鼓時鳴。
況今天長喪亂,妖災間起。
定州逆虜,趑趣北界;鄴下兇燼,蠶噬腹心。
兩處犬羊,勢足并合,城下之戰,匪暮斯朝。
臣以不武,屬此屏捍,實思效力,以弱敵強,析骸煮一弩一,固此忠節。
但基趾造創,庶事茫然,升儲尺刃,聊自未有,雖欲竭誠,莫知攸濟。
謹列所須兵仗,請垂矜許。
必當虎視一方,遏其侵轶,肅清境内,保全所委。
”诏付外量,竟無所給。
葛榮自破章武、廣一陽一二王之後,鋒不可當。
初,楷将之州,人鹹勸留家口,單身述職。
楷曰:“貪人之祿,憂人之事,如一身獨往,朝廷謂吾有進退之計,将士又誰肯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
三年春,賊勢已一逼一,或勸減小弱以避之,乃遣第四女、第三兒夜出。
既而召僚屬共論之,鹹曰:“女郎出嫁之女,郎君小未勝兵,留之無益,去複何損。
且使君在城,家口尚多,足固将士之意,竊不足為疑。
”楷曰:“國家豈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令吾死耳!一朝送免兒女,将謂吾心不固。
虧忠全一愛一,臧獲恥之,況吾荷國重寄也!”遂命追還。
州既新立,了無禦備之具。
及賊來攻,楷率力抗拒,強弱勢懸,每勒兵士撫厲之,莫不争奮,鹹稱:“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一愛一一身!”速戰半旬,死者相枕。
力竭城陷,楷執節不屈,賊遂害之,時年五十一。
長子士元舉茂才,平州錄事參軍、假征虜将軍、防城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戰殁。
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傷歎焉。
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軍将軍、定州刺史。
永熙中,又特贈侍中、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士元弟士謙、士約,并殁關西。
士約弟士順,儀同開府行參軍。
士元息勵德,武定中,司徒城局參軍。
史臣曰:鄭羲機識明悟,為時所許;懿兄弟風尚,俱有可觀,故能并當榮遇,其濟美矣。
嚴祖穢薄,忝其家世。
幼儒令問促年,伯猷賄以敗業,惜乎!崔辯器業著聞,位不遠到。
逸經明行高,籍甚太和之日,德優官薄,仍世恨之。
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一操一,殺身成義,臨難如歸。
非大丈夫亦何能以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