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

關燈
,莫不南顧。

    時兵役既久,鹹有歸心,而白曜外宣皇風,内盡方略,身擐甲胄,與士卒同,安一撫初附,示以恩厚。

    三軍懷挾纩之溫,新民欣來蘇之澤。

    遂使僧祐擁徒弭旆,效順軍門;文靜、崇仁棄城竄海;次一陽一、顯達望塵南奔。

    聲震江吳,風偃荊漢。

    及青州克平,文秀面縛,海波清靜,三齊克定,逖彼東南,永為國有。

    使天府納六州之貢,濟泗息烽警之虞,開岱宗封禅之略,辟山川望秩之序。

    斯誠宗廟之靈,神算所授,然抑亦白曜與有力矣。

     及氛翳既靜,爵命亦隆,榮燭當時,聲譽日遠。

    而民惡其上,妄生尤隙,因其功高,流言惑聽。

    巧僞亂真,朱紫難辨,傷夷未瘳,合門屠戮。

    鴻勳盛德,蔑爾無聞。

    有識之徒,能不凄怆? 臣謂白曜策名王庭,累荷榮授,曆司出内,世載忠美。

    秉钺啟蕃,折沖敵國,開疆千裡,拔城十二,辛勤于戎旅之際,契闊于矢石之間,登鋒履危,志存靜亂。

    及方難既夷,身膺高賞,受胙河山,與國升降,六十之年,一寵一靈已極。

    觀其立功,足明機運,豈容僥幸,更邀非望者乎?且于時,國家士馬,屯積京南,跨州連鎮,勢侔雲嶽。

    主将骁雄,按鉀在所,莫不殉忠死難,效節奉時。

    此之不可生心,白曜足知之矣。

    況潛逆阻兵,營岱厭亂,加以王師仍舉,州郡屠裂,齊民勞止,神膽俱喪,亡燼之衆不可與圖存,離敗之民不可與語勇哉!白曜果毅習戎,體閑兵勢,甯不知士民之不可藉,将士之不同己,據強兵之勢,因塗炭之民,而欲立非常之事,此愚夫之所弗為也?料此推之,事可知矣。

     伏惟陛下聖鑒自天,仁孝宰世,風冠宇宙,道超百王。

    開國以來,諸有罪犯極刑,不得骸鼻者,悉聽收葬。

    大造之恩,振古未有。

    而白曜人舊功高,嬰禍淪覆,名滅國除,爵命無紹。

    天下衆庶,鹹共哀憐,方之餘流,應有差異。

    願陛下揚日月之光,明勳臣之績,垂天地之施,慰僵一屍一之魂。

    使合棺定谥,殁有餘稱。

    選其宗近,才堪驅策,錫以微爵,繼其絕世。

    進可以獎勸将來,退可以顯國恩澤。

    使存者荷莫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豈不美哉!仰惟聖明,霈然昭覽,狂瞽之言,伏待刑憲。

     高祖覽表,嘉愍之。

     白曜弟子契,輕薄無檢。

    太和初,以名家子擢為中散,遷宰官。

    南安王桢有貪暴之響,遣中散闾文祖詣長安察之。

    文祖受桢金寶之賂,為桢隐而不言。

    事發,坐之。

    文明太後引見群臣,謂之曰:“前論貪清,皆雲克修,文祖時亦在中,後竟犯法。

    以此言之,人心信不可知。

    ”高祖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離俗之士,卿等自審不勝貪心者,聽辭位歸第。

    ”契進曰:“臣卑微小人,聞識不遠,過蒙曲照,虛忝令職。

    小人之心無定,帝王之法有常。

    以無恆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

    乞垂退免。

    ”高祖曰:“昔鄭相嗜魚,人有獻魚者,相曰‘若取此魚,恐削名祿’,遂不肯受。

    契若知心不可常,即知貪之惡矣,何為求退?”遷宰官令,微好碎事,頗曉工作,主司廚宰,稍以見知。

    及營洛一陽一基構,征新野、南一陽一起諸攻具,契皆參典。

    太和末,以功遷太中大夫、光祿少卿、營州大中正,賜爵定陶男。

    正始初,除征虜将軍、營州刺史。

    徙都督活野、薄鼻律二鎮諸軍事、沃野鎮将,轉都督禦夷、懷荒二鎮諸軍事、平城鎮将,将軍并如故。

    轉都督朔州、沃野懷朔武川三鎮三道諸軍事、後将軍、朔州刺史。

    熙平元年卒,贈鎮北将軍、并州刺史,谥曰克。

     初,慕容破後,種族仍繁。

    天賜末,頗忌而誅之。

    時有遺免,不敢複姓,皆以“輿”為氏。

    延昌末,诏複舊姓,而其子女先入掖庭者,猶号慕容,特多于他族。

     契長子升,字僧度。

    建興太守,遷鎮遠将軍、沃野鎮将,進号征虜将軍。

    甚得邊民情。

     和第二子僧濟,自奉朝請稍轉至五校。

    耽一婬一酒色,不事名行。

     契北晖,曆泾州長史、新平太守,有惠政。

    景明中,大使于忠賞粟二百石。

    卒,贈幽州刺史。

     孫善,儀同開府主簿。

     史臣曰:魏之諸将,罕立方面之功。

    尉元以寬雅之風,受将帥之任,取瑕丘如覆掌,克彭城猶拾遺,擒将馘醜,威名遠被。

    位極公老,聖主乞言。

    無乃近世之一人欤?白曜有敦正之風,出當薄伐,席卷三齊,如風一靡一草,接物有禮,海垂欣慰。

    其勞固不細矣。

    功名難處,追猜嬰戮,宥賢議勤,未聞于斯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