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
關燈
小
中
大
,婦女配沒。
百姓怨苦,聲聞四方。
為禦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
齊文襄王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谕。
武定七年,除太常卿。
其年卒,年六十四。
贈骠騎大将軍、中書監、兗州刺史。
伯猷弟仲衡,武定中,儀同開府中郎。
仲衡弟輯之,解褐奉朝請,領侍禦史,以軍功賜爵城臯男。
稍遷黎一陽一太守。
屬元颢入洛,令其舅範遵鎮守滑台,與輯之隔岸相對。
遵潛軍夜渡,規欲掩襲,輯之率厲城民,拒河擊之,遵遂遁走。
朝廷嘉之,除司州别駕。
尋轉司空長史,遷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孝靜初,除征南将軍、東濟北太守,帶肥城戍主,男如故。
天平四年卒,時年四十九。
贈都督北豫梁二州諸軍事、骠騎将軍、度支尚書、北豫州刺史。
輯之弟懷孝,武定中,司徒谘議。
洞林子敬叔,司州都官從事、荥一陽一邑中正、濮一陽一太守。
坐貪穢除名。
子籍,字承宗。
徐州平東府長史。
籍弟瓊,字祖珍,有強幹之稱。
自太尉谘議為範一陽一太守,治頗有聲。
卒,贈太常少卿。
孝昌中,弟俨一寵一要,重贈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瓊兄弟雍睦,其諸娣姒亦鹹相親一愛一,閨門之内有無相通,為時人所稱美。
子道邕,殁關西。
俨事在《恩幸傳》。
敬叔弟士恭,燕郡太守。
孝昌中,因俨之勢,除衛尉少卿,尋遷左将軍、瀛州刺史。
時葛榮寇竊河北,州城淪陷,不獲之鎮。
尋除征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又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永熙中卒。
贈骠騎将軍、冀州刺史,重贈尚書左仆射,谥曰貞。
長子子貞,司空掾。
遷從事中郎、南兗州開府司馬。
子貞弟子湛,齊濟二州長史、光祿大夫。
子湛弟昭伯,武定中,東平太守。
昭伯弟子嘉,早卒。
子大護,武定中,司空戶曹參軍。
叔夜子伯夏,司徒谘議、東萊太守。
卒,贈冠軍将軍、太常少卿、青州刺史。
子忠,字周子。
右軍将軍、鎮遠将軍。
卒,贈平東将軍、徐州刺史。
弟豪,長水校尉、東平原太守。
伯夏弟謹,字仲恭。
琅邪太守。
子嵩賓,曆尚書郎、員外常侍,稍遷至左光祿大夫。
卒。
連山,一性一嚴暴,撾撻僮仆,酷過人理。
父子一時為奴所害,斷首投馬槽下,乘馬北逝。
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騎射,披發率村義,馳騎追之,及于河。
奴乘馬投水,思明止将從不聽放矢,乃自射之,一發而中,落馬随流,衆人擒執至家,脔而殺之。
思明及弟思和,并以武功自效。
思明至骁騎将軍、直閣将軍,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邊。
會赦,卒于家。
後贈冠軍将軍、濟州刺史。
子先護,少有武幹。
解褐員外郎,轉通直郎。
莊帝之居籓也,先護深自結托。
及爾朱榮稱兵向洛,靈太後令先護與鄭季明等固守河梁,先護聞莊帝即位于河北,遂開門納榮。
以功封平昌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轉通常侍,加鎮北将軍。
尋除前将軍、廣州刺史、假平南将軍、當州都督。
時妖賊劉舉于濮一陽一起逆,诏先護以本官為東道都督讨舉。
平之,還鎮。
後元颢入洛,莊帝北巡,先護據州起義兵,不受颢命。
颢遣尚書令、臨淮王彧率衆讨之,先護出城拒戰。
莊帝還京,嘉其誠節,除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襄廣二州諸軍事、鎮南将軍,刺史如故,進爵郡公,增邑一千三百戶。
