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

關燈
治,以道藝為先。

    然則,禮樂者為國之基,不可斯須廢也。

    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魯秉周禮,強齊歸義。

    及至戰國紛纭,幹戈遞用,五籍灰焚,群儒坑殄,賊仁義之經,貴戰争之術,遂使天下分崩,黔黎荼炭,數十年間,民無聊生者,斯之由矣。

    爰暨漢祖,于行陳之中,尚優引叔孫通等;光武中興,于撥亂之際,乃使鄭衆、範升校書東觀。

    降逮魏晉,何嘗不殷勤于篇籍,笃學于戎伍。

    伏惟大魏之興也,雖群兇未殄,戎馬在郊,然猶招集英儒,廣開學校,用能闡道義于八荒,布盛德于萬國,教一靡一不懷,風無不偃。

    今者乘休平之基,開無疆之祚,定鼎伊瀍,惟新寶曆,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懷擊壤之慶。

    而蠢爾閩吳,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車不息。

    而停銮伫跸,留心典墳,命故禦史中尉臣李彪與吏部尚書、任城王澄等妙選英儒,以宗文教。

    澄等依旨,置四門博士四十人,其國子博士、太學博士及國子助教,宿已簡置。

    伏尋先旨,意在速就,但軍國多事,未遑營立。

    自爾迄今,垂将一紀,學官凋落,四術寝廢。

    遂使碩儒耆德,卷經而不談;俗學後生,遺本而逐末。

    進競之風,實由于此矣。

    伏惟陛下欽明文思,玄鑒洞遠。

    越會未款,務修道以來之;遐方後服,敷文教而懷之。

    垂心經素,優柔墳籍。

    将使化越軒唐,德隆虞夏。

    是故屢發中旨,敦營學館,房宇既修,生徒未立。

    臣學陋全經,識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謬預議筵。

    謹依準前修,尋訪舊事,參定學令,事訖封呈。

    自爾迄今,未蒙報判。

    但廢學曆年,經術淹滞。

    請學令并制,早敕施行,使選授有依,生徒可準。

    ”诏曰:“具卿崇儒敦學之意,良不可言。

    新令尋班,施行無遠,可謂職思其憂,無曠官矣。

    ” 道昭又表曰:“竊惟鼎遷中縣,年将一紀,缙紳褫業,俎豆阙聞,遂使濟濟明朝,無觀風之美,非所以光國宣風,納民軌義。

    臣自往年以來,頻請學令,并置生員,前後累上,未蒙一報,故當以臣識淺濫官,無能有所感悟者也。

    館宇既修,生房粗構,博士見員,足可講習。

    雖新令未班,請依舊權置國子學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墜,後生睹徙義之機,學徒崇知新之益。

    至若孔廟既成,釋奠告始,揖讓之容,請俟令出。

    ”不報。

    遷秘書監、荥一陽一邑中正。

    出為平東将軍、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将軍如故。

    複入為秘書監,加平南将軍。

    熙平元年卒,贈鎮北将軍、相州刺史,谥曰文恭。

    道昭好為詩賦,凡數十篇。

    其在二州,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一愛一。

     子嚴祖,頗有風儀,粗觀文史。

    曆通直郎、通直常侍。

    輕躁薄行,不修士業,傾側勢家,乾沒榮利,閨門穢亂,聲滿天下。

    出帝時,禦史中尉綦俊劾嚴祖與宗氏從姊一奸一通。

    人士鹹恥言之,而嚴祖聊無愧色。

    孝靜初,除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鴻胪卿。

    出為北豫州刺史,仍本将軍。

    罷州還,除鴻胪卿。

    卒,贈都督豫兗颍三州諸軍事、囗囗将軍、司空公、豫州刺史。

     嚴祖弟敬祖,一性一亦粗疏。

    起家著作佐郎。

    鄭俨之敗也,為鄉人所害。

     敬祖弟述祖,武定中,尚書。

     述祖弟遵祖,秘書郎。

    卒,贈輔國将軍、光州刺史。

     遵祖弟順,卒于太常丞。

     自靈太後預政,一婬一風稍行;及元義擅權,公為一奸一穢。

    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亂雜,法官不加糾治,婚宦無貶于世,有識鹹以歎息矣。

     羲五兄:長白驎,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山。

    并恃豪門,多行無禮,鄉一黨一之内,疾之若仇。

     白驎孫道慓,随郡太守。

     小白,中書博士。

     子胤伯,有當世器幹。

    自中書博士遷侍郎,轉司空長史。

    高祖納其女為嫔。

    出為建威将軍、東徐州刺史,轉廣陵王征東府長史,帶齊郡内史。

    卒于鴻胪少卿,谥曰簡。

     子希俊,未官而亡。

     子道育,武定中,開封太守。

     希俊弟幼儒,好學修謹,時望甚優。

    丞相、高一陽一王雍以女妻之。

    曆尚書郎、通直郎、司州别駕,有當官之稱。

    卒,贈散騎常侍、安東将軍、兗州刺史,谥景。

    幼儒亡後,妻一婬一蕩兇悖,肆行無禮。

    子敬道、敬德,并亦不才,俱走于關右。

    幼儒從兄伯猷每謂所親曰:“從弟人才,足為令德,不幸得如此婦,今死複重死,可為悲歎。

    ” 胤伯弟平城,太尉谘議。

    廣陵王羽納其女為妃。

    出為東平原太守。

    一性一清狂使酒,為政貪殘。

    卒,贈征虜将軍、南青州刺史。

     長子伯猷,博學有文才,早知名。

    舉司州秀才,以射策高第,除幽州平北府外兵參軍,轉太學博士,領殿中禦史。

    與當時名勝,鹹申遊款。

    肅宗釋奠,诏伯猷錄義。

    安豐王延明之征徐州也,引為行台郎中。

    事甯還都,遷尚書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軍功賜爵一陽一武子。

    稍遷散騎常侍、平東将軍。

    前廢帝初,以舅氏超授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

    久之,為車騎将軍、右光祿大夫,轉護軍将軍。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于蕭衍。

    前後使人,蕭衍令其侯王于馬射之日宴對申禮。

    伯猷之行,衍令其領軍将軍臧盾與之相接。

    議者以此貶之。

    使還,除骠騎将軍、南青州刺史。

    在州貪惏,妻安豐王元延明女,專為聚斂,貨賄公行,潤及親戚。

    戶口逃散,邑落空虛。

    乃誣良民,雲欲反叛,籍其資财,盡以入己,誅其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