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
關燈
小
中
大
鄭羲,字幼驎,荥一陽一開封人,魏将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
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
父晔,不仕,娶于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
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
高宗末,拜中書博士。
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據汝南來降,顯祖诏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參石軍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來迎,既相見,議欲頓軍于汝北,未即入城。
羲謂石曰:“機事尚速。
今珍奇雖來,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奪其管籥,據有府庫。
雖出其非意,要以全制為勝。
”石從羲言,遂策馬徑入其城。
城中尚有珍奇親兵數百人,在珍奇宅内。
石既克城,意益驕怠,置酒嬉戲,無警防之虞。
羲謂石曰:“觀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嚴兵設備,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燒府廂屋,欲因救火作難,以石有備,乃止。
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衆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軍東讨汝一陰一。
劉彧汝一陰一太守張超城守不下,石率一精一銳攻之,不克,遂退至陳項,議欲還軍長社,待秋擊之。
諸将心樂早還,鹹稱善計。
羲曰:“今張超驅市人,負擔石,蟻聚窮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盡,不降當走,可翹足而待,成擒物也。
而欲棄還長社,道塗懸遠,超必修城深塹,多積薪谷,将來恐難圖矣。
”石不納,遂旋師長社。
至冬,複往攻超,超果設備,無功而還。
曆年,超死,楊文長代戍,食盡城潰,乃克之,竟如羲策。
淮北平,遷中書侍郎。
延興初,一陽一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動衆,擾亂京索。
以羲河南民望,為州郡所信,遣羲乘傳慰谕。
羲到,宣示禍福,重加募賞,旬日之間,衆皆歸散。
智度奔颍川,尋見擒斬。
以功賜爵平昌男,加鷹揚将軍。
高祖初,兼員外散騎常侍,假甯朔将軍、一陽一武子,使于劉準。
中山王叡,一寵一幸當世,并置王官,羲為其傅。
是後曆年不轉,資産亦乏,因請假歸,遂盤桓不返。
及李沖貴一寵一,與羲姻好,乃就家征為中書令。
文明太後為父燕宣王立廟于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荥一陽一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刊石建碑于廟門。
還,以使功,仍賜侯爵,加給事中。
出為安東将軍、西兗州刺史,假南一陽一公。
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
一性一又啬吝,民有禮饷者,皆不與杯酒脔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
以李沖之親,法官不之糾也。
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别駕賈德、治中申靈度,并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文明太後為高祖納其女為嫔,征為秘書監。
太和十六年卒,贈帛五百匹。
尚書奏谥曰宣,诏曰:“蓋棺定谥,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
故何曾幼孝,良史不改‘缪醜’之名;賈充一寵一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
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阙廉清。
稽古之效,未光于朝策;昧貨之談,已形于民聽。
谥以善問,殊乖其衷。
又前歲之選,匪由備行充舉,自荷後任,勳績未昭。
尚書何乃情遺至公,愆違明典!依谥法:博聞多見曰‘文’,不勤成名曰‘靈’。
可贈以本官,加谥文靈。
” 長子懿,字景伯。
涉曆經史,善當世事。
解褐中散、尚書郎,稍遷骠騎長史、尚書吏部郎、太子中庶子,襲爵荥一陽一伯。
懿閑雅有治才,為高祖所器遇,拜長兼給事黃門侍郎、司徒左長史。
世宗初,以從弟思和同鹹一陽一王禧之逆,與弟通直常侍道昭俱坐缌親。
出禁,拜太常少卿,加冠軍将軍,出為征虜将軍、齊州刺史,尋進号平東将軍。
懿好勸課,善斷決,雖不潔清,義然後取,百姓猶思之。
永平三年卒。
贈本将軍、兗州刺史,谥曰穆。
子恭業,襲爵。
武定三年,坐與房子遠謀逆,伏誅。
懿弟道昭,字僖伯。
少而好學,綜覽群言。
初為中書學生,遷秘書郎,拜主文中散,徙員外散騎侍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
從征沔漢,高祖飨侍臣于懸瓠方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坐焉。
樂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
”彭城王勰續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國馳誠混内外。
”鄭懿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辟,率土來賓一正曆。
”邢巒歌曰:“舜舞幹戚兮天下歸,文德遠被莫不思。
”道昭歌曰:“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一合。
”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道風明。
”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沼,甯如大化光四表。
”高祖謂道昭曰:“自比遷務雖猥,與諸才俊不廢詠綴,遂命邢巒總集叙記。
當爾之年,卿頻丁艱禍,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尋正除中書郎,轉通直散騎常侍。
北海王詳為司徒,以道昭與琅邪王秉為谘議參軍。
遷國子祭酒,道昭表曰:“臣竊以為:崇治之道,必也須才;養才之要,莫先于學。
今國子學堂房粗置,弦誦阙爾。
城南太學,漢魏《石經》,丘墟殘毀,藜藿蕪穢。
遊兒牧豎,為之歎息;有情之輩,實亦悼心;況臣親司,而不言露。
伏願天慈回神纡眄,賜垂鑒察。
若臣微意,萬一合允,求重敕尚書、門下,考論營制之模,則五雍可翹立而興,毀銘可不日而就。
樹舊經于帝京,播茂範于不朽。