尋轉征西将軍、東雍州刺史、假車騎将軍、當州都督,常侍如故。
未之任,又轉都督二豫東雍三州諸軍事、征東将軍、豫州刺史,餘官如故。
又兼尚書右仆射、二豫郢颍四州行台。
尋除車騎将軍、左衛将軍。
及爾朱榮死,徐州刺史爾朱仲遠擁兵向洛,前至東郡。
諸軍出讨,不能制之。
乃诏先護以本官假骠騎将軍、大都督,領所部與行台楊昱同讨之。
莊帝又遣都督賀拔勝讨仲遠,勝于陳降賊,戰士離心。
尋聞京師不守,先護部衆逃散,遂竄伏于南境。
前廢帝初,仲遠遣人招誘之,既出而害焉。
出帝時,贈持節、都督青齊濟兗四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開國如故。
思和,曆太尉中兵參軍。
同元禧之逆,伏法。
子康業,通直郎。
出帝時,坐事賜死。
子彬,武定末,齊王相國中兵參軍。
思和弟季長,太學博士。
卒。
子喬,曆司州治中、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
羲叔父簡,簡孫尚,壯健有将略。
屢為統軍,東西征讨,以軍功賜爵汝一陽一男。
曆位尚書郎、步兵校尉、骁騎将軍,遷輔國将軍、太尉司馬。
出為濟州刺史,将軍如故。
為政寬簡,百姓安之。
卒,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谥曰惠。
子貴賓,襲。
解褐北海王國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稍遷尚書金部郎。
以公坐免官。
久之,兼太尉屬。
卒,贈征虜将軍、荊州刺史。
子景裕,襲。
武定末,儀同開府行參軍。
貴賓弟次珍,卒于員外常侍。
贈安東将軍、光州刺史。
貴賓異母弟大倪、小倪,皆粗險薄行,好為劫盜,侵暴鄉裡,百姓毒患之。
普泰中,并為爾朱仲遠所殺。
尚從父兄雲,字道漢。
曆雁門、濮一陽一二郡,貪穢狼籍。
肅宗時,納賄劉騰,得為龍骧将軍、安州刺史。
坐遷舉受财,為禦史所糾,因暴病卒。
雲從父兄子敬賓,自秘書郎稍遷輔國将軍、中散大夫、魏郡太守、金紫光祿大夫。
子士淵,司空行參軍。
百姓怨苦,聲聞四方。
為禦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
齊文襄王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谕。
武定七年,除太常卿。
其年卒,年六十四。
贈骠騎大将軍、中書監、兗州刺史。
伯猷弟仲衡,武定中,儀同開府中郎。
仲衡弟輯之,解褐奉朝請,領侍禦史,以軍功賜爵城臯男。
稍遷黎一陽一太守。
屬元颢入洛,令其舅範遵鎮守滑台,與輯之隔岸相對。
遵潛軍夜渡,規欲掩襲,輯之率厲城民,拒河擊之,遵遂遁走。
朝廷嘉之,除司州别駕。
尋轉司空長史,遷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孝靜初,除征南将軍、東濟北太守,帶肥城戍主,男如故。
天平四年卒,時年四十九。
贈都督北豫梁二州諸軍事、骠騎将軍、度支尚書、北豫州刺史。
輯之弟懷孝,武定中,司徒谘議。
洞林子敬叔,司州都官從事、荥一陽一邑中正、濮一陽一太守。
坐貪穢除名。
子籍,字承宗。
徐州平東府長史。
籍弟瓊,字祖珍,有強幹之稱。
自太尉谘議為範一陽一太守,治頗有聲。
卒,贈太常少卿。
孝昌中,弟俨一寵一要,重贈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瓊兄弟雍睦,其諸娣姒亦鹹相親一愛一,閨門之内有無相通,為時人所稱美。
子道邕,殁關西。
俨事在《恩幸傳》。
敬叔弟士恭,燕郡太守。
孝昌中,因俨之勢,除衛尉少卿,尋遷左将軍、瀛州刺史。
時葛榮寇竊河北,州城淪陷,不獲之鎮。
尋除征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又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永熙中卒。
贈骠騎将軍、冀州刺史,重贈尚書左仆射,谥曰貞。
長子子貞,司空掾。
遷從事中郎、南兗州開府司馬。
