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
關燈
小
中
大
重于孝順。
然五孝六順,天下之所先,願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臣既衰老,不究遠趣,心耳所及,敢不盡誠。
”高祖曰:“孝順之道,天地之經,今承三老明言,銘之于懷。
”明根言曰:“夫至孝通靈,至順感幽,故《詩》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如此則孝順之道,無所不格。
願陛下念之,以濟黎庶。
臣年志朽弊,識見昧然,在于心慮,不敢不盡。
”高祖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範,敷展德音,當克己複禮,以行來授。
”禮畢,乃賜步挽一乘。
诏曰:“夫尊老尚更,列聖同緻;欽年敬德,綿哲齊軌。
朕雖道謝玄風,識昧睿則,仰禀先誨,企遵猷旨。
故推老以德,立更以元,父焉斯彰,兄焉斯顯矣。
前司徒公元、前鴻胪卿明根并以沖德懸車,懿量歸老,故尊公以三,事更以五。
雖更、老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養。
三老可給上公之祿,五更可食元卿之俸,供食之味,亦同其例。
” 十七年七月,元疾笃,高祖親幸省疾。
八月,元薨,時年八十一。
诏曰:“元至行寬純,仁風美福,内秉越群之武,外挺溫懿之容。
自少暨長,勳勤備至,曆奉五朝,美隆四葉。
南曜河淮之功,北光燕然之效,魯宋懷仁,中铉載德。
所謂立身備于本末,行道著于終始,勳書玉牒,惠結民志者也。
爰及五福攸集,懸車歸老。
謙損既彰,遠近流詠,陟茲父事,儀我萬方。
謂極眉壽,彌贊王業。
天不遺老,奄爾薨逝。
念功惟善,一抽一怛于懷。
但戎事緻奪,恨不盡禮耳。
可賜布帛彩物二千匹、溫明秘器、朝衣一襲,并為營造墳域。
”谥曰景桓公。
葬以殊禮,給羽葆鼓吹、假黃钺、班劍四十人,賜帛一千匹。
子羽,名犯肅宗廟諱,頗有器望。
起家秘書中散,駕部令,轉主客給事,加通直散騎常侍,守殿中尚書,兼侍中。
以父憂去職。
又起複本官,诏襲爵,加平南将軍。
高祖親考百司,以羽怠惰,降常侍為長兼,仍守尚書,奪祿一周。
遷洛,以山一陽一在畿内,改為博陵郡開國公。
後為征虜将軍、恆州刺史。
卒,仍以為贈,谥曰順。
子景興,襲。
正始元年卒,贈兗州刺史。
無子。
景興弟景俊,襲爵。
員外散騎常侍。
延昌中,坐杖國吏死,降封深澤縣開國公。
子伯永,襲。
無子,爵除。
羽弟靜,寬雅有才識。
世宗時,為尚書左民郎中。
卒,贈博陵太守,重贈鎮軍将軍、洛州刺史,谥曰敬。
子祐之,通直散騎常侍、護軍長史。
卒。
慕容白曜,慕容元真之玄孫。
父琚,曆官以廉清著稱,賜爵高都侯。
卒于冠軍将軍、尚書左丞,贈安南将軍、并州刺史、高都公,谥曰簡。
白曜少為中書吏,以敦直給事東宮。
高宗即位,拜北部下大夫。
襲爵,遷北部尚書。
在職,執法無所阿縱,高宗厚待之。
高宗崩,與乙渾共秉朝政,遷尚書右仆射,進爵南鄉公,加安南将軍。
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衆敬并以城内附,诏鎮南大将軍尉元、鎮東将軍孔伯恭率師赴之。
而彧東平太守申纂屯無鹽,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絕王使。
皇興初,加白曜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征南大将軍、上一黨一公,屯于碻磝,以為諸軍後繼。
白曜攻纂于無鹽城,拔其東郭。
其夜纂遁,遣兵追執之,獲其男一女數千口。
先是,劉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并遣使内附,既而彧遣招慰,複歸于彧。
白曜既拔無鹽,回攻升城。
肥城戍主聞軍至,棄城遁走,獲粟三十萬斛。
既至升城,垣苗、麋溝二戍拒守不下。
白曜以千餘騎襲麋溝,麋溝潰,自投濟水死者千餘人。
擊垣苗,又破之,得粟十餘萬斛,由是軍糧充足。
先是,淮一陽一公皮豹子等再征垣苗不克,白曜以一旬之内,頻拔四城,威震齊土。
顯祖嘉焉,诏曰:“卿總率戎旅,讨除不賓,霜戈所向,無不摧一靡一,旬日之内,克拔四城,韓白之功,何以加此?雖升城戍将房崇吉守遠不順,危亡已形,潰在旦夕。
宜勉崇威略,務存長辔,不必窮兵極武,以為勞頓。
且伐罪吊民,國之令典,當招懷以德,使來蘇之澤,加于百姓。
”升城不降,白曜忿之,縱兵陵城,殺數百人,崇吉夜遁。
白曜撫一慰其民,無所殺戮,百姓懷之。
獲崇吉母妻,待之以禮。
劉彧遣其将吳憘公率衆數萬,欲寇彭城。
鎮南大将軍尉元表請濟師。
顯祖诏白曜赴之。
白曜到瑕丘,遇患。
時泗水暴竭,船不得進。
憘公退,白曜因停瑕丘。
會崇吉與從弟法壽盜
然五孝六順,天下之所先,願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臣既衰老,不究遠趣,心耳所及,敢不盡誠。
”高祖曰:“孝順之道,天地之經,今承三老明言,銘之于懷。
”明根言曰:“夫至孝通靈,至順感幽,故《詩》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如此則孝順之道,無所不格。
願陛下念之,以濟黎庶。
臣年志朽弊,識見昧然,在于心慮,不敢不盡。
”高祖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範,敷展德音,當克己複禮,以行來授。
”禮畢,乃賜步挽一乘。
诏曰:“夫尊老尚更,列聖同緻;欽年敬德,綿哲齊軌。
朕雖道謝玄風,識昧睿則,仰禀先誨,企遵猷旨。
故推老以德,立更以元,父焉斯彰,兄焉斯顯矣。
前司徒公元、前鴻胪卿明根并以沖德懸車,懿量歸老,故尊公以三,事更以五。
雖更、老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養。
三老可給上公之祿,五更可食元卿之俸,供食之味,亦同其例。
” 十七年七月,元疾笃,高祖親幸省疾。
八月,元薨,時年八十一。
诏曰:“元至行寬純,仁風美福,内秉越群之武,外挺溫懿之容。
自少暨長,勳勤備至,曆奉五朝,美隆四葉。
南曜河淮之功,北光燕然之效,魯宋懷仁,中铉載德。
所謂立身備于本末,行道著于終始,勳書玉牒,惠結民志者也。
爰及五福攸集,懸車歸老。
謙損既彰,遠近流詠,陟茲父事,儀我萬方。
謂極眉壽,彌贊王業。
天不遺老,奄爾薨逝。
念功惟善,一抽一怛于懷。
但戎事緻奪,恨不盡禮耳。
可賜布帛彩物二千匹、溫明秘器、朝衣一襲,并為營造墳域。
”谥曰景桓公。
葬以殊禮,給羽葆鼓吹、假黃钺、班劍四十人,賜帛一千匹。
子羽,名犯肅宗廟諱,頗有器望。
起家秘書中散,駕部令,轉主客給事,加通直散騎常侍,守殿中尚書,兼侍中。
以父憂去職。
又起複本官,诏襲爵,加平南将軍。
高祖親考百司,以羽怠惰,降常侍為長兼,仍守尚書,奪祿一周。
遷洛,以山一陽一在畿内,改為博陵郡開國公。
後為征虜将軍、恆州刺史。
卒,仍以為贈,谥曰順。
子景興,襲。
正始元年卒,贈兗州刺史。
無子。
景興弟景俊,襲爵。
員外散騎常侍。
延昌中,坐杖國吏死,降封深澤縣開國公。
子伯永,襲。
無子,爵除。
羽弟靜,寬雅有才識。
世宗時,為尚書左民郎中。
卒,贈博陵太守,重贈鎮軍将軍、洛州刺史,谥曰敬。
子祐之,通直散騎常侍、護軍長史。
卒。
慕容白曜,慕容元真之玄孫。
父琚,曆官以廉清著稱,賜爵高都侯。
卒于冠軍将軍、尚書左丞,贈安南将軍、并州刺史、高都公,谥曰簡。
白曜少為中書吏,以敦直給事東宮。
高宗即位,拜北部下大夫。
襲爵,遷北部尚書。
在職,執法無所阿縱,高宗厚待之。
高宗崩,與乙渾共秉朝政,遷尚書右仆射,進爵南鄉公,加安南将軍。
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衆敬并以城内附,诏鎮南大将軍尉元、鎮東将軍孔伯恭率師赴之。
而彧東平太守申纂屯無鹽,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絕王使。
皇興初,加白曜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征南大将軍、上一黨一公,屯于碻磝,以為諸軍後繼。
白曜攻纂于無鹽城,拔其東郭。
其夜纂遁,遣兵追執之,獲其男一女數千口。
先是,劉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并遣使内附,既而彧遣招慰,複歸于彧。
白曜既拔無鹽,回攻升城。
肥城戍主聞軍至,棄城遁走,獲粟三十萬斛。
既至升城,垣苗、麋溝二戍拒守不下。
白曜以千餘騎襲麋溝,麋溝潰,自投濟水死者千餘人。
擊垣苗,又破之,得粟十餘萬斛,由是軍糧充足。
先是,淮一陽一公皮豹子等再征垣苗不克,白曜以一旬之内,頻拔四城,威震齊土。
顯祖嘉焉,诏曰:“卿總率戎旅,讨除不賓,霜戈所向,無不摧一靡一,旬日之内,克拔四城,韓白之功,何以加此?雖升城戍将房崇吉守遠不順,危亡已形,潰在旦夕。
宜勉崇威略,務存長辔,不必窮兵極武,以為勞頓。
且伐罪吊民,國之令典,當招懷以德,使來蘇之澤,加于百姓。
”升城不降,白曜忿之,縱兵陵城,殺數百人,崇吉夜遁。
白曜撫一慰其民,無所殺戮,百姓懷之。
獲崇吉母妻,待之以禮。
劉彧遣其将吳憘公率衆數萬,欲寇彭城。
鎮南大将軍尉元表請濟師。
顯祖诏白曜赴之。
白曜到瑕丘,遇患。
時泗水暴竭,船不得進。
憘公退,白曜因停瑕丘。
會崇吉與從弟法壽盜