斯有天下者之美業也。
”不從。
廣平王懷為司州牧,以道昭與宗正卿元匡為州都。
道昭又表曰:“臣聞唐虞啟運,以文德為本;殷周緻
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
父晔,不仕,娶于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
弱冠舉秀才,
高宗末,拜中書博士。
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據汝南來降,顯祖诏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參石軍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來迎,既相見,議欲頓軍于汝北,未即入城。
羲謂石曰:“機事尚速。
今珍奇雖來,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奪其管籥,據有府庫。
雖出其非意,要以全制為勝。
”石從羲言,遂策馬徑入其城。
城中尚有珍奇親兵數百人,在珍奇宅内。
石既克城,意益驕怠,置酒嬉戲,無警防之虞。
羲謂石曰:“觀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嚴兵設備,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燒府廂屋,欲因救火作難,以石有備,乃止。
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衆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軍東讨汝一陰一。
劉彧汝一陰一太守張超城守不下,石率一精一銳攻之,不克,遂退至陳項,議欲還軍長社,待秋擊之。
諸将心樂早還,鹹稱善計。
羲曰:“今張超驅市人,負擔石,蟻聚窮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盡,不降當走,可翹足而待,成擒物也。
而欲棄還長社,道塗懸遠,超必修城深塹,多積薪谷,将來恐難圖矣。
”石不納,遂旋師長社。
至冬,複往攻超,超果設備,無功而還。
曆年,超死,楊文長代戍,食盡城潰,乃克之,竟如羲策。
淮北平,遷中書侍郎。
延興初,一陽一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動衆,擾亂京索。
以羲河南民望,為州郡所信,遣羲乘傳慰谕。
羲到,宣示禍福,重加募賞,旬日之間,衆皆歸散。
智度奔颍川,尋見擒斬。
以功賜爵平昌男,加鷹揚将軍。
高祖初,兼員外散騎常侍,假甯朔将軍、一陽一武子,使于劉準。
中山王叡,一寵一幸當世,并置王官,羲為其傅。
是後曆年不轉,資産亦乏,因請假歸,遂盤桓不返。
及李沖貴一寵一,與羲姻好,乃就家征為中書令。
文明太後為父燕宣王立廟于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荥一陽一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刊石建碑于廟門。
還,以使功,仍賜侯爵,加給事中。
出為安東将軍、西兗州刺史,假南一陽一公。
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
一性一又啬吝,民有禮饷者,皆不與杯酒脔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
以李沖之親,法官不之糾也。
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别駕賈德、治中申靈度,并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文明太後為高祖納其女為嫔,征為秘書監。
太和十六年卒,贈帛五百匹。
尚書奏谥曰宣,诏曰:“蓋棺定谥,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
故何曾幼孝,良史不改‘缪醜’之名;賈充一寵一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
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阙廉清。
稽古之效,未光于朝策;昧貨之談,已形于民聽。
谥以善問,殊乖其衷。
又前歲之選,匪由備行充舉,自荷後任,勳績未昭。
尚書何乃情遺至公,愆違明典!依谥法:博聞多見曰‘文’,不勤成名曰‘靈’。
可贈以本官,加谥文靈。
” 長子懿,字景伯。
涉曆經史,善當世事。
解褐中散、尚書郎,稍遷骠騎長史、尚書吏部郎、太子中庶子,襲爵荥一陽一伯。
懿閑雅有治才,為高祖所器遇,拜長兼給事黃門侍郎、司徒左長史。
世宗初,以從弟思和同鹹一陽一王禧之逆,與弟通直常侍道昭俱坐缌親。
出禁,拜太常少卿,加冠軍将軍,出為征虜将軍、齊州刺史,尋進号平東将軍。
懿好勸課,善斷決,雖不潔清,義然後取,百姓猶思之。
永平三年卒。
贈本将軍、兗州刺史,谥曰穆。
子恭業,襲爵。
武定三年,坐與房子遠謀逆,伏誅。
懿弟道昭,字僖伯。
少而好學,綜覽群言。
初為中書學生,遷秘書郎,拜主文中散,徙員外散騎侍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
從征沔漢,高祖飨侍臣于懸瓠方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坐焉。
樂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
”彭城王勰續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國馳誠混内外。
”鄭懿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辟,率土來賓一正曆。
”邢巒歌曰:“舜舞幹戚兮天下歸,文德遠被莫不思。
”道昭歌曰:“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一合。
”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道風明。
”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沼,甯如大化光四表。
”高祖謂道昭曰:“自比遷務雖猥,與諸才俊不廢詠綴,遂命邢巒總集叙記。
當爾之年,卿頻丁艱禍,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尋正除中書郎,轉通直散騎常侍。
北海王詳為司徒,以道昭與琅邪王秉為谘議參軍。
遷國子祭酒,道昭表曰:“臣竊以為:崇治之道,必也須才;養才之要,莫先于學。
今國子學堂房粗置,弦誦阙爾。
城南太學,漢魏《石經》,丘墟殘毀,藜藿蕪穢。
遊兒牧豎,為之歎息;有情之輩,實亦悼心;況臣親司,而不言露。
伏願天慈回神纡眄,賜垂鑒察。
若臣微意,萬一合允,求重敕尚書、門下,考論營制之模,則五雍可翹立而興,毀銘可不日而就。
樹舊經于帝京,播茂範于不朽。
斯有天下者之美業也。
”不從。
廣平王懷為司州牧,以道昭與宗正卿元匡為州都。
道昭又表曰:“臣聞唐虞啟運,以文德為本;殷周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