子貞弟子湛,齊濟二州長史、光祿大夫。
子湛弟昭伯,武定中,東平太守。
昭伯弟子嘉,早卒。
子大護,武定中,司空戶曹參軍。
叔夜子伯夏,司徒谘議、東萊太守。
卒,贈冠軍将軍、太常少卿、青州刺史。
子忠,字周子。
右軍将軍、鎮遠将軍。
卒,贈平東将軍、徐州刺史。
弟豪,長水校尉、東平原太守。
伯夏弟謹,字仲恭。
琅邪太守。
子嵩賓,曆尚書郎、員外常侍,稍遷至左光祿大夫。
卒。
連山,一性一嚴暴,撾撻僮仆,酷過人理。
父子一時為奴所害,斷首投馬槽下,乘馬北逝。
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騎射,披發率村義,馳騎追之,及于河。
奴乘馬投水,思明止将從不聽放矢,乃自射之,一發而中,落馬随流,衆人擒執至家,脔而殺之。
思明及弟思和,并以武功自效。
思明至骁騎将軍、直閣将軍,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邊。
會赦,卒于家。
後贈冠軍将軍、濟州刺史。
子先護,少有武幹。
解褐員外郎,轉通直郎。
莊帝之居籓也,先護深自結托。
及爾朱榮稱兵向洛,靈太後令先護與鄭季明等固守河梁,先護聞莊帝即位于河北,遂開門納榮。
以功封平昌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轉通常侍,加鎮北将軍。
尋除前将軍、廣州刺史、假平南将軍、當州都督。
時妖賊劉舉于濮一陽一起逆,诏先護以本官為東道都督讨舉。
平之,還鎮。
後元颢入洛,莊帝北巡,先護據州起義兵,不受颢命。
颢遣尚書令、臨淮王彧率衆讨之,先護出城拒戰。
莊帝還京,嘉其誠節,除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襄廣二州諸軍事、鎮南将軍,刺史如故,進爵郡公,增邑一千三百戶。
尋轉征西将軍、東雍州刺史、假車騎将軍、當州都督,常侍如故。
未之任,又轉都督二豫東雍三州諸軍事、征東将軍、豫州刺史,餘官如故。
又兼尚書右仆射、二豫郢颍四州行台。
尋除車騎将軍、左衛将軍。
及爾朱榮死,徐州刺史爾朱仲遠擁兵向洛,前至東郡。
諸軍出讨,不能制之。
乃诏先護以本官假骠騎将軍、大都督,領所部與行台楊昱同讨之。
莊帝又遣都督賀拔勝讨仲遠,勝于陳降賊,戰士離心。
尋聞京師不守,先護部衆逃散,遂竄伏于南境。
前廢帝初,仲遠遣人招誘之,既出而害焉。
出帝時,贈持節、都督青齊濟兗四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開國如故。
思和,曆太尉中兵參軍。
同元禧之逆,伏法。
子康業,通直郎。
出帝時,坐事賜死。
子彬,武定末,齊王相國中兵參軍。
思和弟季長,太學博士。
卒。
子喬,曆司州治中、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
羲叔父簡,簡孫尚,壯健有将略。
屢為統軍,東西征讨,以軍功賜爵汝一陽一男。
曆位尚書郎、步兵校尉、骁騎将軍,遷輔國将軍、太尉司馬。
出為濟州刺史,将軍如故。
為政寬簡,百姓安之。
卒,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谥曰惠。
子貴賓,襲。
解褐北海王國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稍遷尚書金部郎。
以公坐免官。
久之,兼太尉屬。
卒,贈征虜将軍、荊州刺史。
子景裕,襲。
武定末,儀同開府行參軍。
貴賓弟次珍,卒于員外常侍。
贈安東将軍、光州刺史。
貴賓異母弟大倪、小倪,皆粗險薄行,好為劫盜,侵暴鄉裡,百姓毒患之。
普泰中,并為爾朱仲遠所殺。
尚從父兄雲,字道漢。
曆雁門、濮一陽一二郡,貪穢狼籍。
肅宗時,納賄劉騰,得為龍骧将軍、安州刺史。
坐遷舉受财,為禦史所糾,因暴病卒。
雲從父兄子敬賓,自秘書郎稍遷輔國将軍、中散大夫、魏郡太守、金紫光祿大夫。
子士淵,司空